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中的应用

2015-01-24 15:28吴慧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儿科门诊小儿

吴慧慧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妇幼保健院内儿科门诊,广东 湛江 524000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中的应用

吴慧慧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妇幼保健院内儿科门诊,广东 湛江 52400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措施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门诊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和门诊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

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疾病;综合护理

发生于鼻、咽以及鼻咽部的上呼吸道感染为儿童群体的常见多发病种,我院儿科门诊对该类型患儿主要施以静脉给药治疗和护理。因年龄较小且处于家长陪同照护下,患儿普遍存在娇气、任性、治疗依从性欠佳的特点,影响其正常康复进程[1-2]。笔者将综合护理施以接受门诊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中男童17例,女童13例,年龄9个月至6.7岁,平均年龄(3.41± 2.85)岁。对照组中男童16例,女童14例,年龄8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3.27±2.99)岁。两组上患儿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施以门诊常规护理,包括给药护理和病情观察。严格按照门诊给药流程,保证用药准确,并对用药后的效果及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施以严密监测。将患儿在门诊治疗全过程的病情变化均置于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观察视野之中,对异常变化给予适时的干预,保证患儿门诊治疗安全。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高热护理:密切关注患儿体温的变化,如果体温较高,可以将冰袋置于患儿腋下或颈部,也可用乙醇为患儿擦身;对体温在38.5℃以上的高烧患儿,可用冷盐水灌肠,或25%安乃近溶液滴人鼻腔,保证患儿口腔、身体的清洁,保证水分摄人。②环境护理:营造能够帮助患儿安静、舒适地接受治疗的门诊康复环境。如色彩温馨的墙壁、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壁画、儿童游戏乐园等。③情感护理:对患儿施以积极的情感干预。亲切的抚摸、亲昵的称呼有利于拉近与患儿之间的情感距离;穿刺时让患儿观看喜爱的图片或影像节目,转移其注意力;向其保证会以最小的疼痛度完成治疗,鼓励患儿勇敢面对,适时对其的合作与坚强表现给予充分肯定等。④饮食护理:督促患儿饮水,保证患儿水分摄入的充足;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建议患儿家属熬制扁豆花粥来清热化湿,或藿香苡仁粥来解表化湿;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若患儿胃口较差,进食存在困难,可静脉输营养液,保证营养供给。⑤家长护理:与家长的心理沟通。孩子生病治疗,会给其家长造成心理上的焦虑、担忧等困扰,再加上照顾孩子的辛劳,常使家长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此时是最易出现护患纠纷的时刻,因而加强与家长的心理沟通十分重要。应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指导患儿家长掌握科学的儿童疾病防治知识,教会其正确应对孩子生病所带来的应激反应,促使其与护理工作者共同做好患儿的安抚劝导工作,提高患儿对治疗措施的主动依从性。

1.3 纳入标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起病,病程超过3d,伴有发热、流涕、喷嚏、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可见咽部充血和 (或)扁桃体肿大,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增加。排除有严重心、肺、肾并发疾病以及就诊前应用抗生素的患儿。

1.4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干预后的症状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总治疗耗时。

采用自制的儿科门诊护理质量评价表对两组患儿家长实施调查,分值越高则表明患儿家长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的评价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症状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总治疗耗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家长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不适症状的消失耗时、体温恢复正常耗时以及总治疗耗时均较对照组缩短,而试验组患儿家长对儿科门诊护理质量的评价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儿科门诊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施以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进程,更易获得家长认可[3-5]。

依从性差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康复受阻的主要因素,造成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则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门诊治疗环境差,患儿处于极度不舒适的状态之中;儿童的心理特性引发的其对治疗措施所带来的疼痛等不适的恐惧感;处于焦虑、担忧、疲惫状态中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过于苟求;患儿家长群体缺乏相应的配合意识和配合知识等[6-7]。传统的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仅着眼于治疗工作的简单完成,忽视了服务对象及其家长对舒适环境、心理疏导以及健康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导致患儿依从性差,康复进程缓慢。本研究所采用的综合护理措施,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及其家长均视为护理干预的主要对象,重视对温馨舒适治疗环境的营造,加强与患儿的情感沟通,强化对患儿家长的情绪疏导与教育干预,争取获得患儿的主动依从及其家长的协助依从,整体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对象的治疗配合程度,从而缩短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症状与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缩短了其接受治疗的总耗时,促进了服务对象的康复进程,同时也获得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者健康教育技能、技术操作水平、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内容的高度评价,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8-10]。

[1]张玲.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80-381.

[2]王美凤.喜炎平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J].海峡药学,2012,24(8):205-206.

[3]张岐芳.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方法 [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141-142.

[4]姬雪梅.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体会 [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106-107.

[5]Vakkufi A.Y li-Hankala-Talja P,et al.Comprehensive nursing analysis of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para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J].CHINA MODERN DOCTOR,2014,52(15):95-97.

[6]张爱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J].黑龙江医药,2010,23(3):466-467.

[7]李咏梅.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2.

[8]范广媛.11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4):101-103.

[9]汪芸,邵淑芳,李辉,等.柴防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266-269.

[10]周太光,卢昌碧.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812-813.

R473.72

A

1007-8517(2015)11-0149-02

2015.03.07)

吴慧慧 (1973-),湖南新化人,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儿童保健,临床护理,护理管理。

猜你喜欢
儿科门诊小儿
门诊支付之变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圆梦儿科大联合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