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产科40例中的应用

2015-01-24 15:28邹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评量产科满意率

邹丽娟

黑龙江省绥化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40例中的应用

邹丽娟

黑龙江省绥化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产妇都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再联合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产妇在护理后心理状况的变化,评价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的总满意程度90.0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中,可以保障产妇身心健康,改善产妇在孕产期的生活质量,同时能获得产妇对护理满意程度较高的评价。

人性化护理;产科;效果评价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其宗旨是以患者为核心,以照顾患者为己任,从患者的心理到身体都重视对待[1]。笔者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当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17± 2.41)岁;孕周25~37周,平均(30.14±2.68)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6.53±2.85)岁;孕周24~38周,平均(30.62± 2.24)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两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都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了解产妇的相关资料;对产妇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做好产妇在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的常规准备工作;统一进行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辅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模式,包括:在产妇孕产期当中,根据每一位产妇的具体情况和不同时间段,分别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产妇进行个案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在不同的方面,做到细致的护理工作,包括环境维持、体位护理、分娩过程、预防紧急情况、分娩后相关事宜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在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的变化,让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

1.3.2 评价标准

1.3.2.1 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各20个项目,分为四个等级标准,最低是1分,最高是4分,总分80分,分数越高表明产妇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

1.3.2.2 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 采取模糊数字法进行评分,最低1分,最高10分。满意(8~10分),比较满意(6~8分),不满意 (6分以下)。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对比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的分数是(37.29±4.21)分,抑郁自评量表分数是(38.13±8.15)分;对照组产妇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的分数是(48.64±5.83)分,抑郁自评量表分数是(49.76±9.48)分。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统计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产妇护理的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是90.00%,对照组的总满意率是67.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怀孕、分娩到产后修复等一系列过程都会让女性身体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还会促使产妇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造成女性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

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提倡不仅关注产妇的身体状况,同时需要关注产妇的心理情绪,并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案护理措施。产科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医护人员要给产妇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大多数产妇是初次分娩,难免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产生,而这些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产妇分娩,此时应当了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多和产妇进行沟通,讲解分娩及产妇保健的相关知识,让产妇了解自己目前的情况,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认知度,增强产妇的健康意识[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让产妇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顺利的完成分娩,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产妇的身心健康。第二,医护人员要根据产妇的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如控制好室内湿度和室内温度,注意产妇的保暖情况;给产妇采取合适体位进行分娩,尽量减少产妇在分娩中的痛苦;在分娩过程中,全程陪伴产妇,与其保持交流,鼓励产妇;监测产妇的各项观察指标,在发生意外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障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观察产妇身体的恢复情况,给产妇及其家属讲解相关事项,包括产妇的身体、心理护理,胎儿的日常生活指导等方面,让产妇在分娩后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化[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率高达90.00%,而对照组总满意率仅有67.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内心安全感,实现角色的成功转化,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护理当中,既可以护理好产妇的心理情绪和身体状况,保障其身心健康,改善产妇在孕产期的生活质量,又可以获得产妇对护理满意程度较高的评价。

[1]裘晓萍.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5):69-70.

[2]戴明亮.孕期健康教育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19-20.

[3]肖华.心理干预对妊娠早期孕妇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14-115.

R473.71

A

1007-8517(2015)11-0146-02

2015.03.06)

猜你喜欢
评量产科满意率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融合式适应体育评量调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