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识解和辨析
——以“凸显”“凸现”“突显”“突现”为例

2015-01-07 05:17姜淑珍
现代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近义词义项系统性

□姜淑珍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识解和辨析
——以“凸显”“凸现”“突显”“突现”为例

□姜淑珍

“凸显”“凸现”“突显”“突现”四词发音、词义、用法相近,容易混淆。从大型语料库中可见其通用性差异;四词的理据性不相伯仲,系统性有强弱之分。通过语义解构,可以辨析四词的细微区别。“凸显”和“凸现”应为近义词;“突显”可推荐为“凸显”的异形词;“突现”和“凸现”为义项同义词。“突现”在语例中展示出新的义项是词语原有的两个义项互相作用的结果。大型词典在4个中词的立目和注释上还有值得商榷之处。

Tuxian 语料库 认知识解 语义解构

一、使用现状考察

查找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络版-现代汉语语料(http://ccl.pku.edu.cn:8080/ ccl_corpus)我们发现,标题中四组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非常混乱。以下例句①,均出自报章语篇,Tuxian②的意义和语境基本相同,却使用了不同的词汇形式,不免让读者眼花缭乱。

(1)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2)但令人担忧的是,在用水矛盾日益[凸现]的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却依然严重。

(3)……对美国说“不”的勇气将会越来越大,欧美矛盾会越来越[突显]。

(4)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上的矛盾日益[突现]。

郑林丽,董斌[1]就4个词的混用现象做过简要讨论,提出“它们出现的频率似乎不相上下。”笔者认为“频率不相上下”的说法欠妥,CCL中4个词使用频次相去甚远。

二、相似度和通用性考察

笔者在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的相似词网络平台(http://klcl.pku.edu.cn:8080/seek/check.php)上对这4个词进行查询,其相似度排序如下:“凸显-凸现”:0.999;“凸显-突显”:0.914;“凸现-突显”:0.907;“凸现-突现:”0.867;“凸显-突现”:0.782;“突显-突现”:0.754。单字:“凸-突”的相似度为:0.626;“现-显”的相似度为:0.333。Aitchison[2]指出在人脑词库中,越是发音、词义或用法等方面相近的词,互相之间的联系越为密切,而由于联系密切,所以也特别容易混淆,从而在理解和表达式发生错误。这正是标题中的4词容易造成混淆的原因。

笔者在CCL中对4词的复现率和搭配进行考察。CCL总字频数:307,317,060,总字种数:9711(查询日期:2013年12月1日)。

表1:CCL中“凸”“突”“显”“现”的字频

可见现代汉语中“现”的标准化词频达到每百万字403次之多,为高频字,“显”“突”次之,而“凸”为低频字。

表2:CCL中Tuxian的词频

组合成词后,“凸显”“凸现”的词频却远高于“突显”“突现”。可见“凸显”和“显现”为强搭配词,而“突显”“突现”的搭配力度较弱。

语料库语言学家认为词的意义在于它的搭配,应该通过搭配来认识一个词。从检索中可见,这4词多用于正式语体,绝大多数检索条来自于新闻报刊语篇。Tuxian为动词,也有少部分充当名词(主要在“凸显”和“凸现”的检索条下)。Tuxian搭配频率超过5次以上的名词如下。凸显:问题(48),作用(21),矛盾(18),重要性(14),地位(13),理念(12),效应(8);凸现:问题(32),优势(19),矛盾(9),地位(7),主题(7),作用(7);“突显”和“突现”没有搭配频率超过5次的名词。搭配中,另一重要信息为与Tuxian共现的修饰语。与Tuxian搭配频率超过5词的副词如下。“凸显”:日益(41),更加(11),进一步(6);“凸现”:日益(20),已经(6)。而“突显”和“突现”的修饰语却显现离散性,没有频率超过5次以上的副词搭配。

综上,“凸显”“凸现”在语料库中复现率远高于“突显”和“突现”。“凸”和“显、现”是属于强搭配词。“突”和“显、现”为弱搭配。和“凸显、凸现”搭配的NP以及修饰语在数量和类型上都多样丰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4词的通用性分别为:“凸现>凸显>突现>突显”。

三、理据性和系统性考察

“突-凸”和“现-显”为两组近义词。从《新华字典》的释义看,“突”为会意字,从穴,从犬:犬从洞穴中突然窜出;“凸”为象形字,义为“高出周围”。但是在引申义中,两者义项交叉于“高出周围”。“现”为形声字,从玉,从见。本义为打开玉璞见光彩,今义已泛化。“显”为会意字,本义为头上的装饰品。“显”,见也。故,“现”“显”二字为同义字,两者在“表露在外”义项上重合。

《现代汉语词典》(下称《现汉》)作为我国第一部确定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辞典,在异形词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理了大量的异形词[3]。但是,《现汉》(第6版)对Tuxian的4个形式均予以独立立目,并未将其中任何一对视为异形词。其释义如下:

“凸显”:【动】清楚地显露:草地上~出一座花坛|市场规范化的问题日益~出来。

“凸现”:【动】清楚地显现:在一排排的校舍中~出图书馆的高楼。|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出来。

“突显”:【动】突出地显露:手臂上~出一条条青筋|产品的包装也~出民族特色。

“突现”:【动】①突然显现:转过山脚,一片美丽的景色~在眼前。②突出地显现:语言和行为都~了他的个性。

从以上注释可见,“凸显”“凸现”“突显”“突现”四词的义项相近,但是“突现”另具“突然显现”义项。正是基于以上语义的重合,才会造成用法上的混乱。

再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下称《规范》)(第2版)。

“凸显”:清楚地显露出来:~英雄本色。[提示]跟“凸现”不同“凸显”侧重于显露、显示,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凸现”侧重于呈现’出现,强调从无到有的结果。

“凸现”:清楚地呈现出来:前言~本书的特点。

“突显”:突然显露出来:身体~不适。[提示]跟“凸显”不同。

“突现”:①突然出现:走出山口,一抹平川~在眼前。②突出地显现:他以精湛的表演~人物的复杂性格。[提示]用于以上意义时不要误写作“凸现”。

正如严学军和孙炜[4]所述,《规范》增加了“凸现”和“凸显”的辨析,主要从“显”和“现”的语义要素的区别,即“显”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而“现”强调从无到有的结果。这似乎使得这两词的区别略显清晰。《规范》从学理上指出词语的细微差别,对语言的规范使用是有积极作用的。笔者也认为对“凸现”的解释《规范》的“清楚地呈现出来”要比《现汉》“清楚地显现”更加清晰、精准。

从学理上考据,“突然”表示时间的瞬间完结,而“显”强调“从隐到显的过程”本身义项上是冲突的,“突”和“显”源义无法结合,只有“突出”和“呈现”的义项能得以结合。笔者以为,“突显”可作为“凸显”的异形词,义为“突出地显露”。语料库中的低复现率性也可以作为推荐其为异形词的依据。

“突现”为多义词。《现汉》和《规范》注释中的第一义项(下称:突现①)为:“突然显现”和“突然出现”,所给例句相似。《现汉》的注释更注重系统性,因为其它几个词语“现”均解释为“显现”。而对于第二个义项(下称突现②),两者均解释为“突出地显现”。然而笔者在观察语料库时却发现,在许多语例中,却很难区分“突现①”和“突现②”。有时可以依据语境来区分。如某新闻标题:

(5)北京春节庙会[突现]“申奥”主题

该句可以理解为“突然出现”也可以理解为“凸出呈现”,但是文中详述为:

(6)今年的北京庙会不仅展现了妙趣横生的老北京民俗文化,而且[突现]了北京申奥主题。

依据语境可以认定该句子中为“突出显现”之义。我们认为“突现②”的意思是基于“突现①”引申而来,而语言中还存在一个兼有“突然出现”和“突出呈现”的义项,我们称之为“突现③”。释例如下:

(7)可能会被下意识的联想如何不时[突现]在意识的前景之中的机制所吸引。

(8)他两眼盈满的泪水映照着远方[突现]的那团耀眼的巨焰,轰鸣声几秒钟后才传过来。

以上例句中,“突现”均表快速,又兼具“突出地呈现”的意思,似乎很难单归入独①或②义中。“突现③”为①或②义的融合义,是其互相影响和制约而产生的新义项。

四、系统性考察

鉴于古代汉语语料库中没有4词的用例,可认为四词是在现代汉语中才完成词汇化和进入语言流通的。也就是说历时考察的手段在4词的辨析上发挥不了作用。下面我们借助系统性手段对4词进行考察。系统性原则主要是根据等义成分在重合义项上组词的系统性进行取舍。在现代汉语“凸-突”和“显-现”在各自的重合义项上的使用情况如下所示:

表1:“凸-突”的系统性考察

表2:“显-现”的系统性考察

以上组词均来自《现汉》(第6版)。从上表“凸”在“高出周围”的义项上系统性强于“突”;“现”和“显”的系统性强弱似乎相去无几。那么可以认为:“凸显”和“凸现”的系统性高于“突显”和“突现②”。“凸”基本上与“具体”的物体搭配,我们推测,“凸”的抽象义项,可能是受到“突”的影响。

五、认知识解

下面我们推演四词的认知识解过程,鉴于“凸显”和“凸现”的细微区别,我们认为其语义引申的过程是相似的,可以归为一组。

“凸显和凸现”从本义到扩展衍生的过程中,两次触发概念隐喻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1:“凸显/凸现”的语义推理

我们通过例子阐释“凸显/凸现”从源义经过隐喻操作的语义扩展的过程。

(9)一个孔武的土著男性的头颅则[凸显]正中,其两旁的巨手一托太阳,一举明月。(源义)

(10)其头部的前后各有一个面部,一手执法器,一手扶膝,两个乳房[凸现]……(源义)

(11)终于一颗颗红五星在折开的树枝中[凸显]出来。(目标义1)

(12)结果是西方与俄之间早已有之的矛盾和分歧重新[凸显]。(目标义2)

在例(9)中,“头颅”为具体的物体,表示“高出周围物体”;而往往高出周围的物体容易是自身清楚地显露出来,成为注意的焦点;继而“凸显”的词义扩展到“(具体物体)清楚地显露出来”,其受事可以无需在形态和空间上高出周围物体,这是一个基于相似性的隐喻过程,即“清楚显露出来的物体是高出的物体”,如例(11)。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凸显”和“凸现”的对象为抽象的事物如“问题、矛盾”。这是一个从具体域映射到抽象域的隐喻过程,语义得以进一步拓展。如例(12)“凸显”的对象已经是抽象的“矛盾和分歧”,隐含了“矛盾和分歧是显露出来的事物”的概念隐喻。从语料可见,目标义2为“凸显”和“凸现”主导义项。我们将“突显”视为“凸显”的异形词,无需构建其识解过程。

下面考察“突现”的语义识解。我们考察的4个词中,只有“突现①”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出现,可推测“突现②”的意思是基于 “突现①”引申而来,“突现③”为“突现①”和“突现②”的语义融合。

图2:“突现”的语义隐喻推理

(13)200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海埂春训期间,某国脚[突现]球场……(源义)

(14)在枕边备有附有灯光的圆珠笔与备忘录,灵感[突现]时,就可立刻随手记下。(目标义1)

(15)于是渐渐地,在二维平面中清晰地[突现]出一个三维立体的图像。(目标义2)

(16)挂靠企业的产权模糊问题[突现]出来。(目标义3)

(17)不多时日后,一幢幢楼房、一条条街道将[突现]在我们眼前,2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必定处处充满生机。(目标义4)

“突现”的目标义1既表示速度之快,又有“突出呈现”之义,表示一种“从无到有的快速改变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换成“凸显/凸现”,就失去了“快速”之义。

六、总结

综上,“凸显”和“凸现”通用性相似,在词义上略有差异,“凸显”强调从隐到现的过程,“凸现”侧重从无到有的结果,可以视为一对近义词;而“突显”因其通用性、理据性、系统性均较弱可推荐为“凸显”的异形词。“突现”可视为有3个义项。“突现①”:突然出现;“突现②”:突出呈现;“突现③”:突然出现而突出呈现。“突现”和“凸现”为义项同义词。

注释:

①如无特别注明,本文的例句均来自CCL。

②为表述之便,本文将Tuxian作为4词的总称。

[1]郑林丽,董斌.“凸显”“突显”“凸现”和“突现”[J].语文建设,2005,(4):55-56.

[2]Aitchison,J.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Oxford:Blackwell,1987:283.

[3]杨春.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2.

[4]严学军,孙炜.“凸显”“突显”与“凸现”“突现”[J].辞书研究,2012,(1):84-86.

(姜淑珍 浙江杭州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310028;浙江杭州 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310018)

猜你喜欢
近义词义项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怎样辨析近义词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找找近义词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