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观察

2015-01-08 01:26张雪玲汪泳涛陈穗锋东莞巿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东莞5230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8期
关键词:斯汀丙酸变应性

张雪玲 ,汪泳涛,陈穗锋(东莞巿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 东莞 523000)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指特应性个体在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等参与的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患者以打喷嚏、鼻塞、鼻痒以及清水样涕等为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眼部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2-3]。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4]。本研究观察了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东莞巿中医院2012 年2 月—2014 年10 月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海口会议制定的AR 诊断标准[5];患者均有鼻痒、鼻塞、打喷嚏以及流清水样涕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嗅觉减退。其中,观察组男性26 例,女性22 例;年龄17 ~56 岁;平均年龄(32.8 ±8.7)岁。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24 例;年龄19 ~57 岁,平均年龄(32.2 ±8.5)岁。2 组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进行治疗,经鼻喷入,每鼻孔2 喷,1 日2 次。观察组患者首先喷入盐酸氮卓斯汀,每次1 喷,30 min 后再喷入丙酸氟替卡松,用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2 组临床疗效,并分别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采用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ose symptom score,TNSS)以及眼部症状总评分(total ocular symptom score,TOSS)对患者的鼻部以及眼部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6]。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疗效评价[7]。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显效:有效率超过51%;有效:有效率在50% ~2l%之间;无效:有效率低于2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 efficacy in 2 groups[cases(%)]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TNSS、TOSS 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后,2 组患者TNSS、TOS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SS、TOSS 评分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TNSS、TOSS 评分变化比较(分,¯x±s)Tab 2 Comparison of score variation of TNSS、TO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2 groups(scores,¯x±s)

3 讨论

由于炎症反应在AR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上主要以针对介质和细胞因子或是减少炎性细胞在鼻黏膜内的聚集为主[8]。

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作用,经鼻黏膜吸收后,可明显降低鼻黏膜的高反应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改善患者流鼻涕症状[9-10]。但长期使用该药物,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发生[11]。盐酸氮卓斯汀为杂萘联苯衍生物,可以非竞争性的结合Hl受体,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使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12-13]。通过鼻内途径给药,直接作用于靶细胞,效果明显,并可减少全身的不良反应[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的TNSS、TOSS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SS、TOSS 评分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1] 蔡建良,官树雄,麦周生,等.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6、17 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4,35(9):1395-1397.

[2] 张子强.花粉阻隔剂联合尘螨清除剂与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 医学综述,2014,20(18):3441-3443.

[3] 汪泳涛,张雪玲,陈穗锋.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6-7.

[4] 关凯,魏庆宇,尹佳.獯草花粉变应原免疫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2,6(4):279-284.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 年,武夷山)[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3):977-978.

[6] 顾析玲.盐酸氮革司汀与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青少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2013,8(6):835-836.

[7] 付艳丽,付海桥.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6):659.

[8] 张萍,何荷,曹惠芳,等.联合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87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增刊):77-79.

[9] 张文,韩想莉,刘小娥,等.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3):353-355.

[10] Carr WW,Ratner P,Munzel U,et al. Comparison of intranasal azelastine to intranasal fluticasone propionate for symptom control in moderate-to-severe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J]. Allergy Asthma Proc,2012,33(6):450-458.

[11] 谢冰斌,刘月辉,刘建国,等.丙酸氟替卡松对变应性鼻炎鼻黏膜重塑动态影响的实验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5):232-235.

[12] 魏肖林.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与辅舒良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2):28-29.

[13] 田建东.盐酸氮卓斯汀与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2):75-76.

[14] 张继东,马晓莉,郭丽英.以鼻后滴流为主要症状的变应性鼻炎的误诊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7(11):640-642.

[15] 徐嘉,黄孝华,张贵阳,等.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治疗110 例成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5):405-407.

猜你喜欢
斯汀丙酸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枪口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饲料中丙酸、丙酸盐的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食醋固态发酵中丙酸含量变化及生成机理研究
脱敏汤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