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牵引配合蜂针疗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5-01-24 17:39廖子俊朱万云
中国蜂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蜂针自体椎间盘

廖子俊 朱万云

(湖南桃源县城莲花湖东路墨缘蜂疗研究室,415700)

自体牵引配合蜂针疗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廖子俊 朱万云

(湖南桃源县城莲花湖东路墨缘蜂疗研究室,415700)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脊韧带又薄又脆,且伴有骨质疏松,不敢大胆实施旋转复位,踩压复位和电动牵引等有效复位方法,一般药物治疗也收效甚微。近些年,笔者采用自体牵引配套蜂针疗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是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退变后,包裹其外的纤维环出现了裂隙,髓核液即由裂隙渗漏出来,刺激硬膜囊或神经鞘,进而引发腰腿痛。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多为单侧下肢痛,仅少数中央型或椎间盘突出较大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的动作均可加重疼痛的程度。卧床休息后,症状即可缓解。病程长的,下肢还有麻木等感觉异常及肌力减弱症状。中央型突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的可出现会阴麻木、刺痛、排便障碍和勃起功能障碍。急性发作期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一般以腰椎前屈及旋转为主,合并腰椎骨狭窄的患者后伸也会受到影响。

二、自体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

自体牵引要重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到姿势正确,动作到位。患者跪在床上,双膝与床面成90°,身子前倾,尽可能让头和前胸贴近床面,这时便可利用自身体重拉大腰椎间隙,松懈粘连,促使突出物回归。临床研究证明,自体牵引可使病变椎间盘发生以下变化:1.改变神经根与膨出髓核的位置关系;2.消除局部静脉淤滞,改善局部血运状态;3.促使膨出髓核组织还纳归位;4.挤碎突出髓核组织,消除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

自体牵引每次应坚持5~10分钟,每天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自体牵引虽然是辅助手段,但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适用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三、蜂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

蜂针疗法的突出功能就是镇痛,切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要害。蜂针疗法是以中国传统医学的脏胕活络学说和当代对蜜蜂蜂针液的科学研究作为理论根据,与针炙医术相结合的一自然疗法。它以蜜蜂的蜇器官为针具,循经络皮部和穴位实行针刺。既给机体以物理刺激,造成局部红肿,升高皮温,发挥针和炙的作用;注入穴位的蜂针液含有多种对机体有用的活性物质,蕴藏着强大的药理功能,可以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免疫反应,激活和促进脏腑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蜂针液的强大药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蜂针液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蜂针液进入人体后,立即抑制大脑皮质支配区的疾病兴奋灶,切断疾病的恶性循环,使神经中枢恢复常态,纠正紊乱的代谢,缓解患者的疼痛。临床实践证明,蜂针液的镇痛功能非常神奇。其中的蜂毒肽和蜂毒的肽还能提高下丘脑为5-羟色胺的含量,阻滞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抑制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提高痛阈,降低疼痛的敏感度,这就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人患者彻底摆脱腰腿痛的折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蜂针液对关节肌肉的作用。蜂针液可提高骨骼肌的活动力,增强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损伤关节生理功能。其中的磷脂酶A2能直接兴奋平滑肌,蜂毒明肽能持续增强盲肠肌张力。抑制和削弱神经兴奋引起的平滑肌的松弛反应。骨关节病患者多数属免疫失调。引起关节腔膜区、鞘膜区的滑膜区肿胀的原因是骨桥蛋白的过度增生,增生的骨桥蛋白代谢紊乱,滞留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滑膜炎、滑囊炎和鞘膜炎,造成关节活动受阻,活动功能受限。临床实践证明,蜂针液中的透明质酸酶对关节腔膜区、鞘膜区和滑膜区滞留的骨桥蛋白具有特殊的降解作用,并通过骨肽将降解多余的骨桥蛋白代谢消除,使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到常态。当然,腰椎间盘突出的老年患者也不可能例外。

3.蜂针液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蜂针液中的多肽类物质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明显而持久地提高血液循环中的皮质醇激素的含量,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抗病功能。此外,蜂毒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可进行双向调节,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4.蜂针液可以抗炎消肿。蜂针液中的多种组分为去甲上腺素和多巴胺这些活性物质,可以直接抑制炎症,抑制肿胀。它是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使皮质激素释放而抗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症是腰腿痛,而腰腿痛的根本原因是包裹椎间盘的纤维环出现裂隙后,髓核液自裂隙渗漏出来,刺激硬膜囊或神经鞘,使之发生炎性水肿造成的。蜂针液凭借它的强大抗炎功能可以很彻底解除髓核液对硬膜囊或神经鞘的威胁,很快让炎性水肿的症状消声匿迹。

5.蜂针液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微循环是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起连接作用的微细管道。蜂针液对微循环的影响,包括血管内改变,血管壁自身障碍改变和血管外改变。

⑴血管内改变。红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蜂针液对微循环的影响主要是蜂毒肽和磷脂酶A的协同作用,可以引起红细胞凝聚和红细胞膜通透性障碍;

⑵血管壁改变。蜂针液中的蜂毒肽能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流动,增加血液供应;

⑶血管外改变。蜂针液改善微循环与周围的微血管组织反应有关。对微循环影响最明显的是有分泌能力的肥大细胞。肥大细胞中的颗粒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肝素、组织胺、血清素和5-羟色胺等,这些活性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的收缩和通透性方面的变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循环改善了,就能提高组织细胞氧的利用度,修复受损神经纤维,让功能得到恢复。

四、蜂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蜂疗时应选择一些具有相应治疗效果的穴位,详见下表1。蜂蜇穴位剧痛极易引起患者的恐惧和反感,这是蜂针疗法的弊端,也是它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笔者近些年来,亲身试验发现,用刀片拦腰斩断蜂头之后,蜇刺的痛苦便轻了许多,大大减轻了蜜蜂自卫反击造成的难以忍受的剧痛,而蜂针液的注入却没有太多影响,保证了治病的疗效。对于那些耐受力极差的患者,还可采用点刺的方法,即捏住断头蜂尾快速蜇刺,点到就拔,连续刺激3~5个穴位,可进一步减轻蜇刺的疼痛。

蜂针疗法应坚持先试针,用一只断头蜜蜂蜇刺不显眼的肌肉丰满部位,如臀部、小腿等,30分钟后观察,如红肿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心悸、头昏等不适感觉,便可按计划实施。用蜂用穴都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每天蜇刺1次,10天为一个疗程,前后疗程之间可休息2~3天。第一个疗程开始,每天选刺2~3穴,每穴1针。以后逐日增多,直到18穴全都刺遍。第二疗程对痛点附近的穴位可刺2~3针,其余穴位仍旧每穴1针。一天的用蜂总量以不超过40只为限。

自体牵引应和蜂针疗法同时进行。

为了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还应嘱咐和指导患者做腰背肌功能锻炼:

1.飞燕点水:患者俯卧于床,以腰部为支点,利用腰腹部肌肉的力量,让四肢及头部离开床面,尽力做背伸运动,维持数秒钟之后,再慢慢放下。

2.爬行训练。四肢呈爬行状态,先后再弓腰、沉腰动作,然后倒身左手摸左脚,右手摸右脚,最后着地爬。

3.反复搓腰。将双手分别放在同侧腰大肌处,由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搓动,以双侧腰肌发热为度。

4.挺腹训练。仰卧床上,双手下垂,双腿弯曲,脚掌紧贴床面,抬起臀部带动腰部悬空,腹部向上翘起。

5.踮脚训练。患者站立地上,两脚并拢,双手下垂,踮起脚尖,让脚跟离地。每天总共锻炼30~40分钟,既能促使椎间盘、纤维环和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产生周边压力,让突出物回纳归位,让椎体关节回复解剖功能位置。上述方法,患者可选择两三个适合自身体质状态的坚持锻炼。

五、典型病例

1.患者,女,68岁。2013年9月因劳累受凉引起腰部疼痛及右腿疼痛性麻木,不能长久站立。L4-5椎旁右侧压痛,右腿坐骨神经痛。CT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我们采用自体牵引配合蜂针给予治疗。试针无过敏反应,第一个疗程的第一天,蜇刺肾俞、气海俞和大肠俞三穴,每穴1针,共3针;第二天在前三穴的基础上,加刺秩边、风市和殷门三穴,每穴1针,共6针;第三天在前六穴的基础上,加刺承山、环跳和关元俞三穴,每穴1针,共9针;第四天,在前九穴的基础上,加刺悬钟、太溪和飞扬三穴,每穴1针,共12针;第五天在前十二穴的基础上,加刺承扶、委中和昆仑三穴,每穴1针,共15针;第六天在前十五穴的基础上,加刺次髎、养老和阳凌泉三穴,每穴1针,共18针。治完一个疗程,症状大有缓解,右腿不再疼痛。与此同时,坚持每天做两次自体牵引,做半个小时腰背肌锻炼。休息两天后开始第二个疗程。第一天肾俞、气海俞和大肠俞三穴各刺2针,其余15穴各刺1针,共21针;第二天,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秩边、风市和殷门各刺2针,其余12穴各刺1针,共24针;第三天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秩边、风市、殷门、承山、环跳和关元俞各刺2针,其余9穴各刺1针,共27针。第二疗程还未过半,所有疼痛麻木症状均已完会消失,腰腿关节功能均已恢复常态。

2.患者,女,75岁。2013年12月来诊。自述腰腿已疼痛20余年,两个月前因家务过累而发病,CT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把曾到附近诊所和县医院治疗一个多月,效果不佳。我们按照上例的穴位蜇刺,同时指导认真做好自体牵引和腰背肌锻炼,到第五天,她的腰腿就没有疼痛的感觉。接着巩固治疗3天,至今未见复发。

猜你喜欢
蜂针自体椎间盘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掌握规律 善用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
李万瑶临床常用蜂针针法研究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蜂针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一则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