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2015-01-24 15:45刘亚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3期
关键词:鼻道径路鼻甲

刘亚军

(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阜新 123000)

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刘亚军

(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 对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双路径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从中鼻道扩大自然开口径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上颌窦难治性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双路径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的治疗效果较好。

鼻内镜;开窗双径路;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疗效

Caldwell-Luc手术是传统的上颌窦病变手术,其优点是治疗的彻底性及根治性,但也存在较大缺陷,如手术的创口大,术后难以愈合,容易造成感染,此外容易造成上颌窦骨质增生,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出现牙痛,颊痛等,预后较差。为了改善患者预后,弥补Caldwell-Luc手术的缺陷,临床开发了鼻内镜技术[1]。本研究以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手术进行治疗,研究手术对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其中上颌窦囊肿18例,鼻窦炎伴鼻息肉者9例,上额窦乳头状瘤5例,上额窦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上额窦息肉者4例。临床症状:间歇性流黄水样涕者21例,头面部钝痛者7例,面颊部肿痛者3例,牙痛者3例,鼻塞者14例,流脓涕者7例,嗅觉降低者3例。影像学检查结果:鼻中隔异常弯曲者13例,鼻甲异常增大者22例,中鼻道息肉者10例,常规鼻窦CT扫描,均提示上颌窦有占位性病变。方案获得我市卫生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 随机分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1±2.1)岁;对照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2±0.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术前3~4 d使用抗生素联合地塞米松3 mg静滴,以减少黏膜水肿、炎症,术前30 min,肌注非那根20 mg,杜冷丁45 mg,以减少患者紧张等不良情绪。对20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双路径治疗。使用1%丁卡因及0.1%肾上腺素涂于鼻黏膜表面麻醉,20 mL的2%利多卡因及5~6滴0.1%肾上腺素行钩突、鼻丘浸润麻醉及蝶腭神经阻滞麻醉。

鼻内镜术:在鼻内镜下开放筛泡、上颌窦,清除上颌窦病变。下鼻道开窗术:将下鼻甲向内上方弯曲,暴露下鼻甲外侧壁,将下鼻甲外侧壁凿开后进入上颌窦,清除上颌窦中病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下鼻甲成形术,鼻息肉切除术等。术后在鼻腔中填塞膨胀海绵以止血[2]。

1.3.2 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单纯从中鼻道扩大自然开口径路治疗:将下鼻甲向内上方弯曲,暴露下鼻甲外侧壁,将下鼻甲外侧壁凿开后进入上颌窦,清除上颌窦中病变。进行常规辅助手术及术后操作。

1.4 检测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愈率,其中若患者无面部肿胀,未出现牙齿麻木等相关并发症,同时患者上颌窦自然开口通畅,且窦腔黏膜恢复正常、无水肿及脓性分泌物,创面愈合良好,则视为治愈。

1.5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治愈20例,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17例,治愈率8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治疗组患者术后经CT复查,未见原手术部位病变复发,术后窦腔黏膜均未出现纤维化。CT检查与术中及病理报告诊断符合率100%。复查术腔无肿胀,没有脓性分泌物。对照组患者术后经CT复查,有部分患者出现病变在原手术部位复发,术后窦腔黏膜出现纤维化。

3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持续发展,微创技术与意识的也在更新,传统手术已逐步被淘汰,近年来,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的最佳方法。但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上颌窦形状比较特殊,呈锥形状,如果单纯从中鼻道扩大自然开口径路,不可避免的会遗留一些无法发现或者手术器械无法达到的死角,特别是病灶在前下壁、前壁、内侧壁与底壁交界处等[3],即使医师使用45°甚至70°镜也没有办法彻底清除患者病灶。而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可以彻底清除患者病灶,下鼻道开窗有利于清理上颌窦前下壁及内壁病变,可以建立中鼻道和下鼻道良好引流,而且术后恢复比较快。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手术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最佳方法,手术能够彻底清除病变,手术后复查也方便清理上颌窦腔,加上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地塞米松3 mg静脉注射3~4 d,这样可以减轻局部黏膜炎症、水肿,减少手术中出血、有利于黏膜取舍,同时也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术前30 min,非那根20 mg+杜冷丁45 mg肌内注射,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也可以减轻患者在手术中的疼痛等治疗方式,能够彻底根治病变;另一方面,手术操作较为简便、创伤小、安全、且采用了微创技术,术后效果较好,是一种值得在医院推广的手术方法。

[1] 庄申法,许为青,孙敬武,等.鼻内窥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J].安徽医药,2011,15(12):1524-1525.

[2] 陈一飞.内窥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32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0):1998.

[3] 杨德英.鼻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囊肿52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5):117-118.

R765.4

B

1671-8194(2015)13-0118-01

猜你喜欢
鼻道径路鼻甲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基于车流径路选择偏好的铁路车流运行径路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经鼻胃镜检查86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引起困惑的左右束支交替阻滞的室上速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行下鼻甲减容术应用分析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下鼻道穹隆顶部出血的51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