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血常规项目联合应用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2015-01-19 06:04李伟静李常兰任素萍焦章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36期
关键词:回归方程血常规残差

韩 玮 马 原 唐 晖 李伟静 李常兰 任素萍 焦章平 于 群

1.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物证鉴定所,北京 100072;2.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北京 100850;3.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物证鉴定所,北京 100036;4.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北京 100192

死亡时间推断在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侦察工作提供线索、划定侦察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有无作案时间或确认案件性质、阐明作案过程等[1]。 本研究通过检测6 种血常规项目随保存时间的变化,并与红细胞ATP 含量参数[2]相比较,探讨6 种血常规项目联合应用推断死亡时间的可行性,以寻求更为简便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健康捐血者12 名, 均为来自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的志愿者,男、女各6 名,无血液疾病或代谢性疾病,年龄25~40 岁,采血前均告知采血量、可能风险并签订 《捐血志愿书》。 严格依照无菌操作规程,2010 年3 月由执业护士用EDTA 真空采血管各采集全血40 mL。

1.2 方法

1.2.1 血样分组及保存

将全血摇匀后, 即刻将各个血样以每份500 μL分装到EP 管中,置于25℃恒温箱中保存。 各组样本分别在0、4、8、12、16、20、24、28、32、36、40、44 h 时间点取1 份待检。

1.2.2 6 种血液常规项目检测

将血样摇匀, 然后将EP 管放入Sysmex-Poch-100i 血液分析仪(Sysmex 公司,日本)样品槽中,测定6 项指标,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A)、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W-SCC)、淋巴细胞百分率(W-SCR);同时测定血红蛋白(HGB)浓度(g/L),以备计算红细胞ATP 含量。

1.2.3 红细胞ATP 含量测定

1.2.3.1 红细胞ATP 待检标本处理 取40 μL 血样加入装有1000 μL 等渗PBS 缓冲液的EP 管中,摇匀,置于干热器中100℃加热10 min,自然冷却后13 000 r/min离心3 min,取上清液即为ATP 待检标本。

1.2.3.2 ATP 含量测定 采用改良后生物发光法[3]。 全部试剂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产品。

1.2.3.3 红细胞ATP 含量计算 红细胞ATP 含量(μmol/gHb)=26×样本ATP 浓度值/血红蛋白浓度值。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AS 9.2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1 各指标回归方程及联合方程分析

对上述6 种血常规项目及红细胞ATP 含量 (用[项目]表示)随保存(死亡)时间(用PMI 表示)的变化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推导回归方程,并对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检验;6 种血常规项目的全部数据汇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六元一次的联合方程。

1.3.2 各组残差(偏离时间)计算

以各项目、指标的原始数据分别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和联合方程,计算残差(估计保存时间与实际保存时间之差),同一时间点上12 个残差绝对值的均值为各时间点推测的平均偏离时间,各血常规项目的残差分别与同一时间点的ATP 指标残差及联合方程的残差进行成对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 种血常规项目、ATP 指标回归分析及联合方程拟合分析

6 种血常规项目及ATP 指标与保存时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6 种血常规项目及ATP 指标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6 种血常规项目联合与保存时间的拟合分析,得到拟合方程PMI=-129.07-0.15[MCV]-27.75[W-SCR]-1.68[W-SCC]+3.18[RDW]+0.47[PDW]+2.54[MPV],其r2为0.9663,拟合分析结果显示,6 种血常规项目在联合方程中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比较来看各方程决定系数(r2)差距较大,6 种血常规项目的决定系数 (r2) 为0.7~0.8,ATP 指标r2为0.9126,联合方程的r2为0.9663。

2.2 6 种血常规项目、联合方程与ATP 指标残差(偏离时间)的比较

6 种血常规项目、联合方程与ATP 指标残差结果见表2。 6 种血常规项目平均残差值在2.44~2.99 之间,ATP 指标平均残差值为1.86, 联合方程平均残差值为1.35。 同时可以看到,6 种血常规项目残差值在各个时间点上与ATP 指标或联合方程的残差值进行成对t 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ATP指标残差值在各个时间点上与联合方程的残差值进行成对t 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

表1 6 种血常规项目及红细胞ATP 含量与保存时间的线性回归分析

表2 6 种血常规项目、联合方程与ATP 指标残差(偏离时间)的比较(h)

3 讨论

死亡时间常通过死后尸体现象、体液化学变化、直肠温度、昆虫学原理等方法进行分析推断[4-6]。Medea 等[7]曾指出,生命代谢在死后继续进行直到代谢底物耗竭为止。随着DNA 技术的发展,一些研究尝试利用DNA 降解和蛋白质降解规律推断死亡时间[8-9]。红细胞ATP 这一参数推断死亡时间亦具有较好的应用情景[1]。 上述方法或误差较大,或检测繁琐费时。 寻找简便快捷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 应该为广大法医工作者所关注。

至于如何判断某回归方程的应用价值,龚志强等[1]认为r2>0.9 的因子,其方程可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但是刘茜等[10]认为,评价方程不应仅考虑r2值,还应该注意评价方程在推断死亡时间时产生的预测偏离时间。 笔者较为认同刘茜等[10]的观点,根据法医办案经验,对死亡时间推断其误差应控制在2 h 左右为佳,否则其实际应用意义将大打折扣。

实验结果显示,6 种血常规项目其r2值明显低于ATP,且偏离时间高于ATP,误差偏大,不适于单独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但同时也看到,6 种血常规项目的联合方程其r2值为0.9663,而且偏离时间为1.35 h,均明显优于ATP 指标,更远超各血常规单项。陈瑶清[11]和陶涛等[12]均报道应用多种人玻璃体液化学成分推断死亡时间,后者研究葡萄糖、钾、钙[13]、镁[14-15]、磷和微量蛋白等11 种指标,认为葡萄糖、钾离子和无机磷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好, 并建立三指标联合回归方程;钾离子与死亡时间最具有线性关系,但由于各自研究中的影响因素差异,造成直线回归方程斜率和截距的不同[16-20]。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提高对死亡时间估计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以偏离时间2 h 左右为标准,笔者认为,联合应用6 种血常规项目是一个较为准确实用的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而且血常规项目检测极为方便、快捷,价格便宜,实际应用效果优于红细胞ATP含量这一参数。 这一研究结果还提示,多项目联合应用其实际推断效果远优于单个项目,在死亡时间推断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应该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1] 龚志强,曾宪斌,孙跃刚,等.家兔眼玻璃体液21 种元素含量与PMI 关系的研究[J].法医学杂志,2002,18(2):67-69.

[2] 韩玮,程羲,唐晖,等.红细胞ATP 含量变化与早期死亡时间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23(增刊):29-31.

[3] 毕蔚茹,韩玮,于洋.生物发光法测定红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的优化与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05,34(5):421.

[4] Madea B,Rodig A. Time of death dependent criteria in vitreous humor-Accuracy of estimating the time since death [J]. Forensic Sci Int,2006,164(2):87-92.

[5] Honjyl K,Yonemitsu K,Tsunenari S. Estimation of early postmortem intervals by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rectal temperature and non-temperature based postmortem changes [J]. J Clin Forensic Med,2005,12(5):249-253.

[6] Turchetto M,Vanin S. Forensic entomology and climatic change [J]. Forensic Sci Int,2004,146(2):207-209.

[7] Medea B,Henssge C. Estimation of the time since death in the early postmortem period [J]. Forensic Sci Int,2004,144(2):167-175.

[8] Shu X,Liu Y,Ren L,et al. Correlativ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MI and DNA degradation of cell nucleus in human different tissue [J]. J Huazhong Univ Sci Tecnolog Med Sci,2005,25(4):423-426.

[9] 包容,闫平,屈雪菊,等.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DNA含量推测死亡时间[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1):89-92.

[10] 刘茜,武盛国,汪岚,等.双眼交替微量取样检测兔玻璃体液钾镁离子浓度推测死亡时间[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22(1):32-34.

[11] 陈瑶清.死后人玻璃体液化学成分规律性改变对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12] 陶涛,胥劲,罗通行,等.人体死后不同时间玻璃体液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6):898-900.

[13] McLaughlin BG,McLaughlin PS. Equine vitreous humour chemical concentrations:correlation with serum concentrations, and postmortem changes with time and temperature [J]. Can J Vet Res,1988,52(4):476-480.

[14] Nowak R,Balabanova S. Determination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in postmortem human vitreous humour as a test to ascertain the cause and time of death [J]. Z Rechts Med,1989,102(2-3):179-183.

[15] Lincoln SD,Lane VM. Postmortem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in bovine vitreous humour:comparison with antemortem serum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J]. Am J Vet Res,1985,46(1):160-162.

[16] Gardiner EE,Newberry RC,Keng JY. Avian vitreous humor concentrations of inosine,hypoxanthine,xanthine,uric acid,uracil and uridine as influenced by age and sex: their relevance as indicators of ante-mortem hypoxia [J]. Forensic Sci Int,1990,47(2):123-127.

[17] Madea B,Henssg C,Honig W. References for determing the time of death by potassium in vitreous humor [J].Forensic Sci Int,1989;40(3):231-243.

[18] James RA,HoaLey PA,Sampson BG,et al. Determin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 by sampling vitreous humour [J].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7,12(6):1158-1162.

[19] Munoz JI,Suarez-Penaranda JM,Otero XL.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PMI)based on vitreous[J].Forensic Sci,2001,46(2):209-214.

[20] Munoz Barus JI,Suarez-Penaranda J,Otero XL,et al.Improved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 based on differential behaviour of vitreous potassium and hypoxantine in death by hanging [J]. Forensic Sci Int,2002,125(1):67-74.

猜你喜欢
回归方程血常规残差
基于双向GRU与残差拟合的车辆跟驰建模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基于残差学习的自适应无人机目标跟踪算法
基于递归残差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平稳自相关过程的残差累积和控制图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