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观察与护理

2015-01-23 23:21张春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中枢性脑出血实验组

张春华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观察与护理

张春华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2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 实验组术后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综合护理效果确切, 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有较大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综合护理;效果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较快、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式, 术后并发症多, 应引起重视, 加强术后早期观察及护理, 促进康复。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中枢性高热、压疮、再出血、肾功能不全、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高糖血症等。现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 总结性分析术后观察与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32例, 女13例, 男19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50岁,平均年龄(66.29±4.23)岁。实验组女14例, 男18例。年龄最大77岁, 最小51岁, 平均年龄(66.34±4.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 实验组术后接受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感染 ①肺部感染:每隔2 h给予患者叩背翻身1次,若患者清醒, 倡导其咳嗽排痰;对于痰液较难咳出或昏迷者,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促进排出;每日更换用具, 包括湿化瓶、吸痰器具、螺纹管、氧气导管等, 做好消毒工作;室内保持湿度、温度适宜, 经常通风;加强病情监测, 一旦出现感染表现, 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②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应<2周, 若患者需要长期置管, 则每日使用呋喃西林对其膀胱进行冲洗, 2次/d;每日进行会阴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 导尿管更换1次/周。

1.2.2 再出血 术后患者头部抬高约15~30°, 对患者瞳孔、脉搏、意识、呼吸、血压等做好监测;一旦患者出现呕吐、头痛等, 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严格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量应<500 ml/d, 预防颅压过低。

1.2.3 中枢性高热 严密监测患者体温, 并做好记录, 一旦出现异常, 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采用冰帽、冰袋、降温毯、温水擦浴等措施及时降温。

1.2.4 消化道出血 若患者病情较稳定, 术后3 d指导患者先进食流质食物, 如米汤等, 待其适应后可进食豆浆、牛奶等,并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K等;加强胃肠营养, 在保证患者耐受的前提下, 指导少量多餐, 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且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不满意:护理评分<60分;基本满意:护理评分60~80分;非常满意:护理评分>80分。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观察两线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共8例, 3例中枢性高热, 3例再出血, 1例感染, 1例消化道出血, 发生率25.00%。实验组并发症共2例, 1例感染, 1例中枢性高热,发生率6.2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25%,不满意6例, 基本满意15例, 11例非常满意。实验组满意度96.88%, 护理不满意1例, 基本满意13例, 18例非常满意。两组比较, 实验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受多种因素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再出血多发于术后12~48 h, 术中未彻底止血、术后患者躁动或血压过高、穿刺引流速度偏快、患者颅内压下降较快等均可引起出血。感染分为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尿路感染等, 老年人抵抗力差, 多数有肺疾病史;术后患者咳嗽、昏迷、吞咽能力较差, 若未能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清除, 则可诱发肺部感染;颅内感染与患者高血糖、创口愈合差等有关, 引流时间较长、术中未坚持无菌操作、引流管管理不当等也能导致感染;机体菌群失调、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引起尿路感染[1]。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数天或数小时内, 且病情越重的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几率越高, 病因为胃黏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等。中枢性高热起病较早, 患者胸部、头部发热出汗,体温>39℃, 肢体发凉、无汗, 同时有颅压增高、头痛、瞳孔缩小症状;高热危害严重, 可加快新陈代谢, 加重缺氧程度及脑水肿, 直接危及生命。并发脑水肿者有头痛、血压升高、心率变慢、呕吐、呼吸变慢、意识障碍等症状, 术后2~4 d为高峰期, 病情严重者发生脑疝;术前脑缺氧严重、脑疝时间较长或血肿压迫等均可造成脑水肿。手术后患者因应激反应造成血糖升高, 引起应激性高血糖, 可对血管内皮造成较大损伤, 可导致昏迷, 并加重患者昏迷程度。

研究显示, 由于该病术后并发症较多, 患者并发任意一种疾病均可影响预后, 若并发两种或以上疾病, 则可导致恶性循环。术后给予患者有效、及时的观察及护理, 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对提高术后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护理是一种现代模式, 具有系统性强、作用高效等特点, 可针对术后病情特点展开护理, 能满足临床及患者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玲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11):204-20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45

2015-05-07]

114031 辽宁省鞍山第三医院

猜你喜欢
中枢性脑出血实验组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