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关键词索引

2015-01-24 16:33宁田海,佟金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循环杂志研究进展患者

《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第30卷索引

说明:①本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②在第1个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汉字拼音字母顺序排序,以后依次类推。在第1个汉字音同字不同的情况下,按笔划多少排列。③在

相同的情况下按发表先后顺序排列。④以英文为首的词,按第1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居文中

之前。⑤在第1个英文字母相同的情况下,按第2个英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依次类推。⑥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A

阿霉素

心电图QT 间期离散度与心脏超声心动图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病早期预测价值(张英,李青山,刘兰芳,等)(4):355

阿司匹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李俊红,艾克拜尔,木拉提,等)(6):547

阿托伐他汀

转化生长因子-β1 和阿托伐他汀对人心房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和Smads 蛋白表达的影响(程显禄,黄琦磊,张建成)(6):562

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热休克蛋白90 表达减少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郭晓华,李俊萍,张昕)(9):845

阿托伐他汀对小鼠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赵地,王维,张小娟,等)(11):1090

AngioLight 系统

AngioLight 系统与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的比较研究(丁诚,许亮,刘庆荣,等)(11):1106

Apelin-APJ 系统

Apelin-APJ 系统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张昌琳,乔树宾)(4):398

B

白蛋白

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疗效的初步探讨(张兴通, 赵鹃, 王淼)(4):343

白藜三醇

探讨白藜三醇抑制快速电刺激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其机制(葛力萁,李承宗,程明月,等)(7):684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8 对缺氧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谢启应,杨天伦,孙泽琳,等)(12):1216

半乳糖凝集素3

半乳糖凝集素-3 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秦月,杨军,仲琳)(2):184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半乳糖凝集素-3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秦月,仲琳,杨军)(5):442

比伐芦定

比伐芦定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吴佳纬,马礼坤,杨喆,等)(8):737

吡哆胺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相关指标的影响(郑炜平,朱鹏立,李峰,等)(7):689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邱萌,朱昀,张福春)(2):136

标志和徽章

microRNA 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损伤的未来标志物?(龙浏城,向定成)(1):84

不同氯吡格雷疗效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及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唐宁,徐向东,朱耀武,等)(2):144

并发症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崔锦钢,吴元,赵冬云,等)(2):107

病理学,临床

阜外医院400 例心脏移植的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启示(宋来凤)(3):204

病例报告

左冠状动脉并回旋支起源异常一例(刘慧慧,朱成刚,刘倩倩,等)(1):29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一)(陈在嘉)(1):80

血小板增多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苏强,李浪)(1):97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一例(籍欣欣,金曼,孙慧源,等)(2):167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二)(陈在嘉)(2):182

体外反搏治疗严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一例(赵佳佳,杨展,张利娟,等)(2):183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三)(陈在嘉)(3):285

年轻人下壁心肌梗死一例(刘温华)(3):286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四)(陈在嘉)(4):390

18 岁男性心肌梗死一例(罗晓佳,胡咏梅)(4):391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五)(陈在嘉)(5):503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董梅,葛培培,张真真,等)(5):504

β 受体阻滞剂终止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崔妍,张煜,申彬如,等)(6):590

鼻衄引起尼加拉瀑布样T 波一例(李舒承,孙瓅贤,李春华,等)(6):591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六)(陈在嘉)(6):592

低血糖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王颖颖,刘贵京)(7):704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 四十七)(陈在嘉)(8):805

全身多发血栓栓塞一例(魏钟海,张婷,吉文庆,等)(8):806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室游离壁多孔破裂抢救成功一例(梁振洋,王耿,王辉山,等)(9):90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单纯下腔静脉异位一例(沈长银,石蓓,刘志江,等)(9):906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刘慧慧,孙奇,戴研,等)(9):907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八)(陈在嘉)(9):908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五十)(陈在嘉)(10):1013

先天性短腱索致三尖瓣大量反流一例(程显声,柳志红,熊长明,等)(11):1115

左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巨大右冠状动脉瘤一例(任延鹏,蔡谦谦,梁富翔)(11):1119

表现为跳跃现象的mahaim 纤维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王晓勇,李强)(12):1222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孕妇起搏器植入一例(丁立刚,华伟,刘志敏,等)(12):1224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五十一)(陈在嘉)(12):1225

病例对照研究

钙离子通道β2 亚基基因rs4373814 位点多态性与东北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张海英,宋娟娟,李天晓,等)(7):661

C

C 反应蛋白质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敏C 反应蛋白与大内皮素-1 浓度变化及相互的关系(郑黎晖,姚焰,吴灵敏,等)(3):240

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邓建君,周川,谢萍,等)(4):335

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肺栓塞预测价值的研究(刘运秋,杨晓燕,王丽晔,等)(9):854

侧支循环

肌酐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孙明裕,褚俊,韩永生,等)(4):331

超声检查,介入性

AngioLight 系统与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的比较研究(丁诚,许亮,刘庆荣,等)(11):1106

血管内超声指导的真腔寻径与跟踪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回顾性分析(宋雷,杨跃进,许亮,等)(12):1139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马红,吴伟春,谢荣爱,等)(3):225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等方法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实验中评价主动脉瓣环直径的比较研究(罗富良,唐跃,李卫,等)(5):482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段福建,李慧,高一鸣,等)(6):516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潘湘斌,逄坤静,欧阳文斌,等)(8):774

超声心动图对低龄患儿主动脉瓣狭窄瓣膜成形术的评价(徐楠,张红菊,孙欣,等)(9):875

先天性心脏病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李守军)(11):1033

早产新生儿心脏几何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影像学评估(刘鸿,周洁,顾海涛,等)(11):1081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探索研究(潘湘斌,欧阳文斌,王首正,等)(12):1204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李卫虹, 李昭屏,徐伟仙,等)(10):946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压力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455 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吴春涛,李拥军,刘苏)(9):889

阿托伐他汀对小鼠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赵地,王维,张小娟,等)(11):1090

晨峰血压

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现象与尿微量蛋白/ 肌酐的关系(王华荣,王淼,李小彬,等)(1):26

成纤维细胞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王洋,雷燕)(4):404

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 过表达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增殖与迁移(宋方,田茂波,肖燕,等)(11):1110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与猪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研究(苏强,李浪,周游,等)(2):176

抽吸

血栓抽吸术后急诊支架与延迟支架置入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吴志勇,盛国太,祝志云,等)(4):317除颤器,植入型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侯翠红,郝素芳,程怀兵,等)(2):123

植入带有家庭监测系统起搏器33 例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弓旭东,蒋峻)(12):1178

触发,活动

触发活动致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丁绍祥)(4):407

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徐晓红,徐耕)(6):610

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应用(蔡仁慧,赵新湘,孙林)(9):926

雌激素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郑泉,邓华君,袁雅冬)(2):199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对去势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烷烃单加氧酶和低氧诱导因子-1α 表达的影响(郑泉,袁雅冬,赵靖)(9):884

刺激

间歇性低温刺激减少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胶原含量的研究(郑曦,杨永健,孙梅芹,等)(1):68

促红细胞生成素

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李彦明,张韩,何瑞利,等)(1):17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王琛,司瑞,张明明,等)(3):280

促甲状腺素

心脏移植患者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张璇,王文尧,杨敏,等)(12):1173

催乳素

绝经后女性催乳素裂解与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宋继洋,王楠,方砚,等)(11):1058

存活率

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的存活心肌及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杨易剑,侯翠红,田丛娜,等)(12):1152

心脏移植患者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张璇,王文尧,杨敏,等)(12):1173

D

大动脉炎

566 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杨丽睿,张慧敏,蒋雄京,等)(9):849

代谢综合征

中国成年人受教育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关系(何宏海,陈纪春,杨学礼,等)(5):46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李文鹏, 李悦)(5):511

丹参酮

丹参酮Ⅱ A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王诗才,陈太军,黄美松,等)(7):694

胆红素

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研究(余亚仁,李文华,陈静,等)(11):1039

蛋白激酶类

心力衰竭家兔心肌细胞核及肌浆网钙离子/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的变化(曲辅政,张晓录,孙经武,等)(10):1000

钙离子/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δ 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秦瑶,赵鸿彦,张文航,等)(10):1004

白细胞介素-8 对缺氧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谢启应,杨天伦,孙泽琳,等)(12):1216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潘黎明,盛梦婷,黄子芮)(1):92

导管插入术

经导管诱导闭合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刘凌,刘君,高磊,等)(6):570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潘湘斌,逄坤静,欧阳文斌,等)(8):774

腔内修复治疗36 例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郑江华,陈开,朱彦斌,等)(8):785

超声心动图对低龄患儿主动脉瓣狭窄瓣膜成形术的评价(徐楠,张红菊,孙欣,等)(9):875

导管消融术

左束支电位结合三维标测射频消融犬左束支实验研究(丁立刚,蔡迟,华伟)(1):72

评价左心房—肺静脉的双向阻滞为终点对心房颤动消融疗效的影响(齐书英, 李洁, 胡振彦,等)(3):244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研究进展(丁合彬,杨浩)(3):296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Meta 分析(韩全乐,王桂苹,刘书旺,等)(4):350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段福建,李慧,高一鸣,等)(6):516

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

左心衰竭介入治疗的热点(1)——经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杨跃进,胡奉环,宋雷)(6):513

登革热

登革热合并心脏受累的临床特征分析与评估(孔繁亮,赵强,吴同果)(12):1195

低钠血症

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巫雪飞,邹长虹,黄燕,等)(6):529

低温

间歇性低温刺激减少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胶原含量的研究(郑曦,杨永健,孙梅芹,等)(1):68

抵抗素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群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与同期体重变化的关系(范国辉,张林峰,李莹,等)(7):665

碘对比剂对甲状腺影响的研究现状(司海龙,秦勤)(8):819

电刺激

探讨白藜三醇抑制快速电刺激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其机制(葛力萁,李承宗,程明月,等)(7):684

电极,植入

消融导管在起搏器心房电极导线复位中应用价值的探讨(晏彪,储惠民,陈振云)(10):993

电生理学

左束支电位结合三维标测射频消融犬左束支实验研究(丁立刚,蔡迟,华伟)(1):72

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诱导闭合治疗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疗效(刘凌,刘君,高磊,等)(6):570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欧阳文斌,胡盛寿,王珊,等)(10):967

动脉僵硬度

动脉僵硬度与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王松鹤,何胜虎)(2):196

动脉炎

非感染性冠状动脉炎的研究进展(高国峰,张峻,高晓津,等)(10):1024

动脉粥样硬化

间歇性低温刺激减少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胶原含量的研究(郑曦,杨永健,孙梅芹,等)(1):68

半乳糖凝集素-3 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秦月,杨军,仲琳)(2):184

鸢尾素改善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卢俊颜,向光大,梅稳,等)(5):492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各阶段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及亲环素A 表达的变化(盛冲霄,黎红华,刘康,等)(6):576

以T 淋巴细胞为靶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李梦豪,卢浩,熊浩伟,等)(8):807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联研究进展(庞军,程文立,张钲)(9):9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研究(郭丽娟,尹春琳,张燕莉,等)(10):958

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刘琴,柯大智,陈庆伟,等)(11):1076

服糖后1 h 及2 h 血糖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孙兵兵,赵玉兰,董静,等)(12):1200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钙化研究进展(史雨晨,柳景华)(12):1240

动作电位

伊伐布雷定延长离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及其致心律失常作用(杨巧梅,梁玉芝,杨威,等)(6):585

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对快钠电流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李晶,郑霄云,周刚,等)(7):679

对比剂肾病

N- 乙酰半胱氨酸对低渗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模型大鼠肾组织的影响(王琳,李文华,陈静,等)(2):168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 反应蛋白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现对比剂肾病相关性研究(刘胜宝,季汉华)(3):220

左卡尼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何海燕,李文华, 王琳,等)(4):322

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对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雷靖祎,常海霞,廖菽丹,等)(9):841

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热休克蛋白90 表达减少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郭晓华,李俊萍,张昕)(9):845

维生素E 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彭俊夫,褚俊,孙明裕,等)(12):1166

对比研究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高华炜,郑哲,赵延延,等)(8):733

多导睡眠监测仪,便携式

应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对边远地区慢性心力衰竭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意义(蔡煦,黄剑锋,徐非,等)(5):433

多柔比星

钙离子/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δ 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秦瑶,赵鸿彦,张文航,等)(10):1004

多态性,单核苷酸

钙离子通道β2 亚基基因rs4373814 位点多态性与东北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张海英,宋娟娟,李天晓,等)(7):661

多中心研究

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初步分析(张健,张宇辉,等)(5):413

E

二级预防

《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级预防共识》解读(饶辰飞,郑哲)(10):936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降低2 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蛋白表达(陈丽莉,范国洽,韩蕊,等)(5):487二尖瓣狭窄

结合国情客观认识欧美指南关于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建议(周裔忠,李华泰,盛国太)(2):105

F

泛素蛋白连接酶类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联研究进展(庞军,程文立,张钲)(9):913

方法

减少不必要右心室起搏的方法(常龙,程中伟,方全)(12):1244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子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组织芳香烃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罗鹏,庞玲品,吴源聪,等)(10):971

放射性核素显像

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的存活心肌及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杨易剑,侯翠红,田丛娜,等)(12):1152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和狭窄的相关性(王亮,张抒扬,刘震宇,等)(9):833

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52 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分析(杨旭,黄晓青,华潞,等)(8):741

肺栓塞

腹股沟疝合并肺血栓栓塞症17 例临床分析(刘加良,陈文宇,张齐,等)(4):363

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和心肌肌钙蛋白I 对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马腾, 严激)(5):446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双能量肺灌注成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孔维芳,蒲红,陶客言,等)(6):552

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肺栓塞预测价值的研究(刘运秋,杨晓燕,王丽晔,等)(9):854

肺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林丽珠,敖虎山)(10):1015

缝隙连接蛋白类心肌梗死后缝隙连接蛋白43 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王粮山,顾承雄)(11):1120

氟伐他汀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上游防治策略的研究设计(戚文威,刘彤,许纲,等)(3):251

妇女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张继强,张恒,杜俊 ,等)(12):1143

腹膜透析腹膜透析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应用(宋振江,李晓峰,柏松,等)(8):781

G

钙化

钙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机制研究(邱翠婷, 吕安林,李寰,等)(1):64

探讨雷帕霉素靶向抑mTOR 对大鼠心瓣膜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谭焱,王继业,易仁亮,等)(9):900

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与他汀类药物合用致转氨酶升高32 例分析(杨旭,黄晓青,张云,等)(6):567

感染

经内科外科两种途径拔除感染性永久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比较分析(王德,熊辉,华伟,等)(4):339

干扰素诱导剂

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 过表达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增殖与迁移(宋方,田茂波,肖燕,等)(11):1110

干细胞

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李玲,石蓓)(3):290

心脏震波联合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领域的运用展望(王静,周超,郭涛)(6):602

微小核糖核酸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王艳,石蓓)(9):916

高甘油三酯血症

成年早期体重状态及至中年时期体重变化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研究(周龙,李莹,郭敏,等)(10):962

高血压

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现象与尿微量蛋白/ 肌酐的关系(王华荣,王淼,李小彬,等)(1):26

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汪元浚,杨发满,刘冀,等)(1):38

心理压力参与高血压病形成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颜凡辉,姜文锡)(1):8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病变及左心室肥厚关系的临床研究(曹立平, 徐青,洪丽萍,等)(2):133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邱萌,朱昀,张福春)(2):136

动脉僵硬度与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王松鹤,何胜虎)(2):196

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上游防治策略的研究设计(戚文威,刘彤,许纲,等)(3):251

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2 年干预效果分析(王馨, 段雪英,王增武,等)(5):449

夜间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李黎,李恩,张丽华,等)(7):658

钙离子通道β2 亚基基因rs4373814 位点多态性与东北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张海英,宋娟娟,李天晓,等)(7):661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相关指标的影响(郑炜平,朱鹏立,李峰,等)(7):689

丹参酮Ⅱ A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王诗才,陈太军,黄美松,等)(7):69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策略(党爱民,吕钠强)(8):721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和药物选择(吴海英)(9):825

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惠汝太)(10):929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李卫虹, 李昭屏,徐伟仙,等)(10):946

持续性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邓建君,梅光艳,谢萍,等)(10):981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罗晓佳,吕政兵,洪必,等)(10):984

绝经后女性催乳素裂解与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宋继洋,王楠,方砚,等)(11):1058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余红,徐俊青,丁文静,等)(11):1063

高血压,肺性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郑泉,邓华君,袁雅冬)(2):199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新进展(王益波,马改改,陈安)(6):605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对去势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烷烃单加氧酶和低氧诱导因子-1α 表达的影响(郑泉,袁雅冬,赵靖)(9):884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组织芳香烃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罗鹏,庞玲品,吴源聪,等)(10):971

高血压,妊娠性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的机遇与挑战:CHIPS 研究思考(李玉明,牛建民)(4):308

高血压,足细胞

自噬在高血压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潘明娇,王小丹)(1):94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惠汝太)(10):929

Gensini 积分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半乳糖凝集素-3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秦月,仲琳,杨军)(5):442

骨桥蛋白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于洪伟,刘奇峰,王玉亭,等)(7):635

GRACE 评分

GRACE 评分和SYNTAX 评分对非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评估(张韶辉,刘立新,魏广和,等)(8):728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徐朝,王胜煌)(1):81

减阻剂对犬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陈向辉,崔凯,胡锋,等)(6):573

扎考比利对大鼠离体冠状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刘成芳,王瑾,刘宇,等)(12):1212

冠状动脉斑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糖蛋白Ⅵ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杨丽霞,方日亮,郭瑞威,等)(11):1043

冠状动脉闭塞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对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影响(张峻,张冬,赵志,等)(10):941

冠状动脉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与发生心肌梗死的关系(周宇子,华潞,李一石)(1):6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谈红,王雪,李晓燕,等)(1):22

冠心病住院患者不同胰岛素抵抗水平下多种危险因素对比研究(楚新梅,何秉贤,戴晓燕,等)(2):116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沈云峰,胡远贵,张洪波)(2):119

体外反搏治疗严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一例(赵佳佳,杨展,张利娟,等)(2):183

高密度脂蛋白组分中血浆淀粉样蛋白A 与载脂蛋白A- Ⅰ比值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赵慧,刘红,王冬雪,等)(3):211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马红,吴伟春,谢荣爱,等)(3):225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新进展(周超,王静,庞玺倬,等)(3):287

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李玲,石蓓)(3):290

颈- 股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陈炳伟,王志广,党爱民,等)(4):326

肌酐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孙明裕,褚俊,韩永生,等)(4):331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半乳糖凝集素-3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秦月,仲琳,杨军)(5):442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陈逸伦,李晶晶,耿晓雯,等)(7):647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高华炜,郑哲,赵延延,等)(8):733

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和狭窄的相关性(王亮,张抒扬,刘震宇,等)(9):833

联合应用肌钙蛋白T 和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贾荣波,刘海涛,耿文真)(9):837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特点(王静,李莉,李勇,等)(11):1035

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余亚仁,李文华,陈静,等)(11):1039

血管内超声指导的真腔寻径与跟踪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回顾性分析(宋雷,杨跃进,许亮,等)(12):1139

步行运动训练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陈宣兰,江华,钟一鸣,等)(12):1170

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究进展(杨承志,乔树宾)(12):122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李俊红,艾克拜尔,木拉提,等)(6):54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进展(张继强,凤玮)(6):608

《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级预防共识》解读(饶辰飞,郑哲)(10):93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林丽珠,敖虎山)(10):1015

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张继强,张恒,杜俊喆,等)(12):114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进展(张继强,凤玮)(6):608

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查正彪,杨滔,孙寒松,等)(12):1147

冠状血管

AngioLight 系统与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血管直径测量的比较研究(丁诚,许亮,刘庆荣,等)(11):1106

冠状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的遗传学机制研究现状(陈姝萍,刘平,王亭忠,等)(2):186

冠状血管造影术

52 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分析(杨旭,黄晓青,华潞,等)(8):741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状动脉管腔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张述良,张爱元,张孔源,等)(12):1157

灌注成像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余红,徐俊青,丁文静,等)(11):1063

光密度测定法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双能量肺灌注成像与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孔维芳,蒲红,陶客言,等)(6):552

过敏反应

52 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良反应分析(杨旭,黄晓青,华潞,等)(8):741

H

核纤层蛋白A 型

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扩张型心肌病与核纤层蛋白基因变异的关系(纪禹同,张红涛,李耀东,等)(11):1071

HepG2 细胞

小干扰RNA 沉默脂肪酸合酶基因对人肝细胞株HepG2 脂代谢的影响(张秀云,冯艳萍,熊东,等)(7):670

红细胞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 反应蛋白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现对比剂肾病相关性研究(刘胜宝,季汉华)(3):220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Meta 分析(周韵,李东泽,罗俊一,等)(11):1048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的组织保护作用研究进展(游伟,刘映峰,缪绯,等)(11):1122

呼吸障碍

心力衰竭相关异常呼吸的新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陈志高,孙兴国,黄洁)(11):1128

华法林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比较(李秀芬,葛振嵘,帕尔哈提·吐尔逊)(6):559

环匹阿尼酸

急性缺氧对环匹阿尼酸诱导的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的影响(彭公永,胡国平,赵祝香,等)(8):800

患病率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罗晓佳,吕政兵,洪必,等)(10):984

北京地区青少年心室预激及预激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刘欣,周玉安,周广华,等)(12):1182

磺达肝癸钠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磺达肝癸钠与那屈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宋莉,颜红兵,刘臣,等)(2):111

J

肌,平滑,血管

钙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机制研究(邱翠婷, 吕安林,李寰,等)(1):64

核糖核酸干扰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黄捷,冯艳,韩凌,等)(2):159

急性缺氧对环匹阿尼酸诱导的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的影响(彭公永,胡国平,赵祝香,等)(8):800

肌钙蛋白

血浆B 型利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 及心肌酶评估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的研究(高珣,李爱焕,李娜,等)(3):264

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和心肌肌钙蛋白I 对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马腾, 严激)(5):446

心脏移植患者血肌钙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史立英,黄洁)(7):713

联合应用肌钙蛋白T 和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贾荣波,刘海涛,耿文真)(9):837

评价心力衰竭预后的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高蓉蓉,孔祥萦,李新立)(10):1030

肌联蛋白

肌联蛋白基因截断突变致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李发有,范洁)(7):715

肌细胞,心脏

人参皂苷Rg1 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刘燃,宋蕊,袁丽,等)(11):1096

基因

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基因筛查在肥厚型心肌病筛查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崔宏丽,王东,冯新星,等)(2):149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根据检测药物代谢酶CYP2C19 基因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吴丹,杨胜利, 路靖,等)(3):216

基因表达调控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酶对心脏发育基因NKX2.5 的动态调控作用(彭昌,罗孝美,谢新星,等)(10):1008

基质金属蛋白酶3

核糖核酸干扰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黄捷,冯艳,韩凌,等)(2):159

激光

低能激光照射对梗死后心肌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侯剑峰,袁昕,张浩,等)(1):4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崔锦钢,吴元,赵冬云,等)(2):107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磺达肝癸钠与那屈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宋莉,颜红兵,刘臣,等)(2):111

循环微小核糖核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与进展(李忠佑,陈红)(2):19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欧美指南之异同(陈纪林,郭远林)(3):20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仍需更多证据(宋莉,颜红兵)(4):305

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吸烟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刘 军,朱康宁,朱中玉,等)(7):631

GRACE 评分和SYNTAX 评分对非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评估(张韶辉,刘立新,魏广和,等)(8):728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李岚,沈祥礼,李秀芬,等)(10):95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研究(郭丽娟,尹春琳,张燕莉,等)(10):95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糖蛋白Ⅵ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杨丽霞,方日亮,郭瑞威,等)(11):1043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Meta 分析(周韵,李东泽,罗俊一,等)(11):1048

伐尼克兰对尼古丁依赖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陈希伟,梁雅,梁德明,等)(12):1161

急诊

中国急诊室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性别间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的差(王新洁,梁岩,朱俊,等)(8):744

疾病特征

腹股沟疝合并肺血栓栓塞症17 例临床分析(刘加良,陈文宇,张齐,等)(4):363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84 例心电图特征分析(宋秀霞,姜涛,傅月玥,等)(5):474

心电图以ST 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TSubo 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梁滨,黄榕翀,康美丽,等)(6):534

中国急诊室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性别间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的差异(王新洁,梁岩,朱俊,等)(8):744

566 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杨丽睿,张慧敏,蒋雄京,等)(9):849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特点(王静,李莉,李勇,等)(11):1035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安硕研,樊朝美,赵世华,等)(11):1053

脊髓损伤

氙气延迟后处理诱导蛋白激酶B 信号通路活化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刘诗瑶,侯思雨,杨彦伟,等)(5):498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84 例心电图特征分析(宋秀霞,姜涛,傅月玥,等)(5):474

甲状腺

碘对比剂对甲状腺影响的研究现状(司海龙,秦勤)(8):819

甲状腺激素类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高嵩,严洁,张锋,等)(2):140

探讨甲状腺激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相关性(刘晨,袁晓晨,张振刚,等)(8):749

心脏移植患者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张璇,王文尧,杨敏,等)(12):1173

间隔封堵器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发展前景(蒋世良)(12):1137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探索研究(潘湘斌,欧阳文斌,王首正,等)(12):1204

减阻剂

减阻剂对犬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陈向辉,崔凯,胡锋,等)(6):573

健康行为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王洋,高明,李志,等)(10):976

降钙素

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邓建君,周川,谢萍,等)(4):335

降血脂药

低分子量肝素与他汀类药物合用致转氨酶升高32 例分析(杨旭,黄晓青,张云,等)(6):567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李岚,沈祥礼,李秀芬,等)(10):954

交感神经

慢性应激对心脏交感神经和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孙丽芳,杨波,石少波,等)(3):272

交感神经切除术,化学

心力衰竭是去肾交感神经术的适应证吗?(王捷)(7):623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结蹄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李勇,李莉,祁春梅,等)(6):540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2 年干预效果分析(王馨, 段雪英,王增武,等)(5):449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郭荣龙,王强,李巅远,等)(5):460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等方法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实验中评价主动脉瓣环直径的比较研究(罗富良,唐跃,李卫,等)(5):482

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作用和优缺点及近期进展(王莽原,宋江平,胡盛寿)(6):599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 6 个月与≥ 12 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Meta分析(庞思,贾海波,张瑶俊,等)(7):639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的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的研究(何源,张冬,尹栋,等)(9):827

颈动脉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α 在小鼠颈动脉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代文静,张军,周敬群,等)(4):384

颈动脉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沈卉君,陈晓鹏,江忠文,等)(1):30

主动脉弓解剖分型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指标的影响(沈松鹤,蒋雄京,董徽,等)(1):34

静脉血栓形成

胸腺肽α1 结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孙红芝,李新军)(6):556

局部血流

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徐朝,王胜煌)(1):81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研究的最新进展(葛顺,陈祥娥)(12):1234

K

抗凝药

胸腺肽α1 结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孙红芝,李新军)(6):556

抗心律失常肽10

抗心律失常肽10 对柯萨奇B3 病毒感染小鼠原代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 的影响(伍琼,杨波)(4):379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刘崇韬, 翁志远)(3):256

血清糖类抗原与N- 末端脑钠肽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

诊断价值(冯会英,冯国鹏,高瑾,等)(4):359

可降解

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究进展(杨承志,乔树宾)(12):1228

L

老年人

75 岁以上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预后的性别差异(王玉珏,高展,杨进刚,等)(5):438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进展(张继强,凤玮)(6):608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王洋,高明,李志,等)(10):976

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刘琴,柯大智,陈庆伟,等)(11):1076

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张继强,张恒,杜俊喆,等)(12):1143

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查正彪,杨滔,孙寒松,等)(12):1147

雷米普利

雷米普利与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细胞色素C的影响(张梦云,杨晓欧,彭玉娟,等)(12):1208

雷帕霉素

探讨雷帕霉素靶向抑mTOR 对大鼠心瓣膜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谭焱,王继业,易仁亮,等)(9):900

类风湿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与发生心肌梗死的关系(周宇子,华潞,李一石)(1):6

冷刺激对乳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 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的研究(黄强辉,洪葵,程晓曙,等)(1):59

离子通道

西洛他唑对大鼠右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何蓉,李广平,李健,等)(1):54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比较(李秀芬,葛振嵘,帕尔哈提·吐尔逊)(6):559

利拉鲁肽

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李宁,王雄)(1):50

利钠肽,脑

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原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研究(童随阳,夏豪,王欣,等)(1):9

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汪元浚,杨发满,刘冀,等)(1):38

血浆B 型利钠肽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关系(张昌伟,宋云虎,刘赟,等)(3):248

血浆B 型利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 及心肌酶评估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的研究(高珣,李爱焕,李娜,等)(3):264

血清糖类抗原与N- 末端脑钠肽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冯会英,冯国鹏,高瑾,等)(4):359

血浆三种标记物变化在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初步分析(张荣成,张宇辉,张健,等)(5):428

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和心肌肌钙蛋白I 对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

能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马腾, 严激)(5):446联合应用肌钙蛋白T 和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

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贾荣波,刘海涛,耿文真)(9):837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利钠肽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曹

志民,于海侠,檀立端,等)(9):859

评价心力衰竭预后的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高蓉蓉,孔祥萦,李新立)

(10):1030

利钠肽,重组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局部心肌形变能力的影响(刘雅婷, 王宇航,汪雁博,等)(7):650

利肽素

血浆和肽素对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评估价值(孙慎杰,吴小鹏,宋恒良,等)(1):13

连接蛋白43

冷刺激对乳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 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的研究(黄强辉,洪葵,程晓曙,等)(1):59

连接蛋白类

抗心律失常肽10 对柯萨奇B3 病毒感染小鼠原代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 的影响(伍琼,杨波)(4):379

流行病学

福建沿海地区人群心血管活性肽apelin 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袁音,黄峰,朱鹏,等)(1):42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群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与同期体重变化的关系(范国辉,张林峰,李莹,等)(7):665

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分析(蒋华,张红威,周贤惠,等)(12):1186

硫化氢

内源性硫化氢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李贞,李凯,陈颖慧)(9):922

螺杆菌,幽门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沈云峰,胡远贵,张洪波)(2):119

氯吡格雷

不同氯吡格雷疗效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及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唐宁,徐向东,朱耀武,等)(2):144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陈逸伦,李晶晶,耿晓雯,等)(7):647

氯化钙

钙磷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机制研究(邱翠婷, 吕安林,李寰,等)(1):64

M

门控血池显像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在左心室机械同步性评估中的应用(姚青海,张蕾,孙冬晨,等)(4):395

三磷酸腺苷负荷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价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张鹏祥,陈松,王丽娟,等)(5):455

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小型猪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功能和重构变化的实验研究(科雨彤,田丛娜,魏红星,等)(6):580

免疫学

心力衰竭免疫学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杨贵芳,彭文,赵琴)(2):193

主动脉夹层免疫炎症机制研究进展(彭静,杨贵芳,彭文,等)(9):924

Monckeberg 动脉内侧钙化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钙化研究进展(史雨晨,柳景华)(12):1240

N

那屈肝素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磺达肝癸钠与那屈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宋莉,颜红兵,刘臣,等)(2):111

脑啡肽酶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邱爽,杨波,平海芹,等)(11):1131

脑血管意外

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沈卉君,陈晓鹏,江忠文,等)(1):30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一)(陈在嘉)(1):80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Meta 分析(韩全乐,王桂苹,刘书旺,等)(4):350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王建刚,席建堂,李劲松,等)(8):753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卢昌均,韦冰心)(9):872

内皮,血管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谈红,王雪,李晓燕,等)(1):22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王琛,司瑞,张明明,等)(3):280

内皮缩血管肽1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敏C 反应蛋白与大内皮素-1 浓度变化及相互的关系(郑黎晖,姚焰,吴灵敏,等)(3):240

内皮细胞

瓣膜内皮细胞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刘汉凝,孙骋,郑哲)(10):1021

白细胞介素-8 对缺氧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谢启应,杨天伦,孙泽琳,等)(12):1216

内向整流钾通道

扎考比利对大鼠离体冠状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刘成芳,王瑾,刘宇,等)(12):1212

NF-kB

Notch 信号和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晋金兰,韦建瑞)(7):718

尼古丁

伐尼克兰对尼古丁依赖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陈希伟,梁雅,梁德明,等)(12):1161

尼加拉瀑布样T 波

鼻衄引起尼加拉瀑布样T 波一例(李舒承,孙瓅贤,李春华,等)(6):591年度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7):617

年龄因素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叶赞凯,马坚,姚焰,等)(4):346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

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现象与尿微量蛋白/ 肌酐的关系(王华荣,王淼,李小彬,等)(1):26

脓毒症

脓毒症心肌抑制的诊治进展(李真玉,陈兵,李广平)(7):705

P

培哚普利

培哚普利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谈红,王雪,李晓燕,等)(1):22

评论

最新血脂治疗指南(ACC/IAS/NLA) 异同的初步解读(李建军)(1):1《2014 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陈良龙)(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限的最新证据(袁晋青,许晶晶)(2):101

结合国情客观认识欧美指南关于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建议(周裔忠,李华泰,盛国太)(2):10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欧美指南之异同(陈纪林,郭远林)(3):201

阜外医院400 例心脏移植的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启示(宋来凤)(3):20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仍需更多证据(宋莉,颜红兵)(4):30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的机遇与挑战:CHIPS 研究思考(李玉明,牛建民)(4):308

药物洗脱球囊的现状与展望(杨伟宪,乔树宾)(5):409

左心衰竭介入治疗的热点(1)——经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杨跃进,胡奉环,宋雷)(6):513

心力衰竭是去肾交感神经术的适应证吗?(王捷)(7):623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策略(党爱民,吕钠强)(8):721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和药物选择(吴海英)(9):825

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惠汝太)(10):929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程显声)(10):932

《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级预防共识》解读(饶辰飞,郑哲)(10):936

先天性心脏病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李守军)(11):1033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发展前景(蒋世良)(12):1137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二甲双胍降低2 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蛋白表达(陈丽莉,范国洽,韩蕊,等)(5):487

葡萄糖代谢障碍

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王道宇,汪蕾,杨勇,等)(8):762

葡萄糖耐量试验

服糖后1 h 及2 h 血糖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孙兵兵,赵玉兰,董静,等)(12):1200

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对快钠电流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李晶,郑霄云,周刚,等)(7):679

Q

气候

气候因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影响的研究现状(黄建华,张琼,马江伟)(9):910

气囊扩张术

结合国情客观认识欧美指南关于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建议(周裔忠,李华泰,盛国太)(2):105

憩室

主动脉憩室的多种影像学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李炜,孙庆军,陶园,等)(7):675

前列地尔

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对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雷靖祎,常海霞,廖菽丹,等)(9):841

前列腺素E2

前列腺素E2 与心脏重构(刘双,盛红专,朱健)(3):298

前瞻性研究

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初步分析(张健,张宇辉,等)(5):413

青少年

北京地区青少年心室预激及预激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刘欣,周玉安,周广华,等)(12):1182

QT 延长综合征

酒精性心肌病小鼠心电图校正QT 间期延长的电生理机制探讨(江宇,韩钟霖,曹克将,等)(4):374

曲美他嗪

曲美他嗪干预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蛋白、细胞色素C 蛋白表达的影响(冯翔宇,赵亮,冯佩明,等)(3):276

雷米普利与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细胞色素C的影响(张梦云,杨晓欧,彭玉娟,等)(12):1208

缺血

远端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雷靖祎,常海霞,廖菽丹,等)(7):699

缺氧

急性缺氧对环匹阿尼酸诱导的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升高的影响(彭公永,胡国平,赵祝香,等)(8):800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对去势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烷烃单加氧酶和低氧诱导因子-1α 表达的影响(郑泉,袁雅冬,赵靖)(9):884

缺氧诱导因子1

缺氧诱导因子在心脏重构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窦梦怡,秦富忠,李保)(11):1125

R

桡动脉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路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及长期临床结果比较(李佳,徐晗,窦克非,等)(4):311

人参皂甙类

人参皂苷Rg1 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抗氧化损伤指标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张庆勇,陈燕萍,刘芬,等)(2):164

人参皂苷Rg1 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刘燃,宋蕊,袁丽,等)(11):1096

RNA 干扰

小干扰RNA 沉默脂肪酸合酶基因对人肝细胞株HepG2 脂代谢的影响(张秀云,冯艳萍,熊东,等)(7):670

S

3D 打印

3D 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韩宇,高传玉,郑宏,等)(8):810

肾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术:当前的困惑与未来(李彬, 蒋雄京)(3):304

肾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患者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初步研究(余红,徐俊青,丁文静,等)(11):1063

肾素

心肾综合征模型建立及肾素原受体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研究(王蕾,王梓,郝迪,等)(9):89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1-9)心脏保护性作用研究进展(郝潇,李树仁)(12):1247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孙明裕,褚俊,韩永生,等)(4):331

肾脏

夜间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李黎,李恩,张丽华,等)(7):658

肾脏功能衰竭,慢性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陈逸伦,李晶晶,耿晓雯,等)(7):647

腹膜透析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应用(宋振江,李晓峰,柏松,等)(8):781

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惠汝太)(10):929

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和最新症状分级方法(李颖怡,王群山)(7):708

生物多样性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组织和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的差异表达(王晓建,黄毕,樊晓寒,等)(2):154

生长分化因子15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卢昌均,韦冰心)(9):872

室间隔缺损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潘湘斌,逄坤静,欧阳文斌,等)(8):774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发展前景(蒋世良)(12):1137

单纯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探索研究(潘湘斌,欧阳文斌,王首正,等)(12):1204

嗜铬细胞瘤

伪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曹邦明)(8):822

受体,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邱爽,杨波,平海芹,等)(11):1131

Apelin- 血管紧张素受体相关蛋白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孙倩,张文娟)(11):1134

输血,预后

儿童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中成分输血与术后预后的关系(王亮,陈贝贝,崔洁,等)(8):790

栓塞和血栓形成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初步结果(张勇华,张劲林,韩宏伟,等)(10):989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李文鹏, 李悦)(5):5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应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对边远地区慢性心力衰竭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意义(蔡煦,黄剑锋,徐非,等)(5):433

顺应性

颈- 股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陈炳伟,王志广,党爱民,等)(4):326

死亡率

左西孟旦对心力衰竭危重患者死亡率的影响——Meta 分析(何芳,杨国杰)(5):422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贾静静,董平栓,杜来景,等)(6):543

随访研究

植入带有家庭监测系统起搏器33 例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弓旭东,蒋峻)(12):1178

T

糖尿病

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冯新星,陈燕燕)(1):87

糖尿病心肌病中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颜贵英,胡松,毛拥军)(5):50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策略(党爱民,吕钠强)(8):721

脂联素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作用及分子机制(邓应忠,曹晨,郑兴萍,等)(9):879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李岚,沈祥礼,李秀芬,等)(10):954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前期合并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罗晓佳,吕政兵,洪必,等)(10):984

糖尿病,2 型

2 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刘宋芳,王述进,左红,等)(2):130

二甲双胍降低2 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蛋白表达(陈丽莉,范国洽,韩蕊,等)(5):487

糖尿病血管病变

2 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刘宋芳,王述进,左红,等)(2):130

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主动脉憩室的多种影像学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李炜,孙庆军,陶园,等)(7):675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安攀,杨志强,王照谦,等)(3):268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徐网兰,方强)(11):1086

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张继强,张恒,杜俊喆,等)(12):1143

体重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群血浆抵抗素浓度变化与同期体重变化的关系(范国辉,张林峰,李莹,等)(7):665

成年早期体重状态及至中年时期体重变化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性研究(周龙,李莹,郭敏,等)(10):962

替米沙坦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相关指标的影响(郑炜平,朱鹏立,李峰,等)(7):689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低分子量肝素与他汀类药物合用致转氨酶升高32 例分析(杨旭,黄晓青,张云,等)(6):567

T 淋巴细胞

以T 淋巴细胞为靶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李梦豪,卢浩,熊浩伟,等)(8):807

同型半胱氨酸

2 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刘宋芳,王述进,左红,等)(2):13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病变及左心室肥厚关系的临床研究(曹立平, 徐青,洪丽萍,等)(2):133

Turner 综合征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四)(陈在嘉)(4):390

T 细胞

T 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在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房晓楠,张荣成,张健)(5):508

W

外科手术,微创性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欧阳文斌,胡盛寿,王珊,等)(10):967

危险管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的机遇与挑战:CHIPS 研究思考(李玉明,牛建民)(4):308

危险性评估

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和心肌肌钙蛋白I 对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功能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马腾, 严激)(5):446

危险因素

冠心病住院患者不同胰岛素抵抗水平下多种危险因素对比研究(楚新梅,何秉贤,戴晓燕,等)(2):116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3):206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王建刚,席建堂,李劲松,等)(8):75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黄学斌,任小鹏,解园星,等)(9):863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白明,庞军,高涵翔,等)(10):950

老年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刘琴,柯大智,陈庆伟,等)(11):1076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徐网兰,方强)(11):1086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状动脉管腔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张述良,张爱元,张孔源,等)(12):1157

微RNAs

microRNA 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损伤的未来标志物?(龙浏城,向定成)(1):84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组织和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的差异表达(王晓建,黄毕,樊晓寒,等)(2):154

循环微小核糖核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与进展(李忠佑,陈红)(2):190

微小核糖核酸在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中的作用(蒋智渊,钟国强)(4):392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455 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吴春涛,李拥军,刘苏)(9):889

微小核糖核酸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王艳,石蓓)(9):916

微小核糖核酸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唐宇宁,彭瑜,张钲)(10):1018

微循环

减阻剂对犬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陈向辉,崔凯,胡锋,等)(6):573

围手术期并发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防治进展(苏强,李浪)(12):1231

维生素E

维生素E 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彭俊夫,褚俊,孙明裕,等)(12):1166

维生素K

维生素K2 对大鼠主动脉钙化的作用研究(姜晓宇,张东海,吕安林,等)(11):1101

尾加压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研究(郭丽娟,尹春琳,张燕莉,等)(10):958

胃肠出血

抗血小板药物与消化道损伤的研究进展(朱佩,袁晋青)(12):1237

5- 羟葵酸

远端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雷靖祎,常海霞,廖菽丹,等)(7):699

X

西洛他唑

西洛他唑对大鼠右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何蓉,李广平,李健,等)(1):54

吸烟戒断

伐尼克兰对尼古丁依赖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陈希伟,梁雅,梁德明,等)(12):1161

细胞保护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的组织保护作用研究进展(游伟,刘映峰,缪绯,等)(11):1122

细胞凋亡

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孙经武,王艳艳,房灿,等)(2):172

曲美他嗪干预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蛋白、细胞色素C 蛋白表达的影响(冯翔宇,赵亮,冯佩明,等)(3):276

丹参酮Ⅱ A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王诗才,陈太军,黄美松,等)(7):694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游伟,刘映峰,缪绯,等)(10):996

雷米普利与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细胞色素C的影响(张梦云,杨晓欧,彭玉娟,等)(12):1208

细胞结构

人参皂苷Rg1 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抗氧化损伤指标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张庆勇,陈燕萍,刘芬,等)(2):164

细胞生理过程

干扰素诱导蛋白p204 过表达抑制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增殖与迁移(宋方,田茂波,肖燕,等)(11):1110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糖蛋白Ⅵ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杨丽霞,方日亮,郭瑞威,等)(11):1043

细胞增殖

核糖核酸干扰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黄捷,冯艳,韩凌,等)(2):159

纤维蛋白原

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余亚仁,李文华,陈静,等)(11):1039

氙气

氙气延迟后处理诱导蛋白激酶B 信号通路活化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刘诗瑶,侯思雨,杨彦伟,等)(5):498

腺苷三磷酸

三磷酸腺苷负荷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价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张鹏祥,陈松,王丽娟,等)(5):455

腺嘌呤核苷酸类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王洋,雷燕)(4):404

相关血管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王纬经,周国伟,杨文艺,等)(7):654

缬沙坦

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上游防治策略的研究设计(戚文威,刘彤,许纲,等)(3):251

心导管插入术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发展前景(蒋世良)(12):1137

心电描记术

心电图QT 间期离散度与心脏超声心动图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病早期预测价值(张英,李青山,刘兰芳,等)(4):355

酒精性心肌病小鼠心电图校正QT 间期延长的电生理机制探讨(江宇,韩钟霖,曹克将,等)(4):37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84 例心电图特征分析(宋秀霞,姜涛,傅月玥,等)(5):474

不同QRS 波形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反应性(简立国,刘士超,丁同斌,等)(9):867

北京地区青少年心室预激及预激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刘欣,周玉安,周广华,等)(12):1182

心动过速,室上性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研究进展(丁合彬,杨浩)(3):296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叶赞凯,马坚,姚焰,等)(4):346

心动过速,室性

β 受体阻滞剂终止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崔妍,张煜,申彬如,等)(6):590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刘慧慧,孙奇,戴研,等)(9):907

心动过速,折返性

表现为跳跃现象的mahaim 纤维参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王晓勇,李强)(12):1222

心房颤动

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敏C 反应蛋白与大内皮素-1 浓度变化及相互的关系(郑黎晖,姚焰,吴灵敏,等)(3):240

评价左心房—肺静脉的双向阻滞为终点对心房颤动消融疗效的影响(齐书英, 李洁, 胡振彦,等)(3):244

血浆B 型利钠肽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关系(张昌伟,宋云虎,刘赟,等)(3):248

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上游防治策略的研究设计(戚文威,刘彤,许纲,等)(3):251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塞发生率Meta 分析(韩全乐,王桂苹,刘书旺,等)(4):350

微小核糖核酸在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中的作用(蒋智渊,钟国强)(4):392

转化生长因子-β1 和阿托伐他汀对人心房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和Smads 蛋白表达的影响(程显禄,黄琦磊,张建成)(6):562

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和最新症状分级方法(李颖怡,王群山)(7):708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袁勋,王文尧,张阔,等)(8):723

中国急诊室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性别间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的差异(王新洁,梁岩,朱俊,等)(8):744

探讨甲状腺激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相关性(刘晨,袁晓晨,张振刚,等)(8):749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王建刚,席建堂,李劲松,等)(8):753

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易茜,马瑞彦)(8):813

心房颤动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祁玉璟,郭雪娅)(8):81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黄学斌,任小鹏,园星,等)(9):863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初步结果(张勇华,张劲林,韩宏伟,等)(10):989

心房颤动与自主神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黄欣淼,曲秀芬)(10):1027

心房颤动,持续性

持续性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邓建君,梅光艳,谢萍,等)(10):981

心房重构

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易茜,马瑞彦)(8):813

心房颤动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祁玉璟,郭雪娅)(8):816

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利钠肽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曹志民,于海侠,檀立端,等)(9):859

心肌

低能激光照射对梗死后心肌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侯剑峰,袁昕,张浩,等)(1):47

西洛他唑对大鼠右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何蓉,李广平,李健,等)(1):54

冷刺激对乳鼠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 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的研究(黄强辉,洪葵,程晓曙,等)(1):59

血浆B 型利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 及心肌酶评估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的研究(高珣,李爱焕,李娜,等)(3):264

普罗帕酮对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对快钠电流的使用依赖性阻滞作用(李晶,郑霄云,周刚,等)(7):679

心肌病

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冯新星,陈燕燕)(1):87

心电图QT 间期离散度与心脏超声心动图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肌病早期预测价值(张英,李青山,刘兰芳,等)(4):355

心电图以ST 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TSubo 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梁滨,黄榕翀,康美丽,等)(6):534

心肌病,肥大性,家族性

肌联蛋白基因截断突变致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李发有,范洁)(7):715

心肌病,肥厚性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侯翠红,郝素芳,程怀兵,等)(2):123

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基因筛查在肥厚型心肌病筛查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崔宏丽,王东,冯新星,等)(2):149

血浆B 型利钠肽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关系(张昌伟,宋云虎,刘赟,等)(3):248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郭荣龙,王强,李巅远,等)(5):460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段福建,李慧,高一鸣,等)(6):516

改良扩大Morrow 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后合并症及预后分析(张燕搏,常硕,王水云,等)(6):52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罗晓亮,高晓津,崔晓,等)(6):525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刘丽稳,李星星,顾若曦,等)(8):757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安硕研,樊朝美,赵世华,等)(11):1053

心肌病,酒精性

酒精性心肌病小鼠心电图校正QT 间期延长的电生理机制探讨(江宇,韩钟霖,曹克将,等)(4):374

心肌病,扩张型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巫雪飞,黄燕,房晓楠,等)(5):417

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巫雪飞,邹长虹,黄燕,等)(6):529

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王道宇,汪蕾,杨勇,等)(8):762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八)(陈在嘉)(9):908

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扩张型心肌病与核纤层蛋白基因变异的关系(纪禹同,张红涛,李耀东,等)(11):1071

心肌病,限制性

临床诊疗限制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黄红,计晓娟)(6):594

心肌肥厚

Apelin-APJ 系统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张昌琳,乔树宾)(4):398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455 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吴春涛,李拥军,刘苏)(9):889

心肌梗死

氨基末端B 型利钠肽原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研究(童随阳,夏豪,王欣,等)(1):9

血浆和肽素对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评估价值(孙慎杰,吴小鹏,宋恒良,等)(1):13

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李彦明,张韩,何瑞利,等)(1):17

低能激光照射对梗死后心肌微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侯剑峰,袁昕,张浩,等)(1):47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3):206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徐锐,赖红梅,杨毅宁,等)(3):230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魏红星,马圆圆,段绍峰,等)(3):235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三)(陈在嘉)(3):285

年轻人下壁心肌梗死一例(刘温华)(3):286

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邓建君,周川,谢萍,等)(4):335

18 岁男性心肌梗死一例(罗晓佳,胡咏梅)(4):391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五)(陈在嘉)(5):503

心电图以ST 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TSubo 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梁滨,黄榕翀,康美丽,等)(6):534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结蹄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李勇,李莉,祁春梅,等)(6):540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贾静静,董平栓,杜来景,等)(6):543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六)(陈在嘉)(6):592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局部心肌形变能力的影响(刘雅婷, 王宇航,汪雁博,等)(7):650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王纬经,周国伟,杨文艺,等)(7):654

Notch 信号和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晋金兰,韦建瑞)(7):718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室重塑的作用研究(晋金兰,韦建瑞,尹海燕,等)(8):795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 四十七)(陈在嘉)(8):805

气候因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影响的研究现状(黄建华,张琼,马江伟)(9):910

微小核糖核酸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王艳,石蓓)(9):916

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应用(蔡仁慧,赵新湘,孙林)(9):926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白明,庞军,高涵翔,等)(10):950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五十)(陈在嘉)(10):1013

微小核糖核酸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唐宇宁,彭瑜,张钲)(10):1018

先天性短腱索致三尖瓣大量反流一例(程显声,柳志红,熊长明,等)(11):1115

心肌梗死后缝隙连接蛋白43 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王粮山,顾承雄)(11):1120

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研究的最新进展(葛顺,陈祥娥)(12):1234

心肌疾病

登革热合并心脏受累的临床特征分析与评估(孔繁亮,赵强,吴同果)(12):1195

心肌缺血

人参皂苷Rg1 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抗氧化损伤指标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张庆勇,陈燕萍,刘芬,等)(2):164

三磷酸腺苷负荷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价心肌桥引起心肌缺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张鹏祥,陈松,王丽娟,等)(5):455

心肌细胞

探讨白藜三醇抑制快速电刺激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其机制(葛力萁,李承宗,程明月,等)(7):684

心肌纤维化

T 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在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房晓楠,张荣成,张健)(5):508

心肌消融术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刘丽稳,李星星,顾若曦,等)(8):757

心肌血管重建术

《2014 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陈良龙)(1):3

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和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高华炜,郑哲,赵延延,等)(8):733

心肌炎

抗心律失常肽10 对柯萨奇B3 病毒感染小鼠原代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 的影响(伍琼,杨波)(4):379

心肌营养素1

心肌营养素-1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郭志鹏)(3):293

心肌再灌注损伤

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孙经武,王艳艳,房灿,等)(2):172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王琛,司瑞,张明明,等)(3):280

远端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雷靖祎,常海霞,廖菽丹,等)(7):699

脂联素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作用及分子机制(邓应忠,曹晨,郑兴萍,等)(9):879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游伟,刘映峰,缪绯,等)(10):996

心理学

心理压力参与高血压病形成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颜凡辉,姜文锡)(1):89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免疫学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杨贵芳,彭文,赵琴)(2):193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刘崇韬, 翁志远)(3):256

曲美他嗪干预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蛋白、细胞色素C 蛋白表达的影响(冯翔宇,赵亮,冯佩明,等)(3):276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三)(陈在嘉)(3):285

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疗效的初步探讨(张兴通, 赵鹃, 王淼)(4):343

血清糖类抗原与N- 末端脑钠肽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冯会英,冯国鹏,高瑾,等)(4):359

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初步分析(张健,张宇辉,等)(5):413

左西孟旦对心力衰竭危重患者死亡率的影响——Meta 分析(何芳,杨国杰)(5):422

血浆三种标记物变化在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初步分析(张荣成,张宇辉,张健,等)(5):428

应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对边远地区慢性心力衰竭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意义(蔡煦,黄剑锋,徐非,等)(5):433

T 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在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房晓楠,张荣成,张健)(5):508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徐晓红,徐耕)(6):610

心力衰竭是去肾交感神经术的适应证吗?(王捷)(7):623

探讨甲状腺激素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的相关性(刘晨,袁晓晨,张振刚,等)(8):74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黄学斌,任小鹏,解园星,等)(9):863

不同QRS 波形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反应性(简立国,刘士超,丁同斌,等)(9):867

心力衰竭家兔心肌细胞核及肌浆网钙离子/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的变化(曲辅政,张晓录,孙经武,等)(10):1000

评价心力衰竭预后的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高蓉蓉,孔祥萦,李新立)(10):1030

绝经后女性催乳素裂解与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宋继洋,王楠,方砚,等)(11):1058

缺氧诱导因子在心脏重构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窦梦怡,秦富忠,李保)(11):1125

心力衰竭相关异常呼吸的新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陈志高,孙兴国,黄洁)(11):1128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邱爽,杨波,平海芹,等)(11):1131

步行运动训练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陈宣兰,江华,钟一鸣,等)(12):1170

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分析(蒋华,张红威,周贤惠,等)(12):1186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辅助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包秀芳,孙萍)(12):1191

雷米普利与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细胞色素C的影响(张梦云,杨晓欧,彭玉娟,等)(12):1208

心律失常

触发活动致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丁绍祥)(4):40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罗晓亮,高晓津,崔晓,等)(6):525

伊伐布雷定延长离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及其致心律失常作用(杨巧梅,梁玉芝,杨威,等)(6):585

心肌梗死后缝隙连接蛋白43 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王粮山,顾承雄)

(11):1120

心律失常,室性

慢性应激对心脏交感神经和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孙丽芳,杨波,石少波,等)(3):272

心率变异性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特征(孙巍,郑黎晖,姚焰,等)(11):1067

心内膜炎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一例(籍欣欣,金曼,孙慧源,等)(2):167

心肾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模型建立及肾素原受体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研究(王蕾,

王梓,郝迪,等)(9):895

心室电风暴

71 例心脏术后心室电风暴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陈祖君,裴锋博,施野,等)(2):127

心室功能障碍,左

左心衰竭介入治疗的热点(1)——经导管心室隔离成形术(杨跃进,胡奉环,宋雷)(6):513

心室功能障碍、右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高嵩,严洁,张锋,等)(2):140

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与右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王道宇,汪蕾,杨勇,等)(8):762

心室室壁瘤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白明,庞军,高涵翔,等)(10):950

心室重构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

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魏红星,马圆圆,段绍峰,等)(3):235

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重构的影响(夏晓虹,姬琛华,刘永华,等)(3):260

前列腺素E2 与心脏重构(刘双,盛红专,朱健)(3):298

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小型猪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功能和重构变化的实验研究(科雨彤,田丛娜,魏红星,等)(6):580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重塑相关指标的影响(郑炜平,朱鹏立,李峰,等)(7):689

Notch 信号和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晋金兰,韦建瑞)(7):718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室重塑的作用研究(晋金兰,韦建瑞,尹海燕,等)(8):795

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应用(蔡仁慧,赵新湘,孙林)(9):926

阿托伐他汀对小鼠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赵地,王维,张小娟,等)(11):1090

缺氧诱导因子在心脏重构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窦梦怡,秦富忠,李保)(11):1125

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研究的最新进展(葛顺,陈祥娥)(12):1234

心血管畸形

左冠状动脉并回旋支起源异常一例(刘慧慧,朱成刚,刘倩倩,等)(1):29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四十二)(陈在嘉)(2):182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孙善权,李虹,邹鹏,等)(4):371

冠状静脉窦闭锁的诊断与临床意义(支爱华,张沛,戴汝平)(5):47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单纯下腔静脉异位一例(沈长银,石蓓,刘志江,等)(9):906

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病变及左心室肥厚关系的临床研究(曹立平, 徐青,洪丽萍,等)(2):133

心肌营养素-1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郭志鹏)(3):293

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时珊珊, 吴晓羽)(6):61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7):617

内源性硫化氢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李贞,李凯,陈颖慧)(9):922

Apelin- 血管紧张素受体相关蛋白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孙倩,张文娟)(11):1134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五十一)(陈在嘉)(12):1225

心血管事件

血浆三种标记物变化在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中的初步分析(张荣成,张宇辉,张健,等)(5):428

联合应用肌钙蛋白T 和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贾荣波,刘海涛,耿文真)(9):837

心血管造影术

手振50% 葡萄糖溶液右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毕秋香,王寒梅,巨兰,等)(8):771

休克,心原性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病例( 四十七)(陈在嘉)(8):805

心脏瓣膜成形术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程显声)(10):932

心脏瓣膜疾病

探讨雷帕霉素靶向抑mTOR 对大鼠心瓣膜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谭焱,王继业,易仁亮,等)(9):900

瓣膜内皮细胞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刘汉凝,孙骋,郑哲)(10):1021

先天性短腱索致三尖瓣大量反流一例(程显声,柳志红,熊长明,等)(11):1115

左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巨大右冠状动脉瘤一例(任延鹏,蔡谦谦,梁富翔)(11):1119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等方法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手术实验中评价主动脉瓣环直径的比较研究(罗富良,唐跃,李卫,等)(5):482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程显声)(10):932

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查正彪,杨滔,孙寒松,等)(12):1147

心脏传导阻滞

评价左心房—肺静脉的双向阻滞为终点对心房颤动消融疗效的影响(齐书英, 李洁, 胡振彦,等)(3):244

低血糖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例(王颖颖,刘贵京)(7):704

心脏功能试验

老年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血浆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水平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汪元浚,杨发满,刘冀,等)(1):38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与猪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研究(苏强,李浪,周游,等)(2):176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马红,吴伟春,谢荣爱,等)(3):225

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重构的影响(夏晓虹,姬琛华,刘永华,等)(3):260

步行运动训练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陈宣兰,江华,钟一鸣,等)(12):1170

心脏破裂,梗死后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室游离壁多孔破裂抢救成功一例(梁振洋,王耿,王辉山,等)(9):904

心脏起搏器,人工

经内科外科两种途径拔除感染性永久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比较分析(王德,熊辉,华伟,等)(4):339

中国人群右心室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白明,庞军,李强,等)(8):766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围术期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原因及远期效果分析(张浩,张涛,李守军,等)(8):777

消融导管在起搏器心房电极导线复位中应用价值的探讨(晏彪,储惠民,陈振云)(10):993

植入带有家庭监测系统起搏器33 例患者的临床随访结果(弓旭东,蒋峻)(12):1178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孕妇起搏器植入一例(丁立刚,华伟,刘志敏,等)(12):1224

减少不必要右心室起搏的方法(常龙,程中伟,方全)(12):1244

心脏缺损,先天性

手振50% 葡萄糖溶液右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毕秋香,王寒梅,巨兰,等)(8):771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围术期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原因及远期效果分析(张浩,张涛,李守军,等)(8):777

腹膜透析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应用(宋振江,李晓峰,柏松,等)(8):781

3D 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韩宇,高传玉,郑宏,等)(8):810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肺组织芳香烃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罗鹏,庞玲品,吴源聪,等)(10):971

先天性心脏病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李守军)(11):1033

心脏室壁瘤

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魏红星,田丛娜,王伟学,等)(4):366

门控心肌灌注和心肌代谢显像动态评价小型猪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功能和重构变化的实验研究(科雨彤,田丛娜,魏红星,等)(6):580

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心肌代谢显像探测左心室室壁瘤的存活心肌及其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杨易剑,侯翠红,田丛娜,等)(12):1152

心脏外科手术

71 例心脏术后心室电风暴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陈祖君,裴锋博,施野,等)(2):127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孙善权,李虹,邹鹏,等)(4):371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郭荣龙,王强,李巅远,等)(5):460

改良扩大Morrow 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后合并症及预后分析(张燕搏,常硕,王水云,等)(6):520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解衍博,吴信)(7):710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围术期心外膜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原因及远期效果分析(张浩,张涛,李守军,等)(8):777

儿童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中成分输血与术后预后的关系(王亮,陈贝贝,崔洁,等)(8):790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徐网兰,方强)(11):1086

心脏移植

阜外医院400 例心脏移植的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启示(宋来凤)(3):204

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术后生存影响的研究(史立英,黄洁,胡盛寿,等)(5):465

心脏移植患者血肌钙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史立英,黄洁)(7):713

心脏移植患者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张璇,王文尧,杨敏,等)(12):1173

心脏再同步化

血清白蛋白水平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疗效的初步探讨(张兴通, 赵鹃, 王淼)(4):343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在左心室机械同步性评估中的应用(姚青海,张蕾,孙冬晨,等)(4):395

信号传导

人参皂苷Rg1 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刘燃,宋蕊,袁丽,等)(11):1096

性别特性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叶赞凯,马坚,姚焰,等)(4):346

性别因素

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术后生存影响的研究(史立英,黄洁,胡盛寿,等)(5):465

胸腺肽α1

胸腺肽α1 结合抗凝与单纯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孙红芝,李新军)(6):556

血沉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与发生心肌梗死的关系(周宇子,华潞,李一石)(1):6

血管

颈- 股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陈炳伟,王志广,党爱民,等)(4):326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王洋,雷燕)(4):404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李彦明,张韩,何瑞利,等)(1):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限的最新证据(袁晋青,许晶晶)(2):101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根据检测药物代谢酶CYP2C19 基因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吴丹,杨胜利, 路靖,等)(3):216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 反应蛋白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现对比剂肾病相关性研究(刘胜宝,季汉华)(3):220

简单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疗效(金昭,武宗寅)(3):301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路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及长期临床结果比较(李佳,徐晗,窦克非,等)(4):311

血栓抽吸术后急诊支架与延迟支架置入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吴志勇,盛国太,祝志云,等)(4):317

左卡尼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何海燕,李文华, 王琳,等)(4):322

75 岁以上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预后的性别差异(王玉珏,高展,杨进刚,等)(5):438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流储备分数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魏学标,杨醒,罗德谋,等)(7):627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于洪伟,刘奇峰,王玉亭,等)(7):635

血脂控制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赵存瑞,白明,张博,等)(7):644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袁勋,王文尧,张阔,等)(8):723

比伐芦定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吴佳纬,马礼坤,杨喆,等)(8):737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的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的研究(何源,张冬,尹栋,等)(9):827

前列地尔联合水化治疗对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雷靖祎,常海霞,廖菽丹,等)(9):841

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热休克蛋白90 表达减少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郭晓华,李俊萍,张昕)(9):845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对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影响(张峻,张冬,赵志,等)(10):941

血管内超声指导的真腔寻径与跟踪技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回顾性分析(宋雷,杨跃进,许亮,等)(12):1139

维生素E 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彭俊夫,褚俊,孙明裕,等)(12):1166

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究进展(杨承志,乔树宾)(12):122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防治进展(苏强,李浪)(12):1231

血管活性肽

福建沿海地区人群心血管活性肽apelin 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袁音,黄峰,朱鹏,等)(1):42

血管疾病

糖尿病心肌病中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颜贵英,胡松,毛拥军)(5):505维生素K2 对大鼠主动脉钙化的作用研究(姜晓宇,张东海,吕安林,等)(11):1101

血管内膜

服糖后1 h 及2 h 血糖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孙兵兵,赵玉兰,董静,等)(12):1200

血管舒张

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李宁,王雄)(1):50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各阶段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及亲环素A 表达的变化(盛冲霄,黎红华,刘康,等)(6):576

扎考比利对大鼠离体冠状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刘成芳,王瑾,刘宇,等)(12):1212

血管再狭窄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于洪伟,刘奇峰,王玉亭,等)(7):635

血脂控制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赵存瑞,白明,张博,等)(7):644

血流储备分数,心肌

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作用和优缺点及近期进展(王莽原,宋江平,胡盛寿)(6):599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流储备分数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魏学标,杨醒,罗德谋,等)(7):627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李卫虹, 李昭屏,徐伟仙,等)(10):946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临床特点(王静,李莉,李勇,等)(11):1035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冠状动脉管腔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张述良,张爱元,张孔源,等)(12):1157

血流动力学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 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刘崇韬, 翁志远)(3):256

早产新生儿心脏几何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影像学评估(刘鸿,周洁,顾海涛,等)(11):1081

血栓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比较(李秀芬,葛振嵘,帕尔哈提·吐尔逊)(6):559

血栓栓塞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与猪冠状动脉微栓塞致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研究(苏强,李浪,周游,等)(2):176

全身多发血栓栓塞一例(魏钟海,张婷,吉文庆,等)(8):806

血栓形成

血栓抽吸术后急诊支架与延迟支架置入对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吴志勇,盛国太,祝志云,等)(4):317

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比值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徐锐,赖红梅,杨毅宁,等)(3):230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董梅,葛培培,张真真,等)(5):504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限的最新证据(袁晋青,许晶晶)(2):10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欧美指南之异同(陈纪林,郭远林)(3):201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根据检测药物代谢酶CYP2C19 基因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吴丹,杨胜利, 路靖,等)(3):2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仍需更多证据(宋莉,颜红兵)(4):305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 6 个月与≥ 12 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Meta分析(庞思,贾海波,张瑶俊,等)(7):639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袁勋,王文尧,张阔,等)(8):723

抗血小板药物与消化道损伤的研究进展(朱佩,袁晋青)(12):1237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增多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苏强,李浪)(1):97

血压

福建沿海地区人群心血管活性肽apelin 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袁音,黄峰,朱鹏,等)(1):42

血压变异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邱萌,朱昀,张福春)(2):136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王洋,高明,李志,等)(10):976

血脂异常

最新血脂治疗指南(ACC/IAS/NLA) 异同的初步解读(李建军)(1):1

血脂控制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赵存瑞,白明,张博,等)(7):644

Y

压力

心理压力参与高血压病形成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颜凡辉,姜文锡)(1):89

烟草

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吸烟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刘 军,朱康宁,朱中玉,等)(7):631

盐酸小檗碱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室重塑的作用研究(晋金兰,韦建瑞,尹海燕,等)(8):795

氧化性应激

维生素K2 对大鼠主动脉钙化的作用研究(姜晓宇,张东海,吕安林,等)(11):1101

药物毒性

钙离子/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δ 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秦瑶,赵鸿彦,张文航,等)(10):1004

药物疗法

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2 年干预效果分析(王馨, 段雪英,王增武,等)(5):449

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和药物选择(吴海英)(9):825

新疆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分析(蒋华,张红威,周贤惠,等)(12):1186

药物洗脱球囊

药物洗脱球囊的现状与展望(杨伟宪,乔树宾)(5):409

夜间

夜间高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李黎,李恩,张丽华,等)(7):658

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延长离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及其致心律失常作用(杨巧梅,梁玉芝,杨威,等)(6):585

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时珊珊, 吴晓羽)(6):613

胰岛素抗药性

冠心病住院患者不同胰岛素抵抗水平下多种危险因素对比研究(楚新梅,何秉贤,戴晓燕,等)(2):116

遗传变异

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扩张型心肌病与核纤层蛋白基因变异的关系(纪禹同,张红涛,李耀东,等)(11):1071

遗传学

冠状动脉痉挛的遗传学机制研究现状(陈姝萍,刘平,王亭忠,等)(2):186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酶对心脏发育基因NKX2.5 的动态调控作用(彭昌,罗孝美,谢新星,等)(10):1008

乙酰半胱氨酸

N- 乙酰半胱氨酸对低渗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模型大鼠肾组织的影响(王琳,李文华,陈静,等)(2):168

婴儿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欧阳文斌,胡盛寿,王珊,等)(10):967

婴儿,新生

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孙善权,李虹,邹鹏,等)(4):371

早产新生儿心脏几何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超声影像学评估(刘鸿,周洁,顾海涛,等)(11):1081

应激

慢性应激对心脏交感神经和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影响(孙丽芳,杨波,石少波,等)(3):272

有机磷化合物

血浆B 型利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 及心肌酶评估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的研究(高珣,李爱焕,李娜,等)(3):264

右美托咪定

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徐斐,敖虎山)(4):401

右心室

中国人群右心室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白明,庞军,李强,等)(8):766

预测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巫雪飞,黄燕,房晓楠,等)(5):417

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水平对肺栓塞预测价值的研究(刘运秋,杨晓燕,王丽晔,等)(9):854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小分支闭塞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及对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影响(张峻,张冬,赵志,等)(10):941

预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徐锐,赖红梅,杨毅宁,等)(3):230

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魏红星,田丛娜,王伟学,等)(4):366

75 岁以上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预后的性别差异(王玉珏,高展,杨进刚,等)(5):438

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术后生存影响的研究(史立英,黄洁,胡盛寿,等)(5):465

改良扩大Morrow 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后合并症及预后分析(张燕搏,常硕,王水云,等)(6):520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罗晓亮,高晓津,崔晓,等)(6):525

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巫雪飞,邹长虹,黄燕,等)(6):529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流储备分数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魏学标,杨醒,罗德谋,等)(7):627

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吸烟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刘 军,朱康宁,朱中玉,等)(7):631

GRACE 评分和SYNTAX 评分对非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评估(张韶辉,刘立新,魏广和,等)(8):728

566 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杨丽睿,张慧敏,蒋雄京,等)(9):849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利钠肽水平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曹志民,于海侠,檀立端,等)(9):859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Meta 分析(周韵,李东泽,罗俊一,等)(11):1048

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安硕研,樊朝美,赵世华,等)(11):1053

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查正彪,杨滔,孙寒松,等)(12):1147

预激综合征

北京地区青少年心室预激及预激综合征患病率调查(刘欣,周玉安,周广华,等)(12):1182

鸢尾素

鸢尾素改善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卢俊颜,向光大,梅稳,等)(5):492

晕厥,血管迷走性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特征(孙巍,郑黎晖,姚焰,等)(11):1067

炎症

胸主动脉夹层中炎症及重塑的研究现状(郗二平,朱健,朱水波)(6):597

Z

载脂蛋白类

鸢尾素改善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糖尿病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卢俊颜,向光大,梅稳,等)(5):492

再灌注损伤

氙气延迟后处理诱导蛋白激酶B 信号通路活化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刘诗瑶,侯思雨,杨彦伟,等)(5):498

心肾综合征模型建立及肾素原受体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研究(王蕾,王梓,郝迪,等)(9):895

再同步化治疗

不同QRS 波形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反应性(简立国,刘士超,丁同斌,等)(9):867

藏红花苦素

藏红花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孙经武,王艳艳,房灿,等)(2):172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游伟,刘映峰,缪绯,等)(10):996

扎考比利

扎考比利对大鼠离体冠状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刘成芳,王瑾,刘宇,等)(12):1212

诊断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高嵩,严洁,张锋,等)(2):140

高密度脂蛋白组分中血浆淀粉样蛋白A 与载脂蛋白A- Ⅰ比值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赵慧,刘红,王冬雪,等)(3):211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安攀,杨志强,王照谦,等)(3):268

冠状静脉窦闭锁的诊断与临床意义(支爱华,张沛,戴汝平)(5):478

临床诊疗限制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黄红,计晓娟)(6):594

登革热合并心脏受累的临床特征分析与评估(孔繁亮,赵强,吴同果)(12):1195

诊断,鉴别

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及基因筛查在肥厚型心肌病筛查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崔宏丽,王东,冯新星,等)(2):149

伪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曹邦明)(8):822

震波治疗

心脏震波联合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领域的运用展望(王静,周超,郭

涛)(6):602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

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魏红星,马圆圆,段绍峰,等)(3):235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

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魏红星,田丛娜,王伟学,等)(4):366

正压呼吸

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重构的影响(夏晓虹,姬琛华,刘永华,等)(3):260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辅助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包秀芳,孙萍)(12):1191

支架

主动脉弓解剖分型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指标的影响(沈松鹤,蒋雄京,董徽,等)(1):34

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在犬胸主动脉模拟释放系统内重建主动脉弓的研究(晏明,郗二平,朱水波,等)(1):76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术:当前的困惑与未来(李彬, 蒋雄京)(3):304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 6 个月与≥ 12 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Meta分析(庞思,贾海波,张瑶俊,等)(7):639

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究进展(杨承志,乔树宾)(12):1228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球囊的现状与展望(杨伟宪,乔树宾)(5):409

脂蛋白类,HDL

高密度脂蛋白组分中血浆淀粉样蛋白A 与载脂蛋白A- Ⅰ比值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赵慧,刘红,王冬雪,等)(3):211

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研究进展(福利,林泽邦,欧志君,等)(9):919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

小干扰RNA 沉默脂肪酸合酶基因对人肝细胞株HepG2 脂代谢的影响(张秀云,冯艳萍,熊东,等)(7):670

脂联素

脂联素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作用及分子机制(邓应忠,曹晨,郑兴萍,等)(9):879

治疗结果

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磺达肝癸钠与那屈肝素的安全性和疗效比较(宋莉,颜红兵,刘臣,等)(2):111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侯翠红,郝素芳,程怀兵,等)(2):123

不同氯吡格雷疗效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及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唐宁,徐向东,朱耀武,等)(2):144

N- 乙酰半胱氨酸对低渗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模型大鼠肾组织的影响(王琳,李文华,陈静,等)(2):168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路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及长期临床结果比较(李佳,徐晗,窦克非,等)(4):311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药物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正常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巫雪飞,黄燕,房晓楠,等)(5):4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不停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李俊红,艾克拜尔,木拉提,等)(6):547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局部心肌形变能力的影响(刘雅婷, 王宇航,汪雁博,等)(7):650

比伐芦定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疗效观察(吴佳纬,马礼坤,杨喆,等)(8):737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刘丽稳,李星星,顾若曦,等)(8):757

中国人群右心室室间隔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白明,庞军,李强,等)(8):766

腔内修复治疗36 例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郑江华,陈开,朱彦斌,等)(8):785

肿瘤坏死因子类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沈云峰,胡远贵,张洪波)(2):119

昼夜节律

持续性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邓建君,梅光艳,谢萍,等)(10):981

主动脉

利拉鲁肽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血管舒张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李宁,王雄)(1):50

主动脉憩室的多种影像学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李炜,孙庆军,陶园,等)(7):675

主动脉,胸

新型一体两分支覆膜支架在犬胸主动脉模拟释放系统内重建主动脉弓的研究(晏明,郗二平,朱水波,等)(1):76

主动脉瓣狭窄

超声心动图对低龄患儿主动脉瓣狭窄瓣膜成形术的评价(徐楠,张红菊,孙欣,等)(9):875

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解剖分型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技术指标的影响(沈松鹤,蒋雄京,董徽,等)(1):34

主动脉瘤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巨大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脱垂一例(安攀,杨志强,王照谦,等)(1):98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组织和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的差异表达(王晓建,黄毕,樊晓寒,等)(2):154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安攀,杨志强,王照谦,等)(3):268

腔内修复治疗36 例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郑江华,陈开,朱彦斌,等)(8):785

主动脉夹层免疫炎症机制研究进展(彭静,杨贵芳,彭文,等)(9):924

主动脉瘤,胸

胸主动脉夹层中炎症及重塑的研究现状(郗二平,朱健,朱水波)(6):597

主动脉内气囊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崔锦钢,吴元,赵冬云,等)(2):107

主动脉狭窄,瓣膜上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解衍博,吴信)(7):710

转化生长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α 在小鼠颈动脉损伤血管修复中的作用(代文静,张军,周敬群,等)(4):384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和阿托伐他汀对人心房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和Smads 蛋白表达的影响(程显禄,黄琦磊,张建成)(6):562

装置取出

经内科外科两种途径拔除感染性永久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比较分析(王德,熊辉,华伟,等)(4):339

子痫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辅助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合并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包秀芳,孙萍)(12):1191

自主神经系统

心房颤动与自主神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黄欣淼,曲秀芬)(10):1027

综述

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徐朝,王胜煌)(1):81

microRNA 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损伤的未来标志物?(龙浏城,向定成)(1):84

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冯新星,陈燕燕)(1):87

心理压力参与高血压病形成的机制及研究进展(颜凡辉,姜文锡)(1):89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潘黎明,盛梦婷,黄子芮)(1):92

自噬在高血压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潘明娇,王小丹)(1):94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诊断巨大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脱垂一例(安攀,杨志强,王照谦,等)(1):98

半乳糖凝集素-3 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秦月,杨军,仲琳)(2):184

冠状动脉痉挛的遗传学机制研究现状(陈姝萍,刘平,王亭忠,等)(2):186

循环微小核糖核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与进展(李忠佑,陈红)(2):190

心力衰竭免疫学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杨贵芳,彭文,赵琴)(2):193

动脉僵硬度与影响高血压预后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王松鹤,何胜虎)(2):196

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郑泉,邓华君,袁雅冬)(2):199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新进展(周超,王静,庞玺倬,等)(3):287

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李玲,石蓓)(3):290

心肌营养素-1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郭志鹏)(3):293

前列腺素E2 与心脏重构(刘双,盛红专,朱健)(3):298

简单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疗效(金昭,武宗寅)(3):301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术:当前的困惑与未来(李彬, 蒋雄京)(3):304

微小核糖核酸在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中的作用(蒋智渊,钟国强)(4):392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在左心室机械同步性评估中的应用(姚青海,张蕾,孙冬晨,等)(4):395

Apelin-APJ 系统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张昌琳,乔树宾)(4):398盐酸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徐斐,敖虎山)(4):401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及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王洋,雷燕)(4):404

触发活动致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丁绍祥)(4):407

糖尿病心肌病中微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颜贵英,胡松,毛拥军)(5):505

T 细胞免疫调节机制在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房晓楠,张荣成,张健)(5):50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李文鹏, 李悦)(5):511

临床诊疗限制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黄红,计晓娟)(6):594

胸主动脉夹层中炎症及重塑的研究现状(郗二平,朱健,朱水波)(6):597

血流储备分数的临床作用和优缺点及近期进展(王莽原,宋江平,胡盛寿)(6):599

心脏震波联合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领域的运用展望(王静,周超,郭涛)(6):602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新进展(王益波,马改改,陈安)(6):605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进展(张继强,凤玮)(6):608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徐晓红,徐耕)(6):610

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时珊珊, 吴晓羽)(6):613

脓毒症心肌抑制的诊治进展(李真玉,陈兵,李广平)(7):705

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和最新症状分级方法(李颖怡,王群山)(7):708

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解衍博,吴信)(7):710

心脏移植患者血肌钙蛋白水平的临床价值(史立英,黄洁)(7):713

肌联蛋白基因截断突变致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李发有,范洁)(7):715

Notch 信号和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晋金兰,韦建瑞)(7):718

以T 淋巴细胞为靶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李梦豪,卢浩,熊浩伟,等)(8):807

3D 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韩宇,高传玉,郑宏,等)(8):810

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的作用(易茜,马瑞彦)(8):813

心房颤动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祁玉璟,郭雪娅)(8):816

碘对比剂对甲状腺影响的研究现状(司海龙,秦勤)(8):819

伪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曹邦明)(8):822

气候因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影响的研究现状(黄建华,张琼,马江伟)(9):910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联研究进展(庞军,程文立,张钲)(9):913

微小核糖核酸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王艳,石蓓)(9):916

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研究进展(福利,林泽邦,欧志君,等)(9):919

内源性硫化氢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李贞,李凯,陈颖慧)(9):922

主动脉夹层免疫炎症机制研究进展(彭静,杨贵芳,彭文,等)(9):924

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应用(蔡仁慧,赵新湘,孙林)(9):92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林丽珠,敖虎山)(10):1015

微小核糖核酸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唐宇宁,彭瑜,张钲)(10):1018

瓣膜内皮细胞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刘汉凝,孙骋,郑哲)(10):1021

非感染性冠状动脉炎的研究进展(高国峰,张峻,高晓津,等)(10):1024

心房颤动与自主神经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黄欣淼,曲秀芬)(10):1027

评价心力衰竭预后的血清学指标研究进展(高蓉蓉,孔祥萦,李新立)(10):1030

心肌梗死后缝隙连接蛋白43 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王粮山,顾承雄)(11):1120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的组织保护作用研究进展(游伟,刘映峰,缪绯,等)(11):1122

缺氧诱导因子在心脏重构和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窦梦怡,秦富忠,李保)(11):1125

心力衰竭相关异常呼吸的新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策略(陈志高,孙兴国,黄洁)(11):1128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邱爽,杨波,平海芹,等)(11):1131

Apelin- 血管紧张素受体相关蛋白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孙倩,张文娟)(11):1134

生物可降解冠状动脉支架研究进展(杨承志,乔树宾)(12):122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防治进展(苏强,李浪)(12):1231

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研究的最新进展(葛顺,陈祥娥)(12):1234

抗血小板药物与消化道损伤的研究进展(朱佩,袁晋青)(12):1237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钙化研究进展(史雨晨,柳景华)(12):1240

减少不必要右心室起搏的方法(常龙,程中伟,方全)(12):1244

血管紧张素-(1-9)心脏保护性作用研究进展(郝潇,李树仁)(12):1247

总结性报告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7):617

组蛋白酰基转移酶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酶对心脏发育基因NKX2.5 的动态调控作用(彭昌,罗孝美,谢新星,等)(10):1008

左卡尼汀

左卡尼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何海燕,李文华, 王琳,等)(4):322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贾静静,董平栓,杜来景,等)(6):543

左西孟旦

左西孟旦对心力衰竭危重患者死亡率的影响——Meta 分析(何芳,杨国杰)(5):422

左心耳封堵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初步结果(张勇华,张劲林,韩宏伟,等)(10):989

左心室重构

比较门控心肌代谢显像等几种不同影像技术测定心室重构参数对室壁瘤患者估测预后的价值(魏红星,田丛娜,王伟学,等)(4):366

(整理:宁田海佟金)

猜你喜欢
中国循环杂志研究进展患者
2021 年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
——2020 年《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4.556,在21 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一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2021年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
——2020年《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4.556,在21 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2 084 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四
2021 年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公布
——2020 年《中国循环杂志》核心影响因子4.556,在21 种心血管病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一,在2 084 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第四
《中国循环杂志》医学论文中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