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年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2015-01-21 00:57张丽萍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患率使用率抗菌

张丽萍

(江苏省常州市儿童医院院感科213003)

医院感染现患率是医院感染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1]。通过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基本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指导临床主动干预,使医院感染率降低到最低水平[2]。笔者2011~2014年连续4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1~2014年每年对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1.2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医院感染病例诊断。

1.3 调查方法 按照每50张床位配备1名调查人员,调查人员有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各科室监控医师组成。调查前统一培训,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逐一如实完成床旁调查表。

1.4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录入民科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 应查住院患者1369例,实际查1368例,实查率99.92%;医院感染31例、33例次,平均现患率2.27%、例次感染率2.41%;2011~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 3.54%、1.11%、2.92%、1.78%、2.03%,χ2=3.52,P >0.1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1 2011~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

2.2 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2011~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为ICU病房为22.72%。各科医院感染现患率见表2。

表2 2011~2014年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

I C U 6 2 3 3.3 3 5 1 2 0.0 0 4 0 0.0 0 7 2 2 8.5 7 2 2 5 2 2.7 3.2 7合计 3 7 8 9 2.3 8 3 0 8 9 2.9 2 3 3 8 6 1.7 8 3 4 4 7 2.0 3 1 3 6 8 3 1 2

2.3 感染部位分布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构成比为57.58%,其次为胃肠道和下呼吸道,2011~2014年医院感染部位分布见表3。

表3 2011~2014年感染部位分布构成比(%)

2.4 病原菌分布4年调查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4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轮状病毒各1株。

2.5 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4年平均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54%,抗菌药物的使用目的主要为治疗用药占89.64%;抗菌药物使用以一联用药为主占66.01%,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者病原学送检率为34.03%,见表4。

表4 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病原学送检率(%)

2.6 侵袭性操作情况1368名住院患者中使用动静脉置管96例,动静脉置管使用率为7.02%、泌尿道置管24例,泌尿道置管使用率为1.75%、使用呼吸机33人,呼吸机使用率为2.41%、静脉输液956人,静脉输液使用率为69.88%,各科侵袭性操作使用情况见表5。

表5 各科侵袭性操作使用情况 例(%)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5次现患率调查实查率为99.92%达到卫生规定实查率≥96.00%要求。结果显示,4年的平均现患率2.27%,符合卫生部<10%的要求。2011、2012年我院科室布局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成人科室,儿科开设了感染科、消化科和胸外科,进一步完善了我院的二级分科,尤其是感染科的开设,将儿科的感染病人与普通病人分开,减少病人的交叉感染,降低我院的感染率,通过调整我院普通儿科病人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由原来的ICU和普通儿科逐渐转变为ICU和儿感染科,全院总的感染率也有了明显的下降。

3.2 医院感染部位与高发科室 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57.58%,其次为胃肠道和下呼吸道,分别占18.18%和12.12%,与我院历年前瞻性调查结果一致,这主要是儿科病人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就诊为主,由于疾病患儿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防御功能降低,病原菌侵入易引起感染。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为ICU,现患率为22.73%,与国内同类报道﹝3~4﹞一致,其次为儿外科和儿感染科分别为3.93%和3.00%;ICU患者病情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操作多、危险因素多,普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容易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现我院已开展ICU专项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等,今后应继续加强对高发科室及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监测与干预,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3.3 医院感染病原菌 医院感染现患病例共分离出病原菌4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轮状病毒各1株。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感染病人病原学的送检率较低,院感科工作人员应与临床医生多沟通,加强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的病人标本送检意识和主动性,通过检验培养结果进行医院感染的诊断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3.4 抗菌药物使用及送检分析2011~2014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70.54%,较全国同类调查资料(50.7%)[5]高,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与我院近年来规模扩大诊治的病人病情较重、儿科病人就诊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有关,另一方面也提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仍然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抗菌药物选用档次偏高,给药频次不合理,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等。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应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优势,督导临床医师,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安全、更有效、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主要以治疗用药为主占89.64%,抗菌药物的联用以单一用药为主,一联用药占66.01%,并且一联用药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二联、三联用药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我院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遵循能使用一种抗菌药物治疗,尽量不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调查显示,我院治疗用药病人病原学送检率为34.03%,符合规范>30%的要求。

3.5 侵入性操作 通过表5我们看到ICU病人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率最高,与ICU病房医院感染居全院之首成正相关,侵袭性操作是引起相应部位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与韩艳萍等[6]的报道一致。调查显示我院各科静脉输液使用率达到69.88%,说明我院药物治疗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这可能与患儿年龄小,其他给药途径依从性差以及家属期望用药后迅速产生疗效有关。静脉给药科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奏效迅速,而口服、肌注给药需通过入血后产生疗效,作用比较慢,但静脉输液属于侵入性操作,是引起医院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应根据病情合理选用给药途径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并做好患儿家长的宣教工作,对病情好转能口服给药的及早转为口服给药,采用口服给药较安全。

[1]林璇,甘明秀,张艳青,等.2007-2009年福建省立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杂志,2010,9(6):436-439:444.

[2]温朝阳,秦文,杨红梅,等.59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20):2702-2704.

[3]文宗萍.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10):893-895.

[4]王娟,曾芹,林锋,等.2009-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60 -2562.

[5]张馨雨,赵芳,杜丽君,等.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63 -1465.

[6]韩艳萍,李小珍,张代慧,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88-89.

猜你喜欢
患率使用率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四川省23家医院2011年6月25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2012~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我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某二级中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