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相互关系

2014-12-31 23:53徐兴远
行政与法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资源配置资本主义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文认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必须要尊重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有机协调和配合,这样,才能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好市场与政府两方面的作用,实现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条件。

关  键  词:政府与市场;资源配置;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4)12-0110-04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徐兴远(1966—),男,吉林白城人,中共白城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行政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表述不仅明确了我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且是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自产生以来就始终存在的重要关系

众所周知,市场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剩余产品且被私人占有时期。此后,人类进入了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这两种社会的经济发展方式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市场从来没有消失过,当时的市场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有效补充。在这两种社会形态中,政府(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存在,只不过统治者主要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而建成和发展自然经济方式,以维护当时社会的运行。

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类型,因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不同,也因不同国别的国家选择而不同。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是其基本特征,企业主要由资本家独自经营,还没有形成垄断组织,也不存在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企业之间自由地开展竞争,政府只当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正如马克思在1848年写的《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述的那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以及商品生产过剩多次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逐渐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强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国家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常常被称为“现代市场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仍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经济运行必须遵循市场自身的客观规律,政府的干预、调节和计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但政府的干预是市场机制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否定和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干预是在选择了正确的具体政策前提下,使资本主义经济又得到了极大发展。尽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普遍进行了国家干预,但由于干预程度不同,也产生了两种类型,即倾向于尽力发挥市场作用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和倾向于加大政府介入程度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以欧盟国家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如今,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较有影响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模式主要有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法国的有计划市场经济体制、美国的垄断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和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诞生了一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整个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时期。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素就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加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体制被看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践的最初阶段,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把市场看成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因素,往往用计划来排斥市场,把市场的作用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甚至极力去消灭市场。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的存在与否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能人为地去消灭市场。市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正因为如此,当今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展了以市场取向为标志的经济改革,我国目前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也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知,自市场产生以后的社会形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始终是影响这种社会形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它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只不过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二、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摒弃了僵化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

尽管我国已经决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进市场因素,但是在什么层面上、在多大程度上引进市场因素,既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也与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为此,我国遵循渐进式改革的原则,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在资源配置上政府与市场作用各自不同的关系状态,这些关系状态的演变过程正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结果。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状态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⒈“政府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或者说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这个阶段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1984年为止。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以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为主,市场在计划发挥作用的领域之外对资源配置起辅助作用,计划与市场各自有自己发挥作用的板块,两者相互不融合;这个阶段政府制定的计划起主要调节作用,市场只起到补充调节作用。虽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背景下,把计划机制由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的类型扩展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并存的多种类型,但政府对资源配置仍然起决定性、主导性的作用。

⒉“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或者说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这个阶段大致是从1984年开始到1992年为止。在社会各界广泛深入讨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过程中,党中央把我国的经济体制定义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虽然在经济体制中确立了商品经济的地位,计划与市场处于相互全覆盖的融合状态,市场要接受政府计划的引导,然而政府对市场规律的客观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及对市场盲目性担忧的过度,于是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依然处于次要地位。在这个阶段,执行国家计划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价格双轨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严重的扭曲作用,出现了私倒、官倒等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公正,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⒊“市场起基础作用、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阶段,即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1992年到2012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到南方一些省份和地区考察过程中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在谈到计划与市场关系时,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的“两个不等于”论述,有人称之为“邓小平定理”。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该阶段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起基础作用、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经过20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已越来越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在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以及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方面,还是在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法治经济、促进全方位开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在运行中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在我国整个经济体制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都在起作用,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有产权一股独大,也由于市场体系和政府政绩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不完善,各级政府几乎成了经济建设的主体,甚至出现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替代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局面,给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

⒋“市场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阶段。这个阶段是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至今,是我们正在实践中的政府与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关系状态。为了进一步解决经济发展对经济体制所提出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又一次创新,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更有质量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由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状态是不断演变的,这种演变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人民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改革经济体制的结果。

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新型关系

当前,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理想。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一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的分工合作关系。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充分尊重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两者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扬长避短,体现优势,发挥各自的作用,是今后在经济发展中不断研究的课题。事实上,过于强调政府作用和过于强调自由市场经济,或单纯依靠政府计划或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都难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和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都缺乏存在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市场机制中的一切积极方面充分释放出来,与此同时,政府的作用就是要着力培育市场体系并抑制市场本身的消极方面,也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有加强政府与市场二者的有机协调和配合,其合力作用才会发挥得最好。一方面,政府要尊重市场、服务于市场,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⒉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互补关系。即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市场失灵也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完全、自然垄断等因素,市场不能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分配公平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弥补作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可持续发展来纠正市场失灵。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经实践所验证的一条成功之路,这是基础和前提。同时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是最主要的供给主体和管理者,应该承担必要的责任。而且,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也应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适当分离,在生产环节善于运用市场力量,引入竞争机制。在收入分配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能够提高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在保持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再分配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保障。由此可见,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一种哪一方都不可或缺的互补关系。

⒊政府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互相引导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价格信号、供求信号对市场主体传递出怎样配置资源才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的信号,从而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产生引导作用。但市场配置资源在宏观上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时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问题,容易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区域性、系统性经济风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度不平衡问题。而政府在宏观上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政府的引导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市场准入标准等引导一定资源向某些产业、区域流动,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为主要手段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政府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各自提供经济信号,共同作用于经济系统,产生互相引导关系。经济主体通过全面分析宏观与微观经济信号,就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达成经济目标,实现推进经济健康有效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牟春野)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资源配置资本主义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