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2015-01-23 18:28张永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磁共振

张永举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张永举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形成所占比例高于60岁以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中72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非高脂血症患者(80例)中有3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脂血症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患者的年龄、合并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磁共振血管造影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检测手段中,超声多普勒检查较为常用,且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超声多普勒检查在总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动脉斑块情况有局限性。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此方面有着较强优势,选择本院缺血性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观察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上述患者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均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63.9岁。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非缺性脑血管病患者共100例作为对照组,均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上述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3.1岁。观察组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高血压患者和高血糖患者分别为61例、42例和19例。对照组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高血压患者和高血糖患者分别为59例、41例和1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高血脂、高血压及高血糖所占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采用本院1.5 T磁共振扫描仪完成。成像序列包括以下方面:横轴3D时间飞跃法核磁血管成像;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双反转恢复序列;横轴位心电门控FSE血管壁PD和T2权重像。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中,在颈动脉病变上下方均应用射频饱和带抑制颈动脉和伴行颈内静脉的血流信号。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结果,记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形成例数;分析两组患者中60岁以上和60岁以下患者有颈动脉斑块例数;分析两组患者中高血压病史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68例患者检查结果提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68%;对照组中35例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占35%,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共104例)共有颈动脉斑块形成78例;60岁以下患者(96例)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共25例,6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形成所占比例高于60岁以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患者(83例)中48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非高血压患者(117例)中有5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中 72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非高脂血症患者(80例)中有3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脂血症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脱落等可导致颈动脉的远端动脉发生完全闭塞或不完全阻塞,导致供血部位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1-3]。本文中,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过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发现68%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对照组中为35%,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关系,所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4,5]。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除了具有无创性特点外,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相比),且其检查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非常接近。本文结果中,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占比例较高,证实了老年人群、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此类患者要做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

总之,磁共振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相比具有较多优势,但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的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普查,所以要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选择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6]。

[1]王拥军.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危险因素及治疗.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6(4):224-226.

[2]张革,邵大宝,胡勇. 磁共振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浙江医学,2007,1(4):311-312.

[3]杨全新,孙泓泓,付建设,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研究.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4(11): 1441-1444.

[4]纪婷.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和磁共振影像学分析. 当代医学,2011,17(28):42-43.

[5]高怡,王节,安宁豫,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4(12):816-820.

[6]柏雪,张丕逊,朵振顺.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山西医药杂志,2008,7(3): 210-2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018

2014-11-10]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磁共振室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磁共振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