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弘扬白求恩精神对加强医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2015-01-26 16:51孙昌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使命感白求恩医务人员

孙昌林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sc12@163.com)

新时期弘扬白求恩精神对加强医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孙昌林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sc12@163.com)

通过讨论白求恩的医学成就,探讨了白求恩精神的内涵,指出目前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部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明显减弱;缺乏医学人文情怀;医生实现自我的价值观发生偏离,并指出新时期弘扬白求恩精神对加强医学人文素养有着现实而深远的启示作用。自觉的医学使命感应成为医生心中的崇高道德律,医学人文情怀应是医生必备的职业素质,深刻的人生价值思考应是提升医生人格的必修课。

白求恩;医学成就;人文背景;现实启示

白求恩一生以手术刀为武器,用高超的医术,博大的胸怀,帮助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挽救生命垂危的战士,努力实践着伟大的理想。他在医学上的成就,是他伟大人格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其精神的具体外在体现,在其长达23年的执业生涯中,不仅仅体现在外科手术治疗方面,更多的是他在履行自己作为一位外科医生的职责外还发明了系列“白求恩器械”,创制了流动战地血库,提出了首份加拿大全民医保纲领性文件,开设战地卫生学校。而这些医学成就的获取则与他具有的丰富生活经历、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严谨的教育背景密不可分。他用医学上的卓越成就,彰显了他作为国际主义战士的伟大价值。

认清这一点,对于在新医改背景下弘扬白求恩精神,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重塑医务人员形象,改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白求恩精神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对白求恩精神进行了基本界定:①白求恩精神是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②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③是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人民满腔热忱的精神。新医改背景下对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和演绎有了新的认识,白求恩精神是医学职业道德的活性成分,是医学伦理学和医德的范畴,坚持白求恩精神就是履行医学善良总原则的精神内涵。当代白求恩精神内容更加殷实,逐渐融入了医学职业精神和人文医学理性的元素,包括四方面内涵:[1]第一,极其坚定的人道主义的理想、医学职业道德信念和医学理性精神。该内涵规范医务人员的“救死扶伤”行为和升华心灵的“真善美”,进而可以鉴定医学理性,它是善良总原则的升华。第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其中包括:①对工作高度负责任。从善良总原则出发,要求和规范医务人员对医疗消费者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不得有偏私和狭隘,更不能触及医学职业道德的底线;②对同行、对患者要热忱。要求和规范医疗服务群体以患者为第一因素,以善良之心保护医疗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其整体声誉。第三,德才兼备,彰显医学人文服务取向的精神。以医疗为职业,对医学技术精益求精,争取德才兼备,彰显医学人文精神,是白求恩精神的本色。第四,坚持倡导公益性和公共卫生性的精神。作为第三产业的医疗服务活动,在医疗消费市场不断扩张和“利润绩效”至上的背景下,坚持倡导公益性和公共卫生性的精神,即医学职业精神作为当代白求恩精神的新内涵。人们呼唤白求恩精神是社会、医学目的和医学应当且必须的选择。

2 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倡导当代白求恩精神,不仅仅是呼唤个体医者仁心,而更重要的是复兴群体医者仁心,也就是说当代白求恩精神追求的是一种医学群体精神。弘扬当代白求恩精神,不断赋予当代白求恩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就要深入探索其形成渊源,全面认识其形成的阶段和时代背景。弘扬白求恩精神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结合当下新的医疗形式弘扬白求恩精神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进一步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局势。

2.1部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明显减弱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接班人,承担的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所以不仅要求他们要掌握精湛的技术和具有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社会担当,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但事实却是一些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减弱,社会责任价值发生错位,一部分人从注重理想慢慢的向注重个人功利转变,忽略了社会价值,也忽略了作为一名医生对社会的贡献,甚至有一些医学生表示自己之所以学医完全是父母的意思或者是因为医学比较好就业等原因。所以导致一些医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职业责任心不强,职业意识较弱,职业价值模糊。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生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更有甚者对待患者态度行为较恶劣。医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占主导地位,很多医生认为病人来看病是“求”医,所以一般在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更有甚者医德医风出现问题,工作作风散漫,责任心差,对病人不负责任,为追求个人利益小病大医、过度医疗等。

2.2医学人文情怀缺失

由于现在很多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对其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够,进入临床后医务人员继续教育仍然缺乏相应的人文培养,这样一来,导致医务人员普遍缺乏人文教育背景,事实上临床中的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所以很多医务人员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2.3医生实现自我的价值观发生偏离

医生职业价值观是伴随着医生职业的发展及医疗市场的不断变化而提出来的,部分医生在面对近几年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认为物质比较重要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

3 白求恩精神对加强医生人文素养的启示

3.1自觉的医学使命感是医生心中崇高的道德律

医学起源于人道主义的救助,存在于人道主义的需求,终于人道主义的目的,崇高使命感是医德的基点。医学既是一种社会职业,又有别于其它职业,特殊性在于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服务内容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服务目的是维护人的健康,拯救人的生命,其社会价值是其它职业无法比拟的。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医生所从事的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最能体现爱心的职业。美国著名医学教育家奥斯勒告诫学生,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2]《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提到,“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古今中外,强烈的使命感始终是医生心中崇高的道德律。白求恩用一生履行了医学使命,达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个人理想与医学目的的高度统一。

当下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有学者将此归结为:一是医学技术化,把病人只看作是疾病的载体和医疗技术施与的对象;二是医学商业化,把病人只看作是消费的主体。由此得出结论:因为科学的贪婪和商业的贪婪,现代医学失去了生命感。[1]同为医生,价值取向不同,运用科学与商业的结果必然不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生,掌握医学科学技术越多,给病人带来的福祉越多;具有正义感的机构或人,运用商业手段越熟练,给社会带来的福利越多。反之,则危害越大。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中,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而没有医学使命感,从起步就迷失了方向,其结果必然与医学本身的崇高目标渐行渐远。

白求恩从选择学医那天开始,就怀着强烈的医学使命感,决意用自己的医学技术去拯救苦难中的病人,哪怕病人远在万里之外,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在西班牙,特别是中国,他的这种自觉医学使命感凝结成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他内心深处有着对生命的尊重,勇于承担风险拯救病人的生命,当下我们学习白求恩,弘扬白求恩精神,仅有道德的呼唤是不够的,必须是唤醒医务人员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关爱,对职业的尊重与热爱,自觉树立医学使命感,把病人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拒绝各种名利诱惑,为医学而献身,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自觉的医学使命感应成为医生心中崇高的道德律。

3.2医学人文情怀是医生必备的职业素质

百年前美国特鲁多医生说:医生对病人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2]他不仅深刻诠释了医学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他深刻阐述了医学的本质和医生应有的人文关怀。自医学诞生以来,医学人文情怀滋养着医生的职业生涯,也促使着医学不断前行。

白求恩的医学人文情怀,一方面来自他的家庭影响,从小耳濡目染,作为“牧师一家必须为社区内其他家庭作出榜样,要助人为乐,要遵守十诫,要抵制诱惑。”[3]另一方面来自自觉的修炼。他告诫同事,医生“只有一个责任,那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他常常深情地说,“你必须把每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3]这种发自内心深处对医学本质的透彻理解,使他超越了同时代同行对职业素质的追求,因而他的精神更具有引领时代的意义。

当下社会医学人文情怀缺失,诊治疾病的医生往往对躯体的疾病更加注重,更热心把疾病看作是机械维修一样。[4]这既有悖于医学本质,又背离了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方向。因此,今天我们学习白求恩的医学人文情怀应作为每个医务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充实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以善良之心,怜悯之情,对每个病人尽可能地去安慰,去帮助,去治疗,就显得更具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3.3深刻的人生价值思考是提升医生人格的必修课

康德说,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时刻不能摆脱终极意义上的精神追求的冲动。医生要维持生存,必然会关心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医生作为社会人和职业人,势必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个人发展。[5]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处理,可以体现人格的高低,价值的大小。白求恩曾陷于这种痛苦的平衡与处理之中,留恋过物质的享受,有过自我欣赏的举动,但是,他是一个敢于挣脱束缚、自我革新的人,最终,他从一位驰名北美的胸外科医生成为一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当下医生最缺乏的不是专业知识,不是技术手段,而是对医学终极意义上的精神追求的冲动。有些医生把职业仅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把个人价值仅仅定义为报酬的多寡,把事业成就等同于学界职务的高低。这种停留在物质层面追求的冲动越强,对医学终极意义关怀的破坏力越大,对医患关系撕裂的程度越重。

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唤醒和调动医生对医学终极意义上的精神追求的冲动,这是迫切而现实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走只讲精神不求报酬的道路,也绝不能陷入只贪图物质享受而放弃精神追求的泥塘。两极意义上的选择,在理论上是有害的,在行为上也是危险的。在物质日益丰富,政府逐步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的今天,弘扬白求恩精神,学习白求恩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始终保持对医学终极意义上的精神追求的冲动,应是医生提升人格的必修课。

[1] 王一方.医学是科学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2] 范巍.谈谈白求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1):11.

[3] 伍冰枝.诺尔曼·白求恩:一个非凡的加拿大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38.

[4] 高金声.医生还需要什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序一.

[5] 肖会平,范文昊.社会转型期医生的人生价值选择[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654.

〔修回日期 2015-01-24〕

〔编 辑 李恩昌〕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to Im rpove Doctors Humanistic Quality at New Era

SUN Changlin
(The Central Hospital in Wuhan,Wuhan 430000,China,E-mail:scl2@163.com)

Bethune's medica1 achievements and the connotation of Bethune spirit were discussed,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nowadays carrying forward Bethune spirit,that is because partof themedica1students' socia1sense of responsibi1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1y;1ack ofmedica1humanities fee1ings;deviate from the doctors to rea1ize se1f va1ue,and points out that promote the Bethune spirit in the new period to strengthenmedica1humanities accomp1ishment has practica1 and far-reaching imp1ications.Consciousness ofmedica1 purpose shou1d be a doctor in the heart of the 1oftymora11aw,abundant humanistic fee1ings of professiona1qua1ity shou1d be a doctor,the profound 1ife va1ue thinking shou1d be the doctor's persona1ity required courses.

Bethune;Medica1Contributions;Humanistic Background;Rea1istic En1ightenment

R192

A

1001-8565(2015)01-0078-03

2014-11-28〕

猜你喜欢
使命感白求恩医务人员
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具有使命感
幼儿教师感恩特质与职业使命感的交叉滞后分析*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白求恩纪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