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2015-01-12 06:16陈云富张剑利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师技能

陈云富,张剑利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陈云富,张剑利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采用案例分析法考察了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理念、思路、方法、问题和效果,认为:1)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在理论方面分为教学设计技能和看课评课技能,实践方面分为专项运动技能和模拟教学技能;2)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训体系实施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在职教师、用人单位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体育教育专业; 教学技能; 培养方案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总体上划分为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理论技能又划分为教学设计技能和看课评课技能;实践技能划分为专项运动技能和模拟教学技能[1]。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1997年开始的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是考察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而2011年开始的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则是考察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3]。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专业成长观念的转变:运动技能水平是基础,教学实施能力是关键[4]。

体育教育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方爱莲(2010)以及史晓红(2014)分别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5—6]。武汉体育学院高治(2009)以及孙义良(2011)结合本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7—8]。武汉体育学院的王兵(2013)提出构建体育教学技能创新实验室的设想[9]。刘芳等(2009)比较5所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想[10]。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基本功考核工作,新世纪以来尝试研制各项运动与教学技能标准[11]。逐步、有序地推进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工作,构建了基于标准的全员、全程、系统化的体育教师技能培养体系,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和质量。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法,考察了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构建教学技能培训体系以来的问题、思路、方法和效果,供同行交流和参考。

1 体育教师的“核心能力”

随着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定位。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把“培养卓越体育教师”作为专业建设特色,得到浙江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的认可,成为首批浙江省普通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围绕 “培养卓越体育教师”这一培养目标,结合多年的培养实践经验及多次论证和研讨,确定教学技能为体育教师的“核心能力”。同时,把师范技能和运动技能作为教学技能的主要组成部分,研制科学的教学技能评价标准,构建一体化技能实训平台与培养体系。2012年,教育部体卫艺司以《浙江师范大学面向社会需求,多措并举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为题在《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简报》上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创新举措、实施效果进行报道。2013年4月8日,《中国教育报》以《浙江师大体育学院近20年来致力于构建标准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为学生打造 “就业高铁”》为题,报道了体育学院积极构建标准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的做法和成效。这足以证明把教学技能作为体育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科学的,研制的教学技能评价标准是科学的,构建一体化教学技能实训平台与培养体系是切实有效的,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是富有成效的。

2 教学技能培养的问题及背景

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教学技能作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体育教育专业与其它师范专业显著的差异在于不但要培养学生娴熟的师范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娴熟的运动技能,更需要使2种技能有机融合成为体育教学技能,为学生成为未来优秀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奠定基础。但是,一直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3大问题:1)体育教学技能标准不明确。体育教学技能或只作为概念存在,或停留在“讲解示范、组织教法”等浅表层面,缺乏科学、明确、具体的教学技能培养目标定位;2)师范技能与运动技能培养脱节。师范技能课程只从教育学科的角度讲解相关的教育教学技能,体育运动课程只关注体育学科的运动技能教学,两者平行而行,相互疏离,不能有效结合生成能够真正指导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技能;3)体育教学技能培养碎片化。课程内容缺乏关联性、系统性、技能训练,教师相互之间缺乏配合,各自为政,培养过程中的各环节不连贯,缺乏完整的体系与平台。

针对以上问题,上世纪90年代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为目标,提出“学训合一、赛考并举、明理强技、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着力推进基于标准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整个体系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1993-1999年:探索期。以教学基本功考核为主,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研制考核标准,统一组织考核,面向三年级全体学生,要求人人达标才能参与实习。2000-2005年:形成期。在全员教学基本功考核基础上,研制了运动技能比武与教学技能比赛的标准,分别面向一、二年级学生抽样开展技能比武和比赛,并根据师生反馈情况不断完善标准。2006-2012年:成熟期。全面系统建构了各学段的教学技能标准,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全面实施,体育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全面提升,专业招生投档线连年稳居全省同类专业第一,毕业生参加招聘考试旗开得胜,深受用人单位的认可,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香饽饽”。

3 教学技能培养体系

3.1 提出独特的培养理念通过对体育教师专业办学优良传统总结梳理,结合基础教育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研究分析,经过全员师生的讨论,提出了“学训合一、赛考并举、明理强技、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实现学生理论与行动的统一;通过技能比赛与技能考核结合,实现学生教学技能与运动技能的有机联结;通过理念与技能的养成与发展,实现学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备卓越教学技能的未来优秀体育教师。

3.2 研制科学的教学技能标准

3.2.1 研制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标准 针对体育教学技能标准不明确的问题,研制《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标准》和各学段“运动技能、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和教育研习操作评价标准”,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有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2011年,与中国教育科学院体卫艺研究中心合作,建构了“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3个教学实践环节为经,以专业教学基本功、运动专项技能、教学组织能力为纬”的教学技能模型结构,通过多轮次的试验与修正,研制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标准》。该标准确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10大类60项体育教学项目的测试内容、办法和标准,得到教育部体卫艺司、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认定,成为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在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运用,并被全国各省市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借鉴运用。

3.2.2 研发4年分段教学技能标准 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根据体育教学技能的特点与关联性,以及体育教育技能发展的内在规律,经过反复的研究、试验、修订,研制出一年级《运动技能评价标准》、二年级《教学技能评价标准》、三年级《教学基本功评价标准》与四年级《教育研习操作标准》,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全面、明确、系统的教学技能评价标准。

3.3 构建一体化技能培养体系通过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课外训练与技能比赛、技能比赛与基本功考核、基本功考核与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与教育研习、教育研习与模拟应聘相结合的教、训、赛、考“四位一体”的实训平台与培养体系。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4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技能培养新局面。善用培训平台,在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承担的教育部高中体育与健康“国培计划”、浙江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领雁工程”、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中创造了本科生的参与机会。例如,职前职后教育互动交流是浙师大国培计划“角色互换”模式的延伸与发展,来自全国14省、市、自治区的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公开课给予充分肯定及鼓励, 对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多媒体运用以及课堂气氛调动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12]。

3.3.1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基础性理论课程、应用性理论课程和普修、专修实践课程4类不同性质的课程,明确了培养教学技能的目标指向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教学目标与问题探索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联、认知与操作相接、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迁移(表1)。

表1 体育教育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学

3.3.2 加强课外训练实效 根据分段技能标准,围绕各学段实训内容,依托短学期实践教学周(1~3年级每学年2周),研发教学技能实训项目,扎实开展各项教学技能训练,并结合教育见习,创设“模拟上课”,开展教育实习等技能实训方式方法。通过教师指导、同伴互助、自我诊断分析,做到课外实训有目标、有内容、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学技能、夯实教学技能。

3.3.3 开展技能竞赛考核 一年级开展田径、体操、篮球等项目运动技能竞赛;二年级开展武术、排球、足球等项目运动技能教学比赛;三年级结合运动技能开展说课与板书、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教学基本功考核;四年级开展教育研习。通过这种教师、学生全员参与技能竞赛考核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技能培养水平(表2)。

表2 体育教育专业短学期实践课程

3.3.4 创设与用人单位的对接 学院专门编制《招聘考试掌中宝》,创设模拟应聘实践环节,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技能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基础教育用人单位的教学技能要求,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巩固优势,弥补不足,夯实教学技能,将教学技能转化为就业竞争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3.4 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

3.4.1 建章立制,形成教学技能培养长效机制 1993年来,将标准逐步融入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活动、教研工作、师资建设等人才培养的环节与要素中。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体育教育专业逐步建立了教学技能训练、竞赛、考核制度。至今已举办了7届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比赛、19届教学基本功考核。使学生至少获得5次专项能力的实践机会,至少参与展示、比赛与考核3次实训。通过短学期实践教学计划、教育实习规程、教育研习规程等人才培养方案,把教学技能培养要求制度化、规范化。2009年开始受益于学校教务处和教师教育学院的推动,形成了体育教育专业见习、实习和研习的一体化流程(见习规程见表3)。

3.4.2 全员教研,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指导水平 学院全体教师围绕教学技能培养,切实开展全员教学研究工作。每学期开展4次全员大教研活动;每3周开展1次教研室专题研讨;不定期邀请体育教育学界和基础教育界的专家为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深入基础教育一线开展专题教研。同时,通过传帮带等教研活动促进新教师成长;通过“教研制”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师教育”素养;通过“项目制”组织研发团队解决教学技能培训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师徒制”帮助新进教师的成长;通过全员教研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指导水平素养。

4 教学技能培训体系的应用情况及展望

4.1 校内应用效果在探索期,共对765名学生进行了教学基本功考核,实习效果显著提升,实习单位普遍好评;在形成期,在2 061名学生中开展运动技能、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基本功考核和教育研习,学生运动技能大幅提升,在各类体育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较2000年前年均增长12%;在成熟期,全面系统建构了各学段的教学技能标准,在全体体育教育专业1 724名学生中全面实施,体育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全面提升。近5年,在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奖等级、人次均有大幅增加,获国家级奖牌70枚,省级冠军161项,较2005年前年均增长18%。412人次获教练员资格证书。学生获国际级裁判2名(其中1位全省第1位女子国际裁判)、国家级裁判3名、一级裁判99名、二级裁判447名。

4.2 校外推广效果该成果在本院承担的教师职后培训中广泛运用,其中“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薄弱紧缺学科——高中体育与健康,培训了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学员94人;培训了浙江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领雁工程”项目学员812人、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学员930人、“援川项目”学员64人、“援疆项目”学员92人。

研制的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标准在教育部体卫艺司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运用,受到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30支代表队300名参赛选手以及全国各地的30位专家评委、500余位观摩者的一致好评,学校因此被教育部体卫艺司授予“特别贡献奖”。该标准迅速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技能比赛中借鉴运用。

4.3 社会各界评价成果得到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充分肯定。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简报》以《浙江师范大学面向社会需求,多措并举不断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为题对其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认为: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以纵向“见习——实习——研习”和横向“学科竞赛、基本功练习与竞赛”等全方位的培养模式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培养工作目标认知清晰、措施合理、工作扎实,成效也比较明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键认为:围绕体育教学技能这一“核心能力”进行实践和探索,成效明显,在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值得在体育院校培养体育教育人才单位推广和学习。2014年浙江师大第二次承担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2013年,在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参训学员匿名评估中,首次承担该项目的浙江师范大学就在全国21所承担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学校中排名第1;35项评估指标中有23 项居首位[13]。

表3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研习规程

4.4 对目前培训体系的展望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需要投入各方面的资源,目前的体系还有3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深入:1)借助外力,充分利用师范类院校教务部门和教师教育学院的专家资源,专家的专业发展理念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会给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2)结合学生科研,推动学生主动提升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技能过程面临的问题是学生毕业论文、学校课题、学院科研课题的选题源头,二者结合,效果更佳;3)紧跟用人单位需求。目前体育教师就业市场上用人学校是主动方,在选拔、聘任、使用过程中对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需求就是专业培养的方向。因此需要保持与实习学校和毕业校友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改进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体系。

5 结 语

体育教育专业基于培养卓越体育教师的理念,研制科学的教学技能标准,构建一体化技能培养体系。培养的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技能,受到浙江省中小学用人单位的欢迎。该体系在本院承担的教师职后培训中广泛运用,国培计划高中体育与健康项目,一期培训了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学员94人,培训浙江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领雁工程”项目学员812人、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学员930人、“援川项目”学员64人、“援疆项目”学员92人。该体系的提升需要充分利用教务部门和教师教育学院的专家资源,结合学生科研开展工作,并根据用人学校的需求,改进教学技能培训体系。

[1] 于素梅,薛岚.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从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谈起[J].中国学校体育,2012(1):29-31.

[2] 吴键.教学技能——体育教师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2(1):2-3.

[3] 钱铭佳,杨静珍,李伟民,等.对未来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体育师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70-72.

[4] 余立峰.运动技能水平是基础 教学实施能力是关键——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2(1):34-35.

[5] 方爱莲,陈亮,陈洪,等.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80-84.

[6] 史晓红.教师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 33(2):167-169.

[7] 高治,王兵.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 43(2):89-92.

[8] 孙义良,王兵,周贤江,等.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5):61-65.

[9] 王兵,高治.体育教学技能创新实验室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8):82-84.

[10] 刘芳,杜朝辉,高清伟,等.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72-76.

[11] 许益芳,沈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首届基本功大赛的实践性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99-102.

[12] 葛梦圆.“国培计划”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特色——“职前职后教育”互动现场交流会[J].体育教学,2012(11):78.

[13] 张凯滨.浙江师大注重优化学员专项教学技能[N].中国教育报,2014-2-27.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tudent— Taking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Yun-fu, ZHANG Jian-l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

Teaching 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Adopting method of case study,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philosophy, idea, method, question and effect of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eaching technique cultivation system i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Result: 1)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eaching 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divides into teaching desig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ability. In practical perspective, it contains special sports and simulation teaching ability. 2)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sports technique cultivation system sounds well, which is praised by student, teacher, employee and related education authority, and with high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eaching skill; cultivation plan

G807.0

A

1004 - 7662(2015 )03- 0040- 05

2014-03-01

陈云富,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师技能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吴宝旭作品
于昕卉作品
Application of “Process Approach”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Writing-Teaching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Chinese students in Australia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