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兆丰名老中医自拟方简介

2015-01-24 04:11俞芹谢兆丰指导薛博瑜
中医药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通络

俞芹,谢兆丰(指导),薛博瑜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谢兆丰传承工作室,江苏 泰州 225500)

谢兆丰,男,生于1924年12月,汉族,祖籍江苏省姜堰市大泗乡,是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工作指导老师。谢师既注重辨证辨病,又精于为病寻药,他认为辨证施治可与辨病施治结合,要辨证精当,诊断准确,对初学者和临证少者,实非易事,故力求在前人和自己临证经验的墓础上,针对病种提炼出有效的通用方。他在数十年临床生涯中,博览群书,广搜众采,集各家治病的有效药物,通过临床实践的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些专方专药,这也是他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学术观点的体现。

1 自拟散瘀消痞汤治疗肝脾肿大

在中医书籍里,虽然肝脾肿大这个病名,但在中医学各家文献中,记载了许多有关肝脾肿大相类似的临床体征,如“胸痛”、“积聚”、“症瘕”、“痞块”等。在这些文献中所记载的,多数是指的肝脾肿大。

谢老从事肝胆病的中医治疗研究探讨已历数十年,在消除肝脾肿大、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临床采用自拟“散瘀消痞汤”治疗肝脾肿大,收效显著。

散瘀消痞汤组成:制鳖甲30g,穿山甲10g,玄胡10g,牡蛎30g,红花10g,赤芍15g,白芍15g,三棱10g,䗪虫10g,木香8g,柴胡6g,丹参20g,陈皮10g。每日煎服1剂,早晚服,连服40剂,进行B超复查。

若体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g,益气扶正;乙肝病毒阳性者,加用大青叶、白花蛇舌草各20g,清热解毒;食欲不振者加麦芽、神曲各15g,以健脾开胃;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用五味子10g;若出现肝硬化伴腹水者,可加大腹皮、槟榔、猪苓、茯苓皮、泽泻各10g,行气利水。

经临床观察,各项化验指标,缩小肝脾肿大,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在服药的同时,另加成药鳖甲煎丸、大黄䗪虫丸、逍遥丸,早晚各服2次。

2 自拟消炎利胆汤治疗胆囊炎

谢老自拟消炎利胆汤治疗胆囊炎,疗效显著。一般服药3~5剂,疼痛可止,服药15~20剂,炎症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消炎利胆方的组成:柴胡8g,黄芩10g,郁金10g,金钱草30g,炒枳壳10g,玄胡10g,生大黄10g(后下),木香10g,炙甘草6g。用法:每日煎服1剂,每剂分2次早晚煎服,服药后大便转稀或泻下,停药则泻止。

加减法:伴有胆囊结石者加鸡内金15g,海金沙30g(布包),芒硝10g(冲服);胁胀痛者加青皮15g;体虚者加党参10g;恶心呕吐者加黄连3g,制半夏10g;食欲不振者加神曲、白术、炒麦芽各15g;有黄疸者加茵陈20g。本方具有疏肝利胆、消炎止痛的作用。经谢老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疗效确切,对非胆囊炎患者,用之无效。在服药前,需做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3 自拟五花饮治疗郁症

郁症,则指五志过激,七情所伤,气机阻滞不伸所引起的病证。气为无形之体,无处不至,何处郁滞,则何处经络壅遏,旋易出现病证。患者除表现心境郁闷,意志消沉外,常可出现以胀为主的病证。如胁肋支满、小腹胀痛、胸脘痞闷、纳谷不香、嗳气频频,甚则悲忧善哭,或精神恍惚,女子月事不行等症状。本病类似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疾病。谢老从事内科临床多年,此类患者日有所遇,经长期实践,采用自拟五花饮治疗,每获良效。

五花饮组成:厚朴花、佛手花、绿梅花、玫瑰花、代代花各10g,用开水泡津代茶,或煎服。五花质轻、轻扬升散、功能开郁理气。方中厚朴花芳香化浊,理气宽中;玫瑰花舒肝和血;代代花开胃止呕,宽胸解闷;佛手花理气健胃;绿梅花疏肝解郁,和胃化痰。全方性味和平、清淡,具有理气不伤阴,宣通不滋腻,清火不伤中的特点。对郁症尚未出现肾阴亏虚者,尤为适宜。

4 自拟散结消核汤治疗乳核

乳核多见于中青年妇女,中老年男性亦常见,本病类似现代医学慢性囊性乳房病。多由肝郁气滞,血瘀痰郁而成。临床多发于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央,肿核多呈圆形硬结,或呈扁圆形,大者如桂圆,小者如桃仁,质硬不坚,推之可动,边界清晰,皮色不变,触之有胀痛或刺痛感,伴胸闷不舒,脉多弦滑。笔者自拟散结消核汤治疗,每多获效。

散结消核汤组成:柴胡8g,赤白芍各10g,青皮15g,乳香10g,没药10g,夏枯草10g,牡蛎30g,海藻10g,三棱10g,橘核10g,制香附10g,当归10g,浙贝母10g。水煎服。

加减法:乳房痛甚者加玄胡10g;急躁易怒者加牡丹皮、山栀各10g;肿块大者加炮山甲10g;胁胀者加川楝子10g;若见舌红、口渴伤津者加生地黄20g,麦门冬10g,天花粉10g。

本方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消核止痛之效。方中用柴胡、青皮、白芍、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海藻、牡蛎、夏枯草清肝泻火,软坚散结,消痰核;三棱破血祛瘀;当归、赤芍补血活血;乳香透窍理气。没药化瘀理血,二药并用,宣通脏腑,疏通经络,为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之要药;橘核理气止痛,散结消核;浙贝母化痰散结。全方性味平和,且理气不伤阴,散结不败胃,对乳核、乳癖、乳痰等病症,均可用之。

5 自拟固肾缩尿汤治疗老年人尿频

尿频,是老年人常见之病。老年人由于肾阳不足,宗气下陷,脬气不固,膀胱失约,而引起尿次频多,夜间尤甚,给一些老年人带来烦恼,有些老人甚至不敢走亲、访友、外出旅游,以及一些社交等活动。谢老根据老年人脾肾阳虚的特点,结合临床体会,拟固肾缩尿汤治疗老年人尿频,收效良好。

固肾缩尿汤的组成:益智仁10g,覆盆子10g,金樱子15g,胡桃仁30g,熟地黄30g,山茱萸20g,淫羊藿10g,党参20g,炒枣仁10g,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10~20剂。如儿童夜间尿床,亦可用本方治疗,用量酌减。

加减法:若出现小便失禁,出而不觉,或夜间遗尿,可加桑螵蛸20g,升麻10g,升阳固涩。另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浓缩),各服8丸,每日服3次,开水送服。

按语:本方具有固肾缩尿,益气升阳,安神定志之效。方中用益智仁、覆盆子、胡桃仁、金樱子补肾固精,缩小便,用于肾气不固而致的小便频数、遗尿等证。如《本草拾遗》载:“益智仁益气安神,治夜多小便者”。《本草衍义》载:“覆盆子益肾脏,缩小便”。重用熟地黄、山茱萸大补肾水,涩小便。用党参、红枣益气升阳,提下陷之宗气;仙茅能温补脾肾,治老年人小便频数、遗尿等证,有显著疗效。如《开宝本草》谓:“仙茅主老人失溺”。加酸枣仁安神定志,有缓解尿频之功能。本方配伍严谨,选药得当,对老年人尿频,颇为适宜。但由于老年人身体多病,体质较差,服药难以速效,必须坚持守方,方可见功。

6 自拟平肝定眩汤治疗美尼尔氏症

美尼尔氏症,属中医眩晕证范畴。临床以头晕目眩,眼花缭乱,视物不明,站立不稳,如坐舟车,飘摇不定,房屋旋转欲倒,恶心呕吐,汗出等为其主要特征[1]。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多由情志抑郁,忧思恼怒等精神因素所致。或嗜食辛辣,饥饱不节,失眠劳倦,风邪上犯等而成。本病的发生多与肝有关。谢老自拟平肝定眩汤治疗此症,用之每获佳效。

平肝定眩汤的组成:石决明、花龙骨、珍珠母、生牡蛎各20g,天麻、钩藤、白芍、黄芩、菊花、白蒺藜各10g。每日煎服1剂,早晚分服,连服10~15剂。

加减法:若肝火偏盛加龙胆草8g,牡丹皮10g,清肝泄热;便秘者加大黄10g,通腑泄热;偏阴虚者加生地黄15g,枸杞子10g,龟板20g,滋养肝肾;痰多色黄者加贝母10g,黄芩10g,清热化痰;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15g,茯神10g,镇静安神;呕吐甚者加半夏、竹茹各10g,和胃止呕。

本方具有平肝定眩,潜阳镇静之功。方中用石决明、龙骨、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四药皆质重性寒,有镇肝潜阳,凉肝熄风;天麻甘平,熄风平肝;菊花疏风清热;钩藤甘微寒,白蒺藜辛平,寒能清热,辛能散郁,二药相伍,有清肝热,疏肝郁,平肝阳之功效。本方组方严谨,药以合方,方以合法,法以合证,对美尼尔氏症患者,颇为适宜。

7 自拟通络下乳汤治疗缺乳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乳汁不行”。多见于新产之后,少数人哺乳期亦可发生。该症虽无疼痛之苦,却影响乳儿喂养,如不及时治疗,亦可发生他病。

引起乳汁不足的原因,多由产后气血亏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无乳可下;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乳络壅塞不通。临床以乳汁缺乏或量少为主症。伴头晕、心悸、面色不华等症。谢老自拟通络下乳汤治疗缺乳,效果满意,轻者服药5~8剂,重者服药10~15剂,乳汁即增多。

通络下乳汤的组成:当归10g,川芎10g,桔梗10g,黄芪20g,通草1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5g,水煎服。另用猪蹄一只,煎汤入药同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分服。

若面色苍白,食少便溏者加党参、神曲、炒白术各15g,益气健脾;乳房胀硬,精神抑郁者加柴胡8g,青皮、白芍、漏芦各10g,疏肝解郁,通络下乳;身热加金银花15g,黄芩10g,以清热;乳房胀硬者酌加丝瓜络15g,以助通经活络之力。

本方具有益气补血,通络下乳之效。方中用当归、川芎、黄芪益气养血;桔梗、通草理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通络下乳;猪蹄补血通乳。

综合全方,为补气养血,通络行乳之剂。凡产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而引起的乳汁甚少的病症,用之有一定的通乳疗效。若乳房红肿胀痛而乳汁不通,势欲成脓者,当按外科乳痈处理。

8 自拟养血润肠汤治疗产后大便难

产后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便时干燥,疼痛,难以排出者,称“产后大便难”。也属新产三病之一。早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中,即有记载。本病多由产后失血过多,营血暴伤,津液亏耗,肠道失于滋润,“无水行舟”而成大便难。谢老用自拟养血润肠汤治疗,每多获效。

养血润肠汤的组成:当归10g,生地黄15g,桃仁10g,枳实10g,火麻仁10g,肉苁蓉10g,柏子仁10g,生首乌10g,槟榔8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

加减法:若兼阴虚内热者加玄参10g,麦门冬10g,地骨皮10g,以养阴清热,润燥通便;气血两虚者宜用八珍汤加杏仁10g,郁李仁10g,以补气养血,润肠通便;嗳气不出者加陈皮10g,砂仁4g(后下),以疏理气机;大便带血者加槐花10g,阿胶10g,凉血止血。

按语:本方具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之效,经长期实践,用之每获良效。此方不仅用于产后大便难,对其他病引起的大便难,都可应用本方治疗。方中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肉苁蓉滋肾益精;火麻仁、桃仁、柏子仁、首乌润肠通便;配枳实、槟榔理气宽中,破滞荡积,疏通腑气。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血,滋阴润燥,通便的作用,凡属血枯肠燥而引起的大便艰难,均可选用。

9 自拟芎芷三花汤治疗鼻炎

鼻炎包括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中医学称为“鼻渊”、“鼻鼽”[2]。本病多为风热上扰清窍所致。谢老自拟芎芷三花汤,屡经应用,均获良效。方由川芎15g,白芷、辛夷花、野菊花、银花各10g组成。用开水浸泡代茶或煎服。功能疏风清热,通利鼻窍。

加减法:若风寒重者加荆芥、防风各10g;风热偏甚者加桑叶10g,薄荷6g;鼻流浊涕者加黄芩10g;头痛鼻塞较甚者加苍耳子10g,细辛2g;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0g;阴虚加沙参、麦门冬各10g。

本方以川芎、白芷治头痛为主药,花类药性升,轻扬向上,辛夷为古今医家推崇治鼻病的专药,佐以银花、野菊花疏散风邪,清利头目,合而升清降浊,疏风解表,通利鼻窍。

[1]谭杰.迟华基教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经验拾粹[J].中医药学报,2014,42(2):102-106.

[2]赵辰,唐光俊.田理教授论治鼻鼽经验[J].中医药学报,2014,42(2):36.

猜你喜欢
通络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通络醒脑泡腾片经Nampt/SIRT1/FOXO3途径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
降糖通络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