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5-01-23 18:28陈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监护室插管防范措施

陈丽

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陈丽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5例儿童重症监护室意外拔管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意外拔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48%患儿约束不当、20%患儿分泌物造成胶布潮湿松动、16%患儿自拔、12%患儿咳嗽自行咳出、4%患儿转运途中造成意外拔管。结论意外拔管是儿童监护室重点关注问题,影响患儿的治疗及成长发育,掌握意外拔管的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对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起到显著意义。

儿童重症监护室;意外拔管;原因;防范措施

儿童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和治疗危重及急症儿童的关键部门,在其中任何个环节都与患儿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导管留置是儿童治疗的重要环节,而在患儿留置导管期间,极易发生意外拔管。意外拔管则是指患儿或其他因素导致导管完全于患儿身上脱出,包含自拔与滑脱[1]。通常导管留置关乎到护理质量,若护理不当,极易发生意外拔管事件。而意外拔管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意外拔管会增加护理工作难度,提高医疗成本,也会增加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形象。因此本文就主要分析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3年5月~ 2014年8月期间25例意外拔管患儿的原因,并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3年5月~ 2014年8月期间意外拔管患儿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 d~5岁,平均年龄(1.3±0.5)岁;口插管15例,鼻插管10例;平均置管时间(35.2±8.7)h;患儿家长及法定监护人均知情此次研究。

1.2 方法 成立重症监护室意外拔管管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操作技术,丰富经验水平,增强综合素质。由小组成员记录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填写意外事件报告单,分析意外拔管的原因。

2 结果

2.1 12例患儿因约束不当所致,占48%。患儿肢体在治疗及护理中手和脚未被合理约束,患儿在躁动或发生混乱时极易发生自行拔管;或家长在探望时,解除患儿手脚,而离开前忘记约束,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而造成意外拔管。

2.25例患儿因分泌物造成胶布潮湿而松动出现意外拔管,占20%。通常口插管和鼻插管时,导管所处环境较为潮湿,极易有分泌物出现,护理人员未及时清理口鼻内分泌物或更换胶布,造成胶布粘性失去,出现意外拔管。

2.34例患儿自拔,占16%。在置管中,患儿舒适度和疼痛度改变,对气道及咽喉造成刺激;且患儿意识不清,对导管留置尚无概念,在出现不适时极易触碰管路或拔管导管。

2. 43例患儿咳嗽自行咳出,占12%。导管留置期间,因产生的刺激或病情,极易使患儿出现咳嗽。若导管固定不紧或长时间固定,胶布失去粘性,因咳嗽极易发生意外拔管。

2. 51例患儿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拔管,占4%。患儿在转运途中,护理人员过于匆忙或未注意,极易钩碰到导管,导致意外拔管。

3 讨论

意外拔管是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重点关注问题,其意外拔管的发生,对护理工作及医院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对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中,48%患儿约束不当、20%患儿分泌物造成胶布潮湿松动、16%患儿自拔、12%患儿咳嗽自行咳出、4%患儿转运途中造成意外拔管。因此,掌握患儿意外拔管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3.1 建立健全预防意外拔管措施 由于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相互沟通存在一定问题,这就要求建立一套预防意外拔管的措施,密切观察并记录插管外露刻度及导管固定情况,有效使用约束工具,仔细认真照看患儿,加强巡视力度,预防意外拔管[2]。

3.2 加强护士业务学习 为每名护士创建业务学习的机会,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全面业务知识;同时可开展学术讲座及培训班,以此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业务水平。

3.3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 通常在医院每日交接班时,工作忙碌,评估时间不足;因此需合理安排班次,将护理人员有效分组,由经验丰富护士带经验不足护士;尤其是意外拔管高发时段,应注意安排护理人员,规划人数,对特殊时期工作合理调剂值班护士[3],加强患儿插管的护理。

3.4 有效镇静 患儿对外界刺激敏感性大,承压力大,通过有效镇静可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氧耗量。在实施镇静措施时,应利用镇静评分工具,由护士对每位患儿实际情况进行评估,适时有效评估采取合理的镇静干预措施,以此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

3.5 合理正确的约束 无效约束是造成患儿意外拔管的主要因素,患儿在插管期间,应确保上肢远离管道至少20 cm,可避免发生患儿自拔风险,使用约束工具时应附上软垫,正确固定。在使用约束工具时,紧度适宜,应留一指宽;不应绑在滑动或不稳的位置,系上活结便于处理紧急状况。护理人员应注意患儿约束时间,不可长时间约束,通常每约束2 h时应进行10~15 min的松绑[4],适当给以关节活动,并对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神经功能和皮肤状况密切观察,有效记录,若出现问题要立即处理。

3.6 胶布干燥且固定 护理人员应加强胶布固定的观察,确定深度,用胶布在导管外露刻度做标记,胶布的选择应确保有较好的粘性和韧性,交叉固定,以推动插管不会滑动为宜。同时要每班检查插管深度及胶布固定导管的情况,将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及时彻底清除,以免沾湿胶布;当发生胶布松动时,要立即更换,而且适当固定患儿,避免发生侵袭性操作。

3.7 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留置导管情况有效评估,对符合导管拔除指征的患儿应提醒并督促医师拔除导管,以免长时间留置造成意外拔管的发生以及导管感染情况。

[1]范春芳,顾玲妹,朱文亚.重症监护室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3):152-154.

[2]孙丽娜.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易发护患矛盾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中国临床护理,2013,5(5):417-419.

[3]管咏梅,楼建华,罗雯懿,等.儿童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拔管现状调查及分析.上海护理,2009,9(5):15-17.

[4]黄慧恒,贺少琼,陈香韶,等. 53 例新生儿气管插管的护理.河北医学,2009,15(7):851-8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160

2014-10-31]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科

猜你喜欢
监护室插管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