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方式对患者恢复影响

2015-01-21 10:49詹洋薛行影翁绳健李炜明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活动度负压置换术

詹洋 薛行影 翁绳健 李炜明

近年来,膝关节病患病人群逐年增加,据相关统计报告表明,我国患骨性关节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数已经超过4000万,并且每年新增数量不少于30万[1-2]。针对这类病症采用保守治疗的效果并不好,所以当今医学界治疗这类病症的有效手段就是采用膝关节置换手术[3],但是在术后如何选择正确的引流方式一直以来仍未有定论。本研究对50例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进行分析,通过对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值、膝关节活动度、术后伤口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进而探讨正确的引流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9~72周岁。

1.2 方法 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将50例患者分为1组和2组。手术均由同一组高年资医师进行。膝关节假体为Link公司生产,麻醉方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胫骨侧采用髓外定位、股骨侧采用髓内定位,行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截骨,平衡伸膝和屈膝间隙,选择合适的胫骨和股骨假体以及聚乙烯垫片。缝合膝关节囊并关闭切口,1组患者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2组患者放置非负压引流管一根。置换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3d,术后12h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10d。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第3天查血常规,记录数据,并下地活动及摄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术后第14天拆线,后进行膝关节恢复性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1组、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值、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术后伤口恢复程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值、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见表1。2组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脂肪化等现象。

表1 2组患者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值、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1 2组患者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值、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 引流量(mL) 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值(mL)膝关节活动度(°)非负压引流袋 355.2±71.3 2.99±1.28 101.3±7.7负压引流球 446.7±78.8 3.44±1.42 103.9±8.2

3 讨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引流,是决定患者术后恢复和手术效果的重点。因为如果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进行有效的引流,就会导致膝关节处由于腔内血肿增加关节压力和表面张力,所以现代医学中对术后引流非常重视。根据相关医学研究可以发现,采用合理的引流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减少患者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减少疼痛等[4-5]。

本研究在对患者术后引流过程中发现,负压引流球的引流量差异也会有波动,这是因为在负压引流球容量过小时,排除球内废弃物时,重新形成负压是具有一定差异的,这样就会因不同患者、不同护理人员等因素导致引流量不同。

由表1可见,采用非负压引流袋可以降低术后引流量并且有效的减少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值。但是笔者在相关文献中发现,采用非负压引流袋引流的患者,在术后恢复性运动过程中,普遍反映膝关节肿胀感严重,笔者猜想这应该是由于这种方式依靠人体自身压力将关节内部血液排除,仍会有部分残留,进而形成压迫感和肿胀感。

表1中无论采用非负压引流袋还是负压引流球,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并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两种引流方式对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影响甚微。

综上所述,非负压引流袋在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异值这两项指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过程中具有推广意义[6-8]。

[1] 李晖,郑永发,冯世庆,等.浅析关节置换术后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顾客杂志,2013(23):815-816.

[2] Spahn DR.Anemia and 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in hip and knee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nesthesiology,2010,113(2):482-495.

[3] 张纪,张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留置引流与否的对比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12):1119-1122.

[4] 王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引流管夹闭方式对引流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8):103-105.

[5] Shen PC,Jou IM,Lin YT,et al.Comparison between4-hour clamping drainage and Nonclamping drainage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Anhroplasty,2005,20(7):909-913.

[6] 任少海,史国锋,郑莉,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两种引流方式的对比[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670-672.

[7] 陶坤,吴海山,吴宇黎.闭式引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2006(16):1111-1114.

[8] 孙瑜,丁桃,张琳.小剂量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32):58-59.

[9] 卿忠,王志远,马建兵,等.小剂量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32):5-7.

猜你喜欢
活动度负压置换术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反肩置换术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