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穿透“失败”那堵墙

2015-01-09 12:17黄晓霞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堵墙失败班队

黄晓霞

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遭遇种种失败。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人生旅程就会灰暗无光。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承受失败之痛,练就承受挫折的钢筋铁骨。当然,这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育。

感受失败,让失败不再那么神秘

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感受他人的失败,多感受他人的失败,才会觉得失败是很正常的,人人都是会遇上的。有了感受,当自己遭遇失败时,才会更清醒地对待。在体育课上,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如有一个女生在100米赛跑中摔倒了,但她迅速站起来,咬着牙,忍着痛,继续奋勇地向前冲,终于连超两名在她前面的选手,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还有一个男生第一次跑400米时是第一,最后一次跑却只得了个第三,老师问他时,他很平静地笑着说:“这都是我骄傲、轻视对手造成的,以后我要谦虚一点儿。”孩子们看了后深受启发,感觉失败也就那么回事,重要的是失败后要重新站起来。当然,还可以让他们看看校园内的其他比赛,如作文竞赛,参加者几十上百人,而最后的获奖者也只有近二十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明白,失败无处不在,每天都在上演。

认识失败,让失败成为财富

看他人的失败,学生只是感受到了一些现象,有一些触动,但这只是外在的,我们还应让这种认识进入他们的内心。还要再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失败进行充分的认知及感受。如搜集他人失败的故事,组织讨论活动,尤其把他们在失败后的表现展示给大家,让大家通过讨论认识他人是如何面对失败的,甚至可以展开对比分析,进入他人的内心去感受,或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认识。也可收集那些由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从另一个方面认识失败。还可让学生展示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失败的事情,并回想一下自己当时内心的想法,深入剖析一下自己,是什么使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危害性,不明白之处再与同桌或小组成员讨论,以求得同学们的帮助。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打倒而消沉下去;失败了不要紧,重要的是找到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教训,然后重新站起来,去追赶成功。

体验失败,从失败中走向成功

没有实践的认识是不完整的,是肤浅的。仅有认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如对于班上个别怕失败的孩子,可以在运动会上给他安排一两个需要加倍努力才可能得胜的比赛项目,让他亲身去体验。小英在200米比赛中,预赛就给刷下来了。但这次赛完,她并没有过去那种伤心的样子。在后来开展的以运动会为主题的班队活动中,小英向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跑道上我尽力地跑着,我也想飞快地跑,可脚不听使唤,这说明我平时训练不够,这是我今后必须要加强的。再说,15个人参加预赛,而进入决赛的只有6个人,总有人会失败。我觉得老师说得对,每个人都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失败,要不怕失败,要敢于面对失败,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次班队会上,失败者和胜利者都谈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有新的认识,走出了失败的阴影。活动后,我又开展了“我看失败”征文比赛,通过征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知其理: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人生,没有永远的失败,也没有永远的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失败,看清失败,由小到大地感受成功,勇敢地穿透“失败”那堵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编辑  江泓   ■

猜你喜欢
堵墙失败班队
蚊子
那堵墙
看,书中间有堵墙!
看,书中间有堵墙!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一份写满“失败”的治愈系简历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蛋解创业:熬一碗“失败”的鸡汤
班队课与微课程亲密“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