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教授治疗克罗恩病经验浅谈

2015-01-24 04:11尤俊方
中医药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克罗恩桂枝汤白头翁

尤俊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疗法为主,严重者行手术治疗。面对西医疗法的种种弊端,中医治疗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对此谢晶日教授潜心钻研,总结出针对CD的中医诊疗经验。

1 辨明病症根本

CD在古代又被称为“肠痈”,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伤;病变多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CD的黏膜溃疡早期多呈鹅口疮样,随后溃疡增大,形成匐行性溃疡和裂隙溃疡,将黏膜分割成鹅卵石样外观,部分溃疡面可见出血。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多迁延不愈,预后不良。

《外科正宗》卷三有云:“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谢教授认为,CD发病多因感受湿毒、搏结气血、热毒内蕴、阻滞肠道所致。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若其功能失司则浊液下至大肠导致肠鸣泄泻。大肠主传化糟粕、主津,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息息相关,大肠传导失司水湿下注,亦致泄泻。湿热阻于肺胃二经,蕴蒸体表,导致皮肤、眼口黏膜破溃。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痈;湿热毒邪日久不去、蕴结不散,致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而成瘘。

2 证治结合用药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叶天士亦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虚劳》中提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故谢教授认为CD的治疗当以健脾止泻为治疗大法,同时辅以清热解毒、涩肠固脱之品以缓解病情。

CD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为主,粪便多为糊状或水样便,部分可见黏液脓血及里急后重,病属肠道湿热范畴,为热毒痢疾,常以白头翁汤和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加减。病程中患者常伴有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故可连用柴胡桂枝汤,以调和表里;此外现代医学亦证实柴胡桂枝汤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的愈合作用,并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1-2],这均有助于CD的治疗。CD的溃疡多由湿热内蕴、蒸熏于皮肤黏膜而来,故方药中多予以地榆、三七、白芨等凉血止血、敛疮生肌之药以助溃疡面愈合。CD一般腹泻症状较重,而泄泻多有湿重的特点,故方剂中适量辅以健脾燥湿的秦皮、草豆蔻、苍术和固涩止泻的补骨脂、肉蔻、诃子等中药有助于缓解泄泻症状。此外,临床认为CD发病多与免疫力低下有关,故方药中也多配以雷公藤、黄芪等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力功效的药物。

3 验案举隅

李某某,男,60岁,2009年7月初诊。证见口干口苦,食少纳差,腹胀痛,大便日10余次,夜间重。常伴有下午发热、寒战。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患者患有浅表-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肿物,为溃疡性结肠炎术后,2009年确诊为回肠克罗恩病,自服艾迪莎。中医诊治认为患者年老气虚,脾胃虚弱,湿浊壅滞,热毒内蕴日久导致湿热泄泻。谢教授以白头翁汤合小柴胡汤为基础加减,予以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柴胡、甘草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透泄少阳之邪、清泄少阳之热;配以赤石脂、白芨、血竭、儿茶等涩肠止血、敛疮生肌,马齿苋、青黛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辅以诃子、炒白术、薏苡仁、苍术等健脾燥湿、利湿涩肠止泻,黄芪、鱼腥草等补气固表、消痈排脓、敛疮生肌。诸药合用,直达病所。患者服药后2周,症状缓解,排便次数略有减少,泻痢得缓,但仍口干口苦、腹胀,谢师在原方基础上去黄连,增以栀子、枳实、槟榔。辨证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除,排便趋于正常。后续巩固治疗3月余,期间未见复发。

克罗恩病为病理诊断,中医肠痈病似于此[3],谢师着重从病因病机方面治疗,由湿热蕴结于肠、脾胃虚弱入手,调理气血及五脏六腑,故治疗效果较佳。

[1]阮孟选,吴清和,荣向路.柴胡桂枝汤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7(2):194-195.

[2]袭柱婷,冯学斌,李治淮,等.柴胡桂枝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淋巴细胞转化率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4(5):30.

[3]何家鸣,陈延.克罗恩病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2,40(4):141-144.

猜你喜欢
克罗恩桂枝汤白头翁
无法进食、暴瘦腹泻……警惕“穿肠烂肚”的“绿色癌症”
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疾病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白头翁
克罗恩病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桂枝汤辛温解表质疑
略论桂枝汤的补益中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