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在重庆白公馆的广西人黎洁霜

2015-01-01 01:18
文史春秋 2015年4期
关键词:白公馆王振华特务

● 王 浩

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等地的“政治犯”分批屠杀。解放后,部分殉难人员分批被各地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些被后人统称为红岩英烈的烈士中,有或许是唯一的一名广西人,她叫黎洁霜。

走进文物库房,翻开黎洁霜烈士的档案,笔者发现她的档案资料仅有2份,档案中对她的生平事迹介绍也只有寥寥几句。为此,笔者在查阅其丈夫王振华以及其他红岩英烈档案的基础上,结合白公馆特务被捕后的交代材料、白公馆脱险志士以及烈士亲人的回忆资料写就此文,以资纪念和宣传红岩英烈黎洁霜。

勤奋好学追求进步心系国家抗日救亡

黎洁霜,原名黎琦清,1920年农历五月出生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在她年幼时,父亲黎庆裕病逝,母亲黄衍文将她抚养长大。黎洁霜少时在广西梧州女中附小读书,1932年升入梧州女子中学,1933年转入苍梧中学继续读初中。在学校,黎洁霜勤奋好学,尤其喜欢英语、语文和历史,成绩优异,因此深受老师喜欢。读初中时,黎洁霜在冯培兰、侯甸等进步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阅读了《中学生》 《生活》等进步书刊,这些刊物启发了她爱国爱民爱科学的思想,同时也使她对蒋介石对内围剿红军,对日不断妥协的反动政策十分不满。

1936年,初中毕业的黎洁霜赴南宁参加中学生军训,接受看护训练。同年6月,参加了广西第一届学生军。复员后,考入广西大学附中就读高中。在这里,她参加了进步组织广西大学读书会,并认识了附中的地下党员高朗如、宁培聪、陈志明。黎洁霜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讨论如何团结抗日,怎样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等问题。在他们的影响下,黎洁霜还阅读了许多进步文学作品以及书籍报刊。西安事变爆发后,梧州的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内战、一致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游行示威活动,黎洁霜热情、积极地参加了这次游行。事后,校方对参加这次游行的学生都给予各种惩罚,黎洁霜遭到留级处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广西第二次组织学生军北上抗日,黎洁霜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积极报名参加。然而,因为母亲的阻挠而未能成行。为此,她曾痛哭流涕。但她没有放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决心,而是利用自己能歌善舞的特点,参加梧州救国话剧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中的女主角,用文艺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战。

1938年广州沦陷后,梧州的形势顿时紧张起来。1939年初,黎洁霜随大哥黎超贤等人赴香港筹办抗日报纸。由于种种原因,报纸未能办成,黎洁霜就继续留在香港,白天在工厂打工,晚上就在工人夜校当教员,同时还在香港的报纸上发表诗歌,揭露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面目。在香港,黎洁霜认识了从上海来港从事政治活动的王振华。王振华是东北人,日本侵占东北后,他到北大经济系读书,并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曾经参加过“托派”组织,后因坚持抗日主张,与“托派”中央发生分歧而被开除。王振华才华横溢、品性纯朴,文章写得漂亮,同时还有很强的活动能力和号召力,这些深深吸引了黎洁霜,他们相爱了,尽管二人相差11岁。

黎洁霜烈士

因为爱情由桂来渝随君入狱坚贞不屈

1940年10月,黎洁霜和王振华从香港返回梧州,黎洁霜以王振华系其在港认识的老师身份暂时让其留住家中。有一天,两人在家里的阳台上聊天,被大哥黎超贤遇见,并从他们的谈话中弄清了他俩之间的真正关系。黎超贤当面训斥了黎洁霜,弄得王振华十分尴尬。黎超贤之所以反对她们恋爱,是因为黎超贤认为王振华是外地人,不可靠,因此要求黎洁霜中断这种爱情关系。尽管委屈,但黎洁霜还是坚持自己的爱情并反对大哥的干涉。

在黎洁霜家呆了20多天后,王振华受“托派”组织的派遣前往重庆,公开身份是《新蜀报》记者,黎洁霜则在黎超贤的介绍下到一所中学当语文教师。热恋中的两人远隔千里,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能长久在一起,1941年夏,黎洁霜到桂林报考大学,后被位于重庆江津白沙镇的女子师范学院录取。这年秋天,黎洁霜来到重庆,终于与恋人再相聚。然而,令黎洁霜没想到的是,她刚到重庆不久,王振华因主张反蒋抗日被军统特务逮捕。特务在王振华的住处搜到了黎洁霜写给他的信和照片,于是展开对黎洁霜的搜捕。友人看到王振华被捕,便火速赶到女子师范学院,通知黎洁霜赶紧离开、立即隐蔽,而她却镇定自若、毫不畏惧地说:“既然王振华被捕,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去受难。”于是,她也自称是“托派”并随王振华入狱,被关押在国民党兵工署监狱。被捕后,为了能见到王振华,她又自称是王振华的妻子。面对特务的审讯,黎洁霜不仅拒绝回答,而且还拒绝了特务的收买利诱,不屈服于特务的各种威胁。

不久,黎洁霜和王振华被送押至贵州息烽监狱,黎洁霜被关押在“义斋”。在息烽监狱,她结识了共产党员张露萍、徐林侠等人,并成为她们信任的密友。在张露萍的帮助下,黎洁霜的思想进步很快。

1946年7月,关押在息烽监狱的黎洁霜、王振华等70多人被转囚到重庆白公馆看守所。在难友们的支持和声援下,黎洁霜和王振华这对不离不弃的情侣在狱中结为伉俪,同囚于楼下一间狭小、阴暗、潮湿的牢房里。面对这种处境,黎洁霜无怨无悔。1948年,她在狱中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王小华,1949年又生了小儿子幼华。产后的黎洁霜在白公馆艰苦的生活环境下身体十分虚弱,她没奶给孩子吃,就搅浆糊喂孩子。特务头子徐远举见有机可乘,便对她说:“你刚生了孩子,只要写一份悔过书,就可以取保出去。”黎洁霜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一家,死也要死在一块。”身边只有两个女儿的白公馆看守长杨进兴看幼华长得乖巧可爱,就对黎洁霜夫妇说:“监狱里面能带活孩子吗?把幼华给我做孩子吧!我申请给你们减刑。”面对这个双手沾满革命志士鲜血的刽子手,黎洁霜怒斥道:“我的孩子就是掐死,也不能给你这个乌龟王八!”黎洁霜得罪了杨进兴,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她每天吃的只能是发霉的米饭和清水煮的烂菜叶。可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始终没有让她屈服。

张露萍烈士

黎洁霜一家四口遗体

黎洁霜是一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少女,为了她心爱的人,即使在监狱,也无悔无怨。她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长年的牢狱生活以及和共产党人的朝夕相处,使她看清了真善美和假恶丑。她决心以共产党人为榜样,为革命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了抗议国民党特务1949年10月28日在大坪公开枪杀革命志士,监狱党支部组织了两天的绝食斗争,黎洁霜夫妇也参加了此次斗争,为此,她的两个孩子饿得大哭。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黎洁霜夫妇不顾危险,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转述给不能放风的共产党员罗广斌、陈然等同志。

一家四口魂断歌乐 波澜起伏终评烈士

1949年11月27日,人民解放军兵临山城。盘踞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的300多名革命志士开始大屠杀。11月27日下午4时,特务们从白公馆首先押出了黄显声将军和副官李英毅,并在白公馆附近的步云桥的小道上将他们枪杀。随后,特务又从白公馆将黎洁霜、王振华夫妇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押出。夫妻俩各自抱着一个孩子,艰难地往山上走,没有半点害怕和惧色。王振华一边走,一边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他生命终结时发生的最强音。两岁多的王小华一到刑场,看见凶神恶煞的刽子手,吓得大哭大叫:“妈妈,我怕!我怕!”黎洁霜回过头对刽子手杨进兴说:“你们多打我们几枪,把孩子留下吧!”丧失人性的特务却狂叫:“一个不留,斩草除根。”说完,当着他们的面,一个特务用刀戳死了小华,一个特务用手卡死了幼华。夫妇俩悲痛欲绝地欲冲上去与特务搏斗,但特务的罪恶子弹把他们击倒在地……黎洁霜倒地后,她的十指在地上抓出了深深的痕迹。

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王振华和黎洁霜未被评为烈士。1983年10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黎洁霜、王振华为革命烈士。文

猜你喜欢
白公馆王振华特务
加气对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建党百年,悼白公馆渣子洞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们
汉字识别中亚词汇语音和语义信息在N170上的神经适应*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儿童音乐剧《小萝卜头》导演阐述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王振华教授
AB换数
百年老宅品味·写意美味
郭沫若巧戏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