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40例临床观察

2015-01-24 15:28卢伟坤梁亚明何亚文陈文焰曾凡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清除率血肿脑出血

卢伟坤 方 凯 梁亚明 何亚文 陈文焰 曾凡猛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

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40例临床观察

卢伟坤 方 凯 梁亚明 何亚文 陈文焰 曾凡猛

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6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内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血肿清除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对比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肿平均清除率(94.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3.3)%;术后2个月治疗组的GO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的GCS及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可行性,值得推广。

神经内镜;脑出血;血肿清除率;GOS;GCS

脑出血是指持续性高血压或高脂血症导致脑动脉内壁粥样硬化,顺应性降低,在应激状态刺激下出现脑动脉破裂出血[1]。非继发性脑出血在血小板生理活性作用下,形成局部血肿炎症性脑组织坏死病灶及脑组织微循环障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原则为抑制病灶出血、消除病灶血肿、降低颅内压及改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预防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2]。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创伤性低、操作简便、安全及治疗效果好,笔者选取40例脑出血患者,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入院治疗的8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49.5~76.8岁、平均年龄(52.3±4.5)岁;其中壳核出血36例,丘脑出血16例,脑叶出血4例,桥脑出血14例,脑室出血10例;所有患者均没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没有先天性智障以及精神疾病,没有药物过敏的历史,研究对象将心肌梗塞、脑血管畸形、肿瘤以及外伤继发性脑出血患者排除在外;所有患者均符合 《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3]。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出血血肿清除治疗,具体如下: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及脉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堵塞物,必要时应正压通氧治疗或行气管插管通氧;保持水盐及电解质的平衡;服用降血糖药使血糖处于正常水平;服用降血压药及利尿药,降低颅内压。治疗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在CT定位下,根据血肿病灶的形态及位置选择切口并形成直径2.0cm的小骨窗,切开上皮层硬膜后,置入穿刺鞘于血肿腔内,退出穿刺鞘及置入0°硬质内镜;观察血肿的形态大小、硬软程度,利用内镜吸引器将体积较小的血块引流,而对于体积及硬度大的血块应采取内置钳将其压碎再引流;病灶处血肿块清除后,在神经内镜介导下对脑出血病灶进行电凝止血,冲洗残留血块,按顺序撤出内镜及镜鞘并关颅。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血肿清除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比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综合评价患者治疗效果。

1.3.1血肿清除率 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

1.3.2 GOS病情预后评估 GOS评分中5分表明预后良好,4分表明轻度残疾,小于4分表明重度残疾或植物状态或死亡[4]。

1.3.3 GCS意识状态评分 GCS积分中15分表明意识清楚,9~14分表明意识障碍,3~8分表明昏迷[5]。

1.3.4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Fugl-Meyer积分小于50分表明严重运动功能缺失,50~95分表明中度或明显运动功能缺失,大于95分表明轻度运动功能缺失或正常[6]。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肿清除率及GOS评级的比较 治疗组的血肿平均清除率(94.8±3.6)%,其中34例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大于90.0%,6例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大于80.0%,但小于90.0%;其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 3.3)%。术后2个月治疗组的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GCS及Fugl-Meyer评分 术后患者的GCS及Fugl-Meyer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治疗组血肿平均清除率(94.8±3.6)%,术后预后良好,患者的GCS及Fugl-Meyer评分均显著提高,表明通过神经内镜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可行性。在神经内镜介导下引流血肿物可显著降低颅内压及恢复脑脊液微循环,减少脑积水、感染及脑疝死亡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神经内镜清除血肿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微创性、定位准确及导向性强,患者术后恢复快及感染率低,厚朴燥湿醒脾,行气除胀;甘草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值得关注的是,若脾虚湿盛,郁热过盛,则须加入郁金疏肝解郁、清泄郁热;川楝子主入肝经,行少腹之气,又可泄热止痛;若腹泻甚者,则因机体湿邪过盛,重在健脾祛湿,加入白豆蔻、山药功可健脾之余祛湿热之邪,利于脾胃的运化,水谷分化正常,则腹泻缓解;莲子肉重在收敛,有涩肠止泻之功;若腹胀甚者须行气宽中为主,重在消痞满,枳壳长于宽中消痞;痰多者则须清热燥湿、除痰泄热,姜半夏功可燥湿化痰;桔梗长于宣肺化痰;陈皮长于健脾化痰。总之,中医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攻补兼施,共凑健脾疏肝、祛湿止泻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腹泻、腹痛症状改善更明显,表明痛泻要方化裁而成的汤剂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泻、腹痛症状,疗效确切,凸显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凌萌智.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167-168.

[2]罗马委员会.RomeⅢ标准[S].胃肠病学,2006,130(5):1459.

[3]蔡淦,张正利.肠易激综合征诊治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7.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5]曹娜娅,赵文玉.痛泻要方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8例[J].陕西中医,2010,31(5):541-542.

[6]钟志华.辅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28(3):55-56.

[7]彭浩,姚真,王晶晶,等.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近况[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6):94-96.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的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广通,黄辉,胡志强,等.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7):3361-3363.

[2]武宏.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 [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8):1091-10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S].2010.

[4]何睿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临床研究 [J].亚太传统医药,2013,9(8):132-133.

[5]张剑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可作为肝癌预后的指标 [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4.

[6]杨艳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颅脑损伤观察中的应用 [J].实用医技杂志,2007,10(14):1326-1327.

(收稿日期:2015.04.09)

R743.34

A

1007-8517(2015)11-0081-02

2015.04.06)

猜你喜欢
清除率血肿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