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2015-01-08 14:17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陈学斌
政工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四有官兵

●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 陈学斌

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兼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委员 陈学斌

习主席在全军政工会上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为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抓好培养工作必须把好传统与新样子结合起来,为红色基因赋予时代内涵,用本色宗旨引领时代潮流,让优良传统赓脉永续,让现代军人矗立潮头。当前要着力纠治六个问题:

一是重视解决用“有色镜”看待新生代的问题。有的戴着“偏光镜”,把官兵的身份、经历打上“问题标签”,张口闭口80后、90后,官二代、富二代,认为其先天不足、素质不高;有的戴着“滤光镜”,把官兵的优势长处看成了毛病问题,认为思维活跃、民主意识强的兵容易冒泡捅娄子;有的戴着“反光镜”,专门照兵不照己,明明是带兵不好,非说是兵不好带,指责抱怨多、理解认同少。这些看起来是认识问题,实质上是态度问题,是缺乏对官兵的真情实感。不同时代的官兵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和烙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士兵中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有俘虏兵,还有抽鸦片、赌博的兵,比现在成分复杂得多,但是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照样被改造成了“红军的样子”。同样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共产党军队因为有主义、有灵魂,就比国民党军队强大;湘军淮军因为有纪律、懂技术,就比八旗军善战;岳家军戚家军因为爱百姓、严纪律、有血性、不怕死,就让金兵、倭寇闻风丧胆。所以,不是兵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官行不行的问题。抓好“四有”培育,必须从端正对士兵的态度入手,牢固树立“没有带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尽责的干部”的观念,始终揣着兄弟情、战友爱这把“金钥匙”,满腔热忱对待官兵,全心全意培育官兵,激发成才成功的内动力,凝聚强军兴军的向心力。

二是重视解决用旧模版临摹新样子的问题。从实际工作看,个别单位领导虽然身子在新时代,头脑却还在过去时,静止地看待“里子”和“样子”,舍本求末,怀念“老样子”、总是“想当初”,对官兵的价值取向、个性追求总也看不惯。时代在进步、思想在更新,“四有”的核心价值虽然没有改变,但其表现形式会不断拓展丰富。比如,过去兵兵友爱体现为促膝谈心、嘘寒问暖、揉脚盖被,现在官兵和谐的新样子是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成就人;过去拥军爱民体现为劈柴担水、打扫庭院,妻送郎、母送子,现在鱼水情深的新样子是军民深度融合、北大清华国防生走进军营;过去勤劳俭朴体现为穿草鞋打补丁、吃大苦耐大劳,现在艰苦奋斗的新样子是讲求科学、效益第一;过去保家卫国体现为刺刀见红、在家门口与敌人搏杀,现在履行使命的新样子是飞向远海高天、建功深海大洋。这就启示我们,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关键是要抓住“听党指挥有灵魂、能打胜仗有本事、敢于担当有血性、志存高远有品德”的精神内核,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拓展、紧贴官兵实际,做到一切遵循规律、体现进步的有益经验都要大胆借鉴,一切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爱好追求都要大力支持,一切深受欢迎、前沿高效的载体平台都要积极利用。

三是重视解决用机械化演绎信息化的问题。信息化战争的制胜机理与机械化战争有本质不同。由于研究不透,对信息化条件下战斗精神培育仍存在思想认识肤浅化、表面化、简单化现象,突出表现为十种观点:其一,只有战争年代才能孕育战斗精神,认为“和平时代和平兵,战斗精神不流行”;其二,只有军事行动才能锤炼战斗精神,认为平时不用激发,一旦有战事自然会焕发战斗意志;其三,只有艰苦环境才能生成战斗精神,带兵不讲科学、不顾条件、不求效益;其四,只有一线部队才需要战斗精神,认为多数部队远离战场,动不了真刀真枪,因而无需精神紧张;其五,只有英模人物才具有战斗精神,认为英雄境界高不可及,英雄行为难以复制;其六,只有英勇拼杀才能迸发战斗精神,认为单打独斗、刺刀见红,冲锋陷阵、攻营拔寨才看出战斗精神强弱;其七,只有口号响亮才能体现战斗精神,培育战斗精神始终停留在一般号召、泛泛要求上;其八,只有以劣胜优才能反映战斗精神,忽视信息知识学习,轻视人与信息化武器的有机结合;其九,只有人气旺盛才能汇聚战斗精神,认为军营就是要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把潜心钻研、悉心攻关视为另类;其十,只有加班加点才能逼出战斗精神,长期搞疲劳战术,没有做到劳逸结合。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首先要把信息化条件下战斗精神的本质内涵、表现特征、生成机理搞明白,坚实理论灌输、文化熏陶的根基底蕴,把握“忠勇为基、智能为首、作风为形”的核心要求,注重岗位锤炼、平战一体的实践环节,为战斗精神培育注入信息时代元素,这样才能增强培育的科学性、持续性、有效性。

四是重视解决用流行风淹没主旋律的问题。当前,西方“颜色革命”“文化冷战”“政治转基因工程”及社会多元文化思潮,对官兵理想信念、思维方式、行为操守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冲击影响,概括起来有“四个不容低估”:拉拢腐蚀对官兵理想信念冲击影响不容低估,不良风气对官兵战斗意志侵害销蚀不容低估,负面信息对官兵价值取向误导作用不容低估,网络舆情对官兵是非判断迷惑干扰不容低估。据对近两年新入伍士兵调查,100%都有上网经历,51%崇拜影视明星,12%认为军人可以有宗教信仰。个别官兵存在不当“小老虎”、想当“小苹果”,不当“刀尖子”、想当“小绵羊”的情况。有的误把抗日“雷剧”当成战争活剧,把浪漫情场当成血火战场。面对复杂形势,有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清醒,对一些媒体视频中歪曲革命历史、丑化英雄人物、恶炒红色经典的现象不善发声、批驳不力,甚至把媚俗跟风当赶潮流、把一味迎合当接地气。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抢占主阵地、打好主动仗、昂扬主旋律,应组织力量编写、创作反映人民军队本质、为官兵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争当新一代英雄儿女。还要重视作品中政治工作作用、政工干部形象的宣传塑造。

五是重视解决用忙事务替代忙政务的问题。“四有”培育的对象是人,抓好培育必须见人见事见思想。但实际工作中,仍有思想工作事务化、庸俗化的倾向。有的满足于跑跑颠颠、忙忙碌碌,用行政管理代替思想教育,甚至把解决具体问题、事务性问题当作解决思想问题;有的存在单纯任务观念,就训练谈训练,为服务而服务,把专业技术好、平时表现好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好、作风状态好;有的开展思想工作原则性、战斗性不强,哄着、宠着、惯着,对歪风邪气、不良倾向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存在老好人思想。毛主席早就讲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这句话也被习主席多次引用。这就启示我们,思想一致管根本,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把“管思想、抓教育”摆在首位,既要重视抓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抓软件建设,既要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重视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既要关注工作行为表现更要关注思想政治表现,把思想教育做细、做实、做到位,真正实现思想水平与训练水平同步提升。

六是重视解决用虚指标评估“软实力”的问题。检查评估是强化培育效果的有效手段,软实力必须确立硬标准。但从实际工作看,教育评估还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评估导向“偏”,教育检查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往往片面强调人数多不多、氛围浓不浓、声势大不大,导致开展教育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大呼隆、一阵风;评估标准“粗”,官兵认知能力不同,有硕士生也有初中生,部队驻地环境复杂,有偏远农村也有一线城市,不同的对象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评估标准,但目前仍存在一把尺子量长短的情况;评估手段“少”,看一看、听一听、谈一谈、考一考是目前评估教育的基本方法,检查表面化、肤浅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如何把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估结合起来思考还不深,如何依托网络发动官兵评估培育效果办法还不多。抓好培育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划清“学什么”的范围,理论武装应该着眼不同对象划出重点范围,明确哪些是必读的经典书目,哪些是应知应会的基本理论;明确“如何考”的标准,参照社会教育学历水平考核认证和军队军事训练等级考核的做法,区分官兵层次制定《政治理论学习教育考核大纲》,明确具体考核标准、内容、要求;激发“努力学”的动力,把各类人员教育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个人政治理论素养的基本依据,装入档案,适时公布,并列为选取士官和晋升职务等级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四有官兵
新一代革命军人培养的哲学思考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形势下培育新一代“四有”军人的几点建议
游牧民族之特性对当代革命军人血性胆魄的启发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