“核心民主政治”视阈下党的软实力及其增进策略

2014-12-13 09:20陈怀平
理论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科学化实力民主

陈怀平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西安7100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是“一元领导和多元参与有机统一”[1]的民主政治实践模式,是有别于西方平面民主实践的立体民主政治模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过程中做出的理性选择。然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西方民主思潮别有用心地不断对“一党执政”模式提出质疑;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在物质利益诱惑面前的种种行为,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价值取向,使其执政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模式下,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软实力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和西方国家的民主实践模式形成对话,而且有助于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提升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原动力、代表力、形象力和感召力,进而巩固执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快速发展。

一、核心民主政治的科学内涵与党的软实力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实践模式本质上是立体民主政治。在民主权力关系中,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的三维互动,凸显了人民权力的至高性;在民主框架设计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三维统一,凸显了党的角色的主导型和人民地位的至高性;在民主运行机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四维逻辑,凸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性。立体民主是核心民主政治生成的逻辑前提,核心民主政治是立体民主政治的表现形态。核心民主政治是指“在创新民主政治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无产阶级政党以其自身所积累的政治优势,在多元主体政治互动过程中,不断内聚成民主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结构核心”[2]的一种政治实践模式,亦即在民主权力关系、民主框架设计均表现出立体性的同时,民主运行机制表现出“一元领导,多元参与”的实践标志。核心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立体民主政治“主导结构核心化”的实践形态,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中,核心主体、价值认同和民主制度构成了核心民主政治的三维结构;民主运行立体化和主导力量核心化构成了核心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核心民主政治实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基本模式,既遵循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又合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阶级观、政党观和领袖观,构成了当代中国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生成的理论依据。“多元一体”的文化生态、农业文明的生产方式、民主革命的政治经验,构成了当代中国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生成的历史根源。人民性政治实践的自组织化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历史契合,构成了当代中国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生成的现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主要指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依托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原动力、代表力、形象力和感召力四重逻辑维度,其以原动力为基础,以代表力为内核,以形象力为表现,以感召力为归宿,具有独特性、综合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特征。它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品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以其自身的先进性和人民性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进而内化为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核心主导力量,凸显了立体民主政治的核心性。在核心民主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不仅影响着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的互动程度,而且决定着其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民主集中的科学决策、价值资源的均衡配置的践行程度。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软实力是生成核心政治实践主导核心的前提,同时,在未来政治实践中软实力的提升又构成了巩固其主导核心地位的关键,进而成为优化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重心。从软实力构成的四要素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与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逻辑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原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逻辑基础,是生成政治实践主导核心的内在根基。原动力是指根源于党组织内部个体党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而形成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聚合力。个体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基本要素,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必然逻辑地表现在个体党员的价值诉求和实践行为中,因此,只有每位党员的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才能得以凸显,其主导核心地位才能拥有合法性基础。第二,代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生成政治实践主导核心的外部基础。代表力主要指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广括度和包容度。这不仅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政治价值取向,而且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群众基础的广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代表,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进一步夯实其主导核心地位。第三,形象力作为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外在表现,是生成政治实践主导核心的逻辑重心。形象力作为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在政治实践中的客观反映,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与广大人民政治认同的二维统一,关乎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和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同时逻辑地延伸到国家关系和民族关系的良性互动中。中国共产党只有在正确处理党际关系、党政关系和党群关系的前提下,才能生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认同,才能巩固党作为主导核心的政治基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第四,感召力作为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价值归宿,是生成政治实践主导核心的终极体现。感召力是广大人民群众基于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生成的原动力、代表力和形象力的逻辑归宿,其本质是一种实践影响力和认同性权威,具体表现为党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中的引导力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生成政治核心的最终表现。

二、核心民主政治实践视阈下增进党的软实力的客观必然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实践中积累的政治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开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主导核心,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基础上的历史选择。在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提升是巩固其政治核心地位、增强核心民主政治发展动力、优化核心民主政治运作机制的历史必然。

第一,增进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是其实现自我超越,进而巩固其主导核心地位的时代必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灵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实现自我超越的关键。在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党不断加强软实力建设。首先,随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文化、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科学技术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局势日益错综复杂。一个政党的软实力决定它能否在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树立大国形象,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其次,现阶段,我国进入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分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提升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是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再次,随着执政环境的变化,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既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也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3]提升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是其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根本路径,对于完善执政理念、改革执政方式、创新领导机制、提高党员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可见,依托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提升其原动力、代表力、感召力和形象力,以增强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国内的号召力、在党内的凝聚力,是提高中国共产党应对时代挑战能力的主体基础。

第二,增进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是其完成历史使命,进而提升核心民主政治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5]软实力提升作为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心,是其完成历史任务的内在动力。从国际维度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但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仍在增加,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仍然威胁世界的稳定。只有以增进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为契机,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应对各种国际挑战。从国内维度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同时,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尚未实现,因此,提升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深入推进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强领导核心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求党必须大力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的作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的发展,圆满完成三大历史任务。

第三,增进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是推进其自身建设科学化,进而优化核心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原动力、代表力、形象力和感召力,与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实现党的发展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提高党从容应对国际国内风险和考验的能力。其中,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原动力,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前提和基础。为契合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根本要求,针对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科学总结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6]的战略任务。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在党的建设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时代选择。目前,党的建设非科学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理念束缚、体制限制、方法滞后等方面,这不仅制约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提升,而且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因此,在核心民主政治实践发展过程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事关核心主体角色生成与主体地位巩固的重大命题。实践证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对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规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而扩大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其政治核心地位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三、核心民主政治视阈下增进党的软实力的当下策略

第一,以推进政治结构核心柔性化为根本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原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是以中国共产党为结构核心,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手段,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政治实践范式。所谓政治结构核心柔性化,是指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和领导方式为核心,通过弱化行政干预,强调权力解放和民主管理,激发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将党的意志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实践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政治核心柔性化契合了党与时俱进的先进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向服务型政党转型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共产党内部,政治结构核心柔性化主要表现为以党内民主为路径,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以激发党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标,动员和组织党内成员积极参与各项党内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从而提升党内成员整体素质和党组织内在聚合力的动态过程。为此,顺应政治结构核心柔性化的时代趋势,激发中国共产党的原动力,以下几个方面应得到重视:一是以增强党员主体性为核心,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激发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感。党内民主是增强党内凝聚关系的基础,是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保证。只有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为根本,以健全党内民主机制为手段,才能不断提升党内凝聚力,增强党的原动力。二是以推进党务公开为切入点,优化民主政治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政治环境是政治实践展开的外部因素,营造民主、活泼、和谐的政治氛围,不仅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党员感受社会正气,优化自身价值诉求和行为方式的外部空间。三是以完善民主集中制为契机,优化党内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增强党员对组织决策的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和领导制度,是保证党内决策科学民主的重要机制。只有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保证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党员价值诉求的表达,最终增进党内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第二,以推进政治利益公共化为核心拓展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力。“公益政治实践”代表了政治实践的时代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价值诉求。公共利益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价值,也是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价值坐标。政治利益公共化,即最大程度地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公共的政治利益,具体表现为依托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创建,贯彻公共意志、满足公共需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政治利益公共化的终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即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7]政治利益作为一切利益的主导轴心和基础,必然导致中国共产党代表力的核心主要集中于对人民政治利益的代表度上。因此,在政治实践结构柔性化的历史背景下,公益性政治实践使得推进政治利益公共化成为拓展党的代表力的内在要求。推进政治利益公共化,只有通过创新民主方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才能全面拓展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力,提升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创新民主方式的关键在于实现人民民主与公民民主的本质统一,既保障“人民”群体的各项权益,又保障“公民”个体的切身利益,确保民主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讲,一方面要继续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身的政治权利,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推动公民个体充分认识自身的政治主体地位,主动肩负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形成社会联动政治参与机制。

第三,以推进政治实践科学化为基础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力。政治实践科学化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时代主题,也是发展政治文明、推进政治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既代表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又引导政治实践的发展方向,必然内涵着政治实践科学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力根基于党的本质属性和执政能力,外化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印象和评价。政治实践科学化,就是要将核心民主政治实践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自觉把握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政治实践发展、以科学的制度保障政治实践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政治实践发展。推进政治实践科学化,根本目的在于始终坚持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国内外树立良好的执政党形象。作为中国政治实践的政治核心,党的建设的总体水平决定着政治实践科学化的程度。因此,推进政治实践科学化,必须以党的建设为抓手,才能不断优化党的外部形象力,提升党的整体软实力。党的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要法宝。在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发展的初级阶段,加强党的建设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从容应对腐败问题,积极推进政治实践科学化的进程,从而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

第四,以推进政治理念人本化为重心增强党的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不断人本化的过程。政治理念人本化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民主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原则。政治理念人本化始终贯穿于核心民主政治实践进程中,并随着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三个有利于”根本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等一脉相承的政治理论成果。推进政治理念人本化,不仅强调在各项方针政策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而且要将“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始终,这对于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有决定性意义。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政治理念人本化的实践路径。和谐社会的主体,逻辑地内涵着“公民”、“人民”和“民族”三个主体层面,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以人为本,是推进政治理念人本化的前提,也是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力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要以人为实践主体,将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作为社会实践的逻辑前提。“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8]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9]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价值主体,将公民的基本权益、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的最高利益的实现作为价值目的。社会和谐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优化,促进“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5]293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构成了和谐社会的主体价值坐标。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契合了核心民主政治实践的发展趋势,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和谐社会建设是推进政治理念人本化、增强党的感召力的时代选择。

总之,核心民主政治作为在扬弃西方平面民主弊端基础上的立体民主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核心民主政治的主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不仅事关党的主导核心地位的巩固与发展,而且事关我国核心民主政治实践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彰显。因此,我们必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原动力、代表力、形象力和感召力。

[1]王新生.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N].光明日报,2013-11-29.

[2]刘吉发.核心民主政治:我国政治发展的理性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0,(11).

[3]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7.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2,293.

[6]曾庆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ter/2004-10/08/content_2061716_1.htm.

[7]崔裕蒙.论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J].理论前沿,2004.(10).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22.

[9]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

猜你喜欢
科学化实力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软实力致胜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好民主 坏民主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