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结石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2015-01-23 18:28王继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3期
关键词:偏颇饮食习惯胆结石

王继新

肝胆结石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王继新

目的对中医治疗肝胆结石的辨证分型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862例肝胆结石患者来进行中医体质量表分析。结果肝胆结石患者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及兼夹体质为主,实性体质居多。9种体质类型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列,处于前3位的肝胆结石患者体质依次为:湿热质395例,占45.82%;痰湿质363例,占42.11%;气虚质228例,占26.45%;平和质67例,占7.77%;偏颇体质795例,占92.23%;单一体质(类型的人数为)281例,占32.60%,兼夹体质581例,占67.40%。实性体质491例,占56.96%,出现虚实夹杂体质235例,占27.26%。结论临床中肝胆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较多的就是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这三类,通过饮食调节和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肝胆结石的几率。

肝胆结石;中医体质分类;饮食习惯

肝胆结石患者主要的结石部位胆囊、肝内胆、胆总管等,只要是肝胆内部结构的结石都属于肝胆结石疾病。根据患者结石的性质可以将划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几类。肝胆结石临床中病情复杂,发病肥胖、中年、胃切除术患者较多。该疾病在临床中比较普遍,目前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

体质是人体在其生命阶段所具有一种固有特质,除了受到先天的影响外,后天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领导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30多年研究后发现,中国人群体质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类型[2]。中医理论是中医体质学的指导理论,中医体质学是根据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研究,对人体疾病的发展进行了解,积极的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学科[3]。体质受到遗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因环境、饮食、区域等影响是可以变化的,根据患者的体质来进行调整,对疾病进行预防。研究肝胆结石患者的体质特征和规律,能够为治疗肝胆结石疾病提供参考,为找到中西结合治疗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帮助,格局饮食习惯以及膳食结构的影响,可以找到干预的方法,预防肝胆结石的产生,现将本院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2010~2012年接收的862例肝胆结石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量表研究,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 诊断标准

1.2.1 肝胆结石的诊断标准 参考《外科学》[1]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2011年制定的《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依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及CT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1.2.2 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由王琦主编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4],对《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中的全部问题进行回答,由临床调研人员填表、计算原始分、计算转化分,根据判定标准来判定患者的体质类型。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患者均是在本院接收检查并且确定是患有肝胆结石的患者。

1.3.2 排除标准 所有患有器质性疾病且在用药治疗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丧失语言沟通能力的患者、非自愿参与的患者均不在此次研究纳入范围内。

1.4 实施步骤 此次参与研究的主治医生均是经验丰富,对临床流行疾病有足够了解的医生,且明确此次研究的目的,责任心强,对这些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收集临床研究信息,根据要求填写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2 结果

肝胆结石患者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及兼夹体质为主,实性体质居多。9种体质类型按照出现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列,处于前3位的肝胆结石患者体质依次为:湿热质395例,占45.82%;痰湿质363例,占42.11%;气虚质228例,占26.45%;平和质67例,7.77%;偏颇体质795例,占92.23%;单一体质(类型的人数为)281例,占32.60%,兼夹体质581例,占67.40%。实性体质491例,占56.96%,出现虚实夹杂体质235例,占27.26%。

3 讨论

临床中肝胆结石患者较多的症状就是腹痛、黄疸、呕吐等,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根据中医理论研究,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有饮食问题、情志问题,患者如有酗酒以及肥胖等情况,那么脾胃受损严重,肝胆不得疏泄,导致疾病的产生[5]。

饮食不当对于脾胃的负担比较大,营养不良也会导致体质的变化,引起疾病的产生。湿热质多是患者饮食喜好肥腻,习惯性饮酒,湿热在体内积聚所导致的体质状态。饮食没有节制、脾胃失调、酗酒伤胃、湿热内生,这些都是会让患者形成湿热体质的因素。水液代谢障碍是痰湿的主要原因,脾、肺、肾这些器官出现异常时则会导致津液敷布和排泄发生障碍,产生了痰湿体质状态。患者如果平时的饮食习惯比较偏好特定的几类食物,就会给体内的应用分布带来失衡,部分营养过剩,其他营养不足,这样就是偏颇体质。肥腻和甜食的偏好亦容易变成湿热和痰湿体质。人的体质虽然天生和遗传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后天的影响也不小,像是环境、精神、饮食等都会给体质带来变化,肝胆结石患者的病变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是长期的影响而让脾胃功能受损,最终产生了疾病。

中医体质因饮食问题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患者平时饮食习惯的不同,其摄入的营养有差异,体质也会在长期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尽管人体的体质具有稳定性,但是也会发生改变。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体质变为偏颇体质类型,对于体质的改善具有正面的影响[6]。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可以给人体提供需求的各类营养,促进体质的增加,在长期的坚持下,偏颇体质可以变为平和体质[2]。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健康饮食、合理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基础。肝胆结石患者平时生活中偏好于肥腻食物,因此体重肥胖患者居多,体质也是以湿热、痰湿、气虚这三类为主,对患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能够促进患者的体质转变,起到了预防肝胆结石的作用。

总之,肝胆结石患者临床中的发病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其饮食不当导致了体质的变化,因此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患者能够健康、科学饮食,将会降低肝胆结石的发生几率。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7-576.

[2]王琦.中医治未病解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4,69.

[3]宋红普.对中医体质调研的几点思考.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3):50.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5]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6]吴玉娥,朱燕波,邬宁茜,等.我国9省市8448例一般人群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1):64-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3.168

2014-10-21]

164400 逊克县中医院

猜你喜欢
偏颇饮食习惯胆结石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6种“败性”饮食习惯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