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诗书继世长

2015-01-12 08:13
时代人物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学生

上榜理由:书香世家,儒雅博学,他是中国本科普通高校中最年轻的领导人;魅力四射,他是学生们眼中的“男神”,也是出色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以丰富的理论和成功的实践,在办学方向、教学模式、融资方式等方面,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做了可贵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5年7月,西安培华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欢呼声一片:“波哥来了”,学生们兴奋地拉着他各种合影、自拍,这位跟大家一起做出各种卖萌和剪刀手姿势的人正是培华学院的理事长姜波。

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跟同学们一起在饭堂打饭、用餐,所有学生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可以随时给他发微信。姜波在学校还有许多昵称:波波、波哥、培华第一男神,就连校园里小卖部老板那个5岁的儿子都会叫他一声“波哥”。

42岁的他,身材高大、总是一身西装革履,气宇轩昂。黑边眼镜下一副儒雅微笑的面庞,与他交谈少了几份中国校长固有的刻板与严肃,像是与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长聊天,激情、理性而幽默。

培华“第一男神”

打开培华学院的校园网络平台,有很多姜波和学生一起互动的照片:从会议讲话、宿舍探望学生到与大家一起包饺子、喝咖啡。

“就是那样一个担任诸多职务和如此殊荣的领导,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并获得很多粉丝的青睐点赞。他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亲民,有魅力和魄力的领导者,总是微笑面对学生,没有看到过他不开心的时候,仿佛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有学生这样留言。

甚至有女生在校园微博墙上这样留言:“我想给波波生猴子!”当问及此时,这个中年男人大笑,他对《时代人物》记者说:“这也许就是新时代的女性吧!”不管任何场合的发言致词,姜波从来都是脱稿演讲,一边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另一边却总能引得人们捧腹大笑。

偶尔他也很严肃,如果有男生抽烟不小心被他遇到可就糟了,“波哥会当着面要我们发誓,这辈子再也不抽烟了。”一位大二的男生这样告诉记者。“很多男生的第一次誓言都献给了波哥。”旁边另一个男生打趣道。无奈之余,他俩脸上却满是亲切的笑容,如同在说自己家里一位长辈一般。

“他几乎天天都在助人为乐,姜波最大的优点是心宽、善良,但最大的缺点也是这个,很难会去拒绝别人。”姜波的母亲这样说:“他上高中时一次中午回家的路上骑自行车跟一个小孩发生了碰撞。原本是对方不遵守交通规矩逆行导致的,波波看到人家裤子上刮破了,还跑去买了肉夹馍给他,要我不要指责那个小孩。”至今母亲回忆起这件小事依然印象深刻。

2014年底,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和谢葆贞女士(早年曾捐助培华)的爱女杨拯美在家中脑梗,生命垂危。其丈夫紧急联系了姜波,他随即联系医院好友,进行抢救和80天的特级护理。最终老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至今已经顺利康复。

“他们都是帮助过培华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心里会永远感念他们的。”对姜波来说,培华就是自己的“家”,这里的每个人都可以称为自己的家人。从小在这里生长,从自己的祖父到父亲几代人都为这里奉献终生。

教育世家

姜波说,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祖父——姜维之老校长。他的祖父曾创办了培华学院的前身,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女子大学——培华女子大学。而他所创办的“培华模式”,也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先河。

由于父母工作忙,姜波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跟爷爷的关系像父子、跟父亲却如兄长一般”,从小他受爷爷一生对教育巨大的执著与热情所熏陶。

“直到去世前不久,82岁的爷爷还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直到后期双眼几近失明。”说起爷爷,姜波满是崇敬之情,总结爷爷的经验,姜波总结到作为一名民办教育的领导人要做到九个家,即“教育家、企业家、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慈善家、演讲家、社会活动家。”

1928年,以吴云芳女士为首的陕西女子职业教育促进会筹备成立了“西安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校”,1935年更名为“陕西省私立培华女子初级染织科职业学校”,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学文女士、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贞女士以及宋美龄女士等社会名流带头为“培华”捐资建设新校,之后“七迁其址,九易其名”。

1949年8月起,姜维之执教于培华,历任西安培华财经学校校长、西安财经学校校长、国家统计局长春统计学校校长等职。1958年被打为右派,培华学院停办。姜维之先生在河南农村进行12年的“改造”,平反后他继续回到教育岗位。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1984年恢复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民办女子高校——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时年57岁。之后担任校长直到82岁,一度从全国最年轻的校长做到全国第二年长的校长,他晚年几乎双目失明却仍坚持工作,一生不曾给子女留下一分钱遗产,都捐给了培华。

在当时大西北封闭落后的环境下,姜维之率先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敞开校门,引进资金;广开门庭,重视信息和人才”,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无偿资助了许多学生,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姜波的父亲姜哲先生曾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人员,后致力于培华的土地、新校园建设等工作,因奔波忙碌而患病,于今年4月因病去世。“父亲真的是连生命都献给了培华,今年还不到70岁。”说到父亲,姜波顯得有些伤感。

祖孙三代形成的“培华精神”在这里深入人心,在他们的感召下更多的培华人为这里鞠躬尽瘁。今年1月,培华的老员工赵秀兰老师离世,这位老人曾作为高级政工师在著名公办院校工作了16年之久,退休后返聘于培华。临终前她把毕生积蓄20万元捐赠给了这所民办院校作为奖学金。

如今赵秀兰的老伴,78岁的周玉昆教授仍在培华学院担任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关于捐赠积蓄的事,周教授说:“从老校长到姜波对我们的工作都特别支持,我们经历过公办院校再到民办院校就职,深深觉得民办院校发展的艰辛,而且确实培养了很多实用型人才。老伴在培华工作了18年,亲眼看到了培华给国家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在培华校园里,经常能看到满头白发的老教师依然还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培华的员工是不设退休年限的,“因为很多老年人身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财富,而且他们丰富的阅历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在培华不管你年龄多大,只要你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跟得上培华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就可以一直干。如此很多年轻人看到我们这样对待老同志,老同志又能体味到我们对他们的善待、尊重。这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我希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情怀能够影响每一位培华人。”姜波这样说道。

至今,每年重阳节姜波都坚持为学校的老人们过老人节。“九月九日是爷爷的生日,他从来不给自己过,但是他在世时却一直坚持为学校的老人们过节。”姜波思念爷爷的同时,更传承着他的精神。

留学生涯

姜波认为,教育最大的规律是“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教学要紧密与实践相结合”。这与他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1992年,19岁的姜波开始了10年的赴日留学生涯。“那几年姜波确实吃苦了,在饭店当服务员、端盘子、洗碗,后来学习厨艺。”母亲告诉记者,这10年间姜波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至今他右手食指上还有当时打工发生意外工伤而留下的一个月牙般的疤痕。

1993年,姜波20岁生日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打工的那家餐厅开始干活,用萝卜擦子擦萝卜的瞬间,一不留神整个食指都横着擦到了锋利的刀片上面,血流不止。“当时我赶紧去对面的一家医院进行了紧急缝合,以为手指可能要报废了。回去正好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我忍着疼没有告诉家人这事,还说我一切都好。就这样回到宿舍以后,我的眼泪就哗得一下下来了。”从那以后他凭着刻苦努力的学习,连续多次拿到了奖学金,并获得了颇高的生活费。此外还坚持为留学生组织服务,曾组织留学生团体、社会企业以及国际友人为我国引进高新技术十余项,捐助二十多所希望小学和6所高级中学,成为了日本京都地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

如今的姜波不但日语说得非常棒,而且会做多种料理。当年那些日子,现在在他看来更像是一笔财富,深深地锻炼了他。“现在想起来挺感谢那段岁月的,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吃苦、承受以及合作。”姜波微微地吸了一口气,脸上是不变的微笑。

当时姜波所学的专业是经济学,他发现日本的老师基本都拥有丰富的企业、政府的工作经验,或者行业背景,能将工作经验中的案例升华成理论予以教学;另一方面,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留学期间姜波先后在多家企业实习,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一度成为著名企业的高管。此外,日本谦和礼让的人文环境、对传统文化的良好延续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如同很多留学生一样,常年身处异乡的他,离开国门更觉爱国,他决心有一天要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带回国内。读完博士后,姜波放弃了国外丰厚的待遇,回到西北从事民办高等教育事业。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放弃国外丰厚的待遇回到这里。一方面我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是爷爷奶奶一手把我带大的,回来很大原因是为了报恩,坚持把家族的教育事业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所形成的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时代的责任感。”

接力棒

2002年,29岁的姜波从日本学成归来, 从西安培华学院的校长助理、副校长开始干起,逐渐担负起学校主要领导职务。2007年,82岁的姜维之老校长阖然长逝,34岁的姜波继承祖父的遗志成为了培华的法定代表人,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校长。这之间的5年,这个年轻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担。

接手时培华学院只有2900多人,然而作为民办院校,一切运作都是自负盈亏,从银行贷款到社会借贷,以及新校区的建设,培华学院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那几年确实挺难熬的,面对那样巨大的债额,记得曾经有一年春节的时候,我父亲甚至心疼我说:‘波波,你跑吧!所有的担子我来扛。’”但是从小在家人眼里温顺懂事的姜波,骨子里却是个从来不怕输的人。

“那几年,理事长的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接电话处理事情,完全没有双休和节假日可言。直到现在任何工作时间理事长永远都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像一部永动机。”姜波的助理这样说道。

彼时的培華在姜波的带领下采取开源节流的方针政策,一方面精简机构,另一方面带动相关企业滚动式发展,贴补学校,就在姜波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培华创出了一条“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至2007年底,培华已经完全实现了“零负债”,并成为西部十二省区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

2008年,培华学院向希望工程捐资255万元,其中 200万元用于援建培华希望小学。此时正值培华建校80周年校庆。“后生可畏啊!西部乃至中国的民办教育后继有人了!”创办西安翻译学院的院长丁祖诒老先生曾这样评价姜波。

“曾经的我一无所有,记得当年我还经常坐公交车上下班、跑业务,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千块钱。所以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这种简单的生活,每天跟学生一起在食堂吃饭,人常说人生不能忘本啊!我还是希望能够保持自己本来的面目去生活。”

用以致学

俞敏洪针对中国的民办教育曾指出:从解放以后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一直没有对民间力量真正的开放。人们曾经一度在教育领域并不相信民间的力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一度出现诸多问题: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市场与教育严重脱节。“甚至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干明天的活。”姜波这样谈及国内教育的弊端。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追求真理的火焰,培养他们报效祖国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真正的服务于社会。”谈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姜波这样描述。接手培华后,他致力于文化知识和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进行一系列创新性改革。

改革后,培华的课程内容分为每节课1/3的时间讲理论,1/3讲案例,还有1/3师生互动,或者是学生互动,逐步取消期末考试,改为常态化、动态化考察和评价学生,借鉴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培华大二财会班的女生小李这样介绍她在这里的专业课程:“大一上了一学期后,除了基本财会理论的学习外,老师就开始教我们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实务操作,比如模拟企业登账演练、专业财务软件的实施等等。另外,与我想的不同,我们的专业老师基本都有在企业里深厚的从业经验,除了代课以外,很多也是带我们在企业实习的师傅”。

在培华,每个专业都开始校企合作,建立了数百家人才输送基地和实习基地,在校内外提供了上千个勤工助学岗位和志愿者服务岗位,学生从大一开始体验人才交流市场选拔。同时,从企业里配备学生创业导师,打造应用技术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管理制度上,学校聘任校长,延续并发扬了培华“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即由社会行业企业专家、学校负责人、工会、教师代表等各个层面的人员,共同组成学校理事会,共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

此外还很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如今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很多精髓逐渐消失,我认为将德育教育、尊老敬老纳入日常教学当中,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今年3月,新学期伊始,培华的学子纷纷晒出了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照片,其中一名会计专业学生徐子薇在寒假完成‘学校亲情孝道课程作业’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90后’的我,以前总觉得我就是家里的小公主,很难想到为父母做点什么,后来给父母洗脚时,发现父母脚上厚厚的茧让我顿时心疼,他们是为了我,为了家才不停地奔波操劳,我爱他们,我突然觉得父母在我身边是人生最美的事情。”

作为昔日的女子大学,如今培华依旧传承女性教育特色。2010年在姜波理事长的带领下培华成立了女子学院,开设“女性文化素质大讲堂”、 以及 “内修”、“外塑”、“才技”等11门课程,将女性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活技能培养相结合,同时服务于在职女性,开展多项女性文化活动。

“如今新时代的女性要担当起家庭和事业的双重角色,我觉得重塑女性应该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女性修养、魅力、社会价值都很重要,比如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在家庭和谐中的巨大协调作用,沟通艺术、健康饮食的学习、对孩子的教育等等,每个女性都可以更美丽更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和女性教育,姜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如今培华学院与国内外近百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协作关系,校企合作企业近两百家,其中聘两百多名企业负责人、主管等作为学生创业、实习导师,填补了传统意义上教育与市场经验脱节的空白。

学校长期对外交流合作,难得的是连续9批留学生都全部回国效力,这令姜波喜出望外。

近年来,培华的毕业生已经连续7年就业率超过90%,很多用人单位评价培华的学生:肯吃苦、动手能力强、跳槽率低。

谈及未来,姜波告诉我们:“今后培华依然将围绕银色产业时代培养大量服务、护理、养老、康复、电子商务、信息智能化、艺术、老年教育人才,向老龄化社会聚焦,以及传承女性特色教育的發展。打造产、教、研联盟,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致力于打造连锁教育和国际化品牌,希望能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服务于社会。”

前不久的校园晚会上,姜波为同学们演唱了一首日文歌曲《星空》,翻译过来的歌词是:踏过荆棘苦中找到安静,踏过荒郊我双脚是泥泞,满天星光我不怕风正劲,满心是期望过黑暗是黎明,啊……星也灿烂,伴我夜行给我影。伴随他深情动人的歌声,学生们欢欣雀跃,掌声阵阵。

姜波喜欢的《小王子》的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曾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而对于姜波,是不是可以同样说:如果你想做教育,不要急着去填鸭、去一味灌输、去俯首称是。你应该做的是,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与真理的火焰。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