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技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

2015-01-25 07:27周小平,谢清,陈天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肠炎放射性微创

微创介入技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

周小平谢清1陈天进何培生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普外二科,重庆404000)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介入技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放射性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0±22)min,术中出血量(79±25)ml,并发症发生率10.0%,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手术时间(178±23)min,术中出血量(330±60)ml,并发症发生率30.0%,总有效率100.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微创介入技术治疗老年重症放射性肠炎可取得等同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微创介入技术;放射性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1403009)

通讯作者:何培生(1967-),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微创外科临床研究。

1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第一作者:周小平(1979-),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微创外科临床研究。

放射性肠炎是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产生的常见肠道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坠胀、黏液便、血便等〔1〕,病情进展至晚期可导致肠梗阻、肠坏死或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2〕。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手术难度大,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利于术后恢复。笔者采用微创介入技术治疗放射性肠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重症放射性肠炎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62~78岁,平均(65.8±7.1)岁;体重48~66 kg,平均(53.2±6.4)kg。纳入标准:(1)术前经过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放射性肠炎;(2)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反复便血的患者;(3)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方案,并自愿接受治疗。排除标准:(1)晚期肿瘤有远处脏器的广泛性转移;(2)伴有严重的心、肺、肾等功能障碍。本组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5.2±6.5)岁,体重(53.9±6.6)kg;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6.4±7.6)岁,体重(52.5±6.3)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入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取平卧位,右侧旁正中切口入腹广泛探查腹腔,明确病变的位置后,分离肠系膜至根部,显露肠系膜血管,根据术前肠道清洁情况决定是否行肠吻合或肠造瘘手术。常规切除绞窄坏死肠管,根据术前肠道清洁情况决定是否行一期吻合,保持吻合口无张力。连续缝合肠系膜裂孔,吻合口浆肌层间断缝合,常规关腹,术后于吻合口旁留置腹腔引流管。观察组:患者取改良截石位,建立气腹,从脐上置入10 mm Trocar,插入30°斜面腹腔镜;从左、右脐旁腹直肌外侧缘穿刺5 mm Trocar,从右下腹穿刺12 mm Trocar;仔细探查腹腔,明确病灶部位后,采用超声刀分离肠系膜至根部,显露肠系膜血管,根据术前肠道清洁情况决定是否行一期吻合或是肠造瘘手术。于上腹部行小切口,切断病变肠管,并行肠吻合术,保持吻合口无张力。连续缝合肠系膜裂孔,缝闭小切口处腹膜、腹壁切口,术后于吻合口旁留置腹腔引流管。

1.3观察指标记录入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患者术后近期临床疗效。

1.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验指标恢复正常,肠镜检查显示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大便常规检验结果可见少量红细胞(不超过10个/HP)和白细胞(不超过10个/HP);(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大便常规检验结果可见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患者手术时间〔(13.0±22) vs (178±23)min〕和术中出血量〔(79±25)vs(330±60)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0,21.151,P<0.00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例(10.0%)vs 9例(30.0%)〕比较有明显差异(χ2=3.825,P=0.048),其中尤以感染发生率(1例)明显比对照组(6例)少(χ2=4.043,P=0.044)。

2.3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治愈28例,显效2例)与对照组100.0%(治愈26例,显效4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0)。

3讨论

随着放射治疗在腹部恶性肿瘤中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对身体的伤害日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于腹腔或盆腔放疗患者,其肠管会受到损害,可导致放射性肠炎〔3,4〕。对于重度放射性肠炎,临床上多采用传统剖腹探查手术,手术难度大,对患者创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困难〔5,6〕。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为:手术过程中,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小肠聚集于膈下,使患者盆腔充分暴露,扩大了手术操作空间,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器械对腹腔的干扰,降低术后创伤性炎症,有利于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另外,腹腔镜镜头有放大作用,可使主刀医生清晰观察病灶,彻底切除病灶,精准处理血管组织,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微创介入技术切口小,有利于术后恢复,降低了术后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风险,也降低了腹壁与小肠切口粘连需再次手术的风险;另外,微创手术术中操作精细,有效避免了传统手术过程中的暴力牵拉和分离,可减少不必要的机体损伤〔7~9〕。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用于治疗老年重症放射性肠炎均可达到同样的疗效,但微创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4参考文献

1吴国举,黄美雄,周新平,等.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腺瘤〔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0):211-3.

2张亮,龚剑峰,倪玲,等.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行病变肠管切除术后远期随访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2):267-9.

3刘国辉,康新,陈功,等.肠内营养对放射性肠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及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6):331-3.

4刘晨.微创根治术治疗老年环形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0):102-4.

5张亮,龚剑峰,倪玲,等.术前营养支持对慢性放射性肠炎并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4):168-70.

6殷茜,周航,曾继泽,等.盆腔肿瘤放疗致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5):2982-3.

7郑民华.腹腔镜微创手术是否会成为胃肠肿瘤手术的金标准〔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3):122-4.

8何培生,李冠华,郭灿,等.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020-2.

9詹惟,李建波,夏强,等.中老年多发伤并连枷胸患者治疗中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589-90.

〔2013-12-23修回〕

(编辑徐杰)

猜你喜欢
肠炎放射性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大鼠急性肠炎模型制备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