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联合肝脾CT值比值法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2015-01-24 15:28彭光旭吴玉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脂肪肝比值定量

彭光旭 陈 静 吴玉霞

广东省中山市阜沙医院,广东 中山 528434

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联合肝脾CT值比值法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彭光旭 陈 静 吴玉霞

广东省中山市阜沙医院,广东 中山 528434

目的:探讨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结合肝脾CT值比值法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对其进行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脾CT值、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指标,根据影像结果及指标比较常规CT值阈值法与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联合肝脾CT值比值法用于脂肪肝定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采用联合法定量诊断的准确率为97.00%,确诊率明显高于常规CT值阈值法的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不同病情程度的肝CT值及肝血管反转现象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联合法检出敏感度更高。结论:采用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结合肝脾CT比值法可提高螺旋CT对脂肪肝定量分析诊断的能力,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肝脾CT值比值法;脂肪肝;定量诊断

脂肪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肝内脂肪代谢异常、肝内脂肪聚集所导致的脂肪变性或脂肪浸润,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1]。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条件及膳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脂肪肝每年发病率呈指数增长,并且已显著表现出年轻化趋势。对于脂肪肝临床常采用螺旋CT或B超进行辅助诊断,但由于不同病情、病程的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本组实验旨在探讨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结合肝脾CT值比值法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30~69岁,平均年龄为(56.2±4.3)岁,所有患者经血生化检查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TG指标异常,并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轻度脂肪肝84例,中度脂肪肝62例,重度脂肪肝5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同意;均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2];无精神疾病病史,语言沟通、思维能力正常;排除标准:明确其他急慢性肝病;严重心、脑、肾功能不全者;凝血机制、造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Slice configuration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实验,实验前常规校正CT参数,患者未口服阳性对比剂,在一次憋气下完成肝脏平扫,CT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40mA,层厚2.0mm,螺距1.0mm,FOV 35~40cm,窗位40HU,窗宽350HU,同一层面取三个不同肝脏部位的CT值,并计算其平均值作为参考数据,同时测量同层面脾CT值,ROI范围在90~110mm2,获取原始CT影像结果采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数据测量,测量肝脾的CT值及其比值,并对比肝实质与肝内血管的相对密度差别。

1.3 评价标准[3]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的评价标准:肝实质密度高于肝血管则为正常,肝实质密度与肝血管密度相同则为肝血管湮灭,肝实质密度低于肝血管则为肝血管反转显示。肝脾CT比值法病情评估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中病情程度与CT值关系判断,其中CT比值小于1.0时为轻度,0.7~0.5为中度脂肪肝,0.5以下则为重度。肝CT阈值以肝组织T阈值的1.96倍作为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联合法与CT阈值法诊断结果比较 采用联合法定量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值阈值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不同病情程度的肝CT值及肝血管反转现象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见表1。

2.2 联合法与病理证实结果的比较 比较病理证实结果与联合法确诊结果可知,联合法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阈值法确诊率明显低于病理证实结果,并且与联合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脂肪肝是多种肝脏恶性疾病的病理变化基础,若脂肪肝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有较大的几率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最终发生肝硬化、肝癌等。脂肪肝主要表现为肝脏代谢与功能的障碍,目前对于其具体的产生机制尚未研究清楚,但普遍认为脂肪肝的发病与TG在患者肝脏内部聚集有关[4]。临床上对于不同病情程度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脂肪肝的准确定量诊断及病情评估对指导临床治疗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同病情程度的脂肪肝CT值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重叠部分,影响脂肪肝定量诊断的准确性[5]。

目前通过大量实验已证实正常肝实质的密度略高于或高于肝内血管密度,但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则表现为肝实质等于或小于肝血管密度,并可根据是否发生肝血管湮灭与肝血管反转客观评估脂肪肝患者的实际病情[6]。本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结合肝脾CT值比值法可提高CT对脂肪肝定量诊断,明显优于常规CT值阈值法,并可准确评估肝血管湮灭与反转显示。而通过实验回顾与资料分析可知,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作为脂肪肝定量诊断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但其量化概念能力减弱,极易受到主观判断影响,并且易受周围肝组织的影响而降低定量诊断准确性。肝脾CT值比值法目前在临床上受到质疑,主要是由于脾脏CT值的变化范围较大可能影响CT值比值的准确性,并且不同病情的脂肪肝CT值存在重叠部分,不利于处于过渡时期脂肪肝患者的定量诊断。二者结合则可显著提高脂肪肝的定量诊断能力,对于轻度脂肪肝及过渡时期脂肪肝病情的评价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组实验中6例误诊、漏诊中有5例为轻度脂肪肝,1例重度脂肪肝,笔者认为可能与部分轻度脂肪肝患者肝实质与肝血管密度差异尚未显著,血管翻转现象并不明显,而导致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肝内血管密度法与肝脏CT比值法作为脂肪肝定量诊断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对于临床治疗指导、追踪观察及复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孟颖,梁宇霆.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4,37(1):28-32.

[2]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2(4):43-48.

[3]林彬,陶杨,王东宁.脂肪肝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64-65.

[4]赵黎明,宋彬,陈光文,等.肝脏脂肪含量MRI定量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6):666-671.

[5]方春,王立章,王延春,等.脂肪肝MRI同反相位定量测量与CT值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2):81-84.

[6]宫媛媛,张立苹,张洁,等.脂肪肝的CT定量定性分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5):385-387.

App lication m ethod com bined w ith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the liver and sp leen vascular CT ratio method in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PENG Guang-xu CHEN Jing WU Yu-xia
Fusha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Zhongshan 528434,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rahepatic vascular relative density method combined with liver and spleen CT value ratiomethod in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M ethods Select 200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All patientswere diagnosed with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they achieved liver CT scan of liver,measured CT value,relative density of intrahepatic vascular index,compared accuracy of liver spleen CT valueratiomethod and intrahepatic vascular relative densitymethod on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according to the imaging results.Results The correct rate of quantitative diagnosis by combinationmethod was 97%,the diagnosi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CT value threshold method 91%,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different severity of liver CT value and the incidence of hepatic vascular reversal phenomenon existed obvious difference,joint detection hadmore sensitive.Conclusion Relative density of intrahepatic vascularmethod combined with liver and spleen CT ratiomethod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piral CT in diagnosis of quantitative fatty liver,it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intrahepatic vascular relative densitymethod;liver and spleen CT value ratiomethod;fatty liver;quantitative diagnosis.

R575.5

A

1007-8517(2015)11-0114-02

2015.03.06)

猜你喜欢
脂肪肝比值定量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