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5-01-08 01:26关震平康占媛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35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8期
关键词:使用率排序门诊

关震平 ,康占媛(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35)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 号)和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视频会议精神[1],按照2012 年“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为做好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和药源疾病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对院内抗菌药物品种进行遴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对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等方面进行了相应整改工作,现将整治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整改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检索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调取2013 年6—10 月我院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抗菌药物使用品种、销售金额等数据,与2014 年6—10 月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以《新编药物学》(17 版)[2]为依据进行分类统计。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抗菌药物使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进行比较。主要菌种的耐药性变化数据来源于我院HIS系统检验科2013 年6—10 月和2014 年6—10 月的数据。

1.2 方法

1.2.1 用药频度(DDDs)∶DDD 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将不同药物的消耗量换算为统一标准单位,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3]。DDDs=某药的总用量(g)/该药的DDD 值[4]。

1.2.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DDD 表示,单位为DDDs/(100 人·d)[5]。AUD=[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同期出院患者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00。

1.2.3 抗菌药物使用率:检索我院HIS 系统,调取我院整治前、后门诊所有西药处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同期就诊人次×100%;调取我院整治前、后所有病区的出院病例,病房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人数/同期总出院人数×100%;病原学送检率=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送检例数/同期治疗用抗菌药物总例数×100%。

2 结果

2013 年6—10 月DDDs 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见表1;2014 年6—10 月DDDs 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见表2;AUD 变化见表3;整治前、后全院就诊人次见表4;整治前、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合理率比较见表5;整治前、后病房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病原学送检率统计见表6;整治前、后用量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见表7;整治前、后细菌耐药情况见表8。

表1 2013 年6—10 月DDDs 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Tab 1 Top 10 antibacterials of DDDs rank from June to October in 2013

表2 2014 年6—10 月DDDs 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Tab 2 Top 10 antibacterials of DDDs rank from June to October in 2014

表3 整治前、后AUD 变化比较Tab 3 AUD before and after rectification

表4 整治前、后我院就诊人次统计Tab 4 Person-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novation

表5 整治前、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合理率比较(%)

Tab 5 Rate of antibiotic use and qualification rate in outpati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before and after rectification(%)

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率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整治前(2013 年6—10 月)整治后(2014 年6—10 月)整治前(2013 年6—10 月)整治后(2014 年6—10 月)13.6 14.3 92.4 98.1 7 月 13.4 14.0 92.1 95.7 8 月 15.6 14.0 97.8 98.6 9 月 15.3 15.7 90.6 98.4 10 月 15.1 14.4 88.4 98.9平均值6 月14.6 14.5 92.3 97.9

表6 整治前、后病房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病原学送检率(%)Tab 6 Rates of pathogen test and antibiotic use before and after rectification(%)

表7 整治前、后用量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Tab 7 Top 10 antibiotics before and after rectification

表8 整治前、后细菌耐药率比较(%)Tab 8 Bacterial resistance before and after rectification (%)

3 讨论

3.1 治疗前、后DDDs 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变化比较

从表1、2 可见,整治前、后DDDs 排序居前10 位的药品多为头孢菌素类,该类药物品种众多,杀菌效力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低,成为抗菌治疗的主力军[6]。但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问题,应引起注意。头孢呋辛酯片DDDs 排序在整治前、后均居第1 位,且整治后的DDDs 比整治前高70%。抗菌药物DDDs 高说明该药的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原因可能是因为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特点,所以在门诊受到了广泛的应用[7]。

3.2 整治前、后AUD 变化比较

从表3 可见,整治前、后我院各针灸病房AUD 变化不明显,原因是我院为以针灸为特色的中医院,下设5 个针灸病区,日常以针灸、按摩、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抗菌药物使用相对较少。内科AUD 一直保持较高,是因为我院内科患者多以老年慢性病、多发病为主,医师多经验性、预防性用药,这是造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其次,内科患者多患基础疾病且多次住院,单用1 种抗菌药物无法控制感染,故多二联应用抗菌药物,如第3 代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复方制剂[8]。针灸六病区AUD 也有所上升,原因是该病区由原来的老年病区改制而成,也存在内科病房的特点。鉴于此,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我院内科病房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对内科应用特殊、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禁止经验性用药。另外,外科AUD 较高,原因为我院外科手术较多,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和非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经整治后已由整治前的17.26 DDD/(100 人·d)下降为12.14 DDD/(100 人·d)。医院住院患者AUD 整治后呈下降趋势,表明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已见成效,但离卫生部规定的控制在40.00 DDD/(100 人·d)以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9]。

3.3 抗菌药物在门诊、病房应用比例的变化

门诊抗菌药物应以单一用药为主,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才能考虑联用2 种,且不超过3 种[10]。从表4 ~6 可见,在门诊人次增加20%、入院患者增加13%的前提下,整治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4.6%降至14.5%,而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由92.3%升至97.9%;病房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由70.7%升至83.7%,而病房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2.3%降至16.8%,说明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呈上升趋势,医务人员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明显提高,表明医生在抗菌药物整治过程中通过培训学习,对于“不宜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而应尽早转为目标治疗”的原则有了较好的认识[11-12]。抗菌药物在门诊、病房使用率的变化说明我院医务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内容,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了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3.4 整治前、后各级别抗菌药物的应用变化

通过整治,抗菌药物品种由45 种(54 个品规)调整为35 种(45 个品规),第3 代及第4 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由9 种(11 个品规)调整为5 种(6 个品规)。用量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按使用级别统计:整治前:特殊使用级0 种,限制使用级4 种,非限制使用级6 种;整治后:特殊使用级0 种,限制使用级5 种,非限制使用级5 种。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品种较以前有了相应的减少,从一定程度上使抗菌药物的应用品种相对集中。

3.5 整治前、后销售金额、用量排序居前10 位的抗菌药物变化比较

从表7 可见,整治后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 位药品总金额减少134 499.53 元,说明整治活动见成效。整治后需引起注意:用于耐药菌引起的严重感染,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第2 代头孢菌素头孢丙烯整治后销售金额、用量排序分别跃居第1、3 位。提示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在抗菌药物选用上对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重视不够。

3.6 药品使用变化与医院主要菌种耐药性变化的关系

从表8 可见,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粪肠球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超过70%,应停止该类抗菌药物对目标菌的临床应用。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超过50%。由于左氧氟沙星特殊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需皮试,应用方便,大量使用已造成耐药率达60% ~70%[13]。全国其他地区和医院用药情况显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都呈下降趋势[14]。提示临床治疗上述菌株感染时应严格参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避免经验性用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超过40%,应当慎重经验性用药。

总之,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会诱导细菌耐药[15]。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1 年多时间内,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有所下降,品种数减少,AUD 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在门诊和病房的使用率均有所下降,而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均有所提高。医师经过培训学习,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6],选用抗菌药物更加慎重,说明整治活动初见成效。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除了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法规以外,医院一定要重视院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关注某些品种的使用动态。在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基础知识培训的基础上,随时了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最新理论,及时进行政策法规培训,提高意识,避免因不良用药习惯、专业知识缺乏、不正当商业手段造成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要定期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及时反馈点评结果,让医师了解在诊疗过程中用药不合理的问题所在,为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保驾护航。

[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2]32 号.2012-03-05.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1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

[3] 唐捷,龙云,苏强,等.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执业药师,2013,10(11):7-11.

[4] 卫生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及DDD 值[S].北京:卫生部,2011.

[5] 何莲英.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123,145.

[6] 康传亮,沈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选择[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56-159.

[7] 周敏.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J].工企医刊,2014,27(2):645-646.

[8] 郑佳昳,冯立,王慧容.某二级医院住院患者2010—2012 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10):882-884.

[9] 李安康,吕向群,林杰勋.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调控的干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7):103-106.

[10] 袁承军,邢开菊,张晓芬.对门诊进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10):1900-1904.

[11] 周燕飞,王杨,丘嵘.2011—2012 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2946-2948.

[12] 陈丹,王作艳,陈峰英. 某中医医院1450 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11):685-687.

[13] 祝亚文,余小红.我院2009—2013 年左氧氟沙星与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率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34):3205-3206.

[14] 钟皎,严子禾,赵文艳.我院细菌耐药性调查及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2):160-163.

[15] 祝敏芳,潘雁,杨敏.我院2010—2011 年细菌耐药变化与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4):115-118.

[16] 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 卫生部令第84 号.2012-04-20.

猜你喜欢
使用率排序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作者简介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恐怖排序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节日排序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