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2015-01-13 12:43赵雪莉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重点课文教材

赵雪莉

摘要:这学期我们青年教师负责收集名师资料并认真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近日,看了一本书,叫做《名师备课经验》。众多名师的备课经验也无不证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要学会有效备课。目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了。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可谓如火如荼,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备课有效是前提。换句话说,教师备课无效,课堂教学必然无效。说起备课这个话题,谁都会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的那位历史老师。那位老师一辈子的备课与15分钟的备课,的确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理。

关键词:备课;课堂教学;前提;真理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13-011.备课于心

有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把写教案称为显性备课,把研究教材、查阅材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称为隐性备课。于永正老师以为,隐性备课最重要。他把隐性备课称为"备课于心"隐性备课最重要的是研究教材。于老师研究教材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遇到新词或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字典,弄个明确。第二步是朗读课 文,每篇课文,于老师都要读五遍以上,读得万无一失,把课文读"活",读得身临其境、读得如痴如醉。"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斥生机的充斥灵性 的、富有情趣的课堂"。于老师备"朗读",除了自己"多读",居心琢磨课文的意境、思想情绪外,还常听别人朗读、听录音,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 诵,用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于老师研究教材的第三步即是懂得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领悟文章谋篇之法。老师有深入的领悟,才干引导学生有深入 的领悟。第四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并亲自做一做。比如,要求背诵的,老师先背,要求答复得问题,老师先答一答。要求写的字,老师先写一写,看每 个字应注意什么,哪儿起笔,哪儿收笔。

于老师以为,隐性备课还包含查阅材料。在备《圆明园的毁灭》时,于老师专门阅读了《中国通史》中有关鸦片战争的部分,备《海洋——21世纪的盼望》 时,在网上搜集有关海洋方面的材料。通过普遍的阅读、普遍的查阅,让教师变得"博大"起来,变得"丰富"起来。课堂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2.备课重点

有效备课的重点在于精通教材、备好教材的基础上,考虑运用恰当手段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精通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让"教材走进心中,达到"人本合一",这样既能较好的预设课堂,又能较为从容地应对突发的、临时生成的问题,做到宏观运筹、微观调节、满怀信心地实现从预设走向生成互动的课堂。

突出教学重点。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这节课自己想要做什么,但很多时候自己心里明白方向,可是上完课别人不知道你这一堂课要干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老师备课时教学目标不明确、不集中,重点目标被次要目标所冲淡。要知识如果这一篇文章反复来肢解,面面俱到,全作重点,那么这节课也就没有重点了。重点是教学的最重要的内容,不能混同于一般的知识点。课堂要有实效,就是必须突出重点,备课时就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启发引导,如何层层推进等等。一堂课,重点突出了,目标也就明确了,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解决教学难点。在备课时怎样才能设制好难点的解决呢?首先先明确难点,难点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教材的难度大,教材本身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有难易之分;二是由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决定的。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难点,首先就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难点,要弄清为什么学生会感到"难","难"在哪里?然后再根据难点所在,抓住教材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加以解决。

3.入情入境

文人做文章皆是有情而诉,有感而发,作者把无限的情绪倾泻于文章当中,教师自然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潜心会文。走进作者的心灵,进入文本的境界。例 如,孙双金老师在备《二泉映月》时,真正做到了入文之境、入曲之境、入人之境。孙双金老师通过朗读、通过思考入文之境,重复吟诵课文,读通、读顺、读畅, 读到每句话如出己口,如出己心。同时,孙双金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倾听《二泉映月》这首名曲。从那如泣如诉、精美凄婉的曲调中,孙老师听到了阿炳对光亮的憧 憬,听到了阿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听到了阿并同悲惨命运的抗争,听到了阿炳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孙双金老师还通过各种道路搜集与阿炳有关的一切材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生平业绩、生活经历,了解《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最大限度地走进阿炳内心,与阿炳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

如此,拨人情弦,情智融通,灵动高效,引人入胜,才有他"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教学作风。

4.深入浅出

4.1设计质疑课题小问号,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能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例如《怀素写字》一课,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再由课题质疑:"怀素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为什么要写字?他的字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也会有成就感,阅读兴趣会浓厚,接着趁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记牢几个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把课文读通。

4.2抓重点词句,扎实有效地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3设计悬念,激发探究兴趣。"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当第一课时快结束时,教师可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例如,教学《雾凇》一课,初读后充分感受雾凇的美,课堂结束时提出问题:"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它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以此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2003年7-9月期.

[2]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3](美)大卫•杰纳•马丁著.《建构主义教学方法》,长春出版社出版.

[4]肖川著.《名师备课经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点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重点推荐
背课文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