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传梓里 亮节昭后人
——深切悼念百岁老红军蔡园

2015-01-16 02:37陈国孟吴金彩张德成
红土地 2015年5期
关键词:仙游

陈国孟 吴金彩 张德成

高风传梓里 亮节昭后人
——深切悼念百岁老红军蔡园

陈国孟 吴金彩 张德成

2014年12月21日9时57分,莆田仙游籍老红军、原空四军副军长蔡园,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仙游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追悼会。

这位老红军以自己一生血与火的革命实践印证了一位老革命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思。他在人生旅途跋涉了一个世纪,他的殊世功绩和浩然正气永远弥留在壶山兰水间,仙游人民永远怀念蔡老!

蔡园,原名蔡明善,1915年出生,4岁丧父,10岁丧母。明善于12岁那年在仙游陶青小学毕业后,转到莆田私立尚公中学初中部继续读书。后因家庭贫穷,缴不起学费,13岁辍学回仙游。先在慈善医院打工,后进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仙游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19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仙游青年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进步学生黄经芳等成立了“仙游东区学生联合会”。1927年4月,在中共莆属特委领导下成立了中共上宫支部委员会,同年12月建立了中共仙游临时县委,随即领导东乡农民开展大规模的反抗烟苗捐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党组织。

1929年,蔡明善在地下党员引导下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仙游反帝大同盟、互济会组织。位于城关至喜亭路的蔡家住宅成为地下联络站,王于洁、张元豹等一批进步青年和学生在联络站开展秘密活动。1930年1月,在中共仙游临时县委组织下,蔡明善、戴梦怀、温绍良等10多人组成游击队,成功地捣毁了设在钟山何岭关的税馆,把作恶多端的税馆头目张盟当场击毙。同年3月,经中共仙游临时县委书记许淑修介绍,蔡明善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月,仙游游击队袭击大济街民防团以后,在钟山麦斜岩寺成立了工农红军第108团,开辟兴泰游击区,为创建仙游苏维埃政权而斗争。15岁的蔡明善是红军108团没收队长兼旗手。他们活跃在钟山乡、石苍乡、游洋乡等游击区,宣传发动群众抗捐、抗税、打土豪、分田地。同时摧毁国民党保甲基层政权,处死民愤极大的恶霸谢敢、庄燕、郑伦吓、张贵等人。

麦斜岩工农红军的武装斗争,沉重打击了仙游县国民党反动派在兴泰地区的势力。1930年12月,伪海军陆战队第2混成旅两个营兵力,在地主武装陈木利便衣队配合下,向麦斜岩红军108团发动猖狂“清剿”。

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中共仙游县委和红军108团决定化整为零、分散隐蔽,红军主力突围到仙游、永泰交界的古邑(今游洋)一带坚持斗争。另由林植、黄英、蔡明善等8位组成精干的小分队、准备袭击仙游县城,运用“调虎离山”之计逼使国民党“清剿”部队撤出麦斜岩地区,从而达到粉碎敌人的阴谋。8位游击队员化装成山区农民连夜下山,经何岭关到达榜头街时,被敌保安团发觉,双方展开枪战。激烈战斗中,蔡明善右小腿被子弹打穿负伤倒地不幸被俘,关押在仙游县监狱。年仅15岁的蔡明善被判12年徒刑。3个月后,蔡明善被转送到福州,关押在开元寺福建省第一“模范”监狱。

1931年5月,蔡明善大哥蔡明堂,变卖家产,举债筹资到福州设法营救,结果小弟蔡明善被判无期徒刑。心灰意冷的蔡明堂乘轮船回家途中一跃跳进波涛滚滚的闽江饮恨水底。

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于同年12月4日释放了蔡明善等38名政治犯。蔡明善出狱后把浴火重生的这一天,改为自己的生日,这年他才18岁。

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蔡明善返回家乡,于1934年2-4月,任中共仙游县委委员兼共青团特支书记,继续坚持地下斗争。

1934年4月8日,国民党宪兵破获了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设在台江区洋中亭的交通站,随后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陈之枢等领导被捕叛变,福州地区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紧接着叛徒带领宪兵相继破坏了莆田、仙游两县的地下党、团组织。仙游县委书记胡海和蔡明善等同志得到内线通知,及时转移脱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蔡明善化名蔡恩涛离开仙游城关转移到盖尾乡杉尾,在妹夫傅芳才任校长的杉尾小学当小学教师为掩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叛徒江加懋侦悉蔡明善去向,带着宪兵来到杉尾抓捕。当地船工连夜把蔡恩涛(明善)老师摆渡到木兰溪对岸的芦苇中隐藏,暂时脱险,但身份暴露了。

1935年秋,蔡明善、张兆汉、许国经、黄明等几位身份暴露的仙游地下党团骨干漂泊到马来西亚。蔡明善在马来西亚打巴小学任教,兼《晨报》记者,发表文章化名“思宓”。

1936年6月1日,桂系联合发动了以抗日为名反蒋的“六一事变”。并通电全国,敦促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对日抗战。这时,黄埔军校南宁分校也打着反蒋抗日的大旗招收学员,广大青年侨胞肩负抗日救亡重任返国,在马来西亚的蔡明善同一批青年持着陈嘉庚先生的介绍信,长途跋涉来到南宁分校预备班。蔡明善改名“殷涛”,这年他21岁。这期共录取学生1200多人,编成10个学生队。其中步兵3个队,每队144人;重机枪3个队,每队120人;有线通讯队每队约80人,无线通讯队每队约90人,10月初正式开课。学习时间原定3年8个月,因抗战爆发,于1937年10月提前结业。蔡明善在南宁分校只学习了6个月就离开南宁从香港返回马来西亚,仍在华侨学校当教师。不久,发生卢沟桥事变,全民族的抗战爆发了。

1938年初,蔡明善回国,联系上新四军福州办事处。几天后,经组织安排,蔡明善顺利到达新四军军部南昌留守处,后被分配到军部教导总队任军事教员,这年他23岁,改名为蔡园。

蔡园自参加革命起,经历了皖南事变,坐过监狱,参加山东、鲁南、淮南、渡江和解放厦门等重大战役,一生戎马岁月,转战南北,身上负伤,屡建功勋。荣获过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大校军衔。

蔡园离休后,于1984年从上海首次回到阔别46年之久的家乡仙游。在家乡红色土地上,蔡园祭扫红军108团烈士墓,凭吊革命先烈……

回乡之行,经蔡园倡议,中共仙游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投资50多万元在城南虎啸山兴建仙游革命烈士纪念碑。1985年秋季,蔡园回乡参加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

值得一提的是,蔡园学而不倦,还是个颇具才华的诗人。据悉,1975年蔡园开始写诗,近30年写了近千首,有古体诗、五言、七律,其内容大体可分为:革命回忆录、旅游诗、寓居上海生活和乡情杂咏等。诗言其志,文如其人,他笔底纵横万里情,字里行间闪烁着奋发的精神,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诸如《纪念麦斜起义52周年》“钟山烽火耀仙游,高擎赤旗震邑州,直上麦斜高处插,长驱何岭集同仇”;《救亡》“东南火燧半沉沦,慷慨悲歌出中原,芒履霄征传号角,敌军夜遁失惊魂”;《战金门》“挥师漳厦战金门,斩浪劈波月断痕,受阻纵深犹虎斗,舟横汐浅滞军援”。讴歌千千万万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他写了“武夷年年飞白雪,杜宇声声更断肠,碧血长空染赤石,深山日暮吊小杨”;《回归颂》专为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而作,“香岛沧桑话百年,虎门血迹有遗篇。金瓯无缺山河壮,举国欢腾不夜天”。1997年,继仙游县政协举办“蔡园诗会”后县文联特地把他的诗作汇辑成《蔡园诗草》,有戎马留痕篇、战地追思篇、节庆抒怀篇和晚晴寄语篇。莆田市原市长、省农业厅原厅长吴建华在序中写道:“蔡老的180首诗,是180支动人的晨曲,迎来了战士久盼的黎明;180首诗,是180朵战地的黄花,装扮着共和国绚丽的金秋;180首诗,是180股奔流的清泉,浇灌着茁壮成长的幼苗”。

蔡园还是个善行天下的热心老红军。1995年秋末,适逢蔡园八秩寿诞,他的侄儿和外甥,从家里寄去600元钱聊表心意,蔡老收下这笔款后,向家亲表示今秋寿诞不再搞寿庆,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并把这笔钱用于资助贫困失学儿童;1992年,他把旧城改造中自家房屋拆迁补偿款2万元捐献给麦斜小学,作为根据地老区人民培养下一代的微薄礼物。上述两笔款并不多,但它包含着一位老红军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包含着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深情,包含着对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赤心,包含着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这是何等难能可贵!

蔡园逝者已去,但家乡仙游百万干部群众由衷爱戴蔡园,大家尊称他——蔡将军。他永远活在仙游人民心中!

(作者单位:仙游县委报道组)

猜你喜欢
仙游
沉痛悼念夏腊初教授
关于仙游传统石雕工艺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仙游青瓷传统工艺发展研究
清静无为之仙游门与崇唐观
仙游百松村劲摇“清风”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研究
法律服务新窗口群众诉求好帮手——仙游度尾镇成立全市首家村级司法室
贡茶第一寨仙游伍家台
悼念张希九诗友
千古铁城 上杭名胜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