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大湖流域现代产业新格局
——协同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5-01-09 00:11彭志强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格局洞庭湖经济区

彭志强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湖南岳阳 414000)

着力构建大湖流域现代产业新格局
——协同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彭志强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湖南岳阳 414000)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新在其区域独特的生态性上,是现代产业格局一般性与其区域独特生态性相融合的统一体。转型升级是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的主攻方向,协同推进是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的基本要求。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湖流域;协同推进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规划面积6.05万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2200万。国务院2014年4月14日批复,原则同意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求“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努力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1]。产业发展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基础,应协同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从而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

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创新点

现代产业是相对传统产业而言的,是指符合现代发展理念(生态、节约、人本、和谐)、适应一国(地区)特定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产业集合,在一国(地区)产业体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本体结构会随着需求结构、要素相对价格结构、知识结构的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演化[2]。现代产业格局就是现代产业的布局及其发展态势。现代产业格局一般具有生态友好性、人本性、技术先进性、开放自主性和动态性特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除应具有上述一般特征外,还要求有其“新”的特点。应该新在其大湖流域独特的生态性上,也就是既具有现代产业格局一般性,又具有其大湖流域独特的生态性,是现代产业格局一般性与大湖流域独特的生态性相融合的统一体。

(一)新在探索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突出长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特色,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与和谐人水新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文明之路,为全国大湖地区综合保护、治理和开发探索道路。

(二)新在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

立足湖区农业资源优势,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现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率先建成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三)新在坚持“两型”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

坚持“两型”引领,以农业产业化致富农民,以新型工业化提升农业,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信息化促进融合发展,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和大湖地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四)新在发展水陆联运的现代物流业

依托区位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跨区联运,建成覆盖全区域、联接中西部、对接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的现代物流集散区。

二、转型升级是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的主攻方向

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即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3]。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由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变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的过程,其结果是实现产业结构现代化。

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现代产业格局的演变过程表明,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而言,产业结构呈现出高服务化趋势,即由第一产业占优势向第二产业占优势再向第三产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就工业内部而言,产业结构呈现出重化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趋势,即由轻纺工业占优势向重化工业占优势、由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向加工组装为重心的方向发展;就资源利用而言,产业结构呈现出知识技术集约化趋势,即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心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为重心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心的方向发展[4]。产业结构的高服务化、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知识技术集约化成为现代产业格局的突出特征。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目前的产业格局还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距现代产业格局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从现代产业发展的高服务化看:第一产业还占相当比重,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以2013年为例: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荆州市、望城区(下简称四市一区)的三次产业构成除去望城区(7.9∶73.8∶18.3)外,四市的平均构成为17.0∶48.4∶34.6。与全国的10.0∶43.9∶46.1相比较,四市一产业平均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其中荆州市高出13.9个百分点、益阳市高出9个百分点、常德市高出4.3个百分点、岳阳市高出0.9个百分点;二产业平均高出全国4.5个百分点,其中岳阳市高出11.2个百分点、常德市高出4.8个百分点、益阳市高出1.3个百分点、荆州市高出0.8个百分点;三产业平均低于全国11.5个百分点,其中常德市低9.1个百分点、益阳市低10.3个百分点、岳阳市低12.1个百分点、荆州市低14.7个百分点。从现代产业发展的重化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看:除岳阳市和望城区重化工业占优势外,其它三市还处于轻纺工业占优势的阶段;除望城区进入高加工度化为重心阶段外,其余四市均处在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阶段。从现代产业发展的知识技术集约化看:四市一区从整体上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重心,还没有进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心的阶段。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批准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产业转型发展”作为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任务,要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与生态经济区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表1 2013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全国产业构成比较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一是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以粮食为重点的湖区特色农业,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标准和技术规范;鼓励和支持生物防病杀虫、测土配方施肥、恢复绿肥种植等生态生产方式;加大对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补贴力度;支持农产品申报地理标志和注册商标;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发展“双低”油菜,推广水旱轮作;加快水产品、茶叶、蔬菜、竹木等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二是加快发展“两型”工业,积极推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依托洞庭湖区农业资源和产业基础,建设以粮棉油、果蔬、茶叶、畜禽和水产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石油炼化为龙头,建设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盐化工为特色的石化产业精深加工基地,打造滨江绿色化工产业带;建设以工程机械、航空装备、特种船舶、汽车及零部件、石化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为重点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湖区绿色矿业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快轻工、纺织、建材等产业向高技术、低消耗、少污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支纱和高档生态苎麻面料,开发竹纤维原料与产品,推动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一体化;积极推动造纸企业品牌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优势大型骨干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开展兼并重组,推进集团化经营。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立足湖区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速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构建以水运、公路为基础,铁水联运、航空运输为辅,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合理规划布局现代化物流园区,加快区域中心物流基地建设和次中心物流园建设;加快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大宗货物交易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物流设备、服务、管理的标准化建设;鼓励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推广使用甩挂运输、冷链运输、托盘运输、货物跟踪、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施;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的物流业务整合与流程优化,加快制造业、物流业有机融合和联动发展;加强口岸建设,完善配套电子商务、金融、通关、信息等口岸服务,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发挥湖区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繁荣湘楚文化,发展水乡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品牌效应,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

三、协同推进是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的基本要求

(一)打破行政区划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属于经济区划,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在行政区划内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管理;经济区划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对国土进行的战略性区划,在经济区划内主要依据经济规律办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跨湘、鄂两省的4市1区共33县(市、区),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首先必须打破县域、市域、省域的行政藩篱,突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管理模式,按照生态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在两省的4市1区范围内统一实施产业规划,统一进行产业布局,努力实现劳动力、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势互补。

(二)强化规划引导

规划是经济建设的龙头,具有导向功能。国务院已经批准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现代产业新格局”,必须强化规划的先导性作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一是湘、鄂两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合作机制,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实施重点领域专项规划,落实协调推进机制,抓紧推进重点工作和相关项目实施。二是完善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三是《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四是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合力解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五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会同湘、鄂两省政府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三)发挥“两个作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下简称“两个作用”)的重大战略决策[5],因此,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新格局必须发挥好“两个作用”。《规划》提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四个战略重点,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完成这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都需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过程中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了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得到发挥,一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二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特别要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6]。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过程中作用。一是要发挥政府运用规划引导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导向作用,加紧编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的专项规划,公开发布,广泛宣传。二是要发挥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的调节作用,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力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三是要发挥政府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发展的保护作用,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区域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1]国务院.关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4] 46号)[R].2014-04-22.

[2]李超.比较优势、适宜性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产业发展[D].广州:暨南大学,2012:6.

[3]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产业转型升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4]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66-273.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6]国家发改委.今年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N].证券日报,2014-02-07.

(责任编校:张广宇)

Construction of New and Modern Industry Pattern in the Great Lakes Basin——Thought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PENG Zhi-qiang
(The School of CPC Yueyang Commission,Yueyang,Hunan 414000)

The sparkles of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are the inimitable ecosystem of the region,which is a unity of the general and regional uniqu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industrial pattern.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re the main directions of constructing a"pattern of modern industry"in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Promotion of the synergy is a basic requirement to build up a"new pattern of modern industry"in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the Dongting Lake;Ecological Economic Zone;the Great Lakes Basin;promote synergy

F 127.64

A

1672-738X(2015)01-0055-04

2014-05-20

彭志强(1955—),男,湖南岳阳人,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新格局洞庭湖经济区
洞庭湖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洞庭湖的麋鹿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创新应对媒体新格局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