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的研究

2015-01-06 07:00张建容周中淑杨清武
重庆医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进展血浆

王 玥,周 瑜,张建容,周中淑,王 礼,杨清武△

(1.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37;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 400042)

·经验交流·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的研究

王 玥1,周 瑜1,张建容1,周中淑2,王 礼1,杨清武1△

(1.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37;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重庆 400042)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b)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病发展类型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0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的变化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Fb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压积(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水平和Fb在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提示严密监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的变化情况对脑梗死的治疗,以及疾病演变的判断具有积极的作用。

脑梗死;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

进展性脑梗死(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PCI)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经积极的临床干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于发病后1周内仍呈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的一种缺血性卒中[1-2]。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40%,导致较高的致死率和远期病死率[3-4]。PCI的发生和发展与血糖、血脂、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可减少PCI的发生和发展[5],进一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此外,有报道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是PCI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6]。并且血浆纤维蛋白酶原(Fb)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在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PCI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血小板功能变化及Fb在进展性脑梗死中的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本科住院的首发的PCI和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60例。PCI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8~79岁,平均(62.18±5.26)岁。非进展性脑梗死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6~76岁,平均(64.24±4.71)岁。两组病例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诊断证实有新发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1.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1)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2)有免疫系统缺陷;(3)曾短时间大剂量使用过激素;(4)入组前半年有失血史或输血史;(5)合并有肝肾功能异常、造血功能异常、肿瘤、感染等;(6)入组前2周服用过抗血小板药物;(7)其他,如患有精神障碍等。

1.2 标本采集 对两组研究患者均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mL,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完成采血。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后(采血量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1),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获得血浆。

1.3 方法 用日本Sysmex CA-70001全自动凝血仪检测Fb含量。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浆Fb比较 PCI组患者PC、MPV、PDW及Fb均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的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CI)是由血栓或栓子脱落导致脑血管堵塞,进而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展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的一种亚型,在发病后6 h至1周之内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是一种难治性脑梗死,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6]。尽管PCI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太清楚,但脑血管血流的通畅性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栓的形成或者血液的凝集状态则是影响脑血管血流通畅性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研究显示,血小板不仅可在脑血管病灶处形成血小板栓子而且还可介导免疫反应、炎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进一步加重脑梗死的发生、发展[7-9]。值得注意的是,脑梗死后血小板通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处形成的血栓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评估血小板的功能和活性可能成为预测和监视脑梗死发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研究表明,凝血和纤溶活性异常,以及血小板在脑动脉病变部位的聚集和活性物质释放是导致脑血栓形成的关键[10]。MPV、PC、PCT,以及PDW是评价血小板功能的重要参数。MPV是反映血小板大小的参数,MPV增大说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提示机体代谢和酶促反应活跃[11-12]。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均一性的参数,升高说明血小板大小不一[13]。由于血小板的激活可以导致血小板形态和数量的改变,因此血小板数量的检测也能反映血小板的功能。而PCT则可作为PC的一种补充分析,以及反映血肿血小板的比例[14]。Fb是一种凝血因子,可促进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因此,Fb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

既往研究显示,脑梗死后患者凝血功能呈异常状态[15]。同时有研究发现,血小板形态和大小的改变是血小板活化早期的表现,同时发现MPV在卒中患者中显著升高[11]。并且,Greisenegger等[16]对1 32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研究分析发现,严重卒中的患者MPV在卒中发生前就已有增加,同时升高的MPV与不良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血小板计数却与卒中严重程度无关。本研究结果亦发现PCI患者MPV较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高,表明PCI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较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高。此外,本研究结果也发现PCI患者的Fb较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高,提示PCI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较高,有可能促进血栓形成。因此,本研究和其他研究结果均提示脑梗死后激活的血小板有可能进一步形成血小板性微血栓或加重炎性反应,进而进一步加重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因此,脑梗死后血小板参数水平的变化在PCI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血小板数量相对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加强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和Fb的变化在PCI的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脑梗死发病初期严密监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Fb的变化情况对脑梗死的治疗,以及疾病演变的判断具有积极的作用。

[1]李进章.对进展性卒中的几点意见[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1-2.

[2]杨秀平,袁建新,何洪涛,等.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387-1388.

[3]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152.

[4]Thanvi B,Treadwell S,Robinson T.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predictors,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J].Postgrad Med J,2008,84(994):412-417.

[5]王国祥.引起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51-353.

[6]牟方波,高瑞丽,郭鹏.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367-1369.

[7]Machlus KR,Italiano JE Jr.The incredible journey:From megakaryocyte development to platelet formation[J].J Cell Biol 2013,201(6):785-796.

[8]Patzelt J,Langer HF.Platelets in angiogenesis[J].Curr Vasc Pharmacol,2012,10(5):570-577.

[9]Aukrust P,Halvorsen B,Ueland T,et al.Activated platelets and atherosclerosis[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10,8(9):1297-1307.

[10]刘斌,靳振明.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4):1386-1390.

[11]Arevalo-Lorido JC,Carretero-Gomez J,Alvarez-Oliva A,et al.Mean platelet volume in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as predictor of mortality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1 year[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3,22(4):297-303.

[12]Vagdatli E,Gounari E,Lazaridou E,et al.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a simple,practical and specific marker of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J].Hippokratia,2010,14(1):28-32.

[13]Adibi P,Faghih IE,Talaei M,et al.Population-based platelet reference values for an Iranian population[J].Int J Lab Hematol,2007,29(3):195-199.

[14]Akpinar I,Sayin MR,Gursoy YC,et al.Plateletcrit:A platelet marker associated with saphenous vein graft disease[J].Herz,2014,39(1):142-148.

[15]Mayer TE,Hamann GF,Brueckmann HJ.Treatment of basilar artery embolism with a mechanical extraction device:necessity of flowreversal [J].Stroke,2002,33:2232-2236.

[16]Greisenegger S,Endler G,Hsieh K,et al.Is elevated mean platelet volume associated with a wors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J].Stroke,2004,35(7):1688-1691.

10.3969/j.issn.1671-8348.2015.26.032

王玥(1982-),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神经病学临床工作。△

,E-mail:Yangqwmlys@hotmail.com。

R743.34

B

1671-8348(2015)26-3692-03

2015-04-08

2015-04-27)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进展血浆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