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乙肝两对半及血清酶ALT的关系

2015-01-24 15:28张伟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乙肝乙型肝炎定量

张伟明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248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乙肝两对半及血清酶ALT的关系

张伟明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24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乙肝两对半及血清酶ALT的关系。方法:对135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患者血清采用FQ-PCR定量法测定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乙肝两对半,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检测血清酶活性。结果:小三阳与大三阳妊娠期妇女的HBV-DNA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HBc+模式的HBV-DNA定量与大三阳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小三阳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HBV-DNA定量检测不同范围中的血清酶检测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主要为大三阳及小三阳模式,而且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乙肝两对半及血清酶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乙型肝炎;HBV-DNA定量;乙肝两对半;血清酶ALT

我国将乙型肝炎疫苗预防纳入国家计划免疫范畴以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特别是5岁以内儿童的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至0.96%,达到WHO要求标准[1]。本文通过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HBV-DNA的复制量,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量与乙肝两对半及血清酶ALT的关系对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35例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6例,女59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38.54± 6.42)岁。所有患者经过乙肝两对半检测有1项及1项以上阳性,且半年内未接受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2]。

1.2 检验方法

1.2.1 血清HBV-DNA定量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通过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实时、动态检测HBV-DNA的复制量。本实验室为通过广东省PCR实验室检测认证的基因诊断先进实验室,所有操作人员均为持有PCR实验室上岗证的专业人员[3]。

1.2.2 乙肝两对半检测 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测,操作参照试剂盒说明,采用酶标仪(TECANSPECTRA)读取并记录检测结果。

1.2.3 血清酶ALT检测 血清酶(ALT)能催化谷氨酸和丙氨酸转变为α-酮戊二酸和丙酮酸,广泛存在于肝、心、脑等组织内,以肝脏含量最高,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本研究采用奥林巴斯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购自中生北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LT参考值为0~55 U/L,本观察组设定ALT≥110 U/L为肝炎活动。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将血清HBV-DNA量经对数处理转换成log10 IU/ml,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HBVDNA量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HBVDNA量与血清酶ALT的关系采用趋势检验。

2 结果

2.1 血清HBV-DNA量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关系 大三阳组患者,共有32例,占23.7%,HBV-DNA量总阳性率即HBV-DNA定量>3log10IU/m l的患者比率为96.9%,且其中HBV-DNA量>5 log10IU/ml有29例占90.6%。

小三阳组56例,占41.5%,HBV-DNA定量检测总阳性率为39.3%,HBV-DNA量>5log10IU/ml有10例,占17.9%。与大三阳组的HBV-DNA定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sAg+、抗-HBc+组共25例,HBV-DNA定量检测总阳性率为36%,与大三阳组的HBV-DNA定量情况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小三阳组的HBVDNA定量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HBV-DNA定量与血清酶ALT的关系 将HBV-DNA定量检测不同范围中血清酶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统计结果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三阳组以及HBsAg+、抗-HBs+、HbeAg、抗-HBc+组患者的HBV-DNA量>5log10IU/m l患者所占比例均很高,表明患者体内HBV复制很活跃,说明HBV前C区基因发生突变但复制仍活跃[3]。小三阳中有HBV-DNA量在3~5 log10 IU/ml之间的有12例,占21.4%,HBV-DNA量>5log10IU/m l有10例,占17.9%,说明有部分HBV前C区基因产生变异,使得HbeAg不表达,但是HBV病毒复制仍比较活跃。抗-Hbe+、抗-HBc+组和抗-HBs+、抗-HBc+组患者中均有16.7%的患者HBV-DNA量在3~5 log10 IU/m l之间的,表明了HbeAg阴性及HbsAg阴性时血清中仍然存在一些HBV病毒,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HBV病毒的S区发生了点突变,导致HBsAg抗原性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浓度较低的HbsAg抗原不能被检测出来[5],因此应予以重视。

本研究显示HBV-DNA定量与血清酶ALT的关系,在HBV-DNA量<3log10 IU/ml时,血清酶ALT异常的比例为21.4%,HBV-DNA量在3~5 log10 IU/ml之间时,血清酶ALT异常的比例为55.0%,而HBV-DNA量>5log10IU/ml,血清酶ALT异常的比例为68.9%,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说明HBV病毒的复制活性及载量严重影响乙肝活动,从而证明了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是导致肝功能指标发生异常的重要原因,乙型肝炎的重要治疗措施是抗病毒治疗。

[1]温庆辉,哈明昊,黎凤英,等.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血液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607-1608.

[2]杨勇,王占科,陈鑫,等.乙肝病毒DNA定量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10):78-80.

[3]罗献伟,王建军.安徽省2006年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2):156-159.

[4]刘惠媛,李晶.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23):10473-10475.

[5]张文,张红玉,曾年伟.HbeAg定量阳性和乙肝DNA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38-339.

R512.6+2

A

1007-8517(2015)11-0130-02

2015.03.14)

猜你喜欢
乙肝乙型肝炎定量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