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化雨 润泽心田

2015-01-21 09:58郑雪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防城港市学校老师

郑雪

“陆老师从19岁起就在贫困山村小学任教,明年1月他就退休了。这40年来,他恪尽职守,勤勤恳恳,村民们都很敬佩他……”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凌秉帅这样介绍陆作权,言语中充满了肯定。

陆作权任教于防城港市上思县思阳镇玉学村小学(原思阳乡玉学村小学,2003年改为思阳镇玉学村小学),如今已年近退休。40年间,他从代课教师到民办教师,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凭着一股韧劲,默默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一颗赤诚之心教书育人,以骄人的业绩诠释着自己的教育追求。

一波三折建校路

玉学村玉学屯位于上思县思阳镇西部,虽距离县城只有十多公里,但却是全县有名的干旱贫困山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仍是水、电、路三不通,村民住的是泥土房、茅草屋,用水要到很远的山沟小溪去挑,木柴要到很远的山上去拾,生活十分不便。

玉学村小学就坐落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山旮旯里。它创建于1966年9月,学生来自附近16个自然村屯,教学任务很重,再加上教学条件艰苦,许多调来任教的教师都先后离去。陆作权土生土长在玉学村玉学屯,1985年9月从钦州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防城港市上思县在妙镇佛子村完全小学任教。由于工作出色,不出两年,他升任该校的副教导主任。当他听说玉学村小学老师频繁更换的情况后,毅然做出一个决定:回家乡任教。1987年秋学期回到家乡学校任教后,他立即将改建校园提上工作日程。他说,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留住学生、留住老师。为此,他先把全校的教室和师生宿舍里里外外进行了检查。当他发现房屋墙壁上有很多裂缝时,他思索,为什么有这么多裂缝?是不是校园所在地的地质有问题?他于是立刻将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上级接到他的报告后,非常重视,派来技术员到校实地勘查,果然检测出学校所在地的土质含有膨胀土。这种土性质极不稳定,容易反复胀缩变形,浸水后承载力更弱,会造成建筑物位移、开裂、倾斜甚至倾塌,危害性极大。上级经研究决定:搬迁玉学村小学。

好消息传来,陆作权又忙碌起来。他跑前跑后地与村支书沟通,向他陈述建校的必要性、紧迫性,力劝村支书将搬迁学校的计划早日提上村支部和村委会的议事日程。他还与村支书在玉学屯多个地方踩点选址,最后选定了距离玉学屯近、土质又好的玉学屯东北面的旱地作为新校址,决定用原校址的土地进行对换。当时,农村已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这块旱地归十三家农户所有,其中一半以上的农户不同意对换。陆作权心想,解决师生的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一定要说服村民们。于是他白天教学,晚上挨家挨户做农户的思想工作,还带着他们到学校察看,告知他们学校建在这样的土地上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经陆作权的几翻解释后,那几家农户理解了迁校的重要性,同意跟学校和村委会签订对换土地合同。

征地有了着落,更大的问题随之而来——上级只拨给学校四万元钱建设经费,距离实际所需费用相差甚远。为了筹集足够建校的费用,眼下只有向村民求助。“要想让村民踊跃捐款,老师必须先捐款。”陆作权这样想。他立即召集全校老师开会商讨捐款事宜,一开始时却遭到许多老师的反对,于是陆作权耐心劝说,并与同是老师的妻子带头捐款,这才带动其他老师捐款。带动起学校老师后,陆作权又号召老师到本村各屯挨家挨户进行募捐,还找到在县城工作的本村人筹集善款,最后终于凑够了建校的资金。建校工程开工时正值暑假,为了节约开支,陆作权带领老师在相隔两个山头的旧校址拆下砖瓦,一担一担肩挑到工地。老教师陆运启说:“陆作权每次都早出晚归,挑得肩膀红肿了,也舍不得休息。”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1989年9月,占地面积6 600多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四合院校舍建成了。几年后,在陆作权的提议与全校教师的努力下,学校的砖瓦房教室又改建成了一栋有九间教室和三间办公室的三层教学楼,校园里铺上了校道,建起了舞台、升旗台、花圃和绿化带,还建成了篮球场,配备了乒乓球台。现在的玉学村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教学设备、校园绿化达到了农村学校三类标准。

三尺讲台勤耕耘

采访当日,笔者刚踏上玉学村小学教学楼三楼,就听见六年级的教室里传来陆作权的声音。虽然教室里仅有8名学生,但他仍以饱满的精神授课。“山村小学教学条件差,家长又没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学生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很多老师带班到五年级都打了退堂鼓,但陆老师就像老黄牛一样,不怕耕烂泥田,十分乐意教毕业班。”玉学村小学的老师、陆作权的老同事凌成绩感慨地说。

陆作权对教学的执着追求是众所周知的,他常年担任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有人说他自讨苦吃,但他却乐在其中。对于毕业班的学生,他从了解学生状况入手,通过测验摸底、个别谈话等方式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培优补差。他经常给成绩落后的学生“开小灶”。去年,他所接任的毕业班中有一名叫黄小波(化名)的学生,上课不专心,经常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很差,对学习也缺乏信心,一直被老师视为无法挽救的“学困生”。经过了解,陆作权发现黄小波落后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正确,从而导致上课听不懂,产生厌学情绪。于是,陆作权在课后耐心地开导黄小波,帮助他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他的学习自信心,还利用休息时间到黄小波家给他补课,教他掌握学习方法,指导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重视课前预习、复习完后再写作业,鼓励他多思考、多提问。一段时间后,黄小波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还大胆跟同学讨论问题,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今年的小学毕业考中,黄小波的数学科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黄小波的父亲说:“我还以为他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没想到经过陆老师的耐心教育,他不仅数学成绩提高了,连语文和英语也取得了进步!”

陆作权2015年就要退休了,但直至今年春季学期他还负责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他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思阳镇中小学实施的课改培训,认真听“绿色解惑课堂·361快乐教学模式”示范课,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我展示,研究如何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他主动向年轻老师学习电脑知识,通过网络了解梧州市蒙山县以及其他省市的高效课堂模式。回校后,他尝试编写导学案,培养班级学习小组长,让学生在课堂上分成4人小组,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做题、讨论。农村小学的课堂变得活泼了,更多学生爱上了他的课。短短一个学期,他所带的班级成绩由原来五年级数学期考三分之一的及格率,提高到毕业考百分之百的及格率,平均分提升到八十多分。

陆作权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防城港市初考学生数学满分成绩奖、防城港市小学教学质量检测一等奖、防城港市小学毕业数学素质达标考试一等奖,他指导的学生参加中南五省小学数学竞赛、上思县小学数学竞赛多次获一、二等奖,他个人多次被评为市、县、乡三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陆作权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过去,由于当地部分家庭经济拮据,一些学生不得不中途辍学,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女孩读书没用,“只要能识几个字,上街买卖会数钱就行”。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陆作权每到开学初,都会到各村屯动员失学儿童回校。他耐心地跟家长说:“女孩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山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前些年,学生黄小花(化名)父亲患病,只靠母亲养家,家庭条件非常困难,陆作权知道后,一直资助她上学直到初中毕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后,再没有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辍学了,可随着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也速增,许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于是陆作权每个学期都记录好班上留守儿童的名单,时刻关注班里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学生小明(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平时与外公外婆住在村里,一年到头很少见到父母。一天夜里,小明突然发烧,两位老人不知如何是好,便叫来陆作权。陆作权连夜背起小明赶到村里的卫生室看病,还不时用湿毛巾给小明敷额头,一整晚陪着小明,直到他退烧。第二天一早,他将小明背回自己的宿舍里休息,然后匆匆出门给学生上课去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玉学村小学,学生们都能感受到陆作权的关爱。

在平凡的岁月中,陆作权为一批批学生铺设了通向理想的道路,却淡然对待个人得失。朋友曾劝他改行到县城工作,他谢绝了;上级领导曾把他调到思阳乡教育站工作,但不到一年,他又回到玉学村小学任教。他就这样坚守在这所村屯小学里,工作忙碌,生活单调,辛劳付出,不计回报。他说:“每当听到学生那一声声‘老师,您好,看到学生们健康成长时,我内心的快乐早就已超越了疲惫。”

(责编 陈 蓉)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城港市学校老师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防城港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降一平”
防城港市组织千余名干部参加安全生产培训
学校推介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