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课程资源活水 构建灵动品德课堂

2015-01-02 01:21何碧玉漳州市岳口小学福建漳州363000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品社漳州课程内容

何碧玉(漳州市岳口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汲取课程资源活水 构建灵动品德课堂

何碧玉
(漳州市岳口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品德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这是构建灵动品德课堂的内在诉求。

拓宽课程资源;本地区;家庭和社会;学科联系;多媒体

现行义务教育品德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品德学科开放性的课程特点决定了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提供的范例,品德教师应该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拓展课程内容。

一、利用本地区地域特色资源,拓宽品社课程内容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家乡历史、名人古迹、本土物产、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都是品德学科的学习资源库,教师如能充分开发利用,就能使本学科的学习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鲜活价值。

1.名胜古迹资源

芗城区人杰地灵、山川秀美,名胜古迹甚多,是国务院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内有陈元光陵园、塔口庵经幢、宋代文庙、双门顶明代石坊、岳口街清代石坊、唐宋南山寺泥陀佛石造像、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芝山红楼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名胜古迹,开展《美在漳州成果汇报》《我陪贝贝逛芗城》《走近石牌坊》等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寻漳州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热爱家乡历史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2.家乡名人资源

芗城区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历史上除了开辟漳州的陈元光、丁儒、许天正外,还出现了陈淳、张燮、朱熹等一批古代学者,以及现代的文学家林语堂、杨骚、许地山和杰出的科学家戴文赛、赵以成等名人。在教学品社四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之《家乡的光荣榜》时,可通过开展“走进家乡的名人,探寻漳州名人足迹”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及成就,感受家乡先人的智慧,引导学生以先人为自豪,为榜样。

3.地方物产资源

芗城区四季如春、地大物博,自古享有“花果之城”的美誉。这里四季盛产荔枝、柚子、芦柑、香蕉、龙眼、橄榄等闻名中外的水果。此外,还出产水仙花、片仔癀、八宝印泥等名扬海内外的“漳州三宝”。结合四下品社《浓浓乡土情》,教师可组织“我为家乡特产设计广告”的综合实践活动,布置学生搜集漳州的地方物产资料,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市场、走进超市,认识家乡的特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建设家乡努力学习的思想感情。

4.文化特色资源

芗城区历史文化底韵深厚,文艺项目丰富多彩。古摊被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偶戏(布袋戏)曾多次出国演出,响誉海内外;芗剧、舞龙舞狮、踩高翘、锦歌、大鼓凉伞、腰鼓、灯迷、武术等文化艺术项目家喻户晓。此外,芗城还是世界瞩目的中国女排起飞的基地,是中国女排的娘家,中国女排“三连冠”铜像就矗立在腾飞路上。在教学四下《浓浓乡土情》之《家乡的文化采风》话题时,可引导孩子通过调查、采访、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风采,激发学生以家乡文化为荣的思想感情。

5.民风民俗资源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节日繁多,风民民俗丰富多彩。在教学五年级《多彩的民族节日》时,可结合学科特点,开发《漳州传统民俗节日》校本教材,内容包括春节、冬至、端午、七夕、清明、元宵、重阳、中秋等节日的由来、传说故事、风俗习惯、意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对家乡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总之,品德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本地区地域特色,挖掘、拓宽品社课程资源,让广大学生了解家乡积淀千年的文化,见证家乡经济的腾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充分挖掘家庭和社会资源,充实品社课程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和社会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品德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外出购物、旅游、访友等活动资源,充实品社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实效。[1]

1.家庭方面资源

(1)学生与家长资源。包括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家务、照顾生病的家人、与家人幸福生活、和邻居和睦相处、与家人外出旅游、购物、走亲访友的见闻、感受、视频、相片等方面内容。如笔者在上五年级上册《多彩的民族节日》一课,有的学生带来了他们一家到四川旅游,与彝族人一起过火把节的视频,有的带来了他和家人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视频。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少数民族欢度民族节日的场景,使该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时,有的学生带来了他们家人外出旅游的视频,里面有日月潭、阿里山、台北故宫、台南孔庙等景点,有的带来台湾民居、物产、民风民俗视频,还有的带来拜访台湾亲友的场景,教师选择相关内容作为课堂的补充,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两岸人民的骨肉亲情及共有的中华传统习俗。

(2)学生的亲戚朋友资源。学生的亲戚朋友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涉及到公共安全、国防、科技、合理消费、消费者维权、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工厂流水线、环保等方面内容时,学生可以从从事在各行各业的亲戚朋友那里了解到许多宝贵的知识,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2.社会方面资源

(1)社会、社区内发生的新人新事新风或其它有意义的一些事件。如漳州巷口街道涌现出的入选中国好人榜道德模范:岳口社区孝老爱亲好军嫂典型陈玉兰、孝老爱亲典型黄玉彬、诚信典型真粥道老板肖元权等。

(2)时事新闻类:社会新闻、时政要闻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再现,是品社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品德教师应该要关注、积累新闻素材,并根据课堂需要选择并创造性地使用,以体现品社学科的生活性和时代性。例如:国内外时事内容、社会上近段时间的热点问题、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发事件、电视台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节目、今日说法节目、中国运动员夺冠、社会各届关心弱势群体等方面新闻报道。

(3)报纸类:《中国教师报》《闽南日报》《福建日报》等报纸刊登的文章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品德课程的方方面面内容,任课教师要善于汲取相关内容,作为品德课程的有益补充。

(4)杂志类:有一些杂志类书籍,如《读者》《精典美文》《生活创造》《青年一代》等里面也有一些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事迹介绍;还有一些小品文里蕴含着做人的深刻道理,教育人们要自强不息、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爱岗敬业、爱护环境、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等。这些内容充满正能量,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思想,是引导教育学生的好素材,是滋补学生心灵的营养品。

只要品德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品德课堂就会更加丰富而生动。

三、整合其学科资源,盘活品社课程内容

翻开品社教材,任课教师总会发现,该教材与人教版各册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存在着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内容,品德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并合理利用。

例如教学品社六年级上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可以把语文学科中的《七律·长征》《丰碑》《金色的鱼钩》《马背上的小红军》《飞夺庐定桥》等相关课文拿来当课程资源;教学四年级上册《家庭的小账本》时,可以把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拿来当课程资源;教学五年级下册《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时,可以把五年级语文《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文字》《我爱你汉字》等拿来补充拓展;教学六年级下册《我的成长足迹》可以把语文六年级下册《成长的足迹》拿来补充拓展。[2]

此外,语文学科中的一些综合性学习内容也与品社教材存在交叉的可整合利用的内容,下面以六年级为例通过表格进行呈现:

时间 语文综合性活动主题 内容、形式 与品社学科相联系九月份“祖国在我心中” “辉煌祖国”征文演讲、手抄报比赛五下《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之《伟大的先人》《我国的国宝》《我们的国粹》十月份“寻找秋天的足迹”摘抄秋天优美的语句并用笔绘出心中的秋景《秋天的收获》十一月份“只有一个地球” 调查身边的环境、资源状况六下《只有一个地球》五下《尉蓝色的地球》《我们的地球村》十二月份“好书大家读”文学人物赏析“推荐一本好书”人物赏析 五下《伟大的先人》一月份“红红火火过大年” 了解春节故事、风俗,制作节日小报五上第四单元《多彩的民族节日》二月份“讨论压岁钱”班队活动说说你对压岁钱的了解及你怎样使用压岁钱四下《花钱的学问》三月份“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家乡的变化”组织春游活动并以《春》为题写一篇作文四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四月份“小学生课余生活调查”组织“看电视好不好”“多上网好不好”辩论活动四下《从看电视说起》五月份“感恩父母” 组织“孝敬父母”班队会三下《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六月份“母校,我将启航” 母校回忆、临别赠言 六下《临别感言》

只要品社任课教师善于发现,学会找准学科与课程之间的结合点,对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就能达到既“减负”,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

四、选择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品社课程内容

随着数码设备在家庭中的普及,很多学生已经学会将视频和音频资料作为学习内容。品社教师应注意合理选择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品社课程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时,一些学生带来了他们定居在外国的亲戚朋友的学习、生活、工作及过节庆祝节日的视频,视频真实展示了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生活情况,是课堂的有益补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浓浓乡土情》之《家乡文化采风》时,很多学生带来了含有各自家乡歌曲、方言、手工艺品、民俗活动等内容的视频。上课前,教师逐一欣赏了其中内容,选取了适合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走进残疾人》一课时,可补充聋哑演员表演的精彩的“千手观音”舞蹈视频、因车祸失去双腿的篮球女孩钱红燕与命运做斗争的视频、无臂的黄阳光自强不息的视频。教师有选择性地把相关视频与音频资料融入课堂,补充了学生各方面不易了解到的知识和平时没经历过的一些场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品社教师应该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效地利用本地区地域特色资源,充分挖掘家庭和社会各种资源,整合利用其它学科内容,选择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品德课堂更加丰满而生动起来。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连碧红.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漳州经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G416

A

1673-9884(2015)09-0080-03

2015-07-26

何碧玉(1976-),女,漳州芗城区人,漳州市岳口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品社漳州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南康漳州龙
培养爱国情怀 争当文明主人——《品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微
福建漳州面煎粿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爱你在心口难开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让生活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