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五十一)

2015-01-24 16:33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杂音房室室间隔

陈在嘉

谈医学生涯中部分难忘的病例(五十一)

陈在嘉

病例93 心脏挫伤:主动脉右冠瓣残缺,室间隔夹层血肿,三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机械瓣置换及室间隔夹层修复术后

患者男性,干部,44岁(1943年生)。自1983年起劳累后就觉气短。偶有头晕,数秒钟即消失,无意识障碍及摔倒,未引起注意。1988-02-20陪其父看病,偶然机会查心电图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有时呈三联律,两周后复查心电图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率58次/min。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窦病。当时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急诊室留观了9 d,静脉滴注曲克芦丁注射液,服双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片,“心宝”等药,未见好转,遂于1988-03-19收入本院。

患者于1964年查体发现“心脏有问题”,未确诊,未治疗。1966年发现左上肢脉弱,无症状,未加注意。1976年钡餐胃肠检查,诊为“胃窦炎”。1978年后无胃肠症状。1977年乘汽车急刹车时,前胸撞在铁架上,出现胸壁软组织挫伤,后软组织受伤处好转。患者原籍河北河间,1965年参军,1985年转业,在河间做行政工作。吸烟多年,40支/d,经常喝酒,最多1次饮500 g,近3年几乎每日饮250 g酒。父健在,母早年去世,死因不明,兄妹各一均健康,1965年结婚,妻子及子女3人均健康。

入院查体: 体温36.5℃,脉搏60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40/80 mmHg(右上肢,1 mmHg=0.133 kPa),160/80 mmHg(左上肢),170/80 mmHg(左下肢)。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自动体位,皮肤无黄疸、出血点,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口唇无紫绀,头颈部无异常。胸廓近似桶状,两肺叩诊呈清音,左肺下部可闻少许干啰音,心浊音界在左锁骨中线上,心前区无隆起,心律不齐,心率60次/min,早搏4~5次/min,第一心音不低, A2=P2均较低,心尖部可听到Ⅲ级吹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腋下传导,胸骨右缘第一、二肋间和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IV级吹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颈部及胸骨左、右缘传导。腹部平软,肝在右肋下1.5 cm,无触痛,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左上肢桡动脉,肱动脉搏动较右侧弱,双侧足背动脉触不清。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丙氨酸转氨酶<120 μg丙酮酸/ml,肝炎伴随抗原(-)。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I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时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偶有室性早搏,有时则为频发。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瘤,待排除室间隔其他畸形,多普勒示室间隔上段夹层(可能是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X线胸片:两肺有瘀血并肺多血,心脏呈主动脉型,升主动脉扩张,肺动脉段平直,心脏双心室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左侧胸壁及右肋膈角胸膜肥厚粘连,心胸比率:0.54。印象主动脉窦瘤破裂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能合并室间隔缺损。磁共振成像:(1)左心室轻度扩张,肌部室间隔后上部增厚,该部信号不均,中心部分信号较低,性质待定,局部占位病变?(2)右心房室,左心房及升主动脉及其根部均未见异常。升主动脉、左心室造影:(1)升主动脉造影示有中等量造影剂逆流入左心室。(2)主动脉及左心室造影于主动脉根部有一卵圆形囊腔充盈,与右冠状窦底部连通,居中凸向左侧。并压迫室间隔上部,囊腔似与左心室不相通。右冠状窦未见异常变形。(3)左、右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诊断考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主动脉根部囊腔,以动脉瘤尤以假性动脉瘤可能性大。上述改变均考虑为创伤性所致。先天性或其他性质的可能性较小。血流图检查:左前臂及左侧手指血管紧张度增高,搏动性血流量偏低,右侧手指血管紧张度增高,搏动性血流量偏低,右前臂及右侧手指血流量正常,左侧腿除搏动性血流量偏低外,余正常,右侧腿血流图正常。

经过上述检查内、外放射科讨论,诊断为室间隔占位性病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期间用复方丹参片,双硝酸异山梨酯,维生素C无任何效果。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其严重性向患者家属讲明但患者及家属均拒绝手术,因而于1988-05-27出院。

患者出院后未服药,无明显心悸气短,能胜任轻体力活动。但两个月来,胸憋气短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间断静滴氨茶碱,地塞米松及酚妥拉明,自觉用药后胸憋、气短尚可消失,1993-01-08第二次入院。

入院查体:无发热,心浊音界在左锁骨中线外1cm,心律齐,心率45次/min,心脏较前扩大,心率减慢,心杂音同前,A2>P2双肺可听到中小湿性罗音,可闻喘鸣音。肝在右肋下5 cm,无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肢不肿。心脏较前扩大。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变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为三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主动脉右冠窦瘤凸入室间隔内,继发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受损,心胸比率0.62。磁共振成像:与上次住院对比左心房、室较前扩大,室间隔中上段“增厚”范围及程度亦有扩展,主动脉右冠窦瘤凸入室间隔内。继发性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受损,病情较前进展。主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囊腔较前扩大,囊腔造影剂排空延迟,未与心腔相通,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重度,主动脉根部囊腔为主动脉瘤,以假性动脉瘤可能性大,其相对解剖位置可能已波及室间隔上部,结合病史考虑为创伤有关。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正常。呼吸功能检查:肺活量正常,但最大通气量,第一秒时间肺活量及呼吸中期流速较正常值偏低,残气量增加,摒气功能中度受损,以阻塞性障碍为主,血气分析正常。

住院后用利尿剂、氨茶碱、舒喘灵、单硝酸异山梨酯,无胸憋、心悸,无咳嗽、饮食好,患者及家属要求手术治疗。

1993-05-12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窦瘤切除术。

术中病理所见:全心扩大,尤以左心室为显著,主动脉根部可触及双期震颤,术后为轻度收缩期震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右冠瓣残缺,其面积约为正常2/3,下方有一巨大囊腔约5 cm×4 cm×6cm大小,不与左心室相通,囊腔壁由室间隔心肌构成,上缘增厚,腔内可见血栓形成,内膜纤维化,考虑此夹层瘤为创伤所致,主动脉瓣环扩大,无冠瓣及左冠瓣边缘增厚,形态正常。

置换主动脉机械瓣及室间隔夹层瘤闭合术,手术顺利。放置心尖起搏器电极。术后起搏心率88次/min,血压110/70 mmHg。机械瓣活动正常,瓣膜音脆,无杂音。肺呼吸稍粗,左侧呼吸音较低。术后10天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径较术前缩小。室间隔上段仍可见一束状回声为暗区(约1.95 cm×4.14 cm×1.32 cm)亦较术前缩小。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架固定,瓣叶灵活,瓣功能未见异常,心包少量积液:术后1个月X线胸片心胸比率为0.57,术前最大时为0.67,心脏较前缩小,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恢复,自身心率仅为46次/min,1993-06-16安装永久起搏器(VVI),起搏功能良好,肺听诊清晰。1993-07-02带华法林,地高辛,呋塞米出院,嘱来门诊复查。

1994年患者查出有糖尿病后,一直服用优降糖治疗。1997-09-05因“感冒”后胸闷憋气20余天第三次入院。平卧时症状加重,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尿量少,两下肢浮肿,心力衰竭征象。查体心尖部有Ⅲ级吹性收缩期杂音,在急诊室观察时用利尿剂,肺部无啰音,腿肿消失。血糖4.5 mmol/L,血电解质正常,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房径41 mm,左心室舒张末径6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0.47,较术后复查时扩大,回到与术前相近。左心壁及室间隔不厚,室间隔厚度9 mm,运动幅度平坦,主动脉机械瓣架固定,无异常回声,功能正常,二尖瓣、三尖瓣少量返流,起搏器功能好。予以用硝普钠,地高辛,利尿剂,迅速好转,住院11 d出院。

患者出院后服用地高辛,利尿剂,华法林。2000-01-03因劳累后心悸、气短加重半月,伴咳嗽,少量白痰,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颜面浮肿第四次入院,体温正常,自动体位,皮肤无黄染,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较粗,左肺底有少许湿啰音,心浊音界在左锁骨中线外1cm,心律齐,心率70次/min,主动脉金属瓣清晰,可疑叹气样舒张期杂音,肝在肋下3 cm,无压痛,脾未及,双下肢浮肿。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大,搏动减弱,舒张末期径为75 mm,左心室射血分数0.38,室间隔厚度11 mm,主动脉机械瓣未见返流,三尖瓣中、大量返流。X线胸片心胸比率0.67,心脏情况较1997年住院时增重。加强利尿丁尿胺、呋塞米、安体舒通、硝普钠、地高辛、格列本脲、雷米普利,青霉素、舒氟美等。肺湿性啰音消失,肝缩小至右肋下1 cm,下肢不肿。2001-01-12带药出院。

出院后服药不规律,4个月来病情更重,曾多次来急诊滴注硝普钠,多巴胺,利尿剂,2000-05-24第五次入院。重病容,高枕卧位,神智清,无紫绀,巩膜有黄染,颈动脉怒张,肺呼吸音粗,两肺有湿性啰音,心浊音界在锁骨中线外2 cm,主动脉瓣膜音区有Ⅲ级收缩期杂音,可疑舒张期杂音,肝在肋下4.5 cm,剑突下6 cm,可疑腹水,两下肢可疑性水肿。体温36℃~37℃,血红蛋白125 g/L,白细胞5.50×109,中性粒细胞75.9%。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低氯血症。血肌酐62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尚正常,总胆红素65.6 μmol/L,直接胆红素6.8 μmol/L,血糖在早中晚三餐饭后分别为16.4 mmol/L,18.4 mmol/L,16.2 mmol/L。X线胸片:双肺瘀血,左肺中部可见模糊斑片及条索影,左侧胸腔积液,左心室增大。床旁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巨大,舒张末前后径85 mm,射血分数0.20。左心房大,右心房较大,右心室不大,主动脉机械瓣未见异常。三尖瓣中度返流。心电图监测:起搏心律,交界区及加速性室性自搏心率,交替出现。

入院用硝普钠、多巴胺静滴,多种利尿剂,尿量多于入量,补氯化钠,少量氯化钾,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痰培养肺炎杆菌生长,,肺部感染,按药敏应用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缓释片,安灭菌。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呼吸功能较差,血压维持在90~110/60 mmHg,心率75~85次/min,尿量平均在1 600 ml以上,有时达到2 400 ml/d,经治疗,患者觉憋气,改善不明显,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经医生劝说无果,于2000-06-12自动出院。

本位患者1964年查体据说“心脏有问题”具体情况不详。1965年参军入伍前查体情况亦不得而知。1977年乘汽车时因急刹车胸部撞到铁架上,胸部软组织挫伤,这段病史很明确。未提及当时心脏的检查。1983年起偶于体力劳动较重时觉气短,偶发作数秒钟,但无意识丧失,未引起注意,直至1988年于偶然机会检查心电图发现I~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后又检查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室间隔占位病变。建议患者手术探查及治疗,遭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拒绝。直到1993年才行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右冠瓣残缺,其下方为室间隔夹层瘤,其内有血栓形成。室间隔部位分布有房室束传导系统,室间隔受损,可以解释并有三束支传导阻滞。结合胸部创伤病史,心脏病变可为心脏挫伤所致。经手术治疗后一直到2000年检查置入主动脉机械瓣功能正常,室间隔夹层瘤也一直闭合,但心脏已明显扩大,心力衰竭重,很难控制。术后安装永久起搏器VVI型,起搏功能尚正常,有时起搏心律与加速性心室自搏心律交替出现,长期双室起搏不同步和无顺序房室起搏,其对血流负面影响可能是心脏明显扩大的原因。患者三束支阻滞,室间隔损伤,难以应用心脏再同步疗法。心脏扩大,慢性心力衰竭,肝、肾、肺瘀血功能损伤,出现黄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牙龈出血,华法林抗凝常需中断,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增高,患者既往长期吸烟史,呼吸已有一定受损,肺瘀血合并肺部感染处于此状态,对治疗反应差,预后不良。

患者一系列心脏问题,可用心脏挫伤来解释,胸部闭合性创伤,易引起心脏挫伤。有时挫伤即使不影响胸部,如电梯处故障快速降落着地,也可引起心脏挫伤,因而在身体创伤后,即时心脏检查,不可忽视。

(编辑:王宝茹)

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冠心病诊疗中心

陈在嘉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冠心病方面研究 Email:chenzaijia102@126.com

R54

C

1000-3614(2015)12-1225-03

10.3969/j.issn.1000-3614.2015.12.021

(2015-01-08)

猜你喜欢
杂音房室室间隔
预激双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形成1∶2房室传导1例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杂音
一度I型房室阻滞偶伴房性早搏未下传1例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超声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
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杂音指标维护探析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站立位听诊:排除儿童病理性心脏杂音的可靠方法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