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HPLC 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10 种化学成分

2015-01-13 09:14王春秋李雯霞
中成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木犀芦丁槲皮素

王春秋, 李雯霞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471002)

金银花又名忍冬,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其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等功效[1-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有着抗炎、解热、增强免疫、抗菌、兴奋中枢、降血脂、抗内毒素等作用[4-7]。《中国药典》2010 版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金银花质量控制的指标,但此两者均不能全面代表其质量和功效。金银花含有机酸、黄酮、皂苷及鞣质等化学成分,目前的测定方法主要有HPLC 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近红外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8-11],但毛细管电泳法和近红外光谱法所需仪器的价格较昂贵,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结果的准确度较差,而HPLC 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效率较高、应用较广,可作为同时测定多种化学成分的方法,并能简化繁琐的实验过程。但是,目前金银花药材中所测定的化学成分较为单一,尚无同时测得多种成分的报道。本实验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该植物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的含有量,用来建立完善的金银花质量控制方法。

1 仪器、试药和材料

Waters 2695 HPLC 色谱仪,包括2998 紫外检测器、四元梯度泵、柱温箱、自动进样器(美国Waters 公司);KQ-100 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artorius BP211D 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集团)。绿原酸(批号110753-200413)、芦丁 (批号100080-200707)、木犀草苷 (批号111720-201106)、槲皮素(批号100081-200907)、咖啡酸(批号110885-200102)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新绿原酸 (批号 MUST-10091501)、隐绿原酸(批号905997)、异绿原酸A (批号A0025)、异绿原酸B (批号071130)、异绿原酸C (批号MUST-09041001)对照品(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迪马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用性试验 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2% 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15 min,10%~20% A;15 ~40 min,20%~30% A;40 ~60 min,30% ~55% A);柱温30 ℃;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50 nm。理论塔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不低于2 000,HPLC 结果见图1。

图1 混合对照品和供试品的HPLC 图Fig.1 HPLC of hybrid reference substances and test samples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对照品适量,置于10 mL 量瓶中,加50% 甲醇溶解,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相应的贮备液。然后,精密吸取各贮备液适量,置于25 mL 量瓶中,加50%甲醇溶解,稀释至刻度,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每1 mL 溶液中分别含有新绿原酸0.114 mg、绿原酸0.794 mg、隐绿原酸0.051 mg、咖啡酸0.013 mg、芦丁0.015 mg、木犀草苷0.008 mg、槲皮素0.013 mg、异绿原酸B 0.023 mg、异绿原酸A 0.215 mg、异绿原酸C 0.351 mg)。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金银花粉末适量,过3 号筛,精密称取0.2 g,加入50% 甲醇10 mL,超声处理(250 W、50 kHz)20 min,放冷,50%甲醇补足减少质量,摇匀,0.45 μm 滤膜过滤,即得。

2.4 线性关系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2、5、10、15、20 μL,注入色谱仪,以进样量(μg)为自变量(x),色谱峰面积为因变量(y),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发现,该方法在较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见表1。

表1 金银花中10 种成分的回归分析结果Tab.1 Result of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10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2.5 仪器精密度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10 μL,计算峰面积RSD。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的RSD 分别为1.8%、0.6%、0.8%、2.0%、1.6%、2.2%、1.9%、2.6%、2.7%、2.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方法稳定性 精密吸取“2.3”项下同一供试品溶液20 μL,分别于0、1、2、3、4、6、8、12,24 h进样,计算峰面积RSD。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的RSD 分别为1.4%、0.4%、1.0%、1.8%、1.8%、2.5%、2.1%、2.1%、2.9%、2.6%,表明该方法稳定性良好。

2.7 方法重复性 取同一批样品,共6 份,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体积20 μL,以峰面积外标法计算其含有量。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的含有量分别为1.59、28.48、0.64、0.22、0.19、0.09、0.15、0.28、7.43、2.67 mg/g,RSD分别为 1.4%、1.3%、1.1%、1.3%、0.6%、1.7%、1.8%、2.3%、2.3%、2.7%,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8 方法回收率 精密称取已测定含有量的样品(产地江苏南通)6 份,每份0.1 g,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的含有量。然后,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适量,在“2.1”项色谱条件下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各成分的回收率分别为 97.9%、100.2%、102.9%、99.7%、103.1%、100.7%、101.1%、99.5%、100.8%、102.2%,见表2,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良好。

表2 金银花中10 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Tab.2 Result of recovery tests of 10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续表2

2.9 样品测定 取10 个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药材适量,在“2.1”项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定,然后以外标两点法计算各成分的含有量,结果见表3。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RP-HPLC 法,同时对金银花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进行含有量测定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例如,金银花中这些化学成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在350 nm 左右,因此本实验选择350 nm 作为检测波长。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系统的流动相,包括乙腈-水和甲醇-水溶液,发现当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时,色谱峰的峰型和分离度均良好,而且保留时间理想,故选择其作为流动相。另外,本实验所采用梯度洗脱的比例变化和步骤较小,克服了传统洗脱因其复杂性所导致的重复性较低和基线不稳等问题,但随后注意到,在该流动相系统中,各峰形情况不佳,对称因子未全部达到要求,故又考察了流动相pH 对实验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磷酸浓度的加大(0.1%、0.2%、0.3%),峰形越来越理想,其中在0.2%磷酸水溶液条件下的分离效果最好,而且各峰的对称因子均在0.95 ~1.05 之间,因此确定乙腈-0.2%磷酸水溶液系统为流动相。

研究表明[12-14],不同产地金银花中各化学成分的差异较大,这与本实验结果一致,并发现新绿原酸的含有量差异最大。郝江波等[15]报道,加工和贮藏过程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具有较大影响,表现在成分的种类和含有量上,而本实验10 个不同来源金银花药材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的含有量差异均较大,可能与其产地、加工、贮藏等因素有关。由此表明,在对金银花质量进行控制时,不应仅把其中的单一成分作为控制指标,并且需注意加工和贮藏条件。本实验对金银花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木犀草苷、槲皮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这10 个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可为其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表3 不同产地金银花中10 种成分的分析结果(n=3,mg/g)Tab.3 Analysis result of 10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from different growing areas (n=3,mg/g)

[1] 庞 瑞. 金银花有效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3):77-78,封3.

[2] 崔春雨,刘志平,周 敏,等. 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3):530-533.

[3] 张百霞,周凤琴,郭庆梅,等. 金银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 (23):349-352.

[4] 辛 华,丰 杰,程若敏,等. HPLC 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60-63.

[5] 宋建华. 金银花解热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25):2552-2553.

[6] 徐 晖. 金银花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9):148-150.

[7] 李 聃. 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 科技信息,2012(24):132.

[8] 白 雁,李 珊,王 星,等.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5):66-69.

[9] 王玲娜,刘红燕,张 金,等.“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金银花中8 种活性成分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0):57-61.

[10] 王海燕,李玉琴,郑晓园,等.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金银花中芦丁、绿原酸、槲皮素和咖啡酸的含量[J]. 西北药学杂志,2012,27(6):521-523.

[11] 肖文平,李 娟.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75-21676,21694.

[12] 于 静,邓雁如,陈 奇,等. HPLC 测定金银花及金芪降糖片中6 种成分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9):57-60.

[13] 韩永成,刘 伟,陈 宁,等. 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UPLC 指纹图谱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2):67-69.

[14] 李向阳,屠万倩. RP-HPLC 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和6 种有机酸[J]. 中成药,2014,36(2):353-358.

[15] 郝江波,李卫东,莫 愁,等. 产地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中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14,31(3):1-4.

猜你喜欢
木犀芦丁槲皮素
基于对氨基苯甲酸的芦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木犀草素通过上调microRNA-34a-5p诱导肺癌细胞株H460凋亡的研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英雄降兽木犀舞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YT星球的少年
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其与Fas/FasL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槲皮素与贯叶连翘提取物合用抗抑郁作用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