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5-01-21 10:49李晓红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外科心理疾病

李晓红

临床上,外科接收患者疾病类型较多,部分手术过程复杂,风险较高,临床护理工作较复杂,任务繁重;且患者因手术消耗、环境因素等原因心理状态较弱,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很多外科患者术前、术后均有恐惧、焦虑的现象,对手术疗效比较担心、不安[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工作不仅关注于患者身体的健康,也更加注重患者心理的健康,因此,对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一环。为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选取患者285例,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的285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2014年8月陕县人民医院外科、骨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62例,女123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8±1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手术指证,排除智障及精神类疾病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进行本次研究。疾病类型包括阑尾炎、甲状腺瘤、胃肠穿孔、消化道、呼吸道肿瘤、骨折、关节置换、胆囊结石、双下肢静脉曲张。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143)和对照组(n=1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及对疗效的影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并定期消毒杀菌;按时查房,了解患者疾病治疗、康复的一般状况,做必要指导;术前做必要交代,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案;术后嘱患者定时用药、告知其注意事项,注意留置导尿管的稳固。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心理干预护理,主要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方面进行。

(1)术前心理干预护理。于患者入院时即向患者详细介绍院方情况及住院环境,帮助患者更快地熟悉陌生的患者,缓解心理上对住院的恐惧和担忧。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心理特点等,有助于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其放松心情,提高治疗依从性。待与患者熟悉后,患者及其家属可能更多地关心病情进展、手术方案、预后情况等,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这种担心表示理解并尽可能地向患者讲解和介绍。为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充分了解,可以多向患者介绍相应外科手术的成功案例,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紧张,避免不必要的忧虑、影响治疗。

(2)术中心理干预护理。进入手术室之前,患者及其家属可能更加紧张、坐立不安,此时可以用交谈、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进入手术室后要仔细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放松,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麻醉前的阶段。

(3)术后心理干预护理。术后,待患者清醒,要及时去看望患者,使其感受到关心和安慰。进行持续的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疾病恢复、心理变化等,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尽快恢复身心健康。疼痛较剧烈及心理状态趋于悲观的患者,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有必要增加查房次数,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用药、输液、静脉穿刺等要给予讲解,避免引起恐慌,对于部分药物的副作用要解释清楚,并不是在每个患者身上都会发生,要理智对待[2]。由于手术消耗,患者术后急需补充营养,护理人员要关心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情况,做必要饮食指导,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1.3 评定指标 采用SCL-90制定的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每项10个问题,将总分分为Ⅰ~Ⅳ级,满分10分,计算平均分进行对比分析;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手术疗效及临床护理观察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8.26±2.14)、(7.09±2.60),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34±2.74)、(6.21±2.07),较前下降明显(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焦虑 抑郁对照组 142干预前 9.48±3.10 8.84±1.47干预后 8.26±2.14 7.09±2.60干预前 9.33±2.26 8.62±1.83干预后 6.34±2.74a 6.21±2.07a观察组 143

2.2 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经干预后,护理满意度为90.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的展开,不仅要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促进患者身体健康,也有义务护理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心理状态在疾病的治疗、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生物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3-6]。外科是一个疾病种类多、类型复杂的特殊科室,患者面临着外科手术,往往有精神紧张、心理抑郁的现象,故更需加强心理干预护理,以保障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表2 2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n)

实行优质的心理干预护理服务可以为患者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医疗纠纷,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本研究发现,担心手术失败及并发症、术中意外、疾病预后及住院花费是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7-9]。故日常护理中,可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提高心理护理的针对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体满意度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2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普外科护理中进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外科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稳定患者情绪,减轻负面情绪对患者治疗、康复的影响;另外,在提高治疗满意度及患者依从性方面较理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 覃茹.浅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通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从,2014,12(14):112-114.

[2] 郁雅敏.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与心理,2011(3):120-121.

[3] 万欢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医护论坛,2014,21(22):179-181.

[4] Edwards DA,Shah HP,Cao W,et al.Bumetanide allebimes epileptogenic and neurotxic effects of sevoflurane in neonatal rat brain[J].Anesthesiolo gy,2010,112(3):567-575.

[5] 魏玉霞.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1):126-127.

[6] 黄洁影.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心理、生理应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17):122-123.

[7] 黄文静,张子碧.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6):120-121.

[8] 程冀花.心理护理干预在提高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护理,2014,1(a):30-31.

[9] Mason KP,Lubisch NB,Robinson F,et al.Intramuscular dexmedetomidine sedation for pediatric MRI and CT[J].AJR Am J Roentgenol,2011,197(3):720-725.

猜你喜欢
外科心理疾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心理感受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