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编制外用工精细化管理研究

2015-01-13 16:55刘景苗肖旺钏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精细化管理

刘景苗+肖旺钏

摘 要: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成功。本文剖析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征,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编制外用工特点,探讨新建本科院校编制外用工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编制外用工管理精细化的实施途经与方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编制外用工管理;新建本科院校

一、新建本科院校编制外用工管理现状

编制外用工是新建本科院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教学辅助、安全保卫、卫生等后勤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切实解决了高校辅助性、服务性岗位上人员紧缺的问题。

尽管编制外人员在高校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与编制内人员相比,在福利待遇、考核激励、职业晋升和人员聘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加之新建本科院校往往由多个专科学校甚至中专和高职学校合并而成,合并前学校层次不一,专业背景复杂,职工水平参差不齐等办学背景,新建本科院校编制外人员的管理总体是“不规范、不重视、不科学”,具体表现为:一是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实用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职工比例低;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基本没有;职称结构不合理,职称评聘难度高。二是队伍极不稳定,福利待遇相对较差,流动性大。三是边缘化严重,服务学校意识不强,队伍发展与学校发展不同节拍。四是工作水平比较低,职业晋升机会少,怠工现象较为普遍。五是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员工的精神面貌比较消极。

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和提升亟须改变现有的编制外用工现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一是编制外用工队伍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管理以提升工作水平。编制外用工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结构不尽合理,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以改善。二是提升编制外用工效益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方式。编制外用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人员的招聘、培养和使用全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单元都相互联系为一体,需要通过精细的管理去获得最佳的效益。三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二、精细化管理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研究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它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关键环节,以提升工作效率。精细化管理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精细化管理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成功,近年也逐渐引起高校管理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取得相关的研究成果。如杨显贵在对比企业与高校的异同点基础上,认为精细化管理适合高校,并提出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曲昭伟、许琼来等研究者,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管理、办公室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精细化管理实践和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新建本科院校的编制外用工管理,即没有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出发探讨高校编制外用工管理的精细化。

三、编制外用工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在实施编制外用工管理精细化时,首先要正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抓住其与编制外用工之间的联系和共性,结合高校后勤服务的规律以及编制外用工自身工作建设特点等开展管理工作。

精细化理论与编制外用工存在着许多共性。一是从“精细”角度看,精细化是编制外用工管理的基本要求。“精”就是要求在队伍管理中,方向要准确,内容要准确,重点要突出;“细”就是在建设中要细化到每个环节或单元上,做好每一件事,保证建设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保证建设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二是从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意识或态度”来看,也符合编制外用工的要求,编制外人员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参与者,需要每一个职工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主人翁精神。三是从“文化”角度看,编制外用工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编制外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更要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职业观和生存状态。

1.坚持量化原则,构建编制外用工精细化管理体系

(1)数据化原则。编制外用工管理首先应建设一系列科学的数据指标,要求一切以数据为评判准则,用数据作要求、用数据分析、用数据检验、用数据说话,并体现在具体执行中。如编制外用工岗位设置,各种岗位多少比例更合理,如何在岗位调协管理加以控制,都以数据的方式体现出来,用数据规划,并作为今后的指导方向。

(2)程序化原则。程序化就是要保证执行力,因此管理前必须要有计划和制度,有科学而合理的约定。如编制外用工中的服务能力培养,首先就要有服务意识,提出意识目标、管理制度、工作分配方案等等,计划越周密,制度越完善,程序化就越明显,执行力就越强,管理效果就越好。

(3)操作性原则。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可操作性,容易被执行者理解和操作。

(4)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中评判的要求,编制外用工管理标准化就是要指明编制外用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指出评判标准。新建本科院校的编制外用工要有“规定动作”,要以编制外职工为标准,在建设各项指示上进行要求,如岗位要示、年龄要求、技术要求等;更要有“自选动作”,根据学校的后勤和辅助性岗位实践需要,对岗位工种的技术性和内容提出行业要求。

(5)信息化原则。信息化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贮存每一个执行环节的动态数据,为过程监督和控制提供科学的调整依据。信息化是精细化管理最现代、最核心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讲,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精细化。

2.以育人为出发点,重点推进编制外用工内涵建设

育人是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以育人为目标的编制外用工管理才是科学而正确的管理。编制外用工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就是推动编制外用工的内涵建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为实现学校育人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保证。在内涵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着重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统一思想。编制外人员要跟上学校发展的节拍,要明确本科办学定位。每一位职工应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积极思考自己的工作定位,而只有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一致时,才是正确的工作定位。二是“重”培养。加强培养是提升编制外用工管理的重心所在,特别是一些专项技能的培养,要有经费支持,专款专用。在此基础上,再实施个性化管理,出台有利于编外人员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宽松有度、积极向上的个人成长环境。对编制外人员的培养要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的整体计划中。

3.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全员参与意识

精细化管理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既是管理的实施者,也是管理的承受者,是管理的核心与动力;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位人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来,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感觉快乐。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参与意识,应着重做好从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营造精细的意识文化。精细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积极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位员工充分意识到,系统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注重细节是改善系统的基础,从而养成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的良好习惯,能够从关注细节、研究细节、改进细节着手,形成找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意识。二是搭建主动作为的平台。学校要鼓励编外人员积极探索适合编制外用工管理精细化的方法途径,进行自我分析,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自我诊断,献计献策,对症下药。是技能方向问题,就从引导和培养方向入手;是岗位设置问题,就从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入手;是学位结构问题,就从学历培养入手;是职称结构问题,就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入手。工作中的问题在工作中解决,保证执行力。三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相对于粗放式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高、更细、更严,对每一位编制外人员的工作态度、技能水平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些编制外人员会产生消极和抵触的情况,影响执行力。此时,就需要学校通过改善执行环境,特别是建立以激励为基础的监督考核机制,在工资福利等方面配套推进,保证执行力,使之对精细化管理从无印象到有印象,从拒绝到可接受,从陌生到熟知,从不习惯到习惯,达到管理的目的。

4.结合其他管理理论,形成编制外用工管理的“组合”管理模式

编制外用工管理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管理活动,人们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管理理论并取得一定的成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传统的编制外用工管理中,“行政管理”曾是主要的管理手段,行政的特点是控制,通过控制,使得编制外用工管理在设定的框架内运行,达到管理的目标。后来,人们结合高校编制外用工的特点,提出“知识管理”,它是以知识为核心,通过组织与技术的手段促进组织知识的发掘、共享和创新,以增强组织绩效、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还有是“目标管理”,即将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以实现工作的宗旨,注重工作成效。然而,行政管理重形式、知识管理重本位、目标管理重结果,三者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提高编制外用工管理成效,精细化管理可与其他管理理论组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形成多维管理模式,谋取最优管理效益。

与行政管理组合,有助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时效。精细化管理认为,人的优秀品质往往是需要培养的。在编制外用工管理的初期,优秀的“文化”或“态度”尚未形成,需要一个约束机制如管理制度或规则来强化教师的行为,而行政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但是,行政管理最大的缺陷是容易流于形式,具有形式主义特点。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赋予了行政管理人性化内容,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要求每一个教师在参与建设的同,也要自我建设,反对形式主义,提高管理实效。

与知识管理组合,有助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效益。精细化管理认为,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编制外用工本身的特点来提高管理效益。知识管理能对教师的隐性知识进行指导和利用,使其自我提升,达到充分挖掘个人潜力的效果,这是其他管理所不能达到的。但知识管理也存在着局限性,它以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过分强调个性,存在本位主义倾向。因此,在实施管理中,应防止其只注重兴趣发挥,忽视管理原则,只注重局部利益,忽视整体效益。

与目标管理组合,使精细化管理方向明确,效率更高。编制外用工管理工作繁杂,在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为了近期目标、局部目标而不顾整体目标的现象,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精细化管理认为,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目标管理有助于其确定正确的管理方向,但在目标确定后,实施的具体过程就变得非常重要,过程管理质量决定着最终目标的质量。提高编制外用工整体水平是目标管理,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路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就是确定一条最适合的管理路径和方法,就是要把编制外用工管理过程科学地设置成一个个目标细节,有数据、有标准、可操作,并通过执行力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个细节,最终达到高质量、高效益的管理结果。

参考文献:

[1]牛晓红.高校编制外用工规范管理的思考[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0(2):101-104.

[2]汪中求.精细化管理之基本概念[J].中国商贸,2008(9):116.

[3]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2):82-85.

[4]汪中求.精细化管理之四——没有数据何谈精细化[J].中国商贸,2008(9):102.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精细化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管理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浅谈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