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前景

2014-12-24 03:00王彩霞杨凡健
创新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进程成员国共同体

王彩霞 杨凡健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浅析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前景

王彩霞 杨凡健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自2003年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东盟国家一致同意在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AC)的雄伟蓝图后,东盟各国为加强区域一体化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具体行动上切实推进共同体的建设进程。而且为尽快建成东盟共同体,2010年东盟第16届峰会将建成时间提前至2015年,随着建成时限的临近,本文试图从现实的视角剖析共同体建设的前景以及可能制约其建成的因素。

东盟;共同体;前景;制约因素

1 关于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概括分析

自2003年东盟在《巴厘第二协约》中正式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共同体以来,相关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2007年11月东盟第13届峰会上通过了《东盟经济共同体构建蓝图》并签署了《东盟宪章》,为东盟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第14届东盟峰会又发表了《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宣言》、《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构建蓝图》、《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以及《东盟一体化第二阶段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东盟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方向。按照《东盟宪章》,东盟共同体将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政治共同体和东盟文化共同体三部分组成。2010年召开的东盟第16届峰会再一次重申尽快落实《东盟宪章》内容,并将建成时间提前至2015年。

根据《巴厘第二协约》和《东盟安全政治共同体构建蓝图》,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强调的不是共同的安全困境、集体安全和集体防务,更多强调的是基于国家主权的协商合作,特别是在跨国犯罪、反恐、海事安全和灾难救援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是一种以综合安全观为指导的综合安全共同体。

而依据《东盟经济共同体构建蓝图》,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即把东盟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生产基地,在此框架下实现货物、服务、投资和技术工人的自由流动,从而形成一个竞争力强、经济平衡发展且与全球经济接轨的经济区。且东盟各个成员国可依据自身能力选择东盟经济计划的参与程度,不要求“齐步走”,增加了成员国的自由度。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把东盟建成一个发展水平、社会福利保障、社会公正与权利等方面尽量趋同,且致力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成员国公民具有统一身份的联盟(即东盟人)。同时也强调加强开发人力资源,鼓励社会各部门参与,增强东盟大家庭意识。由此可见,社会文化共同体是强调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地区多样性文化传统的进一步认识,尊重不同文化、语言、宗教,树立东盟的认同感和共同的价值观。

整体来看,东盟共同体是一个松散的强调地区合作解决问题的地区治理型共同体。虽然目前东盟各国在具体行动上积极推进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但本文认为其在距离设定的于2015年完成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目标相去甚远,在建设共同体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2 关于东盟共同体建设前景的系统分析

2.1 东盟共同体建设内容、原则的局限性分析

首先,由于东盟方式自身运行中不强调超国家权威,并不存在超国家权力机构,东盟在其加强地区合作共同解决地区问题的区域一体化目标面前,整合方式会缺乏集体行动能力,不能对组织内部的共同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加之,目前东盟各国仍处于“主权扩张期”,很难考虑将主权让渡给区域性组织,各国都面临“囚徒困境”,各怀鬼胎,协商一致的集体行动方式势必效率低下,甚至在很多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其次,东盟共同体强调开放性,而成员国的扩大加剧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难度。不同发展背景、不同实力的国家组织加入东盟共同体,有可能使得东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更不平衡,各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更具差异性,这无疑使东盟方式的运作面临更大的困难,在差距悬殊的利益要求面前,10个成员国更难达成协商一致。

再次,东盟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区内成员的认同和支持,在现有的组织决策机制下,东盟各国在缺少强有力的制约与协调机制下经常互相推诿,难以达成一致,成为建设的阻碍因素,尤其对于经济共同体建设阻碍尤为明显。

2.2 东盟成员内部发展不均衡的阻碍

2.2.1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首先,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开放程度的差距造成各成员国对于贸易自由化的要求各不相同。各国经济现状及态度上的迥异是对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的一个挑战。

其次,东盟各国的经济互补性较低,而竞争性较强。东盟成员间相似的产业结构与进出口贸易特征造成的高竞争性会对生产要素在区内市场的自由流动形成一定的阻碍,如果任由竞争关系恶性发展,极有可能动摇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信心,延缓东盟一体化的进程。

2.2.2 东盟国家间的政治发展不平衡

首先,东南亚各国社会制度不同,政治体制差异较大。国内政治体制的异质性显然不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建成,而且各国政治发展尤其是民主化进程不同步,对东盟一体化的进程随时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东盟内部存在政治不稳定因素。近年来,东盟的一些国家正处于转型阶段,内部矛盾和冲突错综复杂,这对东盟一体化进程十分不利。甚至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东盟国家间存在的一些本已被“冷处理”的可能引起政治冲突的隐患,尤其领土争议在新的形势下存在升级可能,加剧了外界对东盟内部稳定的担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必将对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2.2.3 东盟国家中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

东南亚作为民族众多、文化元素复杂的地区,由于历史、现实政策等原因,各民族发展状况差异较大,部分落后贫困的少数民族更是远离各国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主流。此外,因所处地理环境、受教育程度、谋生方式与机遇等方面的不同,各民族内部在发展程度、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方面都呈现出极大的差异,阶级分化加剧。不同民族之间以及同一民族内部的巨大贫富差距,势必会加大东盟建立经济共同体,尤其在缩小发展差距、建立共同认同、加强多领域合作等方面的建设难度。

2.2.4 东盟成员国对共同体建设的机制与原则认同存在差异

东盟各成员国基于各自追求的不同国家利益,对现行东盟组织框架内的合作机制与原则仍然存在争议。而对这些原则的异议,将会影响东盟团结与统一,尤其是会削弱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关系。

以吸收新成员的认知为例,东盟接受越老柬缅四国加入东盟,是希望在自己主导下,依照东盟方式对其进行政治整合与改造,从而建成一个政治和安全一体化的东南亚。而新成员国加入东盟的初衷,则是看重东盟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以期借助东盟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及国际影响力来摆脱困境,发展自己。因此大东盟建立后,新老成员国之间的认识并未像组织机制一体化那样的高度统一。另外,东盟在促进缅甸民主化上收效甚微,在亚洲金融危机、印度洋海啸等现实问题的处理能力方面,迟钝而无效的反应,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东盟的形象,使得东盟内部要求对“东盟合作机制与合作原则进行更大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2.3 东盟三位一体的共同体建设进程不同步的现实阻碍

从现实的建设状况来看,三者的进程并不同步,且建设程度也相差甚远。虽然近年来,东盟在建设经济共同体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个别成员国政局不稳定的挑战,建设速度明显放缓,对于2015年建成三大共同体而言,时间非常紧迫。

首先,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进展缓慢不容乐观。比如,在一体化目标落实的过程中,因为个别国家对监管和立法准备工作的抗拒不配合,使得原定2009年完成的监管和立法准备工作到2010年底仍有20%未到位,直接影响后期工作的进行。

其次,创造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以及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更新需要大量资金,而资金不足会成为加速一体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再次,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构成了一体化的最大障碍,如2013年新加坡人均GDP达到49 271美元,而老挝的仅为1 204美元,柬埔寨和缅甸的人均GDP甚至只达到852美元、832美元,不足1 000美元,这一因素对于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增加了不小难度。

最后,随着东盟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各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投入增加和利益角逐也随之展开,大国从多方面积极介入东南亚争夺地区事务主导权,对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形成挤压,将加剧东盟的内部分化,从而使得东盟一体化的走向充满不小的变数。

2.4 东亚其他区域组织对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影响

东盟共同体的建设除了需要整合好内部资源及各类关系之外,还需处理好与东亚其他区域组织的关系,其他组织的发展对于东盟共同体建设也有着重要影响。

2.4.1 10+3、10+1合作机制的影响

由于自身不能解决所有的经济供给与需求,尤其在经济设施建设和日常用品供应等方面对中日韩依赖很深,也缺乏的充足资金支持发展,东盟共同体遇到重大危机必须依靠东亚地区的总体支持。因此,跨共同体的经济合作对东盟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意义上,东盟共同体的主体性依赖于区域外大国及区域组织。

2.4.2 TPP的发展根本地影响了东盟经济体的成效

TPP中全面开放的贸易关税,以及对投资环境、劳工条件、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广泛经济部门制定的高标准保障,使其在经济要素配置与体系的完善上均达到了最优化。目前,随着日本的加入,TPP成员的GDP占APEC成员的62%,占全球的35.5%。如此发展,势必导致这些国家的投资、贸易重心渐渐转到TPP中,而东盟的单一市场将只是TPP中的小市场;生产基地将受TPP中的产业优势分工体系的影响而进行整合,其中新马文越将成为核心。为此,泰国可能会积极向其靠拢。对于剩余的5个经济不发达的东盟国家来说,这种不利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势必大大降低其参与经济共同体的动力。

2.4.3 APEC的影响

APEC成员中有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美国、日本;最重要的市场中国和美国。全球最大的3个经济体(美、中、日)均在该区域内,APEC发达经济体加大对发展中经济体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升环境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与东盟的制度性合作,有利于提升区域内整体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切实推动东盟共同体的进程。

3 结论

通过对东盟共同体建设内容及目标的详细分析不难看出,东盟共同体在构建设想上的创新性,是对传统地区主义的超越,紧密结合东南亚地区特点,适应当前区域发展需求。然而由于东盟国家之间缺乏相互依存的经济基础,以及“东盟方式”的局限性,加之现实中东盟内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均衡等原因,这种在多样化中求统一的东南亚的一体化进程,起点比欧洲一体化低,势必在地区整合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2015年建成预想的共同体仍有较大难度。

[1]Charter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2]ASEAN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 Blueprint

[3]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Blueprint

[4]Blueprint for the 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2009-2015).

[5]黄钺.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及其制约因素分析[D].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5.

[6]刘通.东盟经济共同体进程初探[J].经济视角,2012,5.

[7]王士录.东盟共同体: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前景[J].亚太经济,2008,2.

[8]彭芳.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面临的考验[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3.

[9]张锐.东盟共同体:智慧的创造与超越[J].经济管理与研究,2012,40.

[10]刘鸣.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进程、机遇与存在的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2012,10.

D814.1

A

1671-0037(2014)04-10-2

王彩霞,杨凡健,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进程成员国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五大洲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