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促进幼小有效衔接

2015-01-14 21:33许玉珍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小学教育幼儿教育

许玉珍

【摘 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相互衔接 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45-02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学习生活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一进校门就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还要做作业;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在标准和要求上,在幼儿园孩子只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乖乖的不出什么大问题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到了小学,老师和家长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学习不好就会成为挨骂甚至挨打的理由。

当前,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有的教师简单认为做好幼小衔接就是提前教些小学的教材,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没有从幼儿学习的特点入手,把幼儿园教育活动小学化,认为这样就可以减轻入学的压力,就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有些家长认为做好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会读、会写、会算,于是在家教孩子汉语拼音、加减法等等,甚至有的家长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而忽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的行为,实属拔苗助长,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升入大班之后,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如参观小学校园、和小学生座谈、请小学教师讲座、模拟小学生上课等等,我们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看、读、说、写等能力,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而且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即将进入小学阶段,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前阅读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我们在活动室一角开辟了一个“阅读吧”,里面布置得温

馨、舒适:地面是塑胶的,幼儿可以席地而坐,还有小桌子、椅子和柔软的抱枕,配上高度适中的书架、琳琅满目的图书,是幼儿阅读的小天地。一到活动区活动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喜欢到“阅读吧”里选上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专心阅读。这样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中便于幼儿自主阅读,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是指导阅读的关键。平时我经常给孩子们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让他们猜猜老师这么多的好听的故事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让幼儿懂得从书里可以知道许多有趣的事情,对书有一种渴望感、好奇感,然后向幼儿介绍一些画面优美、情节有趣的书,引导幼儿自己阅读,并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看到的书,讲述书中的内容,交流各自的感受,激发幼儿阅读的持续性,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方法、技能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比如教幼儿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使他们掌握看书的方法并养成习惯,还要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形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学习根据前面的内容猜测到后面的情节等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重视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如轻拿轻放,有始有终、养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等等,对于大班的幼儿还可以培养其自己修补图书,自己管理图书的习惯,这样会更大地提高孩子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培养幼儿的前识字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阅读能力

有专家研究表示,3岁至6岁的孩子能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识记汉字,认字的速度最快,效果也最好,早期识字可以开发孩子的右脑,尽早识字,尽早阅读,培养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会让孩子的一生受益。入学前就识字的孩子能更快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综合阅读能力相对较强,尤其是数学解题能力比其他孩子要强很多。

(一)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

我们在活动室内外,比如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玩具架、自然角的植物、动物等等,都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材料物品上,使幼儿把物品与汉字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此外,在活动中还适时地把相应的文字呈现出来,如故事的名称、角色的名字等,让幼儿随时随地能接触到汉字;另外,我们还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新字,激发幼儿识字的热情。丰富的、多维的识字环境,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学习氛围,为幼儿的识字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创编有趣的识字活动

教幼儿识字,不能用“填鸭式”或“小学化”的方法追求识字量,而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各种感官灵活多样地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开展识字活动。培养幼儿对识字活动的兴趣。如在组织幼儿散步途中,引导幼儿随时观察看到的文字;角色游戏中把角色的文字制作成胸卡让幼儿边游戏边感知;我们还创编了许多有趣的、为幼儿喜爱的识字游戏。如:“词语开

花”、“接龙”、“奇妙的口袋”、“拼猜字”、“草字头的朋友”等,让

幼儿在玩中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文字、词汇。此外,我们还把幼儿认识的字编成顺口溜、三字经,编成故事、短句、情景表演等,使识字活动生活化、游戏化。

三、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刚要》中语言领域中要求:要培养大班幼儿书写文字的兴趣和愿望,能用正确的笔顺书写自己的名字。在科学领域中提到:要求幼儿学习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字,培养其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可见,在大班里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乐意自己动手,发展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为书写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提供丰富的、幼儿感兴趣的拼插玩具,鼓励幼儿参与操作;在生活中多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等;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练习剪纸、折纸、泥塑等等,让幼儿的手指在充分的运动过程中得到锻炼。

(二)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在幼儿刚接触书写的时候我就通过语言形式讲解坐姿、执笔的要领,并结合演示、示范等,让幼儿了解正确的书写姿势;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书写姿势进行观察,并给予及时、积极、正面的个别指导;另外,我还结合形象生动的儿歌如《握笔歌》、《坐姿美》等,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有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才能真正学会学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如在平时幼儿参与书写活动中,教师要事先把正确的姿势再强调一次,并进行个别辅导;运用积极的评价机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把幼儿的书写姿势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幼儿进行评价、设计幼儿评比栏激发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另外,良好的书写习惯还需要家长的共同培养,家园合作共同固化。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前识字能力和前书写能力,均有一个“前”字,这就有别于小学的阅读能力、识字能力和书写能力,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各种学习能力,要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兴趣入手,采用生活化、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去理解,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将来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奠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幼小衔接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小学教育幼儿教育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