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比算”内涵 建设富美先锋

2015-01-16 02:37李世长
红土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华安县互助组先锋

李世长

创新“比算”内涵 建设富美先锋

李世长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华安县仙都镇先锋村。走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崭新整洁、错落有致的楼房,宽敞平坦的柏油村道两旁尽是五颜六色的花带,一派温馨、祥和、富美的新农村景象。

先锋村位于仙都镇西南部,原是华安县第四区(仙都)龙峰乡。全村土地总面积28325亩,其中,耕地2773.7亩,林地21252.6亩,园地1323.6亩,现有11个村民小组,919户3103人。几年来,先锋村多次被评为华安县“文明村”、“平安建设先进集体”,村党支部多次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是漳州市第三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新中国建立初期,先锋村率先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对当地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总结出“四对比、五算账”的整社经验,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肯定,并加按语在全国推广。五十多年来,该村传承和发展这一群众工作法,在各个时期不断赋予新内涵,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和村级各项建设蒸蒸日上。

1952年初,华安县龙峰乡(今先锋村)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组织起来,搞互助合作”的号召,自愿互利,成立互助组。贫农林朝阳联合12户农民创办起龙峰乡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取得较大成效。1953年11月,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华安县委决定在林朝阳的互助组基础上试办初级社。在县委工作组的指导下,该互助组创办了全乡第一个初级社——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县委的重点示范社。从此,龙峰的广大群众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先锋社仅建立一年,就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粮食生产丰收,农民收入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农民们耳闻目睹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好处,纷纷自愿入社,先锋社由14户扩大到25户,同时带动全乡相继又成立了9个初级社。

省委书记尤权(前右)视察先锋村

1955年间,由于部分初级社没有办社经验,加上早季遇上大旱灾,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先锋社部分社员思想动摇,7户准备秋后退社,先锋社面临一场考验。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精神,决定开展整社工作。在整社实践中,先锋社创造了通俗易懂的“四对比、五算账”的宣传教育方法,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获得较好的成效。“四对比”是:一比社、组、户,哪个好;二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哪个好;三比剥削制度和没有剥削制度哪个好;四比个人发展和共同富裕哪个好。“五算账”是:一算灾害账;二算搞副业增加收入帐;三算发挥劳动积极性增加工分帐;四算贫农、中农合作互利增产帐;五算克服生产、生活困难帐。在先锋社的带动下,全乡上下齐心协力战胜了旱情,当年粮食生产仍然获得了丰收,总产量比1954年增14万斤,单产提高到615斤,卖余粮给国家23万斤,比上一年多卖5万斤,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大旱年大增产的锦旗和奖金。县委工作组组长卢亚来将先锋社经验写成《华安县龙峰乡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么样进行整社工作的》汇报材料,经龙溪(今漳州)地委生产合作部上报,于1955年7月9日在福建《农村工作通讯》第十三期发表,同年12月27日毛主席亲自对这份典型材料进行修改并写下按语,把题目改为《一个整社的好经验》,收入了毛主席主持选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一夜之间,龙峰乡闻名于全国,成为全国开展合作化运动的一面旗帜。

先锋村两委开会

五十多年来,先锋村党支部常常重温毛主席按语,继承和发扬“四对比、五算账”的宣传教育群众的工作方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传递正能量,带领和引导群众积极探索、攻坚克难,推动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先锋人开始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在对比算账中,从改革初期的观望等待逐步转向主动创业,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在发展个私经济的大潮中赋予“比算”新内涵,“四对比”即比收入、比变化、比贡献、比观念,“五算账”即算人均收入账、算家庭固定资产账、算个私经济增收账、算提供税费账、算家庭积蓄账。上世纪90年代初,在青年农民林秀德的创业带动下,先锋村转变经济增收方法,兴办二百多家竹凉席加工厂,年产值达四千多万元,解决了二千多个劳动力就业。竹凉席产业的发展,带动创办了建筑、运输、商品、水电、饮食服务等近百家企业,全村“家家无闲人,户户有能人”,实现了温饱、富裕的巨大跨越。

上世纪末期,当先锋村面对竹凉席产业逐渐衰退,发展陷入困境的节点上,村党支部和群众在讨论中提出新“比算”,“四对比”是比思想领先、比科技抢先、比效益创先、比商业道德争先,“五算账”是算开拓创业帐、算品牌效应账、算产业优势帐、算纳税账、算改革开放新变化账。通过对比算账,充分认识到茶产业的发展优势,成功实现了由竹凉席产业向茶产业的转型。目前,全村茶园面积五千四百多亩,茶叶加工户六百八十多户,茶叶成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268元,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经济发展十强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先锋村党支部根据上级建设富美乡村的新要求和本村实际,再次丰富对比算账新内容,提出比理想信念、比精神状态、比工作本领、比工作作风;算政治账、算经济账、算名誉账、算家庭账、算健康账。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创办了华安县第一个“村史馆”,传承优良传统,深入宣传教育,激励干部群众致力建设富美先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华安县老促会、老区办)

先锋村一条街

猜你喜欢
华安县互助组先锋
柳青的创业史
祖孙“互助组”创业温暖人生路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瑞 兽
飞龙在天
鼠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