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春芸
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乐平 333300
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51例中的应用
齐春芸
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乐平 33330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妊高症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先兆子痫、子痫并发症的发生率,难产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妊高症孕产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妊高征;孕产妇;护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笔者选取51例妊高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妊高征孕产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妊高征孕产妇,其中年龄24~36岁,平均(27.5 ±2.2)岁;孕期36~42周,平均(38.5±1.2)周;病情:轻度52例,中度30例,重度2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查看常规观察指标,控制血压,产妇分娩护理,基础生理看护等基本护理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取得家属支持、并发症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等相关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情况(包括Apgar评分和体重)。Apgar评分标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7分以下患有轻度窒息,4分以下患有重度窒息[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孕产妇护理效果分析 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先兆子痫、子痫的发生率,难产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孕产妇娩出新生儿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娩出新生儿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Apgar评分(分) 体重(kg )观察组 51 9.3±0.3* 3.1±0.4*对照组51 6.8±0.4 2.6±0.5
妊高征的护理干预主要涉及:①心理干预:患者因担心自身病情会影响胎儿,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时医护人员要通过与孕产妇的沟通来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因不良情绪而引发的生理应激行为,多使用礼貌性、鼓励性语言,让患者觉得受到尊重[3];②健康教育及取得家属支持:通过一对一指导或集体讲座等形式,对孕产妇和家属普及妊高征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如何自我控制血压等相关护理知识,从而得到孕产妇和家属的有效配合;③并发症护理:妊高征患者在生产前后容易出现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对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故要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工作;④环境护理:医护人员根据孕产妇情况进行人性化护理,让其在整洁安静的舒适环境中静养;⑤密切看护:护理人员合理实施轮班制度,确保24h有人看护,对于患者各身体指标要密切留意,如果出现任何异常及时告知医师。此外还涉及有血压控制干预、给药护理、产中护理、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等一系列相关护理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产妇宫缩乏力、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先兆子痫、子痫并发症的发生率,难产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孕产妇并发症发生,促进其顺产,并改善娩出新生儿身体状况,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妊高症孕产妇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吉萦婕.优质护理方式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大家健康,2013,(12):219-220.
[2]张秀军,李茉,张泽坤,等.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08):794-797.
[3]李桂兰.重度妊高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探讨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0):377.
R473.71
A
1007-8517(2015)11-0145-01
20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