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昌教授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咽炎经验心得

2015-01-24 04:11王宫博石全福狄舒男孙可丰
中医药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宗气异物感益气汤

王宫博,石全福,狄舒男,孙可丰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慢性咽炎是一种病程漫长,发展缓慢,但迁延难治的上呼吸道炎症,发病时咽部附近黏膜、淋巴组织都有弥漫性发炎,该病也常与邻近器官,如鼻窦部炎症并存,病症顽固,不易治愈。临床表现为咽部的各种不适,如局部的红肿热痛,吞咽困难,异物感,刷牙漱口时恶心欲吐感,咽痒,咽干,痰多难咳出等症状。该病多由急性炎症未及时有效治疗,致使反复发作,最终转为慢性,或由周围组织,如鼻、扁桃体、齿龈等部位炎症刺激而致,或由饮酒、烟尘、理化等刺激导致。近年的研究发现,教师、窗口服务人员等长期用声过度工种发病率较高,另外,有烟酒不良嗜好的人群发病率也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该病初期症状不严重,不易引起重视,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加重,或受烟尘、寒冷等刺激骤然急性发作,经充分休息或简单药物治疗后可缓解,但难以痊愈,长期反复的病程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1-2]。

现代医学对于该病主要在其急性期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能够有效的缓解症状,但对于其反复发作,并无完整有效的防治措施。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虚火喉痹”范畴,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丰富,一般采用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养阴润燥等法辨证论治[3]。

王维昌教授为黑龙江省著名中医临床专家,对中医内科、妇科杂证的治疗见解独到,用药精当,业医50余载,深受广大患者好评和中医药界同仁爱戴。王老幼承家学,熟读中医经典及许多名家著作,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不但创制出治疗诸多妇科疑难杂症的有效方剂,而且他对李东垣、叶天士、王清任等名家学术理论也有深入研究,这使得他能够将补中益气汤、血府逐瘀汤等名方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笔者有幸陪侍王老出诊数载,亲见王老以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咽炎患者无数,皆疗效显著,笔者也曾以王老传授辨治之法亲自应用该方剂治疗患者数例,皆获得成功。现将该方剂治疗慢性咽炎的原理加以浅析,并附王老治疗该病验案两则供中医界同仁参酌。

1 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治疗慢性咽炎的机制浅析

补中益气汤方出李东垣《外伤内干辨惑论》,方中重用黄芪为君,以“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以炙甘草、人参、白术为臣,助黄芪补脾益气;以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并以少量柴胡、升麻引少阳、阳明两经清气上升,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可补气虚,可升气陷,气虚发热之症,亦可借甘温益气之法除去。

慢性咽炎,即中医所谓之“虚火喉痹”,发病部位在咽喉部,因咽为胃之门户,喉为肺之门户,其正常生理功能有赖于卫气的固护,但同时更赖于宗气的充养。宗气为脾胃化生水谷之气上升与胸中吸入自然清气相和而成,“呼吸、语言、声音”等皆“宗气之功用也”。虽然卫气不固复感外邪为该病的重要病因,但宗气不足、咽失濡润更是该病迁延不愈的内在因素。

补中益气汤芪、参、术、草等皆补益中焦脾胃之品,脾气健运,则化生、转输之力强,既可化生气血,又能输布津液,使得气血充沛,咽得濡养;黄芪得升麻、柴胡之助,即能上入胸中,补益宗气,又能固护肌表,祛邪外出,同时该方剂为甘温除热之代表方,对于慢性咽炎产生发展过程中的虚热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诸药相合对于该病的气、火、痰、虚等病因,皆有相应的治疗机制[4]。

2 验案举隅

2.1 验案一

田某某,女,47岁,2009年4月6日初诊。主诉:咽痛咳嗽3月余。该患为高校教师,3年前因连续讲课数周,忽有一日讲课时,学生反应其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听不见,休息饮水后,症状缓解。此后,时常感到疲劳,晨起咽部灼热疼痛、咽痒,自觉有痰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刷牙时有恶心欲吐感,上课时间稍长,即语声低微,必休息后,方能继续讲课。曾服用复方甘草片,金嗓子喉宝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也曾去西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咽炎,静点抗生素治疗,症状略有缓解,但每逢天气变化,或过于疲劳后复发。自2010年1月开始,症状加重,自觉咽痒难以抑制,咳嗽加重,甚至彻夜难眠,3个月以来时轻时重,遂来就诊。患者面色萎黄,消瘦,就诊时频繁咳嗽,咳声较轻,痰少,脘闷不舒,食少纳呆。舌红苔薄白,脉数。中医诊断为:虚火喉痹。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方药:黄芪50g,生晒参10g,炒白术15g,陈皮10g,升麻5g,柴胡10g,炙甘草10g,当归15g,苏叶10g,薄荷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009年4月23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第5日始,咽痒、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痰量增多,体力渐复,食量增加,睡眠亦有改善,但仍咽干且有异物感,前方改陈皮量为15g,加茯苓15g,百合15g,川贝母5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2009年5月10日三诊。患者自述咽痒咽痛诸症悉减,异物感亦消失,本次服药6日后,每日仅咳出少量白沫,后来基本无痰,饮食、睡眠皆正常,讲课连续4学时不觉疲劳,也无语声减弱现象。后又随诊半月以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过度用声之人,极易耗伤宗气,宗气不足则语声低微,易疲劳,若调摄不当,复因外感或理化刺激致发此疾。以补中益气汤治之:脾得健运,则津液输布正常,咽得濡养;水谷精气上升,则宗气得复,卫气得充,此为基本治疗方法。临证可根据病情加减用药,如脘闷则酌加苏叶,并佐少量薄荷清热利咽喉,二诊适加川贝母、茯苓等用以健脾、化痰。

2.2 验案二

王某某,男,30岁,2011年8月16日初诊。该患为电脑编程人员,有吸烟嗜好,且由于工作关系,长期饮食、睡眠极不规律,该患于2010年11月间接受重大工作项目,连续工作10天,睡眠不足20h,且在工作期间吸烟量大增。工作结束后即感疲劳,咽痒、咽痛,咳嗽,咽部异物感,后经休息及口服药物治疗后略有减轻,但咽痒、咳嗽等症时轻时重,始终未完全好转。就诊1周前,因与朋友聚会,在室外烧烤店饮酒至深夜,次日即感咳嗽、咽痛加重,且咽痒难忍,不断有少量痰液咳出,咳嗽剧烈时,伴随头部大量出汗,心悸,寐差,食量减少,食后作胀,近日症状一直持续,且每日上午体温升高至37.5℃左右,午后即回复正常。就诊时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神疲倦怠,短气不足以息,舌红苔少脉数。中医诊断:虚火喉痹。方药:黄芪50g,生晒参10g,炒白术15g,陈皮15g,升麻10g,柴胡10g,炙甘草10g,当归20g,薄荷10g,桔梗10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患者戒烟、酒及辛辣饮食,规范作息时间。

2011年8月23日二诊。药后咽痛、咳嗽及异物感等症状减轻,咳痰容易,饮食渐复,睡眠转佳,但心悸、汗出、晨起发热等症状仍明显,上方改柴胡15g,炙甘草15g,麦门冬15g,投7剂。

2011年8月30日三诊。咽痒基本好转,异物感消失,偶尔有少量痰液,易咳出,心悸、汗出、发热等症状亦减轻,饮食增加,面色有华,脉和缓有力,后又随证巩固治疗半月,基本痊愈。

按语:有烟酒不良嗜好者为该病高发人群,该患又因长期过劳,起居无常,饮食无节,在特定诱因下,遂发此疾,且由于工作生活影响,迁延不愈,时轻时重。宗气者,走息道而司呼吸,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受损,除咽痒、咽干等症状外,还易出现如心悸、汗出等症,而晨起发热之症,可能即是东垣所谓“阴火上冲”之“蒸蒸燥热”,亦为气虚之象。本案以补脾益气之法,使宗气得以助养,药后咽痒、异物、心悸、汗出等诸症悉除,发热之症亦解,符合东垣“甘温除热”之理论。

[1]聂苏华.慢性咽炎的病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6(12):107-108.

[2]高立珍,孟彪,赵和平.赵和平治疗慢性咽炎经验[J].中医药学报,2013,41(6):33-34.

[3]顾真,李艳,许英.咽喉干燥病在脾土-浅谈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6,5(4):26-27.

[4]王九龙.宗气理论的研究进程与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01-402.

猜你喜欢
宗气异物感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试述“宗气”与“肺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