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
4月24—26日,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广西赛区选拔赛在玉林市举行,来自全区14个市的15名教师参加了此次选拔赛,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梁励便是其中之一。赛课活动中,她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林黛玉初见“凤辣子”》一文,赢得了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称赞,荣获了特等奖。谈到阅读教学,梁励说:“教师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采用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让学生带着分析的眼光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梁励认为必须采取科学的阅读训练方法,通过“表层感知→深层领悟→整体理解→发展创造”4个步骤,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分析文本,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
在《林黛玉初见“凤辣子”》一课中,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梁励说:“关于王熙凤的描写,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难读懂的。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朗读策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外表打扮所传达的信息。”为此,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表层感知。梁励先向学生介绍了《红楼梦》的故事脉络,再从分析题目入手,向学生提问:“‘凤辣子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凤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辣字呢?由此可以想象,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直截了当的问题,让学生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激起了探究的兴趣,在自由朗读课文时,学生自觉地标记出对“凤辣子”进行描写的有关字词句,加深了对课文中人物的印象。
第二步,深层领悟。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梁励请学生谈谈阅读感受,并在文中抽出描写王熙凤的服饰、外貌、神态、动作的词语和句子,一字一词一句地指导学生精读、细读,由此逐渐总结出王熙凤的人物性格。接着,她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王熙凤的语言描写,逐句体会王熙凤的话中之意,进一步分析王熙凤的形象。从直观的外貌描写到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描写,通过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王熙凤为何被叫做“凤辣子”。
在“整体理解”部分,她让学生带着对“凤辣子”的理解,快速阅读全文,并观看了电视剧《红楼梦》的选段。视频的内容是体现王熙凤“泼辣”的另一件典型事例。学生看完视频后,她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王熙凤性格的理解,大胆写下王熙凤后面有可能说的话,再与曹雪芹的原话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文章的内涵,顺利完成了“发展创造”部分。
正是通过这样的步骤,梁励引领学生一步步分析文本,不断品悟文章的语言和作者的“言外之意”,使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这种以分析的眼光看待文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阅读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情传情地带领学生阅读
除了对文本进行详细剖析,梁励还力求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地阅读,并交流感受。她说:“通过动情的语言把孩子引入课文的世界,让他们‘激动着主人翁的激动,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这样就少一些生硬的剖析,多了一份语文味。”教学中,她坚持以读为本,通过引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朗读目标努力的热情。
在执教《燕子专列》一文时,梁励采取了新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分发画有小燕子图案的胶片,让学生贴在身上,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燕子,老师一边和学生做出燕子飞翔的动作,一边交代课文写作的背景,然后才开始教学:小燕子飞了那么久你有什么感受?(生:很冷)你呢?(生:很饿)你呢?(生:饥寒交迫)她继续引导:偏偏在我们又累又饿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她深情地引读第二自然段)这年春天当地的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 (生:找不到食物),瑞士政府知道这个情况,决定 (生: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她又说:“原来这是一辆爱心专列。准备好哦,专列即将启程,咱们再用深情的朗读来向站台上送行的人们道个别吧!(生齐读第五自然段)”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学生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小燕子,在梁励的“领航”下挥舞着“翅膀”,“飞”到了寒冷的瑞士,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燕子飞行的整个旅程。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梁励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为实现“让学生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的教学目标,她让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第四段,找出最能感动自己的句子,并指名学生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教学中,她一边播放皑皑白雪的视频,一边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形,读出贝蒂找燕子的不容易。然后指定学生朗读这段的第二句,体会一天有多长,感受燕子飞翔的辛苦和它不惧困难的精神。当学生读到第三句“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时,梁励引读道:“是啊,小贝蒂为了拯救燕子,她不在乎 (生:脸冻得通红)不在乎 (生:手冻得僵硬,)她只在乎燕子的生命,让我们怀着对小贝蒂的感激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随后,她还让学生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有的学生说:“那天,我冷得受不了了,是小贝蒂扒开雪救了我,把我送到火车站。”有的学生说:“我躲在大树洞里,是小贝蒂发现了我,她把我抱起来。”有的说:“对呀,她怕我冷还对我哈气呢。”
……
一节课下来,有感情的朗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仅读懂了课文,更从中体验了美妙的情感,收获了阅读的快感。教学结束之后,梁励鼓励学生设计“爱心卡”,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在上面,送给自己最想感谢的人。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感情再度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给学生以持续阅读的力量
梁励的阅读教学笔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今天,通过与一些家长的交流,我发现较多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不高,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长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梁励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上能跟着教师的步伐走,而在课后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往往是囫囵吞枣的,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也无非是摘抄几句好句、几个好词。她认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课上读,课后还愿意读。
梁励认为,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为此,她在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猜字谜、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社会小调查、诗王竞赛、手抄报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她建立了读书报告制度,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学生评议。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做好了铺垫。
“不动笔墨不读书”,梁励鼓励学生将在阅读中产生的想法、见解记录下来,学会圈点、画线、批注,还可以就文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就某句话、某段文字写下自己的感想。她采用“阅读成长资料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子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她还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点明改进方向,也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她还定期在班级内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使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断给学生传递着持续阅读的正能量。
经过16年的探索与实践,梁励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采访临近结束时,梁励对记者说:“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阅读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让阅读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独特魅力!”
【个人小档案】梁励,现任教于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曾获评为自治区经典诵读优秀教师、梧州市“三八”红旗手、梧州市巾帼建功标兵、梧州市学科带头人、梧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梧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梧州市优秀班主任,多次在自治区、市、城区上示范课和研究课,获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广西赛区选拔赛特等奖、广西首届教师教科书美文诵读一等奖、梧州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评比特等奖、梧州市语文课改评优课和创新教育评优课一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多次在自治区级、市级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责编 蒙秀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