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与儒释道的根柢

2015-01-26 00:08谭继和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四川话四川人巴蜀

谭继和

今年《四川方言词典》突然一夜引爆网络,被赞为“博大精深、诙谐幽默的绝世奇书”。这有它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原因,其奥秘就在四川话多源于儒释道的根柢。

巴蜀人与儒释道的根柢

先说儒学的源头,兴于西羌的大禹是原始儒学之祖。儒学原典《洪范九畴》为蜀人所创。“儒”字在甲骨文里写为“濡”,是宽袍大袖、沐浴澡身、斋戒浴德、重祭尊礼的大人形象。儒是夏商周时代的知识精英——巫史阶层。孔子是在夏商之儒精神世界的浸润中创立儒家学派的。巴蜀人为儒学根柢作出了开源性的贡献。

再说道的根柢——仙学,也创立于蜀。神仙说最早源于古称小昆仑的岷山,巴蜀是仙源故乡。古蜀祖先三王二帝: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皆得仙道”(《华阳国志·蜀志》)。或魂化杜鹃,或化为飞天开明兽。这些羽化飞仙的传说,正是如仙如幻、梦想飞升的蜀人文化想象力的起源处,它得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考古文化的有力印证。大量青铜鸟、羽翅形饰件,青铜鹰头杜鹃、飞鸟神树、人乘飞鸟、人面鸟身像以及金沙玉琮上线刻的羽人和太阳神鸟金箔等文物,证实了古蜀人翱翔似鸟、羽化成仙的浪漫主义梦想。道经上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人曰仙也”,这是中国人对人类终极价值的思考,它就来源于三千年前古蜀的仙道。仙道与仙学是道教的文本阐释,所以,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巴蜀人为道的根柢作出了开源性的贡献。

最后说到佛学禅宗。唐代梓州通泉县(今射洪县)灵鹫寺发生过“菩萨在蜀”的故事,菩萨之学在巴蜀确实被发扬光大。同是弘忍弟子的南宗慧能和北宋神秀的师兄弟智诜回到蜀中“别开一宗”,开创了兼容南北宗的巴蜀禅系。其徒八祖马祖道一融合诸宗创立农禅丛林制度,提倡“平常心是道”“由禅入净”,禅宗与净土宗相结合,禅宗始成为人间佛教、生活佛教。巴蜀人为禅宗中国化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四川方言里的儒释道

儒释道的根柢是历代四川人传承的文化基因。它的根深植于四川人的心田,它的脉浸润于四川人的性格,被大量转化为四川人的语言,成为心灵、智慧、经验和知识的源头。

佛教术语在汉语中运用广泛,如平等、觉悟、进步、利乐有情、借花献佛、苦海无边等。四川话里则多化为幽默的语言。如:抱菩萨洗澡——淘神费力、观音菩萨长胡子——乱栽、古庙里的佛顶珠——黯然无光、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如来佛打喷嚏——非同小可、洋和尚念洋经——光唱不烧香、三个菩萨烧两蛀香——还没你的希望等。

道文化进入四川话的也很多。如:自不待然,来源于老子“崇尚自然”。仙人板板,来源于符录仙人爵版。阎罗殿前讲圣谕——在劝鬼。仙健、仙娘儿、逍遥自在似神仙来源于《庄子》,形容四川人的休闲生活方式。

儒学语言进入四川话的就更多了。如:作古正经、陈古八十年,来源于《尚书》“曰若稽古”。百家姓读掉头个字——开口就说钱,讽刺贪婪。有字墨、字向、字库,钦佩读书人。孔夫子死了倒起埋——文屁冲天,是讽刺腐儒俗儒的。火要空心,人要忠心,源于儒家的忠信。吃讲茶,源于儒家和合观。好个逑,来源于《诗经》:“君子好逑”。逃之夭夭,来源于《诗经》“桃之夭夭”。清清白白,来源于宋成都知府赵抃誓于青白江的廉洁故事。安顿儿逸,来源于古诗“安之逸之”。雄起,来源于《说文解字》。

总之,我们的语言和行为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它是中国人永远抹不去的生命痕迹。盲目的西方化,“去中国化”,既是悲哀的,也是不可能的。(责编:李妍婕)

猜你喜欢
四川话四川人巴蜀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民谣侠黑子沛创作最新音乐作品《四川人》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数说 四川人社改革开放四十年
四川人社砥砺奋进的5年(下篇)
谈谈四川话的“拿给”