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5-01-04 02:54占绍文教授李慧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陕西省居民

■ 占绍文 教授 李慧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 710055)

截至2011年末,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口已达1770万人,占到陕西省总人口的近一半。然而,陕西省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1851.7元,仅占人均总消费支出的13.4%,处于较低的水平。陕西省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人文气息,具备提升文化消费水平的良好环境。同时,如何提升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研究对其他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及引导作用。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述评

(一)文化消费的概念内涵

文化消费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商品化、社会化的过程;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人们的文化需求得以实现的过程,即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需求,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采用适应的消费方式,最终进行商品消费或服务消费的过程。张谨(2009)指出文化消费是消费主体对文化产品的购买、占有、使用、鉴赏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秦开凤(2011)提出文化消费就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冯(2012)认为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陈雷(2013)对文化消费的界定是: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种消费活动,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观光旅游等方面。

(二)文化消费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以及欧洲地区出现了相对富裕的劳动力,具备了追求精神层面消费的能力,文化消费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人类社会将进入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阶段的结论。之后,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指出,必须将文化消费置于社会阶层中去理解,文化消费总是和社会等级相联系,构成社会区分的独特模式。

近年来,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研究热点,占绍文、杜晓芬(2014)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数理分析的方式,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民工文化消费主要受文化认同、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工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李惠芬(2010)基于2002年以来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下导致其文化消费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要有公共文化投入不足、传统消费习惯的抑制、过高的文化产品价格、文化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孟华、李义敏(2012)结合“消费文化”范式的新应用,依据人口统计变量划分文化消费群体,结合上海都市居民的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年龄、教育、职位及收入等因素对文化消费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刘恩猛(2012)从浙江省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现状出发,应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得出,收入、价格、休闲时间和文化素质对文化消费有显著影响。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制约文化消费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提高文化消费水平,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进步,提出了许多创造性见解。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由东往西”发展的独特性,大多数学者的眼球被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吸引,对西部的关注相对不足。随着西部开发向纵深推进,西部的发展尤其是西部文化的发展对学者来说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收集了陕西省2001—2011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协整理论对影响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力求为改变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层次较低的现状提供一些建议。

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图1 陕西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文化消费支出增速比较图

表1 陕西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增速与居民收入增速

陕西省地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及沿海地区,但是,陕西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较为先进的现代文化,具有丰富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然而,在丰富的文化资源环境下,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却处于较低的层次。

(一)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支出与收入增长的关系分析

2005-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为8272元,至2011年已增加到18245元,增幅达到120.6%(见表1)。在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支出(以下简称: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也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人均1097.5元增至2011年的人均1851.7元,增幅为68.7%。收入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但是,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速却整体地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见图1),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并没有有效地带动其文化消费支出的相应增长,文化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小于1。

(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与居民总消费支出的关系分析

2005—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总消费支出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11年已经到达人均13783元,相较于2005年的人均6656.46元,增幅达107.1%,与收入增长的幅度基本一致。但是,除了在2010年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与2009年基本持平外,2005—2011年的其他年份此比例却是在逐年减小。如表2、图2所示,文化消费占总支出的比例从2005年16.5%下降到2011年的13.4%,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表2 陕西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

(三)居民储蓄与文化消费支出的比较

2005-2011年陕西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逐年增加,2005年人均储蓄为9577元,2011年则到达了24447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在2010年即超过2万元,且是2005年的2.2倍,总体上升速度快,增加金额多。虽然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小,自2005年的1097.5元仅增加至2011年的1851.7元,人均仅增加754.2元。另外,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的比重虽然在2006年有轻微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见表3、图3)。

图2 陕西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图

图3 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的比重图

表3 陕西居民储蓄与文化消费支出的比较

陕西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实证分析

(一)文化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变量的指标选择

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受到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和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的食品、住房等物质消费,而是一种精神消费。因此,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需求力度会受到居民文化素质、消费观念等认知层面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文化素质高的城镇居民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理解力更强,其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对精神层面也有更高的需求,因而其文化消费的需求力度越大。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满足了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人们才倾向于追求更高层次地需要。因此,文化消费也必然受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制约,收入越多、生活水平越高,其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就越旺盛。从供给的角度看,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及文化产品价格是影响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多少不仅直接关系到文化产品的供给,由于其公共性,公共文化服务还间接地影响居民的文化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文化产品的价格一方面影响了文化产品及服务供给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由于我国统计改革的力度较大,为保证统计口径基本一致,不宜选择时间跨度过长的数据,并且实证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当前,因此,选取2001—2011年陕西省11年的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于2002—2012的《陕西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

由于消费函数理论及前人研究都表明,收入是影响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不再将其纳入模型。考虑到数据的实用性和可获得性,以恩格尔系数表示居民生活水平,以居民文化消费倾向(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表示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以娱乐教育文化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示文化产品价格,以教育事业和文体广播传媒等财政支出表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投入。

最终,本文选择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Con,元),选取居民生活水平(eg,%)、居民文化消费倾向(APC,%)、娱乐教育文化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文化消费价格指数,P,以2000年为100的定基价格指数)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支出(Sec,亿元)为解释变量。

(二)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

在文化消费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为了消除异方差的问题,减少变量的变动,先对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即有Ln Con、Lneg、LnAPC、LnSec 和LnP。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为了防止时间序列变量由于不稳定产生“伪回归”,在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前,先利用ADF检验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借助Eviews6.0软件,得出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的检验结果可知,原时间序列LnP不平稳,经过一阶差分后的数列仍然不平稳,因此,将此变量剔除。而时间序列LnCon、Lneg、LnAPC、LnSec经过一阶差分后,新的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所以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各个时间序列之间可能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利用协整检验可以判定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序列符合基于回归残差平稳性检验方法(EG检验)的条件,故本文用EG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构建将LnP剔除后的新的方程如下:

故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对上述方程式(2)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方程拟合度R2为0.945,F检验值为40.41,P值为0,各个变量显著,方程能够较好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因变量。

另外,需要对方程的残差作平稳性检验。设E为回归模型的残差,如方程式(4):

对E的水平值作ADF检验,发现残差ADF值为-5.644019,明显小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4.582648。因此,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

(三)从模型估计结果得出的结论

由于LnP时间序列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因此不能利用协整模型检验其与文化消费水平的关系,然而,这并不代表文化消费价格指数(P)不会影响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一方面,由于统计口径的变动、统计误差的存在,数据可能不准确;另一方面,基于文化消费自身的特殊性质,价格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本研究里,不对此做重点探讨。回归模型通过了方程显著性F检验,即居民生活水平(eg)、居民文化消费倾向(APC)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支出(Sec)能够建立与文化消费支出(Con)之间较为理想的回归模型,协整方程的回归结果与经验判断基本一致。作为生活水平的测量指标,恩格尔系数每下降一个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就增加1.907个单位,回归系数接近2,表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文化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居民文化消费倾向对文化消费的影响非常显著,消费倾向每增加一个单位,文化消费就会增加1.224个单位。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支出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13。

表4 单位根检验结果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陕西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生活水平、文化素质、消费观念、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认为,为了提高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居民福利水平,要在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加强、消费观念的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支出的增加等几方面并重。因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总体消费能力,进而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首先,要推进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稳步提高,最终增加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其次,针对居民收入偏低项目进行调整,建立合理有效地工资增长机制,确保超过一定的物价膨胀水平,消除由政策原因造成的收入制约因素。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在满足了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人才倾向于追求更高层次地满足。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须建立在生存和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因此,应当继续完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居民的未来不确定性预期,提升居民当期生活水平,振奋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高储蓄、低消费”的现实情况。并且,针对文化消费这一项目给予专项定额补贴,并采取公益性文化消费帮扶措施。

转变消费观念,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帮助、引导并规范文化产业企业的经营运作,提高其经营水平,鼓励生产、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居民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在产业方面为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撑。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消费主体高尚的消费品位,转变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从而提高文化消费的边际文化消费倾向。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提供高质量的文化基础设施。近年来,陕西省出台了多项惠民政策,各项民生工程、基础建设工程在大力实施。为了提高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应当继续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惠民政策的有效执行,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广场等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高科技、有特色、高品位的现代化文化消费场所。改革和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体制和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和生产要素流向公共文化领域,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益文化发展新格局。

1.张谨.关于文化消费的理性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09(11)

2.秦开凤.文化消费内涵辨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

4.陈雷.城镇文化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

5.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新华出版社,1984

6.李全生.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J].社会,2002(5)

7.占绍文,杜晓芬.农民工文化消费现状调查[J].城市问题,2014(5)

8.李惠芬.南京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研究[J].江苏商论,2010(2)

9.孟华,李义敏.上海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预测,2012

10.刘恩猛.浙江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2(10)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陕西省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