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5-01-24 15:28张爱英王秀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置管无菌循证

张爱英 王秀玲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14

循证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张爱英 王秀玲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14

目的:观察循证干预在PICC置管期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以避免或减少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12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循证干预组,每组各60例。常规干预组在PICC置管期给予常规干预,循证干预组在PICC置管期给予给予循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1个月后,常规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4%;循证干预组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循证干预组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循证干预组为98.3%,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循证干预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或化疗的患者,是减少患者每天输液之痛的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循证干预是准确地应用研究证据,结合专业技能和多年工作经验,指导临床护理决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包括提出循证问题、得到循证支持、干预方法的实施[1]。在PICC置管期给予循证干预可有效的预防导管移位、导管阻塞、液体渗漏、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导管穿刺点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但由于多数置管患者免疫力低下,如果护理操作缺乏规范,PICC置管就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做好PICC置管的循证干预工作,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顺利安全完成静脉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本院通过实施循证干预,进一步规范了PICC置管的模式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受PICC(美国巴德公司生产,型号为4 Fr,长度为60cm,内径0.85mm,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治疗的患者120例,所有病例置管前均无全身感染。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循证干预组各60例,置管过程由同一组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操作。常规干预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58±12.5)岁;肝癌37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23例;肥胖者21例,消瘦者19例;右侧置管33例,左侧置管27例;由肘正中静脉置入39例,由贵要静脉置入21例;置管长度43~56cm;导管留置时间为20~180d,平均时间(89±22.5)d。循证干预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9±15.5)岁;肝癌3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24例;肥胖者22例,消瘦者20例,右侧置管34例,左侧置管26例;由贵要静脉置入40例,由肘正中静脉置入,20例;置管长度44~57cm;右侧置管52例,左侧置管38例,由贵要静脉置入54例,由肘正中静脉置入36例。导管留置时间为22~178d,平均时间(87±23.5)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常规干预方法 对干预人员统一进行岗前专业知识培训,穿刺前向患者解释注意事项,进行体位指导,避免患者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随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2 循证干预方法 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先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护理成员组成循证小组,学习并掌握有关循证干预方面的的知识,再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循证问题。肝癌、肝硬化腹水患者PICC置管的常见问题为置管前患者出现疑虑、导管移位、导管阻塞、液体渗漏、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静脉炎。确定这些循证问题后,检索相关文献,找出有价值的资料,对结论进行评估,实施循证干预,最后得出循证结论,推广应用。循证干预方法的实施如下∶① 对PICC置管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用专业的知识向患者讲解清楚,消除疑虑,并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②要选用细孔径的、弹性好的、比较柔软的、亲水性较好的硅胶PICC导管,用无菌敷贴膜固定。置管后嘱咐患者尽量减少肢体频繁的活动,避免用力,衣服穿带要宽松,避免牵拉拖拽,避免过紧而压迫局部,防止导管移位。③首先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熟练掌握PICC封管的技术,严格按照肝素封管液的浓度及剂量配置,如果输入的药物浓度高、分子大应在输入后立即用肝素封管液或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预防导管阻塞的发生。④置管后用弹力无菌膜覆盖时要有适度的压力,以防导管脱出或液体从导管周围渗出,勤观察有无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避免液体积聚引起局部肿胀,选择穿刺部位时避免在未愈合的针眼下方穿刺,防止液体渗漏。⑤置管护士严格执行无菌及消毒隔离制度,置管后利用具有吸收渗液能力的多爱肤超薄敷料贴敷,并每周更换,同时教会患者及家属怎样保护穿刺部位,保持局部清洁,洗澡时尽量避免冲洗穿刺侧上臂,用干净塑料袋妥当包扎局部,留置针和穿刺部位周围尽量采用擦拭,避免局部污染,预防PICC穿刺点感染。⑥操作时环境、用物、局部等保持清洁无菌,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等异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掉。选择畅通且管径较大的静脉置管,送管要缓慢匀速,感觉有障碍时要仔细查找原因,及时排除,避免损伤血管壁引发感染。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输注前要先用0.9%氯化钠溶液冲管。要减慢输入速度,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现象,静脉无条索状、可触及的硬结改变[2],询问患者局部有无灼热、疼痛,预防PICC相关静脉炎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让患者根据亲身经历或感受,对干预人员真实、客观地进行评价,并在自己认为适宜的序号上划“√”,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循证干预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4%,常规干预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3.4%,循证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1个月后调查患者满意度,循证干预组患者满意率为98.5%,常规干预组患者满意率为85.0%,循证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PICC置管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上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中长期静脉输液或应用化疗等特殊药物的患者特别适用,已成为肿瘤患者化疗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减少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科学、安全、无痛,但是它不同于普通输液,操作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同时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用药,也给患者造成心理不适和痛苦,甚至产生医疗纠纷,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排除导管的异常情况,延长置管的时间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导管移位多因为患者过度的活动,手臂屈伸时牵拉肌肉,带动导管在穿刺点活动引起的。导管阻塞的原因有局部血液凝固、药物滞留沉积。液体渗漏的原因有导管受损破裂、衔接处松动等。导管相关静脉炎是因化疗药物刺激使患者的血管上皮细胞坏死,局部微循环不良,导管作为异物,会对血管壁产生机械性刺激而导致静脉炎发生[3]。穿刺点导管相关性感染是由于针眼处汗水或渗出的药液浸渍,刺激局部皮肤引起炎症。采用多爱肤超薄敷料是由亲水的明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纳混合组成,属于一次性无菌辅料,可形成密闭、微湿、酸性的环境,透气又能防止局部受到污染,多爱肤超薄敷料贴具有生物活性作用,所含成分可刺激并激活组织血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出更多胞浆素,聚集到皮肤破损处,进而加速分解纤维蛋白,同时吸引更多巨噬细胞聚集加速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代谢和吸收[4],避免穿刺点导管相关性感染,从而达到消炎、减轻疼痛的作用。

通过建立有效的置管循证干预措施,加强干预人员的责任心,能够科学的制定预防措施,更好的规范PICC置管维护的操作流程,加强导管的细节管理与维护,使各种问题和异常情况得以及时良好的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避免患者的担心和恐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吴晓琴,李林,苏卫红.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循证措施新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l18-5120.

[2]李薇薇,叶红波.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学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88-390.

[3]王建荣,蔡虻,呼滨.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08-264.

[4]熊际月,肖乾慧,秦臻.PICC置管后致无菌性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l8):3435-3436.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in PICC catheter for the com plications,and satisfaction

ZHANG Aiying WANG Xiuling
Dezhou People’s Hospital,Dezhou 253014,China

Ob jective To explore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in PICC catheter complications,and satisfaction effect,in order to avoid or reduce catheter complications,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M ethods 120 patientswith PICC catheter were random 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group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group 60 cases,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group in PICC catheter period to give regular intervention,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group in PICC catheter period to give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ICC catheter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Results 1 month after statistics found that regular PICC catheter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8 cases,complications incidence was 13.4%,the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group occurred in 2 cases,the incidence was 3.4%,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complications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group(P<0.05);Satisfaction survey,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8.3%,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of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 group 85.0%,comparing the two group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ICC catheter in patientswith complications,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Peripheral venipuncture;Central venous catheter;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R473.5

A

1007-8517(2015)11-0140-02

2015.03.10)

张爱英(1967-),女,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

猜你喜欢
置管无菌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