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关键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2014-12-18 03:00刘战豫
世界地理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刘战豫

摘 要:通过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影响因素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方式及路径进行假设和建模,并结合实证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驱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水平、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其中管理水平和技术环境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产业创新,而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因素则需要通过产业发展选择的方式,来间接推动产业创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作用于影响因素,强化区域产业创新驱动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区域产业;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结构方程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区域产业发展问题,涉及到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重大战略性规划,其中区域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正在成为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区域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质量,影响着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研究区域产业的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对合理引导区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影响因素众多,通常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才能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找出主要驱动因素。但一般多元分析方法只能揭示单途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而结构方程分析能表达多因素多途径因果关系,包括一些通过中间变量起作用的间接因素[1,2],因此本文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来探讨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具体影响因素,为寻找调控地区产业创新发展的途径提供参考。

1 文献回顾

目前的产业发展按照驱动类型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基于要素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和基于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要素驱动型产业发展是指单纯通过增加资本投入,走规模化扩张的产业发展模式,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指出,此种产业发展具有简单、粗放、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低效益等特点,属于不可持续发展范畴。Suvi Pakarinen等在较早的研究中,阐述了经济规模化扩张的条件、特点和发展阶段,说明产业发展在经济初期走规模化扩张,急速满足市场需求是合乎规律的[3]。Pietro F. Peretto[4]、Eric C Wang[5]、Smita Srinivas[6]、Paulo N. Figueiredo[7]在随后的具体工业产业发展研究中,指出随着市场需求的稳定和工业产业的成熟,简单的规模化扩张不利于长期发展,应重视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我国自1993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后,国内学者就提出产业发展应尽快扭转简单粗放的规模化扩张方式,但受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和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影响,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这一点可以通过国内学者对我国产业发展驱动模式的现状研究发现。首先,金碚等通过对我国产业发展的跟踪研究,将我国大多数产业的发展划分为幼稚期、成熟期和强壮期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工业产业尽管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但低附加值的状态依然没有得到较大改变,整体上基于要素驱动的产业发展仍占主要地位[8],这从宏观上界定了要素驱动型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其次,谢雄标,严良等学者通过近几年的研究也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产业的简单规模化扩张仍是很多区域性产业发展模式的首选,尽管这种规模化扩张形式有所改变,但主体上还属于基于要素驱动的产业发展方式。许树辉等人对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产业开展进行了研究[9]。随后,李毅中,熊勇清等基于对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同样认为当前产业发展虽然比过去有所进步,但依然以资源环境耗费为代价,还属于粗放发展模式,没有脱离要素驱动型产业发展路径[10,11]。这些研究说明,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基于要素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阶段,但有正在开始向新的发展模式阶段过渡的趋势。

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徐康宁[11],张放军[12],尹润锋[13]等诸多学者通过对我国的钢铁、纺织、能源、化工和机械等具体产业发展的研究,说明基于要素驱动的产业发展,在受到市场、资源、制度、交通基础设施和劳动力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时,也逐渐开始不断调整要素驱动的内容,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和注意资源的集约利用、技术更新和节能减排等问题,具有向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方式过渡的迹象。在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研究中,张辉通过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提出在全球价值链片断化后,产业发展在宏观层面存在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模式,Gereffi, Korzeniewicz的研究也支持该观点[14,15]。按照这两种价值链驱动模式,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动力是产业资本,采购者驱动的价值链动力是商业资本,由于驱动力的根源不同,导致了不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创新驱动路径的不同,生产者驱动的产业类型较注重研发技术创新,采购者驱动的产业类型较注重管理服务创新,这等于从宏观层面对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划分。Arash. Azadegan,Keith E. Maskus等则通过对具体工业产业的升级和革新研究,明确地给出生产技术创新和销售管理模式创新对具体产业的发展影响,佐证了张辉、Gereffi和Korzeniewicz的观点[16,17]。

综合文献研究,基于创新驱动的区域产业发展有别于传统的基于要素驱动型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质量和结构上有所提升,是一种内涵式的发展不属于简单的规模型扩张,具有优化效果和科技进步,这是分析创新驱动区域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创新驱动的区域产业发展从内容上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形式上主要由规模型企业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实现企业效益并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根据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创新驱动的区域产业发展需考虑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首先区域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状况是创新驱动产生的内因,其次区域产业所处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是影响创新驱动发生的外因,这两方面构成了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影响因素集合。

2 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模型及假设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水平作为因变量,将影响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内外部因素作为自变量,由此提出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其中因变量中产业创新发展的评价又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对产业发展的评价和对产业发展与创新水平的整体评价。结合产业创新发展驱动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相关知识构建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两个因变量,四个自变量(图1)所示。此模型共包括了六个结构变量,分别是产业发展创新水平、产业发展、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管理水平。变量之间的单项箭头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

构建的概念模型建立在相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的基础之上,这些假设主要包括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管理水平,以及它们分别对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创新发展的关系结构。根据分析做出如下假设:假设H1a和H1b:技术环境与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技术环境不仅影响着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而且对产业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假设H2:政策环境与产业发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政策环境首先通过引导产业选择发展方式,才能促进产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假设H3:经济环境与产业发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环境通过预期利润影响产业发展,进而促使企业带动产业创新。假设H4a和H4b:管理水平与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着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而且影响着产业创新选择。假设H5:产业发展与产业创新发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发展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基础,同时产业发展激发产业必须走创新之路。

3 潜变量测量体系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的变量共包括6个潜变量: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管理水平。由于潜变量通常无法直接衡量,必须通过相应的观测变量进行说明和解释,所以构建潜变量的测量指标体系,体系中各潜变量和显变量及观测问题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研究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共构建了6个潜变量(产业创新、产业发展、管理水平、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18个测量变量。在6个潜变量中包括4个外生变量和2个内生变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原理,本研究的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如下:

(1)结构模型

η=βη+Γξ+ζ (1)

其中,η=(η1,η2,…,ηm)为内生潜变量;ξ=(ξ1,ξ2,…,ξn)为外生潜变量;β=(βij)m×m为内生潜变量;η的路径系数矩阵Γ=(γij)m×n为外生潜变量;ξ与内生潜变量η的路径系数矩阵。

(2)测量模型

x=∧xξ+δ (2)

y=∧yη+ε (3)

其中,x为外生潜变量的观测变量;y为内生潜变量的观测变量;∧x为观测变量x对外生潜变量的回归系数;∧y为观测变量y对内生潜变量η的回归系数;δ为x的测量误差;ε为y的测量误差。

4 实证分析

按照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潜变量测量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对河南省区域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调研分析。被调查人员主要分为政府管理人员(20%)、企业管理人员(30%)、行业协会人员(30%)和研究院所人员(20%)四类。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标准五点量表,1为非常不满意,2为不太满意,3为一般,4为比较满意,5为非常满意[18]。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有效回收的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87%。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信度和效度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是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以及看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做准备。统计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指标是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如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另一类指标是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如标准差、偏度、峰度。本研究主要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数据离散程度来看,18个测量变量中,所有指标平均值在3.5附近,说明所得的数据相对集中。偏度和偏度标准误差的比值均小于2,峰度和峰度标准误差的比值也均小于2,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特征。通过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19]。整个量表的信度分析表明,Cronbachs α 值为0.972,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而各分量表信度分析结果均满足大于0.70的要求,并且各个变量与潜变量的相关系数比较高,因此,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问卷的效度分析方面,对18个影响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统计结果得知取样适当性系数KMO为0.812,变量间存在共同因素,适合做因子分析。随后,本文采用最大似然法作为因子的抽取方法,选择最大方差旋转Varimax方法获得更加清晰的因子解,在进行迭代式多轮主成分因子分析后,累计因子贡献率为62.431%,说明18个变量六成以上可以用这5个公共因子(分别是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来解释,问卷各变量之间的结构设计是合理的。

4.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通过对问卷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结构方程对产业创新发展驱动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验证并优化[20]。常见的运用结构方程方法的软件有AMOS和LISREL软件。本文采用LISREL8.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共有18个测量变项,其中外在测量变项(X)16个,内在测量变项(Y)2个,内在潜在变项(KSI)数目为2,外在潜在变项为4,样本数为348。运行后,各因素均显著,根据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绘制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影响因素路径系数简图(图2)。

根据模型,分别计算各影响因素对产业发展、产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大小,如表2所示。

(1)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管理水平对产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其中管理水平和经济环境影响最大,分别达到0.32和0.28,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分别为0.16和0.15。(2)管理水平和技术环境对产业创新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其中管理水平的影响最大,达到0.32。(3)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管理水平能通过产业发展对产业创新形成间接影响,影响能力分别为0.072、0.0675、0.126和0.1444。(4)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管理水平、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这些因素对其的影响都属于直接影响,且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管理水平(0.32)、经济环境(0.28)、技术环境(0.16)、政策环境(0.15),即管理水平是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经济环境对产业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5)影响因素对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其中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影响上,而管理水平和技术环境通过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对产业创新发展有直接和间接双重影响,在总的影响力方面:管理水平最高,影响能力达0.464,技术环境其次,影响能力达0.232,经济环境次之,影响能力达0.126,政策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影响能力达0.0675。(6)假设H1(H1a和H1b)、H2、H3、H4(H4a和H4b)、H5均成立。

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对产业创新发展驱动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有4个,按照影响能力的水平划分,分别是管理水平、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其中管理水平和技术环境可以直接作用与产业创新,而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则需要通过产业发展选择来间接推动产业创新。基于此,对区域产业创新驱动提出以下建议:区域产业内的大型企业数量、盈利水平和科技创新活跃程度是直接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在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创新过程中,必须重点抓行业内大型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区域经济环境对产业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能够直接促进产业发展,但在选择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道路上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引导,通过提高产业扩张科技创新门槛,防止产业在经济繁荣时期走粗放式扩张之路;技术环境是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的保障,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本地科技资源,构建“产-学-研”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科研平台建设,推动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完成区域产业的升级;政策对产业经济的发展应始终坚持引导,不能过多的干涉产业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世豪.“新产业区”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空间特性分析—以顺德家电产业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6(1):28-29.

[2] 黄德森,杨朝峰.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动漫产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5):152-153.

[3] Suvi Pakarinen, Tuomas Mattila, Matti Melanen, Ari Nissinen, Laura Sokka. Sustainability and industrial symbiosis—The evolution of a Finnish forest industry complex[J], Journal of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0,54(12):1393-1404.

[4] Pietro F. Peret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59(2):389-417.

[5] Eric C Wang. A dynamic two-sector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growt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2000,9(3):223-241.

[6] Smita Sriniv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Some Lessons from Vaccine Procurement[J],Journal of World Development,2006,34(10):1742-1764.

[7] Paulo N. Figueiredo. Industrial Policy Changes and Firm-Level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Northern Brazil[J],Journal of World Development,2008,36(1):55-88.

[8] 金碚.中国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4(7):5-12.

[9] 许树辉,谷人旭.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以韶关制造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3(2):62-64.

[10] 李毅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J].现代企业,2013(3):2-5.

[11]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基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15-21.

[12] 徐康宁,韩剑.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兼评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6(2):31-35.

[13] 张放军,刘蕴莹,等.我国纺织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纺织学报,2011(11):29-32.

[14]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19-23.

[15] 张辉.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1-13.

[16] Arash Azadegan, Stephan M. Wagner. Industrial upgrading, exploitative innovations and explorative innovations[J],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1,130(1):54-65.

[17] Keith E. Maskus, Rebecca Neumann, Tobias Seidel. How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ffect industrial R&D[J].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2,56(1):72-83.

[18] 王岚清.基于结构方程的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19] 辛冲.组织创新的动态演化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97-103.

[20] 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Study on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s and Paths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LIU Zhan-yu

(School of Economy & Managemen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study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theory, it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hypothesis and the model abou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by structural equation theory and the results are empirically tes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key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are the management level, techn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policy environment,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technical environment can directly interact with the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promote industrial innovation by choos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ncrete suggestions that drive regio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have been got by the influence factors.

Key words: region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novation drive; structural equation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与旅游参与、旅游收益的结构关系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