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丝绸之路:亚欧腹地多元文化的复兴与交流

2015-01-03 06:23石岚刘艳
关键词:腹地亚欧新疆

石岚,刘艳

(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现代丝绸之路:亚欧腹地多元文化的复兴与交流

石岚,刘艳

(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古代丝绸之路承载的是人类跨越千山万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活动,传递友谊、和谐与互助的理念。亚欧腹地正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段,这里也因此成为多元文化汇聚之地。现代丝绸之路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区域合作与互利共赢为目标,致力于复兴亚欧腹地的多元文化对话与交流。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下,区域文化合作交流进入一个新的空间。东部的亚太、北部的俄罗斯、西部的阿拉伯与欧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陆等,都为现代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多元文化复兴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丝绸之路;文化复兴;合作交流

当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在其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概念时,世界各国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这条曾经绵延数千公里,连接亚洲东部与欧洲、北非的大通道。这条通道承载的是文化与商贸活动的交流与合作,留下了古代人类社会往来交往的历史印记和美好融通的回忆。

正是在对古代丝绸之路理念广泛认可的基础上,人们才有了今日复兴丝绸之路的构想。复兴丝绸之路的倡议,再次提出在现代国际社会和区域环境条件下,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重要意义。

一、丝绸之路的承载

丝绸之路承载的是人类跨越千山万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活动,传递友谊、和谐与互助的理念。按照运输方式的不同,丝绸之路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其中,陆上丝绸之路起始于西汉都城长安(东汉时延伸至洛阳)[1]。作为重要的亚欧大陆商路与文化交流通道,陆上丝绸之路经中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一直进入中亚的河中地区、伊朗等地,进一步延伸,连接到地中海沿岸和欧洲。因该通道上过往货物中丝绸制品数量与影响较大而得名。在上述描述之外,我们还能查询到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曾经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等,这些交流通道都是东西方商贸与文化合作的典范,记录下早期不同区域人类交往活动的轨迹,也是最早开始的全球化交流合作活动的雏形。

亚欧腹地地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地段,这里因此成为多元文化汇聚之地。持久兴盛的贸易商业活动带来人员的大规模长时期流动,随之而来的,是人类文化传统与社会意识形态。从经营理念上看,起自东方的丝绸之路,在新疆与中亚汇聚和逗留,因而在这两大区域,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从日常种植的作物,如洋葱(皮牙子)、石榴,到食用的主要饮食类别,如抓饭、烤肉、烤包子;从传播久远的丝绸与布匹,到东方著名的瓷器与西方的香料;从多元宗教的信仰,到遍布西域各地的古代城郭及其后裔的姓氏所代表的独特含义。宗教的传播在这一历程中得到推进,同时民族的兴衰消亡、帝国的构建也成为历史画卷中多姿多彩的组成部分。

亚欧腹地独特的人文特质,决定着这里成为古代丝绸之路大商道的核心。这里有着典型绿洲经济的农业属性,同时兼顾草原所带来的流动性;商业上对驼队与贸易的依赖无可丢弃。作为重要的驿站与通道,丝绸之路的功能在这一刻最为凸显,交流、合作、融合、汇通,一切如此自然。但归根结底,丝绸之路的文化属性才是合作交流的基础与升华。

在今天的中国新疆、中亚、阿富汗和伊朗等地,你能够从博物馆的历史展品陈列或讲解图册中,清晰地感触到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例如,在中亚国家有些特色餐饮或旅店会以穿越沙漠的Caravan命名并装饰。在布哈拉,古王宫的展厅中有非常著名的来自东亚的瓷器(可能来自日本或中国),虽然不能算得上是极品,但能够在长途运输后依然保存完好,令人惊叹。

在中国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边缘,有考古发现,古代居民的特质与今日有很大不同。这些古代人身材高大魁梧,有些拥有金发深眼眶。在遍布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各种古城遗址和洞窟中,能看到来自希腊、印度或中国内地的服饰、头型、姿态图案,甚至语言与行为方式。距离塔里木盆地以东不远处的敦煌是这一奇妙历史传承的代表。

北方的草原、中部的沙漠与绿洲,南部的海洋或岛屿,瑰丽的丝绸之路冲破传统居住地的藩篱。以贸易和商业活动为助推,丝绸之路承载的是更为丰富的文化功能,为途经区域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沟通与交流。这也为后人的研究与重构,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二、现代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文化与商贸

现代丝绸之路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区域合作与互利共赢为目标,致力于复兴亚欧腹地的多元文化对话与交流。

(一)繁荣的商业贸易活动带动丝绸之路复兴

过去二十余年中,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与经济复苏,尤其进入本世纪之后的加速发展,区域性合作的扩大和深化成为可能。尽管中国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远不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但新疆与中亚地区的贸易活动依然呈现出较快增长。2013年,中亚国家与新疆的经贸合作取得新的突破。作为新疆最主要的贸易伙伴,2013年新疆对外贸易同比增长9.5%,达到275.619亿美元,其中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到190.24亿美元,占新疆进出口总额的69%(见表1)。

将631个鱼粉样本的粗灰分含量作图,得到图5。631个鱼粉样本的粗灰分含量11.41%~34.53%,平均值为(19.60±4.38)%。由图5可以发现鱼粉样本中粗灰分含量在20%左右、25%左右出现2个拐点。

中亚国家是新疆地区对外经贸活动的重点,是新疆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新疆的外贸情况统计中,哈萨克斯坦与新疆的贸易额高居首位,占新疆对外经贸总额的44%;顺次为吉尔吉斯斯坦占15%,塔吉克斯坦占6%,乌兹别克斯坦占3%,土库曼斯坦占1%。上述五国与新疆的贸易额占新疆当年对外贸易总额的69%(见图1)。

在新疆外贸水平不断提升,包括与中亚国家贸易额屡创新高的同时,数据分析可见,新疆的贸易伙伴多元化也取得初步成果,新疆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占新疆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反之,新疆与阿拉伯国家、土耳其、伊朗等国的贸易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新疆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不足8亿美元,2013年则大幅上升到21亿美元。新疆与伊朗双边贸易额2013年度达到10.45亿美元,同比增加2 424.5%。与印度、乌克兰等国家的贸易增速也位居前列。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的投资呈显著上升态势。借助双边关系的日益密切,新疆企业也加大了在中亚地区的投资活动(见表2)。

表1 2013年新疆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图1 中亚国家与新疆贸易额占比图

表2 中国企业在中亚的投资情况(单位:家)

(二)便捷的人文往来带动文化交流与合作

贸易的大幅增长带来人文交流活动的拓展。为顺应社会需求,乌鲁木齐机场已经开通了直航中亚各国、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阿联酋迪拜、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和莫斯科、阿塞拜疆巴库、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等重要亚欧城市的航线。南疆重镇喀什也开通直飞伊斯兰堡航线,区域开放格局进一步打开,人文交流的通道更加便捷畅通。2011年,中国以新疆为西段建设了经霍尔果斯的国际铁路线,这是在早先经阿拉山口通行运营的亚欧大陆桥之后,又一条连接新疆与中国中东部地区和亚欧国家的交通大动脉。2014年,新疆开通了乌鲁木齐至哈密的高速铁路和连接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的“北疆之星”城际列车,新疆内部不同区域间和新疆与外界的交流变得更为快捷。即便是相对封闭,自然条件并不理想的南疆地区,设计中的交通网络建设也会为区域互联互通加速。

便捷的交通带动了人员往来,扩大了亚欧腹地文化的传播。各种各样的主题文化节、旅游节、舞蹈节、民俗展示或诗歌比赛等,增添了文化交流的魅力与内涵。多层次、多主题、多领域的文化活动欣欣向荣,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亚欧。

在2007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的联合公告中,明确双方文化交流的重点领域:联合考古、历史文献研究、庆祝民俗节日、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和广播电视领域合作交流等。2014年6月,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获得审议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次申报使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名额,项目全称“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全长5 000公里,涉及到三国33个申遗点,包括各帝国都城、宫殿群和佛教石窟寺等。这也是中国完成的首个跨国申报项目。此外,孔子学院建设、在对方图书馆开办主题国文化展览和设立对方国家的文化中心,以及在运动体育项目中相互支持,共同举办和参加各种国际赛事等,都成为双方文化合作的优秀领域。综合来看,中国与西部邻国文化合作近年来重点加强了以下内容:

第一,多边文化合作机制的启动和日益完善。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性国际组织框架支持下,中国已经与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文化合作机制,就文化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制定多边文化合作计划。上海合作组织还根据各国需要,启动成员国文化艺术节机制,制订《文化节章程》。

表3 中国在中亚地区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此外,吉尔吉斯斯坦还有7个孔子课堂。

在教育合作领域,中国还与周边国家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定期举行教育部门公职人员的互访。在相互间留学生的选派上,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底,在新疆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6 888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近3倍。这其中,76%来自中亚,七成留学生选择来新疆学习汉语。此外,医学、经济学、农学专业也备受青睐。目前,新疆已经有20所高校、2所中职院校和11所中小学具备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资质[3]。

举办教育展、大学生活艺术节或夏令营等,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教育合作交流的行列中,双方在学习汉语和俄罗斯语等方面也取得更多认可,语言学推广与传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前期举办的央视汉语言比赛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选手获得了较好成绩,这也与中国和西部周边国家语言教育合作的努力分不开。

第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让人文合作更加生动。自2000年开始,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成为中国与西部邻国交往的靓丽名片。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中国文化图书馆、中国电影展、中国知识讲座、中国图片展,甚至不定期开办的春节联欢会等,都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而在中国,不断揭幕的“哈萨克斯坦文化节”“阿拉木图文化周”和此起彼伏的舞蹈节、艺术节,也让中国人领略了灿烂多姿的中亚文化,增加相互了解和友谊,构架互信的情感通道。据悉,部分亚欧腹地国家还通过免签证或落地签等优惠政策,利用文化旅游的感召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休闲度假,感受浓郁异国风情。

三、亚欧腹地多元文化的复兴与交流

亚欧腹地处于欧亚大陆十字路口,是古代东西方间文化穿梭与人类往来的交通枢纽与十字路口。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下,区域文化合作交流进入一个新的空间。东部的亚太、北部的俄罗斯、西部的阿拉伯与欧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陆等,都为新的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多元文化复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遇。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获得各方积极关注。倡议提出一年多时间,也是各方充分调动资源,积极探讨如何认识、评价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过程。对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积极参与的态度,中国政府非常欢迎。2014年8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时曾明确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4]。未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需要各方采取务实态度,积极设计构思,寻找到不同的发展机遇,创造合作共赢的“win-win”局面。

中国中央政府已经确定新疆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核心区。未来的中国与西部各国的合作,将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展开,新疆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东联西出的重任。历史上耀目的古丝绸之路又展现出新的发展生机。要实现亚欧腹地多元文化的复兴与交流,首先需要解决亚欧大陆腹地的繁荣富强,增加团结互助和政治互信,强化合作共赢意识。

当前,依然有诸多因素干扰地区稳定发展和对文化观的看法。日益严峻的极端思潮渗透和极端主义活动的挑战,破坏了区域合作的基础。国家制度的差异也阻碍了相互理解与信任关系的建立,民间人文交流的贡献力受到一定削弱。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秩序的变革带动了地缘政治环境的发展变化,为未来多元文化交流与复兴增加了适应新境遇的难度。

丝绸之路的核心地段在亚欧腹地。这里有着古老传承的丝路文化,也有着现实中的多元文化枢纽区位条件。对传统丝路文化的认同开启了各方进一步依托丝绸之路拓展文化合作交流的窗口。东西南北多元文化依然会在这里碰撞,但它们放射出的,将是多元文化复兴交流的星光,是基于区域商贸合作与政治互信之上,人类社会再次触碰跨文明的交流、对话与合作。

[1]佚名.丝绸之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fr4ZAhOWPLqWxeuk8R3-OYxEAKYyvTRqGUwx6Ovx0e2U9zcaeMr0LXH4U_2DQYgSq5o-WgKC8hVTBnnJPnuLqpBD3K_j8KT4qqEymjnza0_.

[2]国家汉办.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http://www.hanban. 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3]车晓雪.中亚八国来新疆留学人数猛增,三年增长近三倍[EB/ON].天山网,http://xj.ts.cn/2014-04/09/content_9531619. htm,[2014-04-09].

[4]欧阳开宇.习近平在蒙古发表演讲: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EB/ON].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 08-22/6521375.shtml,[2014-08-22].

(责任编辑:李平)

Modern Silk Road:Revival and Communication of Multi-cultures in Eurasian Hinterland

SHI Lan,LIU Yan
(Xin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Urumqi 830011,Xinjiang,China)

The ancient silk road,which tansmitted the idea of friendliness,harmony and mutual-help, witnessed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of ancient peoples who strided over rivers and mountains. The Eurasian hinterland is the core area of ancient silk road and the hub of multi-cultures.In the new historic background,were build the modern silk road to revive the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of multi-cultures in Eurasian hinterland with the aim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s.Thanks to the impetus of moder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gional cultural cooperation has come into a new space.Different cultures from the Pacific in the east,Russia in the north,Arab and Europe in the west,and India in the south will provide numerous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vival of muti-cultures in the building of the modern silk road.

the silk road;cultural revival;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G115

A

1617-0304(2015)02-0004-05

2015-01-12

时间]2015-04-01 9:06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前中亚国家对中国新疆文化影响力研究”(13XGJ13)。

石岚(1970-),女,新疆石河子人,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石河子大学“中亚文明与向西开放”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时势政治研究。

URI: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50401.0906.004.html

猜你喜欢
腹地亚欧新疆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为亚欧地区带来共赢效应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新疆多怪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
新疆天业集团在亚欧博览会签约金额达1.4亿美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访问亚欧非五国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